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误交损友

王粲王仲宣,前天还在白狼山上双股战栗,吓得个半死呢,如今见到曹军大胜,胆气陡壮,竟然在后军尚未来合,而诸大将也还没发言的时候,抢先站出来劝曹操继续进军,一举平灭辽东的公孙度势力。

是勋心说这就是一个军事白痴了,未战之前,只会以数量多寡来判断胜负,既胜以后,立刻就觉得大军所至,无不可平——你就没考虑咱们的损失有多大吗?

白狼山下一仗,不仅仅是折损了大将曹纯,而且“虎豹骑”几乎人人带创,战死和重伤的超过了三成,其余各部也多有折损。再加上几乎是不眠不休地直接追杀到了柳城,这没有个三五天根本就恢复不过来啊。咱总得等后军到了,瞧瞧他们的状况,再决定是前进还是暂留吧。

可是曹操随即说出来的话,却让是勋更为吃惊。曹操说:“人心不餍足,既平陇,复望蜀耶?”是勋心说唉,这台词不对啊?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会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虽然同样不打算继续进兵,但话语中就充斥着满满的自信。可是如今道出“得陇望蜀”的反问来,怎么就一股浓厚的颓唐气息萦绕不散呢?

“既平陇,复望蜀”,这话最早是光武帝刘秀说的。想当年刘秀攻打割据陇上的隗嚣,将隗氏逼入绝境之后,即留下吴汉、岑彭围西城,耿弇、盖延围上邽,自己返回雒阳。临行前。他留下一封书信给岑彭。信中写道:“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意思是你们要是能够顺利把隗嚣给灭了,那就继续南下,挺进蜀中,去打公孙述——我这个人啊,有点儿贪得无厌。

刘秀说的是陈述句,可是曹操今天用的却是反问句。那意思:人不能不知足啊,我好不容易平了乌丸,还有力气继续去打公孙度吗?

在原本的历史上,十多年后,曹操确实也说过同样的话,那是在平了汉中张鲁以后,司马懿劝他趁胜去攻打蜀中的刘备,曹操不怎么想听,于是就用这个在地理上很合衬的典故给顶回去了。因为那时候的曹操已届暮年,壮气衰减。所以才丧失了这么个大好的时机。是勋心说如今你差一岁才到五十呢,不至于这就开始气沮了吧?

不过再一琢磨。终究此前这仗跟原本的历史不同,折损了大将曹纯。曹纯是曹仁之弟,曹操初起兵的时候就跟随在侧了,而且受命统领“虎豹骑”,深得曹操的宠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子和比长年留在家里照顾老爹的曹德,跟曹操更象是亲兄弟,亲情更为浓厚。这兄弟战死了,就不容许曹孟德多悲伤、颓唐个几天吗?

是勋很想曹操就此彻底解决了东北的问题,因为公孙家那就是很难割的一大毒瘤啊,留的时间越长,则为祸必然更烈。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家族一直割据到曹叡时代,还三天两头跟东吴眉来眼去的,就这么着曹家都被迫忍了——南方还要面对孙氏,西方还要抵御刘氏,真没精神头去收拾他们。直到公孙渊自立为王,不奉曹魏正朔,曹叡才彻底恼了,派司马懿将其一战平灭。

若能早收辽东,则对外可御鞑虏,对内可强国力,不是很称心如意的事情吗?

然而是勋不敢开口,一方面他瞧出了曹操此刻并无进取之心,另方面军士疲惫,起码暂时即便想打也是打不动的。历史终究已被改变,套用自己原本的认识,难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白狼山上的教训还不够吗?非得再冒一次生死之险吗?他是宏辅有病啊?

是勋这么想着的时候,早有夏侯廉、田畴等人站出来,反对王仲宣的见解。王粲今天倒是精神头双倍的旺健,当下舌绽莲花,逐一反驳——你们说前军疲惫,后军未至,不当继续进兵,可我也没说这就从柳城发兵去打啊,丞相不是问下一步的行止吗?我是说等后军到来,柳城亦安定了,即可裹胁乌丸,去伐公孙度。或者起码也得逼一逼公孙度,让他交出袁氏兄弟来——

“前郭奉孝有言,袁氏若存,则幽州不稳,丞相若即此退兵,难免前功尽弃。除非屠尽乌丸,不然大军一退,袁氏继踵,乌丸必再反也。”

王粲说的倒也不是毫无道理,曹操虽然斩杀了蹋顿,逼降了乌延、苏仆延等部,但既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乌丸牢牢地掌控住,也不可能真正收服其心。别忘了,跟着袁氏兄弟往辽东跑的可还有一个楼班呢,那是丘力居的正牌继承人,要是咱们一退,他必然返回啊,到时候登高一呼,群虏呼应,局面瞬间便可能恢复到白狼山大战之前。那咱们这一趟来不是白跑了吗?曹子和他不是白死了么?

再说了,如今袁氏和楼班之后,还有一个公孙度,那家伙野心既大,兵马又雄,若与袁氏、楼班相合,必为国家大患——幽州你还打算不打算要了?

王粲一番侃侃而谈,曹操不禁紧锁眉头,沉吟不语。

是勋心说在原本的历史上,曹孟德也仅止步柳城,并未继续东征,公孙家虽然灭不了,可是局面也并没有因此而糜烂啊,他是怎么干的?当时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我要是着着紧逼,他们必然联合起来抵御,要是转身退兵,公孙家跟袁家肯定就会兵戎相见啊——这和对付袁氏兄弟阋墙是同一个道理。

当下是勋就想套用历史上曹操的原话,先安抚一下大家伙儿的情绪——他是想打的,可是也知道很难打,而且就此退兵太过可惜;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为上兵之谋,原本历史上曹操的盘算施之于今日是不是合适的且再说,我先摆摆那个道理,让众人多一条考虑的途径吧。

他把腰一挺,正待发言,然而……又生生地给咽了。因为突然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今高踞于襄平宝座上的可不是公孙康啊,而还是公孙度!

对于公孙康此人,史书上所表现出来的面目非常模糊,也不知道他是真能干呢,还是普通中平之主。《凉茂传》中曾经记载公孙度想要趁着曹操远离邺城之际,发兵偷袭,结果被凉茂劝阻了,裴松之疏,曹操定邺和公孙度去世是在同一年,而且曹操在定邺后的当年并未远离,故此事不确——裴松之没有明说,其实是怀疑这打算搞偷袭的乃为公孙康而非公孙度。然而也可能这条记载本身就是西贝货,或者别的什么细节记错了,不可骤然便安在公孙康头上。

所以这人有野心吗?有雄心吗?还真说不准。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自忖不易压服来投的袁氏兄弟,因而斩二袁首级以献曹操,此后对朝廷起码表面上的态度还算是恭顺的。

然而他老爹公孙度就不同了,那人割据辽东,杀伐果决,还曾经“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其僭越之意比刘表、刘焉还要明显。曹操封他永宁乡侯,他理都不理,还说:“我王辽东,何永宁也!”

所以公孙康害怕袁氏作乱,公孙度就未必怕了,他很可能驾驭得住二袁和楼班,真的趁势西进与曹操争雄。咱们倘若就此退兵,真的能够使得二虏相争吗?时势不同,当事人也不同,这事儿就很难料准啊!

是勋心里转着密圈,才想说话却又缩了。但他就那么一挺腰肢,早就落到了曹操的眼中,曹操当即问道:“宏辅有何良策?”

是勋没办法,只好开口说些废话:“吾不识公孙升济何如人也,亦难料彼是否能容二袁,是否敢为国家之敌。敌情不明,何敢骤进?今当遣使襄平,使升济斩二袁首级来献,并觊其真意也。”

咱们先得去试探一下公孙度的想法,然后才好应对吧。

曹操说此乃持重之策,可是派谁去辽东郡治襄平城才好呢?嘴里说着这话,却偏偏斜眼瞟着是勋。是勋心说完,这活儿还得落到我头上啊。倘若曹家谋臣全伙儿在此,自然能够找到比我更合适……或者只是略逊我一筹之人,以使辽东,问题现在跟随着远征柳城的就没几个能用的呀。王粲那书呆子当然是不成的,田畴或许可以,问题品位实在太低,不堪为使。

他还在犹豫。自家名满中原,真要往说诸侯,其实危险系数并不算大——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谋害他是宏辅?只有两种人可能敢横下一条心来,一是所在悬远,不大在意中原名士,二是出身较低,行事乃敢肆无忌惮——问题公孙度这两条全都挨边儿啊!

正当此时,突然有探马来报:“公孙度遣大将韩忠将万骑来,已近阳乐矣!”

阳乐就是辽西的郡治,在柳城以东百里之外,从阳乐到柳城,几乎就可以朝发夕至。曹操闻言便惊:“则二袁尚未至襄平,公孙度即发兵矣!”他干嘛来的?是想跟自己夹击乌丸和二袁,趁机渔利呢,还是想联合乌丸和二袁对抗天兵?

王粲闻报也惊了,赶紧面向是勋:“事急矣,请宏辅即奉使辽东,以抒此难!”(未完待续……

第11章 捕风捉影第26章 军国利器第10章 西行取经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章 嫌疑之地第7章 妇人之言第21章 诸葛连弩第10章 儿女亲事第29章 裸身而来第10章 不忠不义第7章 寄身豪门第20章 鞭长莫及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8章 皇族贵人第19章 朕惧是卿第23章 阵前诡言第15章 名医神针第8章 破局关键第30章 俊杰相对第16章 我主不见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6章 甄氏佳妇第15章 君不宜择第8章 不共戴天第4章 赤面之疾第21章 六气之毒第27章 昔孔子殁第8章 破局关键第2章 谋士之责第24章 三辞三留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8章 内外兼修第26章 心丧三年第13章 兵出子午第6章 人月团圆第32章 杀俘不祥第14章 倭使入觐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6章 廊下故人第5章 观卿者心第17章 养寇自重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7章 外御其侮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0章 作死节奏第7章 寄身豪门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5章 后世之评第26章 酒泉烈女第35章 鲁难未已第6章 人月团圆第2章 据蜀自立第5章 天赋上限第12章 阿承丑女第3章 九品官人第3章 天命天姓第17章 摇唇鼓舌第13章 误交损友第14章 龙旗九旒第3章 九品官人第7章 吾青州人第6章 建安石经第31章 大战余波第29章 人亡政息第30章 入其彀中第5章 朝鲜新冢第12章 天命在魏第18章 谋刺之谜第17章 摇唇鼓舌第3章 益州可入第26章 梳理屯田第31章 汉之忠臣第6章 窃玉老贼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3章 族内之争第31章 汉之忠臣第23章 步趋周公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6章 奋死报国第5章 小人挑唆第4章 五经注我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3章 曹魏五京第5章 汉语拼音第15章 乱世能臣第19章 东出卢龙第3章 岐东渭北第18章 二将争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4章 孤屯义士第7章 吾青州人第6章 并无雅骨第28章 阵前杀将第16章 城下轒辒第20章 前程无限第26章 军国利器第30章 用武之地第6章 反攻序曲第8章 佛国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