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卢府求学

过了八月,刘备回到了卢植学堂去上学了。卢植是去年辞了九江太守的官职,返回了涿郡故里,开始了家居著书,修编了《尚书章名》、《仪礼解诂》、《周官礼注》及《礼记解诂》,并开始在涿郡城内开设私塾,收本郡士家子弟,授业传道。

对于卢植,刘泽知道的比任何人都多,《后汉书·卢植传》中记载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能饮酒一石。建宁中,征为博士,乃始起焉。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以疾去官。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四府举植,拜比中郎将,持节,以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副,将北军五校士,发天下诸郡兵征之。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

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卢植的确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为一个读书的士人,在国难危急的关头,能挺身而出,屡建其功,为扫平黄巾之乱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无愧于古今第一儒帅之誉。更难得的是他的人品,据传说年轻时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马融是明德皇后的亲戚,家中富裕,马融平素骄贵,讲课时,有美女在堂前轻歌曼舞;卢植始终专心听讲,数年如一日,从不斜视偷看。

黄巾之乱时,拜北中郎将,时宦官左丰诣军观势,有人劝卢植花钱贿赂左丰,卢植断然拒绝:“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后遭左丰馋言,罢官去职,身陷牢狱。在董卓当朝之时,更是不畏残暴,上疏谏议,几被董卓加害,最后辞官归隐。卢植卒于献帝初平三年,临终前他叮嘱其子卢毓要薄葬于土穴,不能用棺材,他的儿子按照卢植的遗愿办理。后来就连曹操都称赞其:“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刘泽看三国志的时候,最佩服的人不是纵横四海的曹操,不是仁义德厚的刘备,不是义薄云天的关羽,也不是睿智无双的诸葛亮,恰恰就是在三国演义中的边缘人物——卢植,他一生对朝廷忠心耿耿,每次朝廷有难,总是他第一个挺身而出,九江平蛮寇,庐江定南夷,中平破黄巾,每一次都毫无怨言。卢植家贫,去职九江守之后,在家著书教学,穷得连编修古书的钱都没有。在遭左丰谗言陷害入狱后,更是坦然自处,不畏强暴。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卢植可谓是当值无愧,他的一生是何其的坦坦荡荡,有着尽乎完美的人格魅力。

早些年刘弘家贫,刘备入卢植学堂的学费还是刘元起资助的,不过现在刘弘升任了功曹椽,家境自然宽裕了许多,刘弘便唤过刘泽来问他愿不愿意也到卢植学堂去就读?

刘泽听到此消息,很是高兴。如能拜卢植为师,将来自己的前途便有了靠山,别看卢植现在不做太守闲赋在家,将来他可是剿灭黄巾的大功臣,位列朝班,成为朝庭重臣。在汉代,没有科举制度,那时候行的是士族制度,一代为官,世代仕途。士子要想进官场,那得举孝廉,若想举孝廉,不光得有才学,更要有资望,资望不足,就没人为你“举”了。若能得拜在卢植门下,无疑便抬高了自己的身价,卢氏门生,这块金字招牌可是千足金的呀。

对于父亲的提议,刘泽自然是连声应了。于是刘弘备下礼物,带刘泽前往卢植府拜会。

在门口,刘弘递上贴子,门人便进去通报,不多时,门人出来道:“刘功曹请进,我家老爷在正堂相候。”刘弘便引刘泽进了门,奔中堂而去。

刘泽冷眼打瞧,这卢府果然是朴素的很,除了院子比刘家大点之外,别无二致,很难想象这是做过一任郡守的家,进得中堂,当间席上坐着一人,身形伟岸,相貌威严,危襟正坐。

刘弘上前施礼,道:“涿郡门下功曹刘弘拜见卢公。”

卢植起身还礼,道:“卢某去职还乡,已是白身,刘功曹勿须多礼。”

刘弘恭恭敬敬道:“卢公乃当世大儒,士之楷模,虽不在朝堂,然弘岂敢忘礼。”

卢植让坐,刘弘谦让再三,乃坐,卢植道:“刘功曹乃汉室宗亲,帝之贵胄,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弘有二子,长子刘备去年便入卢公府上就读,今次子刘泽离散多年方自回家,欲拜卢公为师,不知可否收纳?”

卢植看了一眼地上站立在下面有些瘦弱的刘泽,笑道:“不知二公子贵庚几何?”

“犬子今年十四。”

“刘功曹所托,卢某原不敢辞,但前日与康成公议得,非志学之士,暂不收之,盖令次子尚未及志学,可及年而至。”

“在下冒昧,敢问卢公缘何不收志学以下士子?”刘弘略有些失望。

“只因学堂容纳有限,而报名学子络驿不绝,是以卢某才不得以出此下策。况志学以下者多为初识文字,本堂则以讲经论道为主,若无经史底蕴则难解其意。”

刘泽在底下不禁哑然失笑,卢植不由地微皱眉头,道:“刘二公子似乎有异议?”

刘弘虽然很遗憾,但毕竟这规矩是卢植及郑玄郑康成所立,岂能因人而废,见刘泽冷笑,心中暗叫不好,千万不能惹火了卢植,乃急喝斥道:“泽儿,在卢公面前,不得无礼。”

卢植仔细地打瞧了一下这个少年,但见他面如冠玉,虽身体羸弱,但其那份从然淡定,却是有着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心中便有了三分喜爱,沉吟一下道:“二公子有话但讲无妨。”

刘泽乃辑了一礼,道:“小子曾闻孔圣人弟子三千,但分贤愚者,未尝有年龄之别也,昔秦武阳十三岁可刺秦,当世孔文举十岁能宾客,卢公何以轻看童子耶?”

卢植暗自嘉许,不动神色道:“伶牙利齿,可学孔文举乎?却不知二公子治于何典?”

刘泽一听,他是在考我呀,马上道:“经史子集,天文数术,略有粗通,断不敢言治。”

卢植只是微微一笑,心道,这小孩年纪不大,口气倒是不小,便有心来考考他,便道:“你既通经史,可知君子有三立三德,何谓三立?何谓三德?”

刘泽揖了一礼,道:“三立者,立德、立言、立功;三德者,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刘泽在前世最喜欢看书,虽然对那些子乎者也一类的文言文不太感冒,但这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名言却是他最喜爱的,当下读来倒也正气沛然朗朗上口。

卢植哈哈大笑,其声音有如洪钟:“好一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志凌云呐,今得此弟子,乃我平生一大快也。”

刘泽当即便行了拜师之礼,开始了卢府求学的生涯。

在同学之中,除了刘备之外,还有叔父刘元起之子刘谦,同郡的简雍等多人。过了几天,公孙瓒也从辽西返回涿郡,与刘备刘泽相见,知道刘泽也进了卢氏学堂,很是高兴。

第348章 应对之策第312章 决意南下第316章 一让徐州第658章 惊闻噩耗第346章 任性糜兰第102章 称重石狮第654章 前往定军第24章 第一桶金第354章 绞刑架下第557章 汩罗江畔第571章 曹家儿郎第188章 破阵之法第367章 开科取士(三)第50章 算计贾诩第396章 陈宫出谋第466章 还玺于都第115章 愿赌服输第318章 孤胆徐庶第23章 波斯商人第638章 严颜归降第222章 解围青柳第285章 鱼和熊掌第493章 别有蹊跷第338章 米市风波第57章 引蛇出洞第274章 儿女私情第454章 突破重围第49章 寻找通译第654章 前往定军第686章 偷营劫寨第336章 借款十亿第569章 冤头债主第316章 一让徐州第1章 离奇穿越第512章 探亲江东第437章 纪灵败亡第126章 一掷千金第92章 山雨欲来第116章 惊世才华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492章 孙策殒命第122章 蔡氏算经第192章 再宴卢府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338章 米市风波第373章 奸细风波第144章 庆功之宴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194章 秉烛夜谈第11章 忠孝难全第413章 臧霸归心第123章 花园强吻第625章 强攻德阳第391章 回师郯城第585章 临危受命第505章 访贤隆中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244章 双骑对决第332章 三让徐州第46章 连锁经营第23章 波斯商人第102章 称重石狮第620章 火枪逞威第389章 夜袭徐州(下)第317章 下书曹营第593章 彭蠡水战(上)第598章 暗香浮动第406章 往事如烟第310章 徐州之变第127章 卫家公子第555章 出兵荆南第98章 平生之志第156章 千里跃进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621章 藤甲覆灭第626章 分兵而进第229章 玩物丧志第177章 临河赋诗第414章 天璧佳人第464章 众说纷纭第81章 擂台比武第494章 轻取章陵第388章 夜袭徐州(上)第116章 惊世才华第600章 刮骨疗毒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57章 引蛇出洞第108章 浑天之说第346章 任性糜兰第314章 赌注宝马第579章 诸葛征南第5章 公孙世家第108章 浑天之说第495章 立军令状第443章 兵围寿春第572章 剑走偏锋第46章 连锁经营第187章 混元之阵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119章 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