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烫手山芋

建安十二年四月既朔,尚书令荀彧积劳成疾,病重呕血,乃上书请辞,并举廷尉华歆自代。惜乎荀文若去意已决,自称已难起身,更难视事,随即便离开许都,搬到城外别业养病去了。

荀彧前脚才走,卢洪按照是勋的授意,便即夜访御史大夫郗虑和新任尚书令华歆,将伏后的书信和曹操的谕旨合盘托出。二人亦皆大惊,其中华歆也是个聪明人,乃长叹道:“乃知荀文若因何求去也!”

荀彧是个很有原则的人,所以他明知道曹操的篡位之势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明知道自己无法阻挡天下大势,仍然要为汉室最后的存续做奋斗,直至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这类人,很多事情明知道非办不可,那也终究下不去手。

所以是勋压根儿就没想过劝服荀彧,要他代曹操去诛灭伏氏,帮曹操背这个黑锅。

倘若是曹操真做了类似恶行,然后求荀彧帮忙遮盖,甚至帮自己背锅,荀彧或许咬着牙关还真肯答应,但你要荀彧亲自下手,说破大天他也不会干啊!

因此是勋最后给荀彧出的主意是:您还是赶紧的闪人吧。

英雄和枭雄或者奸雄,所差绝非一字,前者受万民拥戴,得千古流芳,那就必然把自己牢牢捆在传统礼法、道德所限定的圈子内,做事难免束手缚脚——所以“英雄”二字,时常与“悲剧”二字相关联。枭雄或奸雄则不同,并不过于在意当时和后世的评价。敢于突破窠臼。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故往往能够成事者也。比方说刘备为“世之枭雄”,他仁厚君子的面貌也是后世因政治需要而逐渐涂抹上去的,历史上真实的刘玄德绝没有小说中那么大仁大义。

刘备是枭雄,曹操则奸雄也,行事果决,杀伐刻重,即便再粉曹操的人,也不敢把他描绘成一朵白莲花。其实荀彧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把平靖乱世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真要是位仁厚君子,荀文若还瞧不上眼呢,乱世之中仍执著于董道之人,几个能有好下场?

荀彧与曹操相交甚久,相知甚深,以曹操的性格能够做出什么事儿来,他闭着眼睛都能猜到——想要劝说曹操放过伏氏,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自打知道校事搜得伏后的书信,并且已经禀报了曹操,荀彧就明白:废后之事。不可止矣,所差的就是早废晚废。以及是废是杀的区别罢了。

或许提前一两年,他还会幻想着靠自己的影响力能够说动曹操放伏后一马吧,但经过置丞相、加九锡之事,荀文若算彻底明白了:曹操是自己的主公,是自己的盟友,而并不是自己可以按照政治理想随意塑造的傀儡。

汉室终将亡在曹氏手中,那已经不再是杞人忧天,而是日益逼近的必然现实啦,荀文若为此而忧愤、苦恼,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最终决定结束的自己的生命,在人生的后半程,选择了以死亡来作逃避。

然而是勋直接挑破了他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那一点,告诉他:就算死了,你的名声亦无可挽回!是宏辅本人不怕,他出身相对单微,可以说少受汉恩,再加上是曹家姻戚,以这个时代普遍的社会道德而论,即便助曹篡汉,也并不会引发太多的恶评。刘歆为什么遭人骂?因为他本汉之宗室,结果胳膊肘往外拐了。李儒为什么遭人骂?因为他董卓女婿的身份只是小说家言,其实为汉之博士、郎中令,此外他还直接鸩杀了少帝刘辩。是勋只要不亲自动手废皇后、杀天子,不至于会跟那俩货并列。

从汉臣摇身一变成魏臣的家伙不要太多,后世骂过几个?也就华歆、王朗这票老官僚而已,连刘晔都没几个人骂。

——荀彧可算明白了,是宏辅为什么要拼命地哄抬孟轲,就连立建安石经,都要把原本上不得台面的《孟子》给硬塞进去。因为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完全可以当作改朝换代的舆论依据嘛。

是勋不怕助曹篡位是为虎作伥,荀彧却不同。荀氏为颍川世家,“家世衣冠”,也就是说连续好多代都做汉朝的高官,以后世的话来说:深受国恩啊。所以倘若帮助曹操篡位,荀彧的名声必然大臭,也就比刘歆强点儿,说不定比王朗、华歆更容易遭人骂。荀彧为此而惶惑、彷徨,所以最终才只好一死了之。

可是死有什么用啊?是勋戳破他的幻想,说你以为自己只要死了,不看见曹操那最后一步,身上的污点就能够彻底洗清吗?请别再掩耳盗铃啦!

其实后世声名这玩意儿,关键不在于本人怎么做,而在后世有何需要,时人是绝对说不清、道不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割据一隅,后人乃谓其不识天时也,谁想到东晋偏安一隅,跟蜀汉的遭遇有点儿相象,于是因为政治需要,孔明的形象瞬间便又高大了三分。更别说苏定方、潘美之流,纯因民间平话就莫名其妙地给一棒子打成奸臣了……

所以,荀文若的遗名其实不错,死也死得恰是时候,但这事儿是勋知道,荀彧可不是穿越客,他想不到啊,当场就被是勋给唬住了。惶恐之下,狼狈问计,是勋趁机就说啦,你不要死,但是一定要退。

因为就凭你跟曹操的老交情,当理念逐渐不合的时候,激流勇退,曹操不但不会羞恼,反倒会对你心存愧疚,那你就有机会在他肆意妄为的时候提出某些谏言,收一收他的笼头啦。比方说加九锡和建藩国之事,你根本拦不住,但可以从中斡旋,把对国家和曹操本人的损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再比方说伏后书信之事,你不肯亲自主持,但亦可以利用自己在朝中的政治影响力,尽量减轻对伏氏的惩罚——等曹操一年半载以后回来,你再多劝几句,说不定彼等皆可免死呢。

再往远了说,曹氏迟早要篡汉,连刘协都担心“废天子可得活耶”,但只要你还在,拼了命劝谏曹操,就有可能留下那孩子的小命。这才是你对汉朝、对刘氏所能做出的切切实实的最大贡献哪。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曹丕篡汉以后也并没有杀害刘协,而是好好地供了起来,本意是为了彰显禅让的正当性。但这是一个先例,谁事先都料想不到——刘备为什么在成都悍然称帝?就是因为到处都传说刘协被曹丕给谋害了呀。所以是勋用这个虚假的理由来劝说荀彧,精神已经极度紧绷,神智也因此而骤然昏聩的荀文若当即就听进去了。

是勋趁机再加上一句:“若得存刘氏裔,乃可稍减令君之罪愆,使后世知令君之忠悃也。”要是能够通过你的努力留下刘氏的正支血脉,那你的忠汉之心便能为后世所知,恶名或许亦可做一定程度上的挽回。

荀文若就这么着被巧舌如簧的是宏辅给说服了,当即称病,上表请辞。荀彧一走,是勋乃可把废后的重任交到郗虑、华歆肩上了。

当然啦,即便并非自己亲自主持,是勋倘若仍然留在许都,那也肯定会受到一定牵累的,他的名声不会因此大臭,但多少会受点儿挫伤——况且那俩货,尤其是郗鸿豫肯定会来找自己商量啊。这个烫手山芋,曹操扔掉了,荀彧也扔掉了,按照是勋的计划,抛给了急于向曹氏表忠心的郗、华二人,但难保中间不过自己一道手,把自己手上也燎出几个泡来。既然你们都闪了,那好,我也走人得啦!

在前去游说荀彧之前,是勋就得到消息,济南、乐安黄巾残党再起,攻破了济南国治东平陵,杀死济南王刘赟。于是等到游说荀彧回来,那边荀文若还在跟朝廷就辞职的问题三推四让呢,相府群僚开会商议平定此乱,是勋主动站出来,一拍胸脯:我去!

想当年青州黄巾主力杀入兖州,被曹公所围,就是我从中牵线搭桥,说动管亥投降的呀,如今管亥还在我城外的庄院里住着,我家仆役中也有不少是旧日的黄巾党徒——那平定青州黄巾残党之事,还有比是某更合适的人选吗?

是宏辅就这么着,施施然闪了人,等到郗虑、华歆接到那个烫手山芋,想找他给帮忙拿主意都找不着人。二人密会商议,最终横下一条心:倘若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若不能为,将来曹公归来,会如何看待我等?只有干了!

于是尚书制诏,废皇后伏氏,并命卫尉马腾率兵包围了伏完的府邸,举族皆捕。荀彧即时运用自己的影响力,警告郗、华二人,说伏氏虽有怨谤之言,但反形未彰,不宜显戮,以坏曹公之至德也——况且真要杀了皇后和国丈,你们俩只怕曹公之怒,独不惧天下人悠悠之口耶?

终究曹操并没有直接给二人下令,二人的腰杆儿还不够硬,真怕犯了众怒,于是借机下台,将伏后幽于冷宫之中,伏氏则皆判流刑——留下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正在北上途中的是勋听闻此事,不禁长长松了一口气,低头瞧了瞧自己的双手:乱世之中,两手不染鲜血是不可能的,但终究能少则少吧,自家的良心比较过得去一些。况且,自己是想辅佐曹操成就千秋伟业的,不是光想建个短命的魏朝出来就完,那就有责任帮忙抹去开国雄主的身上某些非必要的污点……(未完待续。。)

第20章 亥猪巳蛇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9章 何者为君第3章 祸不旋踵第10章 挥斥八极第15章 乱世能臣第10章 身陷囹圄第6章 皆不可用第20章 厚固吾势第26章 文姬归汉第22章 天下太平第7章 欲取先与第16章 历史惯性第16章 屯敌必取第19章 屈身蛮夷第18章 我能兴郑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7章 子桓发礮第29章 伏地气绝第21章 六气之毒第17章 火烧长安第30章 大破魏贼第20章 图穷匕见第22章 军泛马訾第16章 我主不见第11章 军中之乐第17章 亡羊补牢第29章 镇抚关中第6章 字典价贵第12章 何必当初第28章 天命何在第5章 霹雳高车第12章 悲摧人生第3章 深入西域第37章 千年展布第7章 雷泽诗会第9章 文和诡谋第27章 白昼荒梦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8章 背主求荣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2章 请跪恭送第19章 战争迷雾第4章 使徐三事第10章 天降单于第8章 徐方名士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章 远方来客第29章 难为田横第8章 谋争为上第5章 驱散病患第27章 烫手山芋第9章 周平王事第20章 良马为赎第31章 汉之忠臣第1章 劫后新生第2章 布防关中第5章 谷口设伏第21章 奉耶挟耶第22章 爪牙股肱第5章 雪中偶遇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章 或为智囊第11章 观其决断第18章 姻戚之重第18章 为国牺牲第9章 大山在前第2章 沛国曹氏第11章 天生猛将第15章 英雄时势第18章 工人运动第22章 甥其无恙第8章 欲加之罪第3章 深入西域第29章 国乱先兆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6章 隆中闲话第28章 皇族贵人第13章 木秀于林第6章 人月团圆第13章 郊祀天地第8章 奇峰突起第4章 不利曹氏第19章 成阳粮运第24章 要当磔也第20章 亥猪巳蛇第3章 天不可言第13章 木秀于林第31章 玩弄人心第6章 华夷之辨第9章 周平王事第18章 长生丹药第4章 西走而王第2章 吏之不足第21章 先见神亭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1章 死生之间第28章 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