第六百六十二章 偷渡黄河

无论刘尚说得有多好听,但也改变不了放任敌军,兵临睢阳的事实。周建眉头紧锁,说道:“陛下,宁陵之兵不能动啊!”

刘永看看刘尚,再瞧瞧周建,陷入沉思。大殿里也随之安静下来,人们低垂着头,都等着刘永做出决定。

现在睢阳这边就两条路可走,要么调宁陵的十万守军去黎阳,运气好点,可以成功击杀刘秀,最次也能拿下整个魏郡;要么传令张翼和孙承,弃守黎阳,立刻率军回撤。

过了许久,刘永心中终于做出决定,他幽幽说道:“朕以为,司徒言之甚善!”

听闻这话,周建脸色顿变,急声说道:“陛下不可啊!”

刘永向周建摆了摆手,面无表情地说道:“朕意已决!”刘永之所以会支持刘尚的意见,有两个考量,其一,他的确不想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其二,他也是在有意的打压周建。

周建的功劳太大,在朝廷里的威望也太高,很多大臣都以周建马首是瞻,眼中只有周建,而没有他这位天子,这是刘永心中的一根刺。

出于这样的心理,在一些重要的事务上,刘永都会或多或少的打压一下周建。

刘永看向刘防,语气凝重地说道:“子山,朕把宁陵的十万大军,就交给你了,此战,你若能擒杀刘秀,自然最好,若未能擒杀刘秀,起码也要把魏郡打下来!”

驻扎在宁陵的十万大军,是睢阳的最后一道防线,抽走这十万兵马,以盖延为首的刘秀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取睢阳。

但正如刘尚所说,睢阳易守难攻,纵然盖延来势汹汹,但想攻破睢阳的城防,太难了。

别说盖延麾下的兵马不到十万,即便有二十万、三十万,以睢阳城内京师军的兵力,也足以抵御来犯之敌。

这是刘永敢于抽调走宁陵驻军的底气。他这么做,也等于是在和刘秀做一场豪赌,赌是盖延能先攻破睢阳,还是刘防能先攻破洛阳。

刘防知道宁陵的十万大军对于己方意味着什么,也深知大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对自己寄予多大的厚望。

他跨步出列,向刘永拱手施礼,振声说道:“皇兄放心,臣弟自当竭尽所能,擒杀刘秀,先取魏郡,再取洛阳!”

刘永点了点头,又意味深长地提醒道:“子山,多加小心!”

“多谢皇兄提醒!”

刘永转头看向东篱,说道:“东将军!”

“微臣在!”

“你任命你为副将,务必要辅佐好子山!”

“微臣遵命!”东篱面露喜色,急忙跪地叩首领命。

十万大军,直扑魏郡,而且还有黎阳的张翼、孙承做内应,此战完全是十拿九稳,一走一过之间,就足以踏平魏郡。

刘永沉思片刻,又询问道:“白马津现有多少船只?”

东篱小心翼翼地说道:“现有大小战船不足百艘,不过微臣回到白马津,可以在附近征调民间船只,凑齐两三百艘,并非难事。”

刘永闻言,稍感安心。周建摇头说道:“陛下,十万大军渡河,当用战船才是,从民间征调之船只,又岂能派上大用场?”

东篱立刻接话道:“周将军,我军大小战船,虽只有数十艘,但刘秀那边,可连一艘战船都没有。而且这次我军不是要和刘秀军打水战,只需把将士们分批运送到对岸即可,要战船又有何用呢?”

周建还要说话,刘永正色说道:“东将军言之有理,此事,就这么定了!”

刘永最终拍板钉钉,把战术敲定下来。

睢阳方面,在魏郡扶植五校军,扰乱魏郡,又向黎阳偷偷派遣兵力,企图攻陷黎阳,打开魏郡门户,这些谋略,看起来只是些小伎俩。

刘秀平定五校军,在返京的路上路过黎阳,察觉到了睢阳朝廷的诡计,便来了个将计就计,打算把更多的刘永军吸引到黎阳这里,再将其一举全歼,刘秀的战术,看起来也只是个小伎俩。

不过正是这些个小伎俩组合到了一起,最终却决定了洛阳朝廷和睢阳朝廷之争的整个走势。

刘永抽调走宁陵的十万驻军,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向睢阳方向推进的盖延部,再无阻力,大军几乎是一路平推,直抵睢阳。

当然了,刘尚有一点说得没错,睢阳的城防,的确够坚固,城池之外,有从睢水引来的护城河,睢阳的城墙,高出护城河的水面三丈三,如果再算上水深,那睢阳的城墙得高达四、五丈,正规的云梯都没有这么长,需要特制的云梯才行。

不过刘尚忽略了一点,睢阳可是刘永势力的国都,国都被人兵临城下,哪怕是一时半刻打不下来,对刘永势力的士气影响也是致命的。

睢阳这边暂且不表,且说刘防、东篱,他二人带走了宁陵的十万大军,一路北上,直奔白马津。

为了隐藏己方大军的行踪,打刘秀、魏郡一个措手不及,刘防特意下令,将士们白天找隐蔽之处休息,等到晚上再做行军。

行军的过程中,刘防一直派出探子,打探黎阳那边的动向。

如果刘秀军突然不打黎阳了,说明刘秀军肯定是察觉到己方大军的异动,如果刘秀军还在继续攻打黎阳,说明己方大军的北上,并未被刘秀军所发觉。

刘防派出的探子,如同走马灯似的不断折返回来,带回的消息都一致,刘秀军还在强攻黎阳,不过每日进攻黎阳的刘秀军,兵力都在大幅减少,通过这一点可以判断出来,刘秀军为了夺回黎阳,每天都在付出巨大的伤亡。

探子们带回到消息,令刘防和东篱诸将,无不喜出望外。

原本他们还以为己方要对付的是两万刘秀军,现在看来,等己方大军渡河到黎阳的时候,刘秀的部下,恐怕只能剩下数千人了。

东篱喜笑颜开地对刘防说道:“刘秀小儿,不知死活,现还牟足劲的攻打黎阳,殊不知,他已站在鬼门关的门口了!”

刘防淡然一笑,傲然说道:“人们都传,刘秀善于用兵,本王还真想针尖对麦芒的和刘秀打一场,看看他到底有何过人之处?现我敌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即便取胜,也是胜之不武,并不值得夸耀!”

东篱挑起大拇指,说道:“宁王雄才伟略,微臣自愧弗如啊!”

刘永的两个兄弟,都被封了王,刘防是宁王,刘少公是鲁王。

听着东篱的吹捧,刘防心里舒坦,表面上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摆了摆手,说道:“本王现在只希望张翼、孙承二人能坚持得住,为本王拖住刘秀!”

东篱笑道:“宁王不必担心!黎阳城防,虽不如睢阳坚固,但也远胜寻常城邑,刘秀现在只剩下这点兵马,想要攻破黎阳,难如登天!”

刘防含笑点了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yuyV

刘防、东篱,率领着十万大军,昼伏夜出,悄然无息地进入东郡,抵达白马津。

白马津是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放到现在,相当于军港。刘永军在白马津设置了战船,但大型的战船不超过五艘,中型的战船也没超过十艘,大多都是小型的战船,全部加到一起,有六、七十艘的样子。十万兵马,想靠着六、七十艘战船摆渡过黄河,保守估计,起码需要十天半个月。

现在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东篱调派白马津的驻军,去往黄河沿岸,征集船只。

刘永在东郡这里还是挺有威望的,不至于一呼百应,但刘永军肯出钱借用船只,百姓们大多也愿意把船借给他们。

短短三天的时间,东篱连租借带征用,还真弄到了三百多艘大小船只。

东篱可没有蠢到把这三百多艘船只都放在白马津渡口,而是安置在白马津下游,一个名叫瓢子沟的地方。

这里的地形,像个水瓢,入口狭窄,但里面的肚子大,瓢子沟这个名字,也是根据这里的地形得来的。东篱把船只藏在这里,还真就不易被人发现。

刘防、东篱在白马津附近驻扎了五天,为大军的渡河做准备,与此同时,他们对黎阳的打探更加频繁。

现在,刘秀军强攻黎阳,已经接近一个月,还是未能攻破黎阳,期间,刘秀不断的调集魏郡各县的县兵,这一个月,刘秀军的援军就没断过,今天来一千,明天来一千,可能是伤亡太大的关系,刘秀军的兵力一直也没超过一万人。

确认了刘秀军还被拖在黎阳城外,刘防大喜过望,传令麾下,就在今晚,大军连夜渡河。

入夜,东篱把藏在瓢子沟的船只悄悄调出来,全部驶到白马津,而后,十万大军,开始分批分次的登船。

为了尽快把兵力运送到对岸,什么战马、辎重,一律往后排,先登船的都是人。

甚至为了减轻分量,让每艘船只尽可能的多装人,刘防令兵卒们把甲胄都脱了,全部轻装上船。

三百多艘民间船只,加上七十多艘的战船,全部装满了人,开始向对岸行驶。

对面的黎阳渡口,原本也是有驻军的,不过为了攻打黎阳,刘秀业已把渡口的军兵全部抽调走。黎阳渡口的军营,现在完全是座空营。

接近四百艘船只,没有遭到任何的攻击,顺风顺水的渡过黄河,抵达对岸。船只靠岸后,船上的刘永军将士们纷纷跳了下来,噗通通的落水声连成一片。

人们蹚着河水,快速跑上岸,而后立刻于岸边布防。

四百多艘船只,一下子运送过来的将士,有接近两万人之多。把这两万人都送到后,船只纷纷调头往回去,再运送第二批将士渡河。

如此往返,四百多艘船只在河面上来回穿梭,等到寅时过半,也就是凌晨四点左右的时候,已有八万之众的刘永军登上黄河北岸,包括刘防、东篱在内。

第六百五十三章 汉营血战第八百零四章 容人之量第八百零六章 不良之风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恶战第五百五十章 举兵归汉第三百零九章 率兵奇袭第四百三十三章 城头血战第八百六十三章 谏官出场第二百八十五章 独木擎天第八百一十一章 治国之才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盖真相第三百九十九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五百六十章 击退来敌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门说情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身立命第五百六十二章 种因得因第三百零四章 人不要脸第八百一十二章 治国栋梁第三十二章 福缘深厚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道相助第四百零二章 初遇劲敌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八十七章 天才统帅第二十一章 蛮军来袭第五百六十七章 渡河北上第八百零三章 加以警告第七百三十三章 夫妻之间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门接亲第一百七十二章 据城死守第六百九十五章 拉个垫背第八百七十三章 歪打正着第六百四十章 身为人臣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宠爱第一百四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掩盖真相第六百五十章 征讨五校第八百五十三章 一败再败第五百二十四章 再次相遇第四百五十七章 失信于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峡谷设伏第六十五章 杀贼杀王第三章 拜为主公第二百零八章 混入军营第三百八十八章 艰难抉择第一百零二章 打探虚实第二百二十二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六十四章 一计不成第二百一十七章 得意忘形第一百七十七章 官场私心第六百二十九章 东西合璧第三百三十五章 万人莫敌第四百八十三章 差强人意第六百二十七章 幽州战事第五百零七章 血战兖州第八百九十四章 出其不意第七百二十一章 节外生枝第七百七十二章 尽在掌握第三百零七章 主张出兵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进第五百五十五章 势在必得第二百七十七章 节点之战第一百七十章 挽回危局第五百六十二章 种因得因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害群之马第四百一十七章 劝进之事第五百六十章 击退来敌第五百六十九章 城内营救第六百一十三章 家人团聚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其锋芒第五百四十五章 内部矛盾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摇撞骗第八十八章 阴府赴宴第六百二十章 主动找茬第三百四十章 激发斗志第二百零三章 扫平隐患第二百六十四章 刘氏宗亲第八百四十八章 驰援桃乡第八百三十章 妇人之毒第三百九十三章 复杂关系第七百一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七十七章 支持反莽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邀请合作第八百六十章 舆论战争第七百六十三章 雪上加霜第六百五十六章 天子宠爱第二百六十九章 遥望宛城第六十六章 金蝉脱壳第七百零二章 回乡祭祖第八百五十六章 血战昌虑第一百六十四章 邓县易主第二百八十六章 死战到底第五百一十五章 权势之道第五百八十七章 驻足不前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征兆第五百三十四章 兄妹相见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获全胜第十四章 围而歼之第五百八十八章 紧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