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子之威

是勋喝令撞门,孙汶就不禁含糊啊,说刚才荀令君说了,以兵刃向天子者死罪,我可不敢。是勋朝他一瞪眼:“汝是以兵刃撞门的么?况所向者殿门也,非天子也。”

孙汶脑筋转不过来,只好是勋说什么就做什么吧,当下招呼几名力大的宿卫,一起跑过去冲撞殿门。德阳殿之门虽然高大,但论起材质来,也与普通门户并无差异,这几个大块头喊着口号,“嘭嘭嘭”连撞几下,很快便撞断了门闩,大门訇然打开。

是勋跳下马去,手提着一柄长刀,管巳、孙汶在旁护卫,大摇大摆地便登上台阶,来到门口。他朝里面一望,就见刘协面如土色,瑟缩在御案后,案前则围绕着近百人,其中一人最为显眼,正是车骑将军董承。

“董将军,一向疏于问候,勋之过也。”是勋嘴里寒暄着,脸上可是堆满了狞恶的冷笑。

董承等人全都弓上弦、刀出鞘,什么不以兵刃向天子,他们哪儿在乎这个。眼见是勋站在门口,董承怒目相对,喝道:“吾奉衣带诏讨伐擅权逆贼曹操,汝若早早改悔,反戈以向,尚有生路!”

“哦,衣带诏?”是勋望向刘协,“陛下果有下过此等诏书否?”刘协满面的惊惶之色,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董承右手提刀,左手从怀中掏出一张皱皱巴巴貌似写满了红字的丝绢,在面前一抖:“衣带诏在此!”是勋把手一伸:“将来我看。”董承冷笑道:“汝若有胆,便进来看。”

“好啊。”是勋迈前一步,便已然身在大殿之中,随即呼喝一声,殿外的宿卫们纷纷挺着兵刃冲将进来,左右排开。

一见敌方数量比自己要多不少,董承不禁有些着慌,厉声道:“是勋,汝胆敢冲撞天子耶?!”是勋继续冷笑:“汝等被甲执刀。在天子侧久矣,如何倒是我冲撞天子?且须仔细,我等杀过去时,汝等不要错手伤了天子,如此则不仅谋逆,抑且弑君,将身被磔刑,三族并诛!”

他一开始脑洞开太大了,生怕董承不管不顾,杀了皇帝。则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方针就要泡汤。可是进了宫城一瞧是这般形势。他就放下心来——董承逮着皇帝也有一段时间了,要想宰早就宰了,还用得着等我来?

皇帝嘛,那就是个摆设。不过是件珍贵的摆设,再怎么刀枪无眼,我就不信了,真有谁那么不小心,能在乱战之中弄死了他。只有荀彧这类当代官僚才会急得在殿外转磨,在是勋看来,问题很好解决,你人少,我人多。外加还有孙汶和管巳两个能打的,直接杀过去不就完了吗?

可是转念一想,不管天子的安危,于殿中舞刀弄枪,这事儿好说不好听啊。传出去有损我这未来一代儒宗的名声啊,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呢?

想到这里,不禁瞟一眼刘协,心说这小家伙见刀见枪的不是一回两回了,从董卓到李傕、郭汜,再到杨奉、韩暹,你经历过的磨难还少吗?怎么还是这么一副怂包相呢?怪不得在原本的历史上,你这傀儡就做得超级窝囊,孙亮还设宴谋害诸葛恪呢,曹耄还亲自挥剑想杀司马昭呢,你就光会写信跟老丈人抱怨,完了还把老婆也给折进去……

好吧,我试着刺激刺激你看。

当下朝刘协就是深深一揖:“陛下,臣甚哀痛。古往今来,未闻有受挟之天子也,虽匹夫而不甘为人所制,况天子乎?前在雒阳、长安,陛下即为奸佞所制,其时尊寿尚幼,犹有可说。而如今陛下已富青春,有曹司空辅佐,天威复振,如何又为小人所挟,尚何面目以对列祖列宗?高皇帝斩白蛇之时,光武帝援昆阳之际,未知后世儿孙不堪若是!”

说到这里,猛地把脸一板,眉毛拧起,暴喝一声:“莫非陛下腰间所配玉具剑,为不曾开刃之顽铁乎?!”

刘协小年轻听了这话,就不禁面孔涨得通红。他多少也是有点儿血性的,又加上正处在不管不顾,容易热血上脑的中二期,听到“高皇帝斩白蛇之时,光武帝援昆阳之际,未知后世儿孙不堪若是”,不自禁的眉毛就立起来了,再听“莫非陛下腰间所配玉具剑,为不曾开刃之顽铁乎”,不由自主,手就扶到了腰佩长剑的剑柄上。

是勋不失时机地加上一声怒吼:“请天子剑出鞘!”“嚓啷~”刘协随着他的话语,这剑可就莫名其妙地拔了出来。

董承等人都是大惊,不自禁地纷纷后退。是勋趁机高喊:“有敢阻天子者,杀之可也!”朝前一纵身,一刀劈向董承的面门。

董承本能地横刀格挡,“当”的一声,是勋好玄没把手里刀给扔飞出去,赶紧伸过左手来,双手持握。可是就这一瞬间,身边的管巳就已经动了——她才不管什么天子、叛贼的,光知道老公要砍的人,我必不能轻饶——长槊一挺,正中还在茫然惊慌的董承胸口,“噗”的一声,直接扎了个透心凉!

刘协“啊呀”一声,随手就把才拔出来的剑给扔地上了,朝后就缩。是勋趁机两步冲到御案前面,横刀当胸,吩咐道:“不降者,都斫了!”孙汶率领宿卫们疾步冲上,随即就听得殿中“当啷”之声响之不绝,超过半数的董承党羽全都吓得抛下了兵刃,剩下的,也很快就被杀了个干净。

是勋这才收起手中刀,转过身去朝刘协深揖:“臣不合冲冒天子之威,死罪。”说完这话,微微抬起头来,注目刘协。

刘协对这位是侍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经常召他进殿来讲经、论诗啊,在他印象中,这就是一位谦谦君子,而且语言诙谐,几无威势,比荀彧、钟繇等人要好相处得多。所以刚才见到是勋疾言厉色,他就挺吃惊,挺诧异,这回再瞧,是侍中目光中究竟都蕴含着一些什么?

刘协所看到的,不是他素来习惯的谦恭、敬畏,而是他即便在曹操眼中都从来没有见识过的,赤裸裸对皇权的藐视甚至是鄙视。是勋似乎在无言地警告他:听话,则可活,不听话,汝必死!

刘协吓得腿都软了,好在脑中虽然混沌,尚有一丝清明,赶紧结结巴巴地表态:“卿、卿无罪……”是勋敲钉转脚:“臣谢陛下之赦。”

董承,字不详,或谓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也,少年从军,为董卓婿牛辅部曲。献帝东归之际,董承相护,拜为安集将军,并册其女为贵人。后赴雒阳修建宫室,用董昭之谋,召曹操以卫帝驾,迁都许昌以后,曹操即以献帝命拜其为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为显耀军职,仅在大将军、骠骑将军之下,位比三公,但是董承并不满意。他自认为于献帝有护驾之功,于曹操有召引之德,光给个空头将军号管屁用啊,你不得给点实际的,什么地盘儿、军队啊……可是曹操也正因此而忌惮董承,基本上剥夺了他的兵权,把他高高地架了起来。

再一点,董承认为自己出于外戚家族,其女自当为皇后,谁料车驾幸许以后,献帝却听从了曹操的建议,册同为贵人的伏氏为后。虽然跟伏完一样,同样可被称为“国舅”(丈人),但跟是家类比,伏完就象曹豹,董承却是管亥,他又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董承即称受“衣带诏”,联络了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字子兰)、偏将军王服(字子由,或记为王子服)等,共谋曹操,不慎事泄,除刘备早就逃出许都外,董承等全被诛杀——演义中还特意添上了一个马腾。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董承的同党不再包括刘备——刘玄德就压根儿没机会到许都来——而换上了一个正埋怨曹操不肯重用自己,在许下每遭歧视的许耽。董承事先伪造了“衣带诏”,并命其女董贵人盗用了献帝的私玺,想要以此作为号召。他这次发动政变,就比原本历史上的事泄被杀要提前了整整三年——很正常,因为曹嵩遇害,诸曹、夏侯全都赶往谯县去奔丧,机会实在难得。

董承计划自己亲自入宫,挟持天子,御德阳殿,居中调度;种辑控制雍门,保证对外的联络通道,也预防事有不协,方便遁出;吴硕率人去占领太仓和武库;王服和许耽则搜捕荀彧、钟繇、是勋等,并且在宫外遮护。他们所能调用的兵马其实并不多,主要是各家家奴和部曲,也包括长水校尉麾下部分禁军,但问题城里曹操的死党也并不多,况且多为文官,没多少人手可用,余众皆首鼠两端者也,一道似真似假的“衣带诏”就足够暂且震慑住他们了。等天明以天子命召百官汇聚德阳殿,则大事定矣。

你曹操兵强马壮又如何了?除了两百多司空宿卫,大军全在城外,待得宫中事定,便可分派御史、校尉等分赴各军,抢夺兵权,只要拿下一两个营头,就够跟曹操拉锯一番的了。

想法其实不错,但可惜自董承而下,这个小集团中就没人真的精擅阴谋诡计,细节规划,漏洞很多,具体执行,也时有偏差。若有贾文和之流加入,相信结局将会大为不同。

其实董承也尝试着去拉拢过贾诩,但是贾诩正犹豫呢,是勋突然撞上门来试探,他立刻就缩了,还忙不迭地献出来执金吾的印信,以彰显自己的清白。在贾诩看来,不管董承最终是成功是失败,这颗印都是一烫手的山芋,算了我不要了,你们拿去吧。

ps:

今天两更。

第27章 柱节立门第19章 请征句丽第8章 头风复发第25章 万人敌也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7章 千钧一发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1章 安排香饵第22章 小枝槊头第36章 蜮蚓岂龙第24章 壮士断腕第11章 借胡杀人第4章 五经注我第25章 异度所遣第28章 长坂坡前第8章 名马金槊第19章 鲜卑大人第28章 无礼冒犯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章 内科圣手第20章 良马为赎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1章 舅传婿也第7章 比干直谏第15章 不王而王第8章 头风复发第15章 君不宜择第22章 请跪恭送第2章 工商兴利第29章 国乱先兆第10章 并案讨夷第22章 飞将奄至第2章 安贫守贱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1章 曹氏麟儿第20章 大科学院第25章 初步较量第12章 劈章宫门第30章 凌云雕龙第34章 疏不间亲第11章 空手夺刃第2章 或为智囊第5章 不识大体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6章 数算之道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2章 拓拔归附第37章 心大志广第22章 未尽善也第20章 人臣当言第31章 大战余波第32章 促膝对谈第5章 府中密议第7章 置之美稷第5章 二得二失第20章 前程无限第30章 凌云雕龙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章 不务正业第15章 宫中二宦第15章 扰会惊吴第12章 防微杜渐第5章 汉家道微第22章 拓拔归附第2章 不务正业第32章 暗流涌动第8章 谋策定乱第12章 安汉之志第4章 低调才杰第11章 财政危机第21章 家国国家第19章 请征句丽第4章 梦中杀人第26章 钓桥无益第10章 翻供之谜第24章 日薄西山第5章 王中国死第19章 朕惧是卿第23章 两道并发第21章 藏富于山第12章 江上肃清第5章 汉语拼音第26章 城门射的第29章 关中之战第17章 外御其侮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章 破此五贼第19章 妇诵夫录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4章 疏不间亲第20章 通权达变第24章 续汉记事第19章 岭南烽烟第17章 延年按剑第24章 城上易帜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5章 难兄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