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双骑对决

八路诸侯中,离鲍信最近的便是上党太守张杨部和山阳太守袁遗部。袁遗一看鲍信的军队已然溃败,非但没有上前救援,反而下令他的军队向后撤退,生怕被殃及。

在各路诸侯之中,张杨和鲍信关系处得不错,张杨这个人为人实诚,在这个紧要关头上,急令他手下的军队全线出击,救援鲍信。张杨是上党太守,与原先任刺史主薄的吕布同在并州刺史丁原帐下为官,彼此之间也极为熟络。但后来吕布反水,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才和张杨这些并州系的官员划清了界限。此番讨董,张杨也是挂起了为丁原复仇的旗号。

久在并州为官,张杨远比其他人了解狼骑的威力,在野战之中,步兵想要战胜狼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唯一有效的办法便是利用长枪结阵,来阻挡狼骑凶猛的冲击,或许还可以勉强抵挡。所以,张杨在第一时间将所有的长枪兵调到了前排的位置上,构筑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枪林,从狼骑的右翼压了过来。

吕布也注意到了张杨军队的动向,喝令狼骑停止了对鲍信残部的追击,转过头来,准备和张杨的部队进行决战。

长枪结阵,是正常情况下步兵对战骑兵的唯一选择,不过吕布却是嗤之以鼻。自从吕布杀掉丁原执掌狼骑以来,对狼骑进行了很大调整。有董卓拨给的大量军费做保障,狼骑兵的铠甲已全部更换成更为结实厚重的连环锁子甲。而狼骑兵最重要的进攻武器长枪也更换为更长更锋利的的刺枪,加长的枪柄整整比原先提高了五尺,更为结实牢固,使得狼骑兵在突破步兵长枪结阵的能力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董贼逆天行事,欺君灭国,奉先兄缘何助纣为虐?如今关东讨贼联军至此,董贼灭亡之日不远,奉先兄何不早弃暗投明?”张杨远远地瞧见吕布,高声喊道。

吕布视之,领兵之人是熟人张杨。乃遥遥地喝道:“稚叔。念在你我曾为袍泽的份上,吕某今日且放你一马,你若再前进一步,休怪某不念故旧之情!”

“杨既为汉臣。必于董贼势不两立。倒是奉先兄认贼做父执迷不悟。将来恐怕悔之晚矣!”张杨的长枪阵没有停顿的迹象,依然向前一步步地逼进。

吕布的眼中划过一抹戾色,冷沉地下达了狼骑攻击的命令。

急骤的马蹄踏起了阵阵的尘烟。狼骑似如奔雷般地向张杨的长枪阵发动攻击,狼骑的速成极快,只在几息之间便冲到了长枪阵前。狼骑所使用的刺枪要比张杨部队的长枪长上一截,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一截,使得狼骑刺到第一排的长枪兵时,长枪兵的长枪却刺不到狼骑。借助于马匹的冲力,刺枪变得更加威力无穷,狼骑兵轻而易举地便刺穿了长枪兵不太厚实的皮甲,在惯性的作用下,刺枪穿透了长枪兵的身体,依然没有停止下来,第二排、第三排的士兵如同被穿糖葫芦一样,成串地挂在刺枪上。

张杨苦心经营的长枪方阵也几乎在一瞬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狼骑凶猛的进攻面前,再强的步兵防御也形同虚设。长枪方阵的崩溃使得后面的轻装步兵失去了屏障,在可怕的狼骑面前,成了待宰的羔羊。

部将杨丑急急地道:“大事不好,主公快快撤退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张杨瞪了他一眼,拨剑在手,厉声道:“讨贼报国、匡扶汉室,我之所愿也,今日纵是战死疆场,又有何惧!诸军听令,后退者斩无赦!杀——”

在张杨的激励之下,张杨的部下皆是奋勇向前,一无惧色。

但在强悍的狼骑面前,再勇敢的士兵也是难于匹敌的,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情形,地上躺满了张杨军的尸体,鲜血几乎将虎牢关前的这片土地染红了。

刘泽远远地注视着这边的战况,暗暗地叹息一声道:“临危不惧,张杨倒是不失为一条汉子。”

“大哥,该咱们出击了吧,再不出张杨恐怕就玩完了?”张飞在马上跃跃欲试,恨不得立马冲上去。

刘泽没有理会他,高声地下达命令:“赵云听令!”

赵云早已是整装待命,闻言立刻接令道:“末将在!”

“命你率一千弓骑,扰敌之左翼,使用重弩攻击之,切记,不可与敌做正面交锋。”

“末将遵令!”赵云立即去整点骑兵,准备出击。

“管亥听令!”刘泽又下令道。

“属下在!”管亥立即上前接令道。

“命你率一千弓骑,扰敌之右翼,同样使用重弩远程攻击敌骑,不可与敌正面纠缠。”

“属下遵令!”

两路骑兵,动作神速,从两翼向狼骑发起攻击。

刘泽遥遥地注视着战况,张飞有点沉不住气了,本来他还指着刘泽派出两千人马之后再派他出去,可等了半天没下文,不禁埋怨道:“大哥你搞啥名堂,一到关键时候就让俺歇着,再这么憋着,把俺的肚子都要憋涨了!”

“三弟稍安勿躁,好钢总得用在刀刃上,你暂且养精蓄锐,待会儿自有你出风头的时候。”刘泽不紧不慢地说着,目光一直注视着前方战场的动态。

赵云率领着弓骑兵很快地接近了狼骑的左翼,进入了重弩的射程。

弓骑兵的远程攻击武器配备有三种:射程在三百五十步以上的两石铁胎长弓一把;射程在二百五十步以上的一石复合短弓一把;箭两壶,每壶五十支;射程在一百二十步左右的三石钢弦弩一把,弩箭十支。

普通的箭矢是木杆钢制箭头带尾羽,而弩箭则是全钢打造成,无尾羽。由于弩箭重量较重,用三石弩发射,有效射程只有一百二十步,但它的威力却是惊人的,在测试中,一百步的距离上弩箭可以射穿双层锁子甲三层鱼鳞铠,可以说这三石钢弦重弩是弓骑兵破敌重甲兵防御的利器。

看到狼骑身披重铠盾牌护身,刘泽在命令中便要求弓骑兵不必使用长短弓而直接使用三石重弩,既使用两石铁胎长弓,也很难有效地对狼骑造成伤害,唯一的致命武器只有重弩。由于弩箭是全钢打造,成本昂贵,在弓骑兵的标配之中,每骑只有十支,但两万支弩箭用来对吕布的三千狼骑,还是绰绰有余的。

进入到一百二十步的射程之内,赵云令弓骑兵放缓了前进的速度,呈雁形一字列阵,钢弦弩早已准备停当,一排齐射,乌黑锃亮透着寒气的弩箭激射而出。弓箭想要达到最大射程必须采用四十五度角的仰射,羽箭的飞行是呈抛物线运动的,攻击的威力随着射程的加大而衰减。弩箭则不同,由于箭身自重大,无尾羽,弩箭的射速虽高但射程较近,基本采用的是零度角至五度角的平射,在这么短的距离下,弩箭的穿透力至少比弓箭要高上两到三倍。

频繁的胜利让狼骑变得骄狂,就算是一支救援的骑兵出现在他们两翼的视线之中后,也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重视。但瞬间激射而至的弩箭轻易地穿透他们的重铠之后,无数的狼骑兵发出一声声地惨叫,从马上坠了下去。纪律森严队形齐整的狼骑也发生了不小的骚动,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还会有如此犀利的箭矢,将厚厚的连环铠视之为无物,轻易地就将其穿透。

但狼骑毕竟是狼骑,袍泽的鲜血没有让他们感到恐惧而是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他们停止了对张杨步兵的单方面屠杀,调转马头利用盾牌做为防护开始向左右两翼的弓骑兵发起冲锋。

弓骑兵的优势在于远程机动攻击,枪骑兵的优势在于冲锋和短兵相接,狼骑很清楚,想要扬长避短,就必须要接近弓骑兵,将他们卷入混战。

但这只是狼骑兵的想法,披甲重装之后,马匹的负载大大增加,骑兵的机动性能大大下降,想要在宽阔的战场上追逐到游弋的弓骑兵还真得不是件容易的事。赵云和管亥看到狼骑凶猛地扑了上来,并没有急于撤退,而是缓缓地后撤,钢弦弩不停歇地发射着弩箭。狼骑兵虽然有盾牌的防护,但犀利而刁钻的弩箭总也能找到合适的空当,给予狼骑兵致命地一击。而且狼骑兵的马匹是无任何铠甲防护的,一旦被弩箭射中,连人带马便会重重地栽倒在地。而在这混乱的战场之上,骑士一旦落马,很可能被后面的战马践踏而亡。

许多时候,狼骑看着已接近了弓骑兵的后队,甚至长长的刺枪眼看就要触及到弓骑兵的后心,这时弩弦一响,端着长枪的的狼骑兵一声惨叫,直接就撞到了马下。

而且接近弓骑兵五十步的距离更是一个恶梦,不但铠甲的防护完全没有作用,就连他们手中的盾牌,都有很大机率被弩箭洞穿。

第355章 补个洞房第361章 丧心病狂第166章 火烧长社第495章 立军令状第13章 返回故里第213章 平原国相第32章 贩煤进京第512章 探亲江东第625章 强攻德阳第396章 陈宫出谋第96章 谒见卢师第443章 兵围寿春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695章 献帝驾崩第658章 惊闻噩耗第479章 锦衣甘宁第537章 火烧赤壁第299章 长途奔袭第229章 玩物丧志第492章 孙策殒命第593章 彭蠡水战(上)第21章 收服管亥第373章 奸细风波第286章 退婚风波第420章 蔡琴发飙第395章 高顺被擒第204章 灵帝其人第179章 白马渡河第389章 夜袭徐州(下)第219章 平原王府第400章 全部拿下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270章 甄家提亲第705章 位极九五第672章 潼关要地第661章 再出祁山第476章 三省六部第56章 西域诸国第116章 惊世才华第589章 郭嘉殒命第477章 官渡开战第226章 图财害命第642章 四渡涪水第137章 初举孝廉第115章 愿赌服输第234章 董卓进京第579章 诸葛征南第328章 美女秘书第310章 徐州之变第405章 重燃旧情第435章 背水一战第663章 司马仲达第531章 庞统夜遁第246章 将帅失和第628章 二渡涪水第501章 野心勃勃第441章 阴陵之战(四)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551章 疫病来袭第348章 应对之策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340章 破釜沉舟第497章 文聘落败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299章 长途奔袭第675章 扩军备战第499章 石从天降第343章 左拉右拢第150章 弓骑显威第83章 噩耗传来第100章 软玉温香第584章 高顺战死第119章 当局者迷第478章 决意西进第484章 另投新主第141章 三万战俘第429章 袁术称帝第302章 河间张合第74章 亮银钢枪第366章 开科取士(二)第309章 重头再来第96章 谒见卢师第554章 华陀归服第527章 草船借箭第387章 张飞醉酒第183章 里应外合第632章 围而不打第108章 浑天之说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235章 卢植遇刺第29章 龙渊太阿第679章 被围忻口第328章 美女秘书第238章 以骑制骑第269章 禁械法令第535章 调兵遣将第121章 父母之命第698章 釜底抽薪第509章 蒯良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