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极品宝马

平时的射箭训练,刘泽的要求不是太严格,尤其是弓骑兵的训练,只要求大致射中目标即可,并不一昧追求精确性,主要是与弓骑兵的特点决定,在高速的奔驰过程中,成一字队型的弓骑兵采用的是齐射方式,瞬间对敌形成一个死亡扇面,此时对箭手的要求并不是对每个目标的精确打击,而是要求在力度上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但刘泽还是专门挑选取出一些有射箭天赋的骑士,进行特殊地强化训练,使用带有瞄准功能的特制铁弓,这种铁弓不仅射程比普通长弓远了三分之一,而且箭簇专门采用三棱羽(普通箭簇是两棱羽)。三棱羽的最大好处是箭矢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大大增强,使射击地精度大为提高。刘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些类似于后世狙击手一样的神箭手,专门在战场上执行狙击任务。

那几名神射手果然出手不凡,“嗖嗖嗖”几箭,接连射杀了几名匈奴兵百夫长,而且不是命中咽喉,就是命中心窝,皆一箭毙命。于鲜的死加上几名百夫长的阵亡,形势立刻逆转,匈奴兵完全失去了指挥,乱成了一锅粥,许多匈奴兵已开始逃散。

刘泽骑兵乘势掩杀,匈奴兵彻底溃败了,战斗很快地就结束了,由于出谷的道路狭窄难行,逃到谷口的匈奴兵相互拥挤,自相践踏,完全成了活靶子,被弓箭无情地射杀着,最终只有少数的匈奴兵逃了出去,大部分的匈奴兵不是被斩杀就是做了俘虏。

被俘的匈奴兵被押到了一起,总计有五六百人,已经全部被缴械了,集中起来双手抱头蹲在地上,周围被手持雪亮马刀的刘泽军围定。武安国向刘泽请示:“启禀主公,俘虏已全部带到,如何处置?”

刘泽在马上冷冷地打瞧几眼,做出了一个斩首的手势:“全部杀光!”

武安国倒是一怔,在他的印象中,主公是仁慈的、和善的,但此时此刻,却显得冷酷无比。

刘泽冷冷地道:“还要我再重复一遍吗?”

武安国心头一凛,恭声道:“诺!”转身便下达了杀戮的命令。

这帮战士年龄不过十五六岁,血气方刚,没有是非之别,也没有善恶之分,在他们的心中,主公的命令大于天,一声令下,乱刃齐下,将这几百名匈奴战俘斩尽杀绝。虽然匈奴人在死到临头也曾激烈地反抗过,但手无寸铁的他们便如同待宰的羔羊,一如他们曾经屠杀的西域人大汉人一般,被斩杀的干干净净。

看着满地的匈奴兵的尸体,贾诩不得不重新审视着这个谜一样的少年,如果说在白羚河谷的那场伏击战多少有点胜之不武的话,而在这上河谷的战斗则完完全全是拼出来的,在一比五的绝对劣势中,竟然可以全歼敌人,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

看着他身先士卒地杀入敌阵,看着他英勇无畏地冲锋在前,看着他冷酷无情地处决战俘,他的身手是如此地矫健,目光是如此地坚定,这是一个唯利是图,投机取巧的商人吗?

刘泽看着贾诩目光恻然,道:“文和先生似乎对处决俘虏有些异议?”

贾诩摇头道:“在下不过是个通译,刘掌柜如何行事并不甘贾某何事。”

“但文和先生心中定要大不以为然。”刘泽明白,这些所谓的士人,自恃读过几年圣贤书,经常便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作出一付悲天悯人之态,全然不知现实的残酷,贾诩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历史上曾有他劝说李榷郭汜杀回长安之举,但他的出发点只是为自身考虑,尽一个谋士的本分而已,最后造成的后果想必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贾诩在三国谋士之中被称之为“毒士”,大概也就是因为这一件事,因为除此之外贾诩似乎没有什么狠毒的计谋,晚年更是韬光养晦,不谙政事,毒士之谓,其实是言过其实。

刘泽又道:“这些匈奴人,那一个不是双手沾满我汉民和西域百姓的鲜血,若不是我们及时赶到,现在白羚上河谷内尸横遍野的便是这些手无寸铁无辜的大宛百姓,他们在残害别人生命的时候有想到怜悯二字吗?杀人者人恒杀之,现在我为刀俎,他们为鱼肉之时,也休想从我这里得到怜悯。”

贾诩叹息道:“以暴止暴,终非正途。”

这时,那些似从梦中惊醒的大宛人结队来到刘泽的马前,叩首谢恩,为首的正是刘泽方才救下的那个柔弱少年和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者。那老者伏地拜道:“尊敬的太阳神使,感谢您慷慨无私的救援,大宛国所有的臣民向您叩首谢恩。”

“太阳神使?”刘泽一怔,旋即到是明白过来,自己首先发起进攻的位置恰好是从东面,正是太阳初升之时,在大宛人的眼中,倒真是太阳神派使者下凡解救苦难中的大宛族人。

那老者口中所言的,并非西域话而是大汉话,倒也省却了贾诩这个翻译。当下出手相搀,微微笑道:“在下并不是什么太阳神使,只不过是偶然路过此地的客商,路见不平,拨刀相助,老丈请起,不必多礼。”

“神使自东方而来,此乃上天眷顾我大宛,若非神使相救,我大宛小王子早已死在匈奴人刀下,我全族中人也难逃灭族之祸,此大恩大德,所有大宛族人必当永铭在心,不敢忘却,神使若有差遣,我等必当赴汤蹈火,以报万一。”那老者目光中全是感激的神色。

刘泽听闻那柔弱少年竟是大宛王子,方才刀下余生,的确惊险万分。

刘泽问道:“传闻大宛国十年前已被匈奴灭国,老丈和小王子等族人为何会流落此地?”

老者恭敬地道:“老夫乃是大宛先王驾下王宫总管令先,当年贵山城为匈奴所破,老夫奉先王之命,护送小王子逃出贵山城,此十年间流转于葱岭南山之间,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只为逃避匈奴的追杀,只是想不到逃到这人迹罕至的南山白羚谷还是被匈奴人追踪而至,若非神使及时相救,只怕今日之后,世上在无大宛一族。”

“那匈奴为何如此穷凶极恶,早已侵占了贵国领土,为何还要对你们赶尽杀绝?”

令先叹息一声道:“其实所有一切祸端,皆是因本国汗血马而起。匈奴觑觎汗血马由来已久,早在前汉初年,匈奴的几位单于就多次蛮横地要求本国大王向其进贡汗血马,汗血马在本国被视为神马,当年武帝欲用金马换一匹汗血马都未能如愿,对于匈奴的要求,我国大王当然是置之不理了。由于我国和匈奴相隔万里,匈奴和大汉又争斗不休,是以匈奴虽然记恨在心却无可奈何。十年前,匈奴分裂为两北两部,北匈奴又被大汉和鲜卑打败,只能放弃了经营数百年的河套及大漠,向西迁徙,因此却祸害西域,详和安宁了数百年的西域诸国被匈奴一一灭国,大宛国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十年前匈奴人攻入贵山城之前,我奉国王的命令带走了小王子,也带走了数万妇孺,当然还有数千匹的汗血宝马。为了躲避匈奴的追杀,这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迁徙,辗转亡命于葱岭南山的崇山峻岭之间,我始终不敢忘却大王的遗命,汗血宝马绝不能落入匈奴的手中,倘若真得到了亡族灭种的危难时刻,就算是将汗血马杀光也不能让匈奴人得到。以匈奴人的强悍加上汗血马的神骏,天下恐再无安宁之日了。”

令先一招手,手下的人立即牵过两匹马来,道:“为了答谢神使的救命之恩,这两匹极品的汗血宝马请神使笑纳。”

刘泽没有答话,他看着这两匹马,惊呆了——完全被震撼住了。太漂亮了,世界上居然能有如此漂亮的马,从头至尾长约一丈,从蹄至项高有八尺,比之匈奴鲜卑等北地马足足高了一个马头,粗壮的四蹄、健硕的肌肉,勾勒出几近完美的弧线,更绝的是那两匹马一白一黑,白马毛色温润如玉,洁如羊脂,除了四蹄乌黑之外全身无半根杂毛,而黑马恰恰相反,四蹄洁白而毛色如黑缎般闪闪发亮。

令先颇为自得地道:“这两匹汗血宝马乃是多年来可遇不可求的神驹宝骥,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登山涉水,如履平地,白马名曰‘照夜玉狮子’,黑马名曰‘踢雪乌骓’,皆是万中无一的千里神骑。”

“如此贵重之物,在下岂敢受之。”刘泽惊叹于这两匹马的神骏,不过他还是礼貌性地推辞道。

“神使大恩,无以为报,今献宝马,以谢厚德,请神使万勿推辞。”

刘泽对这两匹马实在是太喜欢了,乃道:“恭敬不如从命,如此在下愧受了。”

他走近那两匹马,欲仔细端详,那白马似通灵性,伸鼻向刘泽嗅去,刘泽大喜,接过缰绳,翻身上马,纵马驰骋开来。

第678章 东渡黄河第154章 应敌之策第557章 汩罗江畔第89章 重返芒砀第655章 阵斩夏侯第161章 百死莫赎第182章 单骑闯营第588章 炮轰曹操第517章 阻击吴军第293章 力战文丑第126章 一掷千金第608章 秦淮条约第411章 开阳臧霸第65章 登临街亭第352章 残月之夜(中)第622章 北渡泸水第411章 开阳臧霸第73章 军法三章第336章 借款十亿第25章 插标卖首第510章 轻取襄阳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473章 青梅煮酒第448章 玉人垂泪第206章 论功行赏第574章 南下交州第543章 论功行赏第119章 当局者迷第10章 辽西太守第591章 诸葛之计第622章 北渡泸水第20章 秦岭劫匪第456章 举城而降第397章 困守孤城第448章 玉人垂泪第505章 访贤隆中第19章 初入洛阳第74章 亮银钢枪第161章 百死莫赎第32章 贩煤进京第309章 重头再来第122章 蔡氏算经第352章 残月之夜(中)第459章 传国玉玺第313章 太史子义第293章 力战文丑第523章 紧急召见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490章 黄祖授首第352章 残月之夜(中)第1章 离奇穿越第203章 平原县令第668章 街亭阻击(下)第20章 秦岭劫匪第168章 加官晋爵第702章 死当同穴第432章 主公三思第699章 乔装改扮第284章 瞒天过海第650章 进军汉中第455章 杨弘战死第11章 忠孝难全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508章 十里亭下第294章 富贵如云第347章 密谋叛乱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479章 锦衣甘宁第240章 盟主之争第23章 波斯商人第164章 皇甫义真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706章 一笑恩仇第81章 擂台比武第249章 洛阳大火第558章 暗使离间第216章 处以笞刑第15章 初识张飞第433章 黯然而别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277章 转道渭北第550章 兴建武昌第424章 重组新军第363章 愿赌服输第665章 以绝后患第434章 破釜沉舟第285章 鱼和熊掌第150章 弓骑显威第384章 偷营劫寨第204章 灵帝其人第514章 周瑜决断第295章 雪地猎熊第478章 决意西进第510章 轻取襄阳第518章 乌林水寨第178章 声东击西第100章 软玉温香第215章 丈量田亩第653章 增援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