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迁治之议

在刘泽的战略构想中,立足徐州仅仅是一个开始,他的目光当然不能局限于此,他的胸怀是志在天下的,徐州不过是一块跳板。既是跳板,那下一个目标就相当的关键了,向北发展还是向南发展,是摆着刘泽面前的最大问题。

北方曹操和袁绍双雄争霸已成定局,都对田楷手中的青州虎视眈眈,这趟浑水刘泽可不想去趟,弃北而南进的策略显然是最明智的。无论是淮南的袁术、荆州的刘表还是刚刚崛起于江东的孙策,都可以是刘泽选择攻击的目标。郯城近青州,如果选择进攻青州的话,郯城做为徐州州治就是十分地理想,但反之南进的话,郯城的位置就过于偏僻了,从战略考量来说,迁治下邳是必然之举。

而现在下邳只是一个郡城的规模,刘泽决定将芒砀山的部属和州牧府迁往下邳,现有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容纳如此之多的人,扩建下邳城势在必行。这也是刘泽将赵云放在下邳的重要原因,如此紧要之地,若非得力心腹之人断不能为之。

赵云眼前为之一亮,刘泽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一直最是让赵云为之钦佩的,既然刘泽决定将州治迁来下邳,那就证明刘泽已经确定了未来的战略方向,赵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马前卒,是为刘泽冲锋陷阵劈山开路的先锋官,战略层面上的东西无须自己考虑,不折不扣地执行主公的命令才是他的职责。

“云谨遵主公吩咐,云当效死以命!”

刘泽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就建成的,下邳城工程浩秩,也非一日之功,这事急不来。不过,令兄到时。诸工坊也将先期迁到下邳,我准备集合徐州的所有能工巧匠,成立一个营造司,由马钧来担任主事。大力研发一些新式的器械。如何安置营造司你必须优先考虑。另外东点军校、仲景医馆和蔡公的印刷坊也将列入首批迁移名单,也要做接收和安置准备。”

随着刘泽入主徐州。芒砀山基地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随着刘泽南进战略的确定,下邳城已经成为刘泽发展的重中之重,整合所有的人力物力。完成下邳城的重建,是摆在刘泽面前最大的任务。营造司的设立构想就是要将徐州所有能工巧匠都集合起来,充分发挥马钧的聪明才智,将一些蓝图上的东西创造出来,比如火炮,比如锰钢钨钢之类的合金钢,新式的铠甲、重骑兵的全套装备。还有新式的水利灌溉工具、纺织机等等。虽然刘泽恨不能将后世所有先进的东西都统统地搬来,但他很清楚地知道,仅仅凭借自己对某些先进东西的原理和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上。是很难制造出来的,所幸刘泽拥有马钧这个不世的天才,才让刘泽看到一丝希望的存在。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有这么多的能工巧匠辅佐,刘泽就不相信马钧不可以做跨时代的突破。

接下来的几天,刘泽同赵云亲自出城去勘测地点,详尽地对未来的下邳新城做出规划。下邳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城郭的建设是刘泽关注的重中之重,刘泽要求下邳新城墙的高度至少增加一丈,就算是超过国都洛阳的城墙高度也无需顾及,厚度也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必须达到四匹马可以在城墙上并排而行的宽度。

下邳城重建之后,城墙的总长度将会增加三十里,无疑将会增加城防兵的调遣难度,城墙加宽加厚之后,城墙上就可以跑马,安排一支骑兵部队守城,随时可以增援任何一个方位,机动灵活。下邳城从此以后又多了一个称谓——“跑马城”。

回到郯城的时候,已经是仲夏时节了。途径屯田营,刘泽专门下马到农田里面看了一下,金色的麦浪滚滚,一派丰收之景。棉花的种植面积也扩大了万亩以上,绿油油长势喜人。陪同刘泽视察的屯田都尉告诉刘泽,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马氏翻车进行灌溉,原来只能是靠天吃饭的老旱地都改造成了上好的水浇地,产量至少比先前要提高三成。

这种马式翻车是马钧在芒砀山发明的,屯田计划确立以后,刘泽便将这种翻车引进到了徐州来,大量地仿制,现每个屯田营都有配备,结合新开挖的多条主干渠道,引泗水和濉水灌溉农田,确保了在大旱之年照样保丰收。

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科技的发展休戚相关,马钧的灵光一现,救活的可能是千千万万的饥馑难民。但这个世道,却对马钧这样的匠人嗤之以鼻,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的悲哀。

成立营造司,刘泽给了马钧六百石的衔职,仅管刘泽认为给马钧就算同自己一样中两千石的职位也不为过,但还是遭到了许多下邳官员们的诟病,一个工匠出身的人也配与士大夫同堂而坐拿同等俸禄?许多官员甚至向刘泽直谏,切不可重匠人而轻士人,以免寒了士人之心。

刘泽当场就勃然而怒,直斥道:“你们谁要有能耐把全州粮食产里提高三成以上,解决掉徐州百万人的口粮问题,我就给你们中二千石的俸禄!”刘泽一怒,倒是堵住了悠悠众口,但是真要想改变众人心中的士农工商的定位,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刚进州牧府,刘泽还没有来得及回后府和三位夫人和儿子亲近,贾诩、徐庶、陈登等人就接踵而至,本来想着先回家享享天伦之乐歇息一日再行办公的计划是泡汤了,刘泽只好临时在二堂召集几个心腹的僚属来议事。

“听闻下邳传回的消息,主公拟在下邳城大兴土木,扩建新城,主公此举,是否意在迁州治于下邳?”贾诩作为刘泽帐下最资深的元老级幕僚,对刘泽这个扩建下邳城的举措相当的敏感,大建下邳城,刘泽肯定是有意迁治于邳,但迁治不是儿戏,事关着徐州稳定的大局和刘泽的下一步战略构想,所以一见面贾诩就迫不及待地提了出来。

刘泽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陈登是下邳人,对下邳的的风土民情最是熟悉,当即道:“下邳位居淮上,泗水横贯,沃野百里,国富民殷,若为徐州州治,倒也不无不可。只是迁移州治,民心易动,主公还是须得慎重才是。”

徐庶道:“徐州乃四战之地,北接青州,西连兖豫,曹操与袁绍均是虎视眈眈,唯有琅琊一地可以屏障,而如今琅琊为臧霸所占,不服统辖,若琅琊有失,郯城便无屏障,自琅琊而南下,一马平川,无险可据。主公拟迁治于下邳,乃是上策。”

刘泽笑而不语,回头谓贾诩道:“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拈须道:“若单从治理徐州而言,治郯或治下邳,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依属下之见,主公之所以意属下邳,与主公下一步的动向有关。主公之志在天下而不在一州,今天下纷争,袁绍与公孙瓒决战于幽州,曹操与吕布混战于兖州,看似眼花缭乱,但不久之后胜负便分,如不出诩之所料,袁绍定可一统河北,曹操也必将虎距河南,北方两强争雄的格局已是初露端倪,主公若在想从此间分一杯羹的话,无疑于火中取栗。而淮南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荆州刘表清谈枯坐,徒有虚表,江东孙策虽然乃父遗风,骁勇果劲,但其立足未稳,根基尚浅,此三者,主公皆可图之。治郯的话,主公就当思北进青兖,迁邳的话,主公便欲图荆扬,不知诩之言当否?”

刘泽哈哈大笑道:“文和可谓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就知道什么事也瞒不过你,不错,下邳靠近荆扬,的确是我的战略所图。不过现在徐州初定,百废俱兴,能守得住徐州已是不易,得陇望蜀现在还谈不上。所以迁治下邳之事诸位还得暂时保密,消息若泄,徐州必定民心震动。”

“诺!”贾诩几人皆知道此中利害,点头称是。

刘泽道:“此次我走了广陵下邳两地,深感吏治松驰,急需整肃,笮融等人,背道任亲,贤良之士,如沧海遗珠,不得重用。而今一直沿用察举制度,每年选拨的名额有限,远远难解用人之需,故此我决意开科取士,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贵贱,均可参加科举考试,择优录用。”

这几句话刘泽故意说的漫不经心,但贾诩、徐庶、陈登等人面面相觑,刘泽的提议也委实太惊世骇俗了,可以说是既禁械令之后对士家豪族挥下的又一记重拳。禁止私人藏械,那是古已有之,列朝列代的官府都是禁止私人藏有军械的,那并不是刘泽的首创,唯一不同的只是朝庭管制流于形式,禁而不止,刘泽做的令行禁止比较彻底而已。但废察举,兴科举,那就完全不同了。

第332章 三让徐州第601章 张飞暴怒第473章 青梅煮酒第691章 巧使离间第295章 雪地猎熊第407章 旧情难舍第57章 引蛇出洞第207章 再别洛阳第390章 二枚弃子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450章 风露中宵第337章 糜竺心事第646章 张母知义第347章 密谋叛乱第620章 火枪逞威第399章 众叛亲离第300章 秒杀文丑第206章 论功行赏第178章 声东击西第660章 退回汉中第287章 心意已决第332章 三让徐州第327章 枕席私语第262章 最终测试第274章 儿女私情第654章 前往定军第309章 重头再来第202章 左丰登门第231章 张榜招军第398章 虚以委蛇第6章 争锋相对第65章 登临街亭第651章 火烧阳平第34章 免费试用第704章 汉家一瓦第370章 开个玩笑第632章 围而不打第331章 路遇刺客第382章 袁术来犯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664章 烈火洪水第672章 潼关要地第204章 灵帝其人第348章 应对之策第563章 劝降黄忠第3章 重见人烟第439章 阴陵之战(二)第290章 处子之身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174章 挥师兖州第153章 左髭丈八第452章 袁术绝望第151章 打残右翼第688章 许都之战(上)第434章 破釜沉舟第576章 天伦之乐第522章 离间之计第177章 临河赋诗第586章 初显峥嵘第289章 喜结良缘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387章 张飞醉酒第112章 天籁之音第470章 晋封王爵第490章 黄祖授首第440章 阴陵之战(三)第28章 血战群狼第72章 招揽赵云第295章 雪地猎熊第109章 八步成诗第104章 鱼与熊掌第492章 孙策殒命第678章 东渡黄河第206章 论功行赏第678章 东渡黄河第569章 冤头债主第31章 黑色火药第658章 惊闻噩耗第244章 双骑对决第656章 灭门惨祸第458章 江东来使第9章 柳城信灯第251章 名医仲景第524章 在劫难逃第219章 平原王府第672章 潼关要地第264章 刺客来袭第176章 冰河难渡第418章 王庶同罪第292章 界桥之战第446章 攻破皖城第653章 增援汉中第52章 初战告捷第241章 孙坚中伏第631章 火烧眉毛第203章 平原县令第300章 秒杀文丑第15章 初识张飞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345章 放弃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