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壮当封侯

王粲也算是曹操的心腹爱吏了,但问题他没正经领过兵,就算跟着曹操出征了几回,也没怎么跟大头兵们打过交道,士兵们喜欢唱什么歌儿,听什么曲儿,就完全没有概念啊。加上时间又仓促,做出来的《从军行》就难免欠缺斗志,使曹操很不满意。曹操心说这事儿既然是是勋提出来的,或许他能一定程度上把握住军心士气吧,不如让他也来做一首听听。

刘协准奏,于是是勋就排开众人,迈步上了台阶,撩起裙裾就待下拜。刘协说:“免。是卿可为朕作军中之歌。”是勋膝盖才刚一弯,听了这话就又重新直了起来,这才探着脑袋朝东方望望,果然那些参加检阅的士兵还排列得整整齐齐,跟台下等着呢。

他自从诗名远扬以后,自重身份,轻易也不再吟咏……抄袭,平日的酬唱之作,能躲就躲。一方面这年月理论上还并没有专业脱产的诗人,包括孔融、王粲之流,作品数量并不太多——其实第一位脱产诗人大概要算曹植,当他被圈禁在自己的封地上以后,闲来无事也就只能靠作诗来抒发情感、排遣忧愁了;另方面,是勋深知好货不须多,多了必掉价的道理,象后来清高宗乾隆皇帝一辈子做了好几万的诗,那有个屁用啊?除了专业研究者谁会自虐得去读他的诗?

但是他兜里随时都准备好了几篇,以备不时之需,真要是躲不过去的情势下,一时拼不出佳作来,难免“诗人”的真面目要被拆穿,或者被人嘲笑“是郎才尽”。尤其他前日跟曹操提起过军歌的事儿,那当然预先就有了准备啦,要不然曹操开口:“此计甚好,卿可当场作来。”那该怎么办?

所以虽然没料到曹操今天会把自己叫上台来作诗,但他本身的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当下装模作样地捻须沉吟了少顷,然后朝刘协作揖道:“臣略有所得,芹献于至尊之前。”随即吟道: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陬。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誓以一腔血,赢得万古讴!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飘摇。平沙列万幕,部伍如豹彪。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茄数声动,壮士惨不骄。问我大将谁?必是霍嫖姚!

“守边复开疆。由冬乃至春。今得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当一家,四夷必孤军。我有貔虎士,奋身勇所闻。拔剑击大荒,日牧胡马群。誓为中国战。豪气竟长存!”

三段吟罢,曹操不禁抚掌道:“壮哉兹诗也!”当即转向刘协:“臣请即以此三篇配乐作歌,以教军士。”

是勋这回抄袭的蓝本,乃是“诗史”杜甫的《后出塞》。杜甫曾作《前出塞》九首、《后出塞》五首,是勋截选其三,但在具体文辞和韵脚上,按这时代的习惯做了一定修改。尤其杜甫整组诗的原意是谴责唐玄宗的穷兵黩武。同情从役士卒之辛劳、哀伤,这方面内容当然不适合作为军歌,所以才选了其中相对靠谱的三首。

第一篇里删掉了“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两句,因为远征北部边境、讨伐胡虏的含义太过明显,缺乏普适性——曹操目前还打着内战呢——然后把“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结句给改成了“誓以一腔血,赢得万古讴”,为战争谱写颂歌。第二篇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虽然也含有地域名称,但比较空泛。可以不改;只可惜著名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因为汉、唐语音的不同,被迫要改成“风飘摇”了,感觉上差了一点儿。第三篇提到“英雄主”,表面上是说天子,其实是在捧曹操,相信老曹能够听得出来;结句本为“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既有开疆拓土之意,又颂扬皇帝,是勋给改成了“誓为中国战,豪气竟长存”,虚化了战争的目的,并且把士兵们所要效忠的对象,从“君”变成了“国”。

这年月当然还不可能产生国防军的概念,但不管怎么说,过于颂扬天子,他本人不乐意,曹操也未必高兴,换成国的概念,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谁都说不出啥话来啦。

于是是勋的“作品”就此得以一致通过,杜蘷随即给谱上了乐曲。十日之后,曹家大军就高唱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雄纠纠、气昂昂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其实这个时候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田间的稻、麦还没有割尽,赋税也刚收上来两成,理论上并不能支撑起数万大军一次中长期规模的作战。但一方面曹家这几年农业搞得比较好,库里还有点儿余粮,另方面有荀彧、钟繇等人坐镇后方,将会把才收上来的粮食源源不断地往前线运。尤其是荀文若,他的调度、运补能力,在这年月是绝对的超一流,无人可望其项背,是勋相信就袁家在河北那些谋士,全都笼一块儿搞后勤,即便不互相拖后腿,也未必就能达到荀彧的高水平。

这也是曹操急于北伐的原因之一——我后勤搞得好,粮秣无虞,你们那边儿可未必能在我渡过黄河之前就整补完全啊,以有准备打无准备,胜算更要大幅度地提升。

曹家还是三路出兵。曹操亲率七万大军,首先进抵白马,等了不到两天,钟繇就从黄河上游放过来早就预备好的数百艘渡船,曹军几乎毫无阻碍地就渡过河去,占领了袁绍上次南侵的桥头堡——黎阳。曹操暂且坐镇黎阳,使降将张郃率军北上,攻打内黄,一旦取下了内黄,保障了侧翼,大军即可汹涌而向邺城。

东线仍然由臧霸统领,并东中郎将程昱所部,从东、南两个方向杀向济南国。此时袁谭的主力已经全都龟缩到了济水以北,济水南面只有王修还固守着济南国都东平陵——曹操曾经数次遣使去招降王修,都遭拒绝。臧霸、程昱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牵制袁谭。使其不能全力回援邺城——要么你就干脆把整个青州全都放弃吧。

李典在林虑、蔡阳在荡阴,配合曹操,谨慎地向北方挺进,目标还是滏口陉。但他们并没有打算直接封堵滏口陉。不仅如此,就连入据上党的曹仁、乐进所部,也根本就没有堵住滏口陉西端的意思。

曹操这时候又在太原、河东、西河设置了一个新的战区,调原本守备兖州南部的夏侯惇为都督——因为这时候他彻底占据了攻势,兖州之地,已经不怕遭受到袁家侵扰了——以王柔为太原郡守、郑浑为西河郡守、司马懿为河东郡守并参夏侯惇军事。夏侯惇已经基本上占据了太原全郡,但袁将祝奥尚未授首,还盘踞在郡西,隔断了公孙瓒、张燕的西退之路。西河郡仅得其半,北方为南匈奴王庭所在。原本高幹统治的时候就是半独立的。

夏侯惇新的目标有二,一是击败祝奥,彻底平定太原,争取经井陉突入常山国,与公孙瓒、张燕会师。二是使郭缊北上收取雁门。南面只要防堵高幹、郭援即罢,并没打算跟泫氏的曹仁南北夹击。

曹操是希望袁绍把高幹、郭援经滏口陉调回河北。他不怕袁军越聚越多,因为兵一多,后勤的压力也会增大,再说了,袁谭的青州兵丢了青州,高幹的并州兵丢了并州。都成为无根之草,那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一军之内良莠不齐,结果必然是士气低的拖了士气高的后腿,而不可能反过来——水桶的贮水量,永远由最短的一根桶材来决定,跟最长的那根桶材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是勋作为参谋祭酒。自然也跟随从征,他带着四百部曲和千余步卒,押运相关的武器、物资,几乎是最后一批渡过黄河的,随即便进入黎阳城。与曹操会合。荀攸、郭嘉、刘晔、董昭等谋士会聚在一起商议,并且此次曹操还特意稍带上了贾诩,陈群亦解决了青州之事——李条已入济南投奔王修,王营降而复叛,旋为尹礼所杀——赶来复命。

众人见是勋进来,尽皆起身行礼——就朝廷名爵而论,是勋仅次于贾诩,而在余人之上——是勋开门见山地问道:“诸君以为袁绍可肯出城应战否?”

邺城南面是大片平原,袁军士气未复、粮秣不足,以是勋的估计,他大概是不敢出来的。然而贾诩却说:“袁本初若枯守邺城,乃自置于死地也,何异昔日公孙伯珪在易京?吾等料彼必以名将守之,以牵制我师,而自将大军出城以为犄角之势。”手指在地图上一划,指向了邺城的西面。

邺城背倚漳水而建,在其西面四十里外,有漳水的支流污水,污水与漳水包夹之处,有一小城,名为污城。根据荀、郭等人的判断,袁绍很可能将主力屯驻在污城,利用污水和漳水修建防御工事,力争与曹操长期抗争。

是勋挠挠下巴,暗自赞同他们的见解。他不禁想到,污城附近的地形易守难攻,袁绍尚有数万雄兵,若据之而守,高幹、郭援再从并州来援,士气低了不怕,本身防御工事就能起到一定的安心作用啊,那曹军想要在短期内将之击溃,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啦。只有想办法尽快攻克邺城,则袁绍失其根本,军心必乱,乃可趁机攻之。

只是,袁绍会留下谁守邺城呢?是审配,还是沮授?此二将皆善守者也,而且据自己前日赴邺时候的观察,邺城高峻雄阔,即便拥有十倍的兵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别说自己这回带的新式投石机数量并不多,准头更不保险,就算换成等量的火炮,那也很难轰塌城墙啊?若曹军长久顿兵于坚城之下,战事恐怕又有反复,那可如何是好?

第31章 以竹为炮第16章 我主不见第28章 天命何在第7章 不忠不孝第3章 四方贵半第20章 是郎才尽第37章 千年展布第6章 严其考法第25章 万人敌也第20章 图穷匕见第11章 蝼蚁草芥第33章 乃可不归第3章 吴中之祸第22章 祸其始此第2章 九江处士第5章 王中国死第5章 神雕大侠第30章 有害令名第1章 祸起萧墙第6章 欲言南事第14章 海外异闻第10章 新式算法第17章 摇唇鼓舌第8章 谋争为上第20章 前程无限第10章 挥斥八极第29章 殆天授也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5章 解衣衣之第9章 隔壁老王第9章 建藩封国第15章 不王而王第32章 唯才是举第三章 食蒉之思第23章 阵前诡言第19章 鲜卑大人第17章 立长立贤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5章 千里之间第8章 骠姚之业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0章 为小儿欺第33章 贤良孝廉第26章 同灭吴寇第29章 何者为君第27章 柱节立门第35章 命尽园桑第25章 戏中有戏第11章 魔鬼之声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6章 屯敌必取第3章 夷寇临城第9章 察考诸子第7章 置之美稷第9章 乱军之计第10章 离间江陵第3章 嫌疑之地第16章 我主不见第7章 取撞木来第11章 捕风捉影第25章 鄠县落凤第30章 有害令名第15章 生而异象第2章 是仪北上第17章 亡羊补牢第16章 谁是萧何第7章 为曹造势第2章 是仪北上第2章 被翻红浪第13章 大势已去第4章 梦中杀人第27章 谁执棋先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1章 须臾顷刻第1章 啖肉豪客第12章 赵达弹状第12章 黄须大奇第26章 南郑病龙第28章 面折枭臣第11章 天生猛将第25章 又闻噩耗第2章 飞龟舞蛇第14章 再作冯妇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6章 岂忍招赘第27章 孟坚识浅第17章 立长立贤第8章 欲加之罪第17章 养寇自重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章 洛阳僧人第14章 婚宴惊魂第11章 观其决断第24章 所以饵敌第12章 安汉之志第29章 难为田横第4章 渔阳豪强第29章 屯田小吏第20章 前程无限第27章 谁执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