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人月团圆

刘协点明是勋作诗,是勋就不禁一愣啊,心说糟糕,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

照理说这种场合,他就应该预先有所准备,但这回还就偏偏没啥准备——他这阵子都忙着玩儿注经了,昨天才刚把《诗经》的后三卷也即大、小雅和颂的部分注完,把备份儿献给了曹操,正打算明天再去献给皇帝呢。虽说这年月会至深处,宴至醉处,往往都免不了要吟诗作赋,但百僚群集之际,只要自己不故意去出风头,哪会有人来找这一个六百石小官儿的麻烦啊?

曹操点名孔融,那很正常,一方面他跟孔融是旧相识,有交情,二来孔融那也是二千石的高官——汉官二千石是个坎儿,再往上就是三公九卿和亚卿,都算高官——第三点最重要,孔融是积年的老诗人,他不作诗,谁作诗?可是自己不同啊,自己那么年轻,诗名这两年才刚打出来点儿,皇帝怎么会点自己?他犯什么中二病了?

照说自己就压根儿没跟皇帝谈过诗,论过文啊,平常谒见光说经了,还就怕这小孩子刨根问底,把自己给难住——经好糊弄,反正云山雾罩就得,诗文问题真不好硬拗。他今儿个怎么就想起来让我作诗了?不行,这小子还欠调教……教育啊。

可是皇帝既然点名了,是勋也不好不搭理,只能站起身来,一边搜肠刮肚地忙着想,一边慢悠悠朝上座深深一揖——唉,今天是八月祀神日,正好十五。搁后世就是中秋佳节。中秋的诗歌可是不少哪。抄哪首才好呢?

“臣驽钝之资,粗通文墨而已,岂敢在至尊面前卖弄?”当然这只是普通的客气话而已,是勋也没想着靠这几句就能给推了麻烦事儿,他只是在拖延时间,以方便构思罢了。刘协闻言,把面前的酒杯一端,立刻有郎官上来给满上酒。但他却并不喝,只是把杯一让:“是卿无须过谦。来,且饮了这杯酒,以助诗兴。”

是勋心说刚才孔融吟诗,那可是整瓯整瓯的痛饮啊,到你这儿才给我一杯,而且你面前的酒……连杯子其实都是曹操的!皇帝你还真会借花献佛啊!要是没有孔融还则罢了,孔文举珠玉在前,自己要作出什么样的诗歌来,才不会掉价呢?你听听孔融那三首六言。那也是未来能上选集的佳作啊(要不然自己也不可能会背),文辞虽不甚深。格调虽不甚古,但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便浑然如同璞玉一般……

哦,既然如此,自己也挑那些行文不太古朴生涩的抄好了,年代再往后错一点儿也无所谓。他一边想着,一边接过郎官递来的酒杯,缓慢但是持续地几口饮尽,完了伸脑袋朝堂外一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一轮圆月浮上半空。圆月……圆月……圆月弯刀……胡,自己究竟在想些啥了!

可恶啊,这人越是紧张,脑子里就越显得空空如也,几乎就啥都想不起来。说起中秋的佳作,现在还能搜刮出来的貌似也就只剩最著名的那首了,但那首实在是……那是宋词啊,怎么能用!罢了,罢了,只好临时篡改吧。

是勋拿定了主意,当下先从天子开始,罗圈朝众人作了一揖:“勋实无捷才,粗构而得,文不精深,词不雅驯,还望陛下与诸公原宥。”众人纷纷还礼:“是议郎无乃太谦?吾等洗耳恭聆大作。”

是勋一指天上的月亮:“今日为白露节后良日,按例,家人相聚,共祀常所尊奉神,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即勋之兄弟亦皆在都外……”是著、是宽在徐州,是纡还跟着任峻在兖州屯田呢,是峻则是最近出趟差,返回鄄城公干,这时候都不在许昌——“思之不由使人惆怅,再观缺月亦满,故有是诗。”

说着话,他就在席间缓缓地踱起步来,踱一步,吟一句:

“何期见明月,金壘持问天。姮娥怅然处,今夕竟何年。吾欲乘风去,迩来稻梁牵。故交多契阔,清光入无眠。月应无恚意,临别每团团。生魄继死魄,离合与悲欢。胡为涕沾袖,亘古难终全。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搁后世是个人就能听得出来,他这是篡改了苏东坡最著名的词作——《水调歌头?中秋》,也就是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这阕宋词改成五言古诗,是有一定难度的,先不说因为语音的流转,很多韵脚都得重押,而其文辞的通俗、市井,就绝不是汉末三国时候语。所以是勋在短时间内粗粗地修了一下,但仍然显得不够雅驯——好在即席而诗,本就难得,众人本来就不抱太大的期望。

可是要论诗中之意,那是尽量保留了苏轼原词的精髓,听上去很象那么一回事儿。所以听完以后,孔融首先发话了:“见明月而伤离别,正合今日之景,宏辅此诗颇为难得。”曹操也说:“欲乘风而登月宇,知月有圆缺,乃思人有离合,想象颇奇。”

刘协一开始听得不是很明白,经这二位一解释,也就恍然了,当即抚掌赞道:“朕最喜其末句:‘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意本颇哀婉,恐不合于今日盛宴,然其末句善祷善颂,又可破涕为笑矣。”说着话一伸手,旁边服侍的郎官有机灵的,赶紧端了个空杯子过来,并且给皇帝满上酒。刘协高举起酒杯:“朕与诸卿协力同心,共度时艰,以安天下,愿从此我大汉域内再无父子、兄弟离别之事,明月长圆,人亦长欢吧!”

群臣赶紧一起举起杯来,三呼“万岁”。只有是勋在心里吐槽:就算天下太平,也不见得就永无离别。再说了,天下太平之日。就是你老兄退位之时。你现下还想不到。但估计很快就能明戏了……

是勋料想不到,他在中秋盛宴上一抄成名,打那以后不但皇帝见天儿扯着谈诗论文(终究比论经要轻松愉悦多了),还老有公卿大夫找上门来求诗,搞得是勋把肚子里那点儿存货就被迫囤出去了七、八成,都快要供不应求了。

加上老婆也不省心,每晚需索无度,就大有不怀孕就把老公活活榨干的豪情壮志……是勋实在是受不了啦。就想找曹操商量,我不当议郎了,你给我个别的官儿吧,越忙越好,我好有借口推天子、拒百官,外加夜不归宿。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呢,机会倒是自己撞上门来。那天司空府里又开小会,因为传来讯息,骠骑将军、平阳侯张济因为乏粮而南下荆州,结果在攻打穰城的时候中流矢而死。其从侄建忠将军、宣威侯张绣代领其兵。

倘若仅仅如此,还犯不上开小会商量。可是消息里还说。刘表在张济死后,竟然派人前去安抚张绣,允其进驻宛城,作为荆州北方的屏障。

许昌在豫西,宛城在荆北,所归属的颍川郡和南阳郡就紧挨着,许、宛之间直线距离不过200公里,换算成当时的尺度不过500里,加上道路曲折和河流阻隔,急行军顶多七天也就开到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绣对许都的威胁甚至要大过了淮南的袁术。原本那儿是刘表的势力,刘表坐守之辈,轻易不跨州出征,而且暂时不敢撕下朝廷忠臣的假面具,但张绣不同啊,他叔叔张济已经帮着郭汜追捕过一回天子了,谁敢保证他就毫无异心?

只有来到了这一时空,处在曹家谋士的位置上,是勋才算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原本的历史上张绣才刚占据宛城还不到半年,曹操放着东方的吕布和南方的袁术不打,先要朝向西南方,跑宛城去揍他。

可是这时候,曹操还并没有西征的打算。一则按照原计划,秋冬之际要继续去南讨袁术的,大量物资都向汝南甚至淮南集结,轻易不好再往回调;二则为了营建许都,虽然今秋收成不错,收入高但开销也大,财政状况就很捉襟见肘,也拿不出再多的物资来保证两线作战,或者跨年间两次出征了。所以曹操才要召集群臣商议,看看该当如何应对。

这回郭嘉抢先发言,说张绣就位置来说,虽然对咱们挺有威胁,但他的实力还很小弱,不妨先放一放,还是专心去打袁术——“宏辅前番所献离间之计,既可用于袁、孙,亦可施之于刘、张也。”

钟繇说这事儿多少有点儿难办。前此孙策连老爹的爵位都没有正式继承,光被袁术表为行殄寇将军,所以咱们请天子下诏,拜他为讨逆将军,准袭乌程侯,他就挺高兴。可是如今张绣身居建忠将军、宣威侯的高位(刘协在长安被迫大封关西军头,谁都混得不低),咱要下什么香饵,他才会上钩呢?

众人全都低头沉吟,是勋突然福至心灵,开口道:“不如任其为南阳太守,如何?”

曹操一拍几案:“妙计也!”

荆州八郡(原为七郡,刘表多分出一个章陵郡来),按道理说各郡太守全都得由朝廷任命,无论州刺史还是州牧都无权插手,最多也就是试着表一表而已。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那些大权在握的州刺史、州牧们,所表的郡国守、相都能正经管事儿,相反朝廷派去的倒往往被地方实力派给轰回来。所以南阳太守一职,就应该是刘表的禁脔,而张绣虽然屯驻在郡治宛城,他的势力也覆盖不了整个南阳郡,大部分地区还是听刘表的调遣。

是勋献此一计,就是要给刘表和张绣之间插进去一颗钉子,使他们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互相嫉恨,到时候张绣可以名正言顺地吞并整个南阳郡,难道刘表就会视若无睹吗?就会主动避让吗?刘表肯干,他手下人也未必肯干哪。

终究南阳郡最南端的邓县,跟刘表所在的襄阳城就光隔着一条沔水,遥遥相望,张绣要是真夺取了整个南阳,等于手持一把利刃顶住了刘表的哽嗓咽喉!

曹操说那就这么定了,通知文若,让尚书台拟诏,拜张绣为南阳太守,由朝廷遣人去宣诏。是勋突然一拍胸脯站出来,也别劳烦别人了,不如便由区区来跑这一趟吧。(未完待续。。)

ps:??今天两更完毕。月票上了110了,谢谢大家,请继续努力,咱瞧瞧可能进前100不?

第13章 初为人父第26章 是郎才尽第4章 法不可废第1章 南征袁术第30章 以魏代汉第15章 乱世能臣第25章 后世之评第26章 君权相权第22章 飞将奄至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9章 城下大战第28章 冯翊遗珠第17章 州郡罢兵第30章 合围长安第2章 不务正业第4章 彼采葛兮第22章 革命宣言第7章 圆周几何第1章 如有勋在第32章 羌胡杂虏第4章 攻心之计第18章 盖章生效第21章 六气之毒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0章 乃见君臀第7章 卿何人也第7章 卿何人也第26章 君权相权第6章 督邮行县第1章 东郡英豪第6章 尊者一诺第15章 今古之争第11章 捕风捉影第31章 大战余波第23章 百口莫辩第7章 道出无终第19章 请征句丽第4章 例不可开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章 继嗣之争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7章 遂乡认亲第37章 千年展布第3章 岐东渭北第16章 孰轻孰重第2章 载舟覆舟第24章 安所求赦第3章 秘计有三第5章 不识大体第3章 夷寇临城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4章 未之闻也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6章 老成谋国第6章 尊者一诺第6章 欲征北虏第8章 欲捧杀也第19章 朕惧是卿第33章 贤良孝廉第25章 五火鬼兵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9章 朕惧是卿第35章 命尽园桑第15章 扰会惊吴第10章 枭雄之死第15章 宫中二宦第8章 酬功谢德第28章 面折枭臣第1章 夹袋中人第2章 夏侯仲父第9章 积毁销骨第6章 字典价贵第35章 江船上陆第1章 行猎上林第30章 南风骤起第24章 取质三韩第6章 严其考法第26章 羽扇纶巾第27章 败絮其中第6章 奢而不侈第15章 君不宜择第24章 三辞三留第23章 是兵是贼第21章 异兽逞凶第16章 故主归来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1章 蝼蚁草芥第4章 无米之炊第23章 一身是胆第11章 空手夺刃第32章 促膝对谈第10章 儿女亲事第15章 毋受其蛊第11章 官场狡诡第8章 单家俗吏第32章 促膝对谈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章 沛国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