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兄弟阋墙

逄纪逄元图,跟许攸一样都是南阳人,当年袁绍为董卓所逼,逃出雒阳,遁往关东,二人一起追随在侧,也算是最早一批“从龙”之臣了。这家伙在后世的认知度很低,不但比不上田丰、审配、许攸,甚至都比不上郭图,然而细查其行事,亦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也,尤其擅长用兵,故而袁绍托以军事重任。

史书上评价逄纪是“果而自用”,也就是说,有智谋,有决断,但刚愎自用,不大听得进旁人的意见去。因此这晚许攸把袁绍召还袁谭的军令密呈逄纪,逄元图当即就显示出他“果”的一面来了,招呼许攸:“子远且宽坐,纪去去便回。”

许攸闻言吓了一跳,忙问你干嘛去啊?他当然知道逄纪会有所动作,以面对目下的危局,但是没料到这人动作那么快,这就打算下手啦。逄纪不理他,大步朝门外走去,许攸紧着跟后面追,但是年纪较大,体格也没有逄纪好,竟然赶不大上。

那么逄纪干嘛去了呢?他当即点起心腹兵马,一骑当先就出了蓟县了,连夜行军,夜深时即至?水畔的庄园。甄尧确实挺负责任,不但没睡,连衣甲都没脱,正打算进行夜间第一次巡视,忽闻部下相报,赶紧就迎上来了。

逄纪二话不说,挥起马鞭来一指甄尧,数名心腹当即跳将过来,将这位甄三公子扯下马来,按翻在地。你说甄尧也真倒霉,来的若是旁人,他定然有所警惕。可是来的是袁绍手下数一数二的谋士。而他所依靠的袁熙本身就又不跟袁尚、逄纪一党有啥冲突。故此毫无防备,瞬间便成了阶下之囚。

白天他也是这么来迎许攸的,还被许子远夸奖了几句,晚间同样来迎逄纪,却被逄元图当场拿下。

甄尧梗着脖子,正待高呼含冤,早被逄纪一个眼神递过去,逄家心腹掏出块手巾来就堵住了甄三公子的嘴。这时候许攸呼哧带喘的。终于骑马追上来了,忙道:“甄尧杀不得也!”

甄尧本身算不了什么,是死是活,对大局也没有影响,但问题他甄家背后,站着的可是袁熙啊。袁熙见在渔阳郡南部,手握雍奴、泉州和广阳南部的安次三个县,麾下兵精粮足,真要是得罪了他,把他赶到袁谭那边儿去。不用打,袁尚天然就输了呀!

逄纪转过头去瞟一眼许攸。微笑道:“即子远不言,吾亦知之——已使人往围甄邸。今甄尧兄妹皆在我手,料显奕公子(袁熙)必心向显甫公子(袁尚)也。”我会把他们都当作人质的,不会这就动刀。

许攸不禁一个哆嗦,后背上冷汗涔涔,不禁心说我是不是迈错了步啊?不想逄元图之决,如此之速,所行如此绵密,跟他合谋,仿佛与虎谋皮,会不会一转眼就被他给活吃了啊!

擒下甄尧之后,逄纪即招呼部属,将庄园团团围困起来,不过一刻的时光,便彻底解除了守卫——主要为甄尧所部——的武装。然后他下得马来,手按长剑,在部下拱扶下,昂然而入袁绍的寝室。

袁绍已到弥留之际,模模糊糊的似乎觉得有沉重的脚步声在榻前响起,微睁双目一瞧,竟是逄元图。他本能地觉得不对,忙问:“夜深矣,元图来此何为?”逄纪紧盯着袁绍的面孔,冷笑道:“主公欲舍显甫公子耶?公子深肖主公,若得嗣位,必能广大家门。若显思公子继,袁氏亡无日矣!还请主公三思。”

袁绍忍不住就问:“子远何在?”这肯定是白天叮嘱许攸的事儿,被逄纪给察觉了,他才铤而走险,前来“逼宫”啊!

其实许攸就在门外,但是没敢进来。如今听得袁绍问起来,逄纪随口答道:“杀之矣。”

袁绍闻言,五内如焚,不禁大叫一声,白眼儿一翻,双腿一挺——直接就挂掉了。

逄纪倒不禁也吓了一大跳,心说怎么死得这么快?我莽撞了呀,要是多听许攸说上几句,知道老头子病势这么严重,我行事就温和一些,不来逼他——这可怎么办?会不会引发弑主的谣言?转念一想,反正都已经这样了,后悔药也没处掏摸去,干脆——

“取印信来。”关键先得找着袁绍的大印,然后我就在这儿草拟让袁尚继位的文书,盖上印章,自然胜券在握。

他一边吩咐从人寻找印信,一边就打算屈膝在门旁摆着的一张小案后面坐下来,动笔写传位公文。忽听一声惨呼:“主公……本初公!”就见许攸大张双臂,扬着袖子,直接从门外蹿进来,就扑到袁绍尸体上去了。

许攸哭得这个伤心啊——这怎么话儿说的?我怎么就掺和进这种破事儿里去了呢?我原本想得好好的策略,透消息给逄纪,让他暗中动手,自己则抽身事外,等一切尘埃落定了,我好背着个忠臣的名头去投曹啊。这袁绍怎么就给逄元图逼死了呢?我恐怕难逃“帮凶”的恶名啊!

许攸痛哭失声,逄纪听得心烦,于是关照部属:“且扶许公起来。”可是人还没上去呢,许攸倒先站起来了,扯着嗓子大喊:“是吾见事不明,以致害了主公啊!且待相伴主公于地下!”

他这是喊给屋外人听的,屋外不光是逄氏部曲啊,还有很多袁家的仆役,虽然被拘管起来了,耳朵可还没聋,这将来传出去,许先生还是个忠臣嘛。

喊完这两句,许攸一脑袋就往屋中的柱子撞去,逄氏部曲赶紧上去拉扯,好玄没撞上。可是许攸发疯一般挣脱了众人,一转身,又奔屋子那头的柱子撞过去了。众人还待阻止,逄纪却轻咳一声,那意思——让他去。

许攸冲出三步,眼瞧着柱子就在前面,而竟然没人来拉,不禁心中痛恨逄纪。好在急中生智,仿佛脚下拌了蒜,一个马趴就伏在柱子旁边了,并且还伸出双手去抱柱子,口中含混不清的,仍是嚎啕不绝。

逄纪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干脆走过来,亲自劝说许攸:“子远且收悲声,主公既殁,幽州之事,都在你我。今强敌在外,显甫公子尚未正位,若其处置不当,袁氏基业,尽丧你我之手——则子远便追随主公于地下,又何面目相见耶?”别装啦,善后的事儿还得你帮忙,赶紧给我起来吧!

袁绍去世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许都,随即袁尚、袁谭亦各有表章呈上。袁尚的奏章很简单,就是通报了父亲之死,希望能够遵照亡父的遗命,由自己袭爵,并领幽州牧。袁谭的奏章不知道是何人代笔,写得相当有文采,痛陈其弟袁尚弑父夺位,希望朝廷大起三军,讨伐逆子叛臣,自己愿意率领涿郡之兵,为王师前驱。

两份奏章都摆在曹操案头,曹操瞧瞧袁尚之奏,再瞧瞧袁谭之奏,不禁喟然长叹道:“皆不肖之子也。”你说堂堂袁本初怎么就该着了这么俩儿子?倘若易地而处,我和我兄弟可绝对不可能打起来。

其实曹嵩老头儿一直都不喜欢大儿子曹操,却偏爱小儿子曹德,经常跟人说孟德那就是一败家的货,还是去疾忠厚稳妥,能够维持住家族的名声和实力。但是曹老头还真没有正经打算废长立幼,而且等他年岁老到该当考虑继承人问题的时候,曹孟德早就自己出去闯出一片天下来了——老爹的名爵?有我高吗?老爹的财产?但凡我想伸手,老二敢不乖乖献上?我还需要巴着继承权不放吗?

不过曹老头对两个儿子的态度那是尽人皆知啊,只是曹德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打小就从来不跟大哥去争抢什么。兄弟二人长年分隔,曹操在外打天下,曹德在家照顾爹妈,感情说不上有多深厚,但也没什么仇怨,没什么隔阂。

想到这里,曹操心中倒不禁有一股暖流涌动,心说我得再照顾点儿老二才成,要真真正正拿出长兄的“悌”道来给世人瞧瞧。

转过头去,一眼又瞟到了侍坐的曹昂,他忍不住就问:“若汝兄弟处此,又如何?”你们会跟袁家兄弟似的翻脸阋墙吗?还是真能够和和睦睦地,一直相处到老?

曹昂一皱眉头,面孔涨得通红,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曹操心说坏了,我问错人了。这话可以问曹丕,可以问曹彰,他们好回答,无外乎拍胸脯表态一定尊敬长兄,唯长兄之命是从,绝对不会象袁尚那么不成器。可是这话问不得曹昂啊,他本来就是老大,是正牌继承人,你让他怎么回答?“我肯定不会因为继承权问题跟兄弟们争的,我不会象袁谭啊,子桓、子文要是想夺继承人的位置,给他们就是啦。”——这象话吗?

曹操只好轻咳一声,赶紧转换话题:“今袁氏兄弟皆来请助,以子修看,当从谁耶?”咱们帮谁才好呢?

要不是刚才曹操问那一句,曹昂肯定回答相助袁谭——他是老大,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嘛,即便袁尚弑父只是谣言,那朝廷也没有帮忙小儿子夺取继承权的道理呀。可是曹操问过之后,曹昂就不好开口了,只能踢皮球:“此军国重事也,当询之百僚。”

曹操说好,那你就帮我召集开会吧。(未完待续……

第3章 吴中之祸第12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察考诸子第6章 一时俱反第17章 摇唇鼓舌第21章 先见神亭第17章 摇唇鼓舌第22章 飞将奄至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6章 五雷辟邪第4章 孤屯义士第19章 覆盖攻击第19章 编定魏律第26章 甄氏佳妇第18章 为国牺牲第5章 再见枭雄第1章 如有勋在第14章 再会枭雄第9章 周平王事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2章 黄须大奇第16章 **好淫第15章 乱世能臣第18章 盖章生效第8章 谋策定乱第25章 毁于一旦第24章 英雄少年第3章 嫌疑之地第5章 观卿者心第23章 屠尽匈奴第8章 骠姚之业第25章 大地为球第27章 白昼荒梦第8章 佛国之愿第11章 须臾顷刻第19章 祖道之金第29章 人亡政息第30章 师恩如海第15章 名医神针第28章 真书伪书第28章 真书伪书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6章 廊下故人第9章 见性成佛第14章 衣带之诏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2章 禅何礼也第12章 城外相见第15章 烽烟四起第27章 尽屠公孙第14章 兰台藏书第14章 非当世人第18章 谋刺之谜第19章 覆盖攻击第23章 阵前诡言第21章 齐大非偶第10章 穷途之谋第13章 深入虎穴第7章 逆天出师第8章 奇峰突起第14章 兰台藏书第26章 军国利器第3章 辽东来书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1章 观其决断第29章 驻马浿阳第17章 外御其侮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0章 为彼等耳第30章 大破魏贼第2章 不务正业第38章 谋国谋身第32章 羌胡杂虏第19章 血战赤阪第20章 鞭长莫及第10章 儿女亲事第19章 魏之必败第7章 投刺自荐第16章 临阵三射第24章 三辞三留第15章 重修长城第5章 渭水鲤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7章 以身为饵第6章 尊者一诺第8章 志不可夺第26章 南郑病龙第4章 人言可畏第6章 纸上发明第30章 大破魏贼第27章 鱼复三险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3章 杀夫献妻第24章 偃师御胡第27章 昔孔子殁第29章 舌灿莲花第18章 皆不必问第16章 奋死报国第13章 杀夫献妻第22章 国中无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