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火中取栗

许褚许仲康,军中好为“虎痴”,乃是曹营中第一斗将。是勋倒是没有忘记许禇,他觉得这几年许禇就该出现了,可惜前一世对此人并不是太感冒——他欣赏的是战将而非斗将——所以光记得他是豫州人,却想不起来具体跟哪国哪郡了,也没想着派人去打听,更没跟曹操提过醒。终究许禇出身不高,不是有名的士人,要是说有这么个人,曹操问你是哪儿听来的,可该怎么回答呢?

好在按照历史的正常走向,许禇还是归了曹了——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主动投靠的,所以不大可能出什么岔子。但是是勋还是要问问清楚啊,说既为宿卫校尉,为何从未谋面呢?就你这大个子,进了宿卫,没道理我从来没见过啊。

许禇回答道:“禇为谯人,旧在家乡召聚民众,以御盗贼,因闻曹公奉天子迁许,乃来相投。只是乡中事务尚须安排,故前月才始入许,曹公昨日召见,立授校尉之职。”是勋心说原来如此,敢情你才刚上任啊,怪不得我没有见过。于是问:“许校尉召某何事?”

许禇答道:“末安敢召是少府,乃曹公有令,请是少府返回司空府中,有要事商议。”

是勋心说我这才刚出门唉,又叫回去,究竟有啥大事儿啦?当下不敢怠慢,跟着许禇疾步返回。进了正厅,就见曹操上座,正皱眉瞧着几案上一块牍版呢,曹昂坐在下首。见是勋进来,曹昂急忙起身行礼。曹操则朝他点点头。把那块牍版递过去:“已遣人唤公达、奉孝等来。宏辅可先观此。”

是勋接过牍版来一瞧。原来是一份上奏,先瞧署名——“宁辑将军段煨”。再看内容,大致是说:近探得关中群贼自乱,李傕、郭汜再相攻伐,李傕使侄李利屯渭桥,郭汜使将王承屯细柳,骊山、鸿门皆不设防,而今秋华阴即将大熟。故此将在割麦以后,挥师向西,为朝廷讨伐篡逆。一句话,段煨打算主动发兵去打李傕、郭汜,收复长安。

是勋反复把上奏瞧了好几遍,始终皱眉不语。他跟这儿装深沉,曹操可不会慎着,开口就问:“宏辅以为如何?”是勋心说向来碰到这种大事儿,都得荀氏叔侄或者郭嘉、程昱等人先开口啊,自己只是跟在旁边拾遗补缺而已。今天比较倒霉,那几位都还没到。所以曹操先打问自己……可这运筹帷幄,就不是自己的强项啊!

不过好在,别的地方、别的事儿还则罢了,这华阴他是去过一回的,回程的时候还跟鲁肃仔细研讨过,倘若你是段煨,或者你是贾诩,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既然曹操问起,他也就大着胆子帮忙分析一下——

“段煨在华阴,地狭而民寡,东畏吕布所迫,欲求振作,唯有西进,为朝廷收复长安。李、郭素所不睦,早晚必争,若能趁隙而进,则关中不足定也。”

正说着话呢,谋士们陆陆续续全都到了,除了荀攸、程昱、郭嘉、毛玠、董昭外,还再加上刘晔、钟繇、卫觊、阎象、王粲,甚至连平常不大见得着面的荀彧都被从办公室临时硬扯了过来——看起来,曹操这是打算开一次曹家中央谋士群扩大会议了。

当下众人传看了段煨的上奏,曹操又把是勋的见解一摆,荀彧身份贵重,所以首先开口,说:“宏辅所见是也。华阴北拒黄河,南控太华,东御吕布,只可西进,段忠明所欲讨贼者,非止为国家,亦为其个人也。李傕、郭汜,釜底游鱼,灭之不难——为今所当计者,朝廷如何应对?”

钟繇点头道:“若能平灭贼寇,收复长安,于国家大有裨益。然而,收长安者段煨,则于朝廷无所加也,收长安者官军,则必增朝廷之威势也。当使天子下诏,明讨李、郭,并遣使督段煨等进军。”他的意思,咱得坐实了是在朝廷颁发讨逆诏书,并且中央派人督察的前提下,段煨才西进去打李、郭的,只有这样,打胜了仗,收复了长安,增加的是朝廷的威望,而不仅仅是他段忠明个人的声名。

董昭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说:“段煨自知不能御吕布,故欲弃华阴而西取长安。则长安得之于李、郭,复失之于段煨,段忠明貌虽恭顺,终为割据,不可使其稳占关中,当遣使督、慰,将长安收为朝廷所有。”那意思,不管李傕、郭汜还是段煨,说白了都是割据诸侯,不是朝廷……更准确点儿说,不是您曹公的部下,他们不管谁占据了长安,其实对咱都没啥实质上的好处,必须得派人过去,趁机掌握关中的土地,新置官吏、安抚百姓,从中渔利才成。

是勋心说没错,原本历史上曹操就是这么干的。当段煨攻入长安,杀死了李傕(郭汜已先为其将五习所杀)以后,关中地区仍然是群雄割据,掳掠人民,各霸一方,曹操先任命钟繇为司隶校尉,安抚诸将,接着卫觊出使益州,因战乱羁留长安,就奏请曹操分化、收编诸将所部,把关中地区彻底掌握到手中来。只不过因为预先的计划不够周密,基本上看一步走一步,所以后来又有马超作乱,十部并反,得靠曹操亲自西征才最终解决问题。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变了,自己能不能从中推曹家一把,提前解决关中的问题呢?

他一边耳听曹家谋士们各抒己见,一边自己跟内心盘算,想来想去,最后提出疑问:“关中兵马,非仅李、郭也,昔马腾曾入三辅,虽为李、郭所败,亦逡巡于陈仓以西,侯选、程银等并在冯翊,杨秋、李堪等亦拒安定,段煨若西,彼等必皆响应,以兼并田土。到时长安虽复,仅得其名也,朝廷仍无尺寸之地,奈何?”

众人闻言,亦皆沉吟——是勋说得没错啊,要光是按照钟繇、董昭所言,派一介天使前往督战(就跟原本历史上曹操派谒者裴茂督关中诸将以讨李傕那样),空名好得,实利可难求。那边儿都是各路军头,你一个空架子天使,能够从他们牙缝里挖出一寸土地来吗?哪儿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荀攸一咬牙关:“必发兵以征。”咱也得调兵过去,能拿下多少土地就先拿下,以为日后彻底平定关中的先行。可是刘晔说啦,咱派多少人去好呢?派少了未必管用,派多了千里远征,粮从哪儿来?虽说秋收在即,可是咱这里距离关中太远啦,同样收完粮就出兵,咱这儿还没走到河南呢,估计段煨那儿就已经拿下长安了,哪儿还有咱们插足的余地?恐怕缓不济急啊。

郭嘉闻言,突然微微一笑:“近处也有兵马,便不知能否得用。”曹操忙问兵在何处。郭嘉伸手在地图上一指——那正是是勋献给曹操的地图——“河东有数万精兵,近在咫尺。”

王粲不明白:“此非吕布之军乎?”

郭嘉点头:“吕布坐守河东,欲得华阴为途,西取长安久矣,若能驱其为导,使与段煨及关中诸将火并,朝廷便可从中渔利。”

是勋闻言吓了一跳,脱口而出:“如何渔利?此无异于火中取栗也!”众人听了,全都望向他,满眼的疑惑,曹操也心说,是宏辅经常有点儿诡异的词儿喷出来,这回这个——火中取栗是啥意思了?是指困难吗?

是勋瞧见大家伙儿的眼神,不禁一愣,随即心说坏了。火中取栗这个成语听上去挺古朴,其实彻底是舶来货,典出十七世纪法国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这二世纪末的中国人怎么能够听得懂了!没办法只好给解释:“勋尝于一篇轶文中得此,似为战国人语,颇类《庄子》。谓一猿欲得火中栗而食之,乃求一猫,猫以爪探栗,毛脱而肉焦,然所取之栗,皆为猿所食也。”

郭嘉闻言,不禁微笑道:“宏辅一言,即中窍要。如今长安即为其栗,我乃猿也,欲取之而不可得,吕布乃猫也,必诓其以爪探栗,乃可为我所食。”

是勋心说“火中取栗”这个成语,本意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可是逐渐地含义有所偏转,已经演化成冒险行事从而蒙受损失的同义语了,我刚才脱口而出,就是说这事儿太冒险,很难办到,没想到却莫名其妙地合上了其原本意,这怎么话儿说的……好吧,多谢郭奉孝你给解圆了。

他却没有想到,郭嘉听是勋一张嘴就喷出个跟自己计划符合若契的成语出来,还以为是勋已然胸有成竹了,当即建议说:“朝廷可发兵一支,也不须多,二三千足矣,使西行弘农,以约吕布,并督诸将,共伐关中。然此火中取栗之事,非智谋善辩者不能办也,就嘉所见,唯是宏辅能成此谋。”

是勋闻言大惊:“勋恐无能办此!”曹操捋了捋胡子,沉吟少顷,突然笑起来了:“宏辅不必太谦,卿前使华阴,退吕布而间段、贾,关中之事,唯卿最为稔熟——江东便不必去了,卿且往关中一行吧。”(未完待续。。)

ps:??今日两更完毕,其实这才开始了本卷的重头戏。

第2章 水力磨坊第23章 两重要隘第3章 姻不如族第21章 暗夜惊魂第3章 世家短视第1章 劫后新生第12章 伪书离间第33章 谋取凉州第22章 天下太平第36章 蜮蚓岂龙第3章 世家短视第26章 公仁伪书第3章 深入西域第5章 鲜花牛粪第20章 良马为赎第19章 鲜卑大人第6章 此胡匪也第15章 难兄难弟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4章 败得甚好第20章 鞭长莫及第6章 建安石经第11章 成都惊变第15章 烽烟四起第25章 万人敌也第19章 鲜卑大人第9章 惊雷投箸第6章 字典价贵第9章 文和诡谋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7章 披发叫天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7章 尽屠公孙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9章 镇抚关中第23章 凉州之战第16章 数算之道第22章 未尽善也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8章 后世来者第20章 图穷匕见第23章 军国重器第8章 曹氏之强第9章 乱军之计第6章 自编自导第26章 军国利器第10章 择易避难第27章 柱节立门第23章 擒贼擒王第29章 屯田小吏第5章 再见枭雄第17章 千钧一发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4章 要当磔也第15章 乱世能臣第7章 投刺自荐第10章 并案讨夷第10章 西行取经第13章 误交损友第6章 人月团圆第14章 客已满矣第35章 鲁难未已第22章 甥其无恙第27章 白昼荒梦第16章 临阵三射第25章 为公宣扬第31章 汉之忠臣第23章 擒贼擒王第5章 神雕大侠第8章 单家俗吏第27章 旧相新相第7章 请杀孔融第21章 采采荣木第9章 周平王事第13章 口舌之间第9章 大山在前第7章 魏亦有亡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6章 城下轒辒第31章 不可遽废第31章 以竹为炮第10章 变废为宝第4章 不肖之子第13章 违天不祥第3章 九品官人第23章 幼平奋威第23章 元龙之谋第12章 悬危之势第2章 或为智囊第7章 何必日正第5章 鲜花牛粪第17章 含饴弄孙第10章 翻供之谜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1章 首鼠两端第10章 天降单于第17章 莒县奇案第25章 大盈若冲第18章 投鼠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