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并无雅骨

曹操在邺城休整的几日,又再聚集谋士,商议目前最关键的三个问题:一是关中尚在大乱——近日有消息传来,刘雄鸣和吕并竟然合聚一处,再次进攻长安,新任雍州刺史严象出城与战,吃了个大败仗,被迫缩回城内;曹豹救援不及,只得暂屯灞上,以观风色。

是勋闻报,不禁起了点儿阴暗心理,盼着严象行错踏歪——谁叫曹操你不用我推荐的苏则,而非要听荀文若之言,重用严象呢?况且荀彧此前进言剥夺自己的兵权,本来这事儿都快淡忘了,三不知又被许攸给揭了出来,若说是勋心中毫无芥蒂,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然而,严文则跟自己虽不稔熟,好歹见过几面,是勋只是希望他栽个大跟头,却并不希望他如同原本的历史上一般,身首异处。再说了,如今严象退守长安,长安为雍州的州治,若然有失,恐怕关中局势将彻底糜烂,短期内再难安定啊,则对曹家的危害甚大。故此曹操聚众商议此事,他首先提出来:我老丈人兵马既少,打仗又二把刀,还是另委名将率军前往平叛吧。

如今既然已得冀州,又与袁绍言和,则派出一两万兵马增援关中并不为难。但问题是,以谁为将才好呢?

是勋并未请缨。一则如今关中需要的是武将平乱,不是文臣镇抚,此事与他无干;二来么,是否调回曹豹,尚无定论,总不能把女婿和老丈人同置于一处要地啊。必须得避嫌。

但他筹思少顷。终于还是迈步出列。向曹操建议说:“长安被围,若自邺城发兵,路途迢递,恐远水难救近火。可使司马仲达率河东兵先发,再调上党曹子孝、乐文谦往救。”

曹仁的战区是在上党,夏侯惇的战区是在太原,但自从高幹、郭援放弃并州,东援河北以后。当面之敌寥寥,故此放缓了进击的速度。曹仁、乐进一力巩固上党郡,夏侯惇则将司马懿、王柔、郭缊等部各遣回郡,自将夏侯兰等北上定襄。所以这时候司马懿跟河东兵已然返回安邑了,西救长安,相对近便。

是勋强调说,司马懿当年曾经跟随自己镇抚关中,对雍州人文、地理都比较了解,而且此前驱逐高幹之战,也可以瞧得出来仲达非纯文吏也。亦有将兵之才,理当重用。司马懿虽然并非自己的门客起家。但也是自己从河内提溜出来,并且推荐给曹操的,若分阵营的话,勉强可算是党,岂有不扶助、显拔之理啊?

曹操沉吟少顷,又征求了众人的意见,最后决定,即遣司马懿率河东军先发,去救援长安,乐进率三千上党精兵随后。因为曹豹的名位高过司马懿,怕他在军事上掣肘,遂下令曹豹退守桃林塞——你只要不放关中的叛军侵入司隶,就算大功——前线军事,在乐进到达前,司马懿有专断的全权,乐进抵达后,则司马懿须受乐进节制。

第二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综合各方面情报所得,孙策渡江攻打广陵或者庐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当然啦,曹操如此快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这是“小霸王”根本预料不到的,只等曹军主力返回许都,则孙策再无能为也。只是,到时候要不要增派一支兵马向南,趁机咬上孙策一口呢?

是勋瞟了一眼郭嘉,心说你们咋还不动手呢?难道历史会因此而改变,“小霸王”得以逃过一劫,不再年纪轻轻就被人刺死了吗?可是诚如原本历史上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的:“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家两兄弟各有所长,孙策虽然骁勇善战,但他对江东大族压迫得太狠,手段太过酷烈,受到了极大的抵制,他若不死,说不定内部就会先乱起来,顾雍、陆逊等世家子弟有机会做曹家的内应……

是让孙策死好呢,还是不让他死好呢?这还真是个两难的问题啊……算了,且由得郭奉孝、陈元龙他们去谋划吧,这事儿我就不掺和了。

群臣的建议,是说鏖战河北,虽然时间不算长,但士卒也多疲惫,不宜再大动干戈。况且鲁肃水军未成,也很难渡江进击,南线还是以保守为主,且待水军成就,再伐孙策为好。曹操首肯。

第三件事,青州已定,并州尚未全得,尤其匈奴、乌桓、鲜卑等胡部散布五原、朔方、西河各郡,甚至还有迁入太原北部的,若不能速定,恐怕将来袁、曹再度开战,将很难从西线向幽州施压。更可虑的是,若袁氏战败后遁入胡中,则恐后患无穷也。

西汉初年的陈豨、东汉初年的卢芳,就都有勾结匈奴,引胡入关的前例,虽说如今的南匈奴不比当年,但他们后面还有鲜卑,据说剽悍难制更在匈奴之上,势不可等闲目之也。

是勋建议说:“臣请分州于并。”把靠近冀、幽,相对汉民繁盛的地区和濒临黄河,胡骑纵横的地区分隔开来,然后即可统一指挥对各胡部的事务——或剿或抚,当视情况而定。

关于分州之事,他早就跟曹操商量好了,并且已在青、冀两州和司隶试行,故而此议当即获得一致通过。即将并州西方、北方的五原、云中、朔方、西河和上郡摘分出来,另设朔州。西部四郡(雁门、定襄、太原、上党),暂任夏侯惇为刺史,务期速平。

那么,让谁来当那个朔州刺史好呢?当即数道目光一起朝是勋射了过来。是勋心说没办法,在座同僚当中,真正跟南匈奴打过交道的,也就只有我一个了,那真是舍我其谁啊?反正逃不掉,干脆自己站出来表态:“勋愿为主公收服南匈奴——然河东军已退。今朔州所余仅西河之卒。不过数千。恐无敷用也。欲服匈奴,当以势迫之,再以利导之,若无强兵,徒逞口舌,事不能成也。”你总不能让我光杆儿一个去朔州上任吧?

陈群在旁边笑着说:“宏辅前守河东,亦裸身赴任也,而能将呼厨泉玩弄于股掌之上。今乃可使呼厨泉部以临美稷。尚须何兵耶?”

是勋瞟了他一眼,暗中嫉恨——咱们很熟吗?你这开玩笑呢还是当真的?你难道是想处我于死地吗?当即反驳道:“事不同耳,岂可一概而论?昔勋守河东,为都中无兵,乃不得不行险计,况呼厨泉既占汉地,根基浅薄,故乃为吾所趁。今欲图美稷,匈奴王庭百年处彼,根深蒂固。岂可轻动?若呼厨泉之势能压逼美稷,则早弃平阳而归王庭也。何必局促汉土?”

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朔方、五原,鲜卑纵横,安知其不为匈奴之助耶?”转过身来面向曹操:“若得能将一员,精卒五千,臣可为主公取美稽而服匈奴。然鲜卑绝未开化,野蛮剽悍,将何以制之,且待日后再议。”端南匈奴我还是有点儿信心的,对付鲜卑,那就另说了,可不敢一概打了保票。

于是最终曹操决定,即遣降将张郃,往上党取曹仁麾下精锐五千,挺进西河。任命是勋为朔州刺史,先全力解决了匈奴问题再说。

曹家如今在旧并州各郡的部署是:前大鸿胪李牷为上党郡守、王柔为太原郡守、郭缊为雁门郡守、郑浑为西河郡守,此外上郡太守为扈育、定襄太守为王泽,其余三郡或纯为胡人所控,并未置守,或乃袁氏所署,都已见机逃去了。

如今是勋虽然挂名守牧朔州,其实手里就只有半个郑浑控制下的西河郡而已,郡兵比他想象的还少,不足千五百人。他计划着先驱逐扈育,控制住了上郡,然后再向北推,对付设置在美稷县的南匈奴单于庭。

好在曹操拨了五千精锐给他,还有一位擅长骑马战的万年二把手张郃张俊乂,再加上暂驻西河的呼厨泉部,那兵就勉强够用啦。不过要想牢牢地把呼厨泉所部掌控在手中,自己还得花费无穷心思才成。

即在邺城辞别曹操,是勋带着自己的四百部曲,还有诸葛亮、郭淮、秦谊、董蒙、张郃,先经滏口陉前往上党。他一路上想尽办法拉近跟张郃的关系,还许诺说:“抵朔州后,民政吾自理之,军事则仰赖张将军,勋并不敢掣肘。”张郃颇为高兴,身为降将,他知道自己短期内不可能独当一面,那么能够遇见个不怎么管军事的长官,得以放开手脚,无牵无绊,那就挺满意啦。

即在长子与曹仁相会——乐进已经领兵西救关中去了——曹子孝设宴款待,是勋舒舒服服连呆了三天。他先不急着前往西河郡去,因为等待许都发来任命的诏书还需要时间,况且,他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还没有达成呢,正不必披星戴月。

离开上党后,一行人又北上太原郡治晋阳。这时候朝廷的诏书也追上来了,于是是勋就命张郃携带诏书,先发西河,关照他就在呼厨泉所部附近屯扎下来,而且要日日练兵,以炫耀威势——“若能使匈奴惧者,则俊乂可得首功。”

是勋本人暂且留在太原,还打发郭淮北上雁门,去跟他老爹郭缊见上一面,说等伯济你回来,咱们再动身不迟。随后他便带着诸葛亮在周边各处游览——只可惜这年月还没有晋祠,没有双塔寺,没有天龙山石窟,也就窦大夫祠并非后世形制,勉强可以一观。所以玩了三天他就丧失兴趣了,返回城中高卧。

当然啦,时当仲秋,晋阳城外自有奇山怪峡,草木也尚葱茏,颇多秋游的好去处。只是这位堂堂是侍中虽然号称文学名士、诗中魁首,其实根子里……并没有那份雅骨……(未完待续

第9章 明察秋毫第10章 翻供之谜第18章 行猎遇贼第1章 远方来客第23章 军国重器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1章 蝼蚁草芥第21章 意外重逢第7章 包办婚姻第2章 工商兴利第23章 屠尽匈奴第19章 朕惧是卿第26章 为政之权第27章 白昼荒梦第11章 财政危机第14章 黑心煤窑第5章 不识大体第17章 莒县奇案第31章 汉之忠臣第14章 再作冯妇第22章 争战渭北第7章 何必日正第31章 以竹为炮第3章 九品官人第18章 公台不怿第6章 字典价贵第27章 遂乡认亲第13章 族内之争第6章 欲言南事第2章 水力磨坊第21章 奉耶挟耶第14章 婚宴惊魂第18章 东海傲来第17章 含饴弄孙第30章 命中魔星第7章 欲取先与第22章 祸其始此第4章 闭门课徒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0章 注经化俗第3章 纳头便拜第6章 有如神鬼第19章 成阳粮运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章 水力磨坊第29章 国乱先兆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3章 步趋周公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8章 天命何在第9章 明察秋毫第12章 悲摧人生第33章 贤良孝廉第6章 此胡匪也第12章 安汉之志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8章 长坂坡前第6章 自编自导第25章 戏中有戏第3章 辽东来书第18章 行猎遇贼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章 洛阳僧人第6章 乐浪故人第15章 生而异象第21章 意外重逢第6章 乐浪故人第6章 双亲罹难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4章 续汉记事第9章 惊雷投箸第34章 以兵做贼第25章 万人敌也第18章 我能兴郑第16章 岂忍招赘第1章 先帝遗诏第10章 儿女亲事第33章 孝即是忠第7章 吾无此癖第24章 河内司马第18章 无心插柳第6章 建安石经第16章 孰轻孰重第11章 官场狡诡第8章 谋策定乱第1章 远方来客第28章 超愿弃父第24章 要当磔也第14章 再会枭雄第8章 红脸白脸第23章 沽名钓誉第22章 禅何礼也第15章 请为纪信第26章 心丧三年第27章 白昼荒梦第17章 立长立贤第5章 卖官鬻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