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衣锦荣归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终其一生都未曾篡位,还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孙、刘觊觎在侧,而且仍呈上升趋势——蜀汉之衰退,自刘备夷陵之败为始;孙吴之衰退,自孙权称帝为始——曹操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骤行篡僭之事。二则他终究是汉臣出身,原本的志向不过以“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名得终而已,最后一步,不是那么容易突破心理障碍,迈得过去的。

然而此时曹家的势力比原本历史上要强大许多,荆州已得其半,孙氏苟延残喘而已,凉州虽然仍在吕布手中,东北却平了公孙,北方制压鲜卑,足可相抵。就是勋原本的想法,待到天下一统,曹操就算突破不了自家心防,也拦不住属下给他“黄袍加身”啊,将会实实在在出现一位魏武帝,而不是儿孙所追尊的。

可是这会儿终究还未能完成统一啊,曹老大你着的什么急呦!

曹操着急,其实还就是是勋所勾引的。本来荀彧、王必之死,就使得曹操暴怒如狂,偏偏是勋还把矛头指向了刘协,恨得曹操几乎就想挥起一剑,把那小皇帝一劈两段。要是别的什么人,哪怕朝廷重臣,曹操说杀也就杀了,偏偏他不好杀皇帝啊……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那家伙从皇帝的宝座上给扯下来再说!

曹操挺郁闷,他在前线浴血奋战,汉臣们在后方不停地拆墙角。最可恨也最无奈的。前线打得越好。他本人的权柄就越重,汉臣们对他的不信任感、畏惧感也就越深——整个儿一恶性循环嘛!所以他才想要封藩建国,撇开朝廷,单立一个大本营出来——原本历史上是邺城,如今是安邑——你们想在许都胡闹,随便你们,反正动摇不了我的根本。

当然啦,这般思考问题未免有些天真。许都确实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问题还有个实职的皇帝在呀!在原本历史上,耿纪等人因而作乱,弄死了王必,其后关羽北伐,前锋出没许都近郊,就逼得曹操差点儿打算迁都。刘协要是真没用了,还迁个屁都?就算把他送给关羽又能如何?

所以经此变乱,曹操又是哀痛又是恼恨,心说本以为那家伙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想到还有点儿能量;本以为可以置之不理,没想到一个不慎便起风波。好。这回因为皇帝不甘心做傀儡,结果搞死了王必和荀彧,那会不会还有下回?又会有我哪名眷属、亲信,会身陷危难之中?

由此就跟原本的历史分了岔,曹操提前考虑起了禅让之事(谁叫刘协提醒他了),并且打算下定决心,迈出那至为关键的最后一步。但他仅仅才透露出了一丁点儿想法,就把郗虑和是勋这些铁杆儿粉丝全都给吓着了,是勋紧着问他,你“得无诈乎”?曹操反倒反问:“宏辅以为孤不足当耶?”

是勋心说没啥“不足当”的,这天下倘若定要一位天子来统御——提前两千年搞民主政治当然是扯淡——就他认为仅二人有此资格,一是曹操,二是刘备,就连孙小二都才具不足,得靠边儿站。要是皇帝靠选举上位,那肯定是你曹孟德啊,票数铁定过半啦,问题皇帝是世袭的,时机不到,骤然改朝换代,只能导致人心离散,而不会产生丝毫的正面效果。

所以他必须劝谏曹操。当然以是勋之智,话不可能说得太直白,眼珠一转,干脆,咱把死人扛出来吧:“荀公遗书于勋,云东南未定、益凉未平,此非代汉之时也。若逆势而行,非足以顺天应人,反足为害……”

曹操点一点头:“文若遗书于孤,亦如此言,然……”打个转折——“若东南底定,即可挥师以收全荆,并下交州,十分天下,得其八九,势乃成矣。”

是勋心说这话也有道理,然而——“主公坐镇淮南,料孙氏不足平也,然今归许,恐生枝节。况西贼亦发兵以临关中……”

就在耿纪、韦晃等人造乱,直到曹操匆忙返回许都,大肆清洗异己,这段时间当中,终于从西线传来了警讯——

且说刘备得到曹操下江东的消息,急点兵马,按照法正的谋划,兵分三路以侵中原。第一路,关羽、甘宁率水军沿江而下,欲往江陵与刘琦会合,其后或伐江夏以通彭蠡,或弃舟北上恢复南郡,可应机而动也。

第二路,张飞、陈到率步卒出散关故道,直取陈仓;第三路,刘备亲率主力出祁山,欲与凉州军相合,冲击陇关防线。

可是吕布自从与曹操再度约和以来,先是挥军北上,把西部鲜卑大人蒲头杀得狼狈逃蹿,其前锋竟然沿着河西直入朔方郡,隔河眺望旧治临戎。在凉州新招揽的参谋姜叙趁机向吕布进言:“朝廷不置其守久矣,是欲弃二郡也,将军盍收之?衣锦得归故土,人生至乐也。”

吕奉先本为五原郡九原县人,但很年轻便离开了故乡,率领张辽、高顺等并州豪杰纵横天下——姜叙乃有“衣锦得归”之语。且说并州最北部的朔方、五原二郡,灵帝末年即为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所占据,郡吏大多逃亡,无人愿往补任。本来打算任征羌名将董卓为并州牧,去收取二郡的,谁料想董卓跑半道儿上一掉头,就进了雒阳了……

嗣后曾以吕布为并州牧,但吕布还来不及大展拳脚,就又被分派去了凉州。继而朝廷分并州为朔、并二州,朔方、五原皆属朔州管辖,新任刺史正乃是勋是宏辅是也。是勋在朔州打下了基础,曹德继任,花费数年时光,终于彻底收降南匈奴,曹操乃将其族彻底打散,分为十余部,安置在西河郡的北部,以及朔方、五原的南部。

也就是说,朔方、五原二郡,一半为受汉朝所控制的南匈奴游牧之所,一半还掌握在鲜卑各部手中。所以曹德向朝廷上奏,建议干脆省去二郡,直接划一片羁縻之地来安置蛮族吧——反正以目前的情势,也不可能重建郡府,更不会有人敢去赴任为守,何必再留个空名呢?

曹操颇为意动,但却被是勋给拦住了。是勋对他说:“正其名,乃能实其事,名不正,则事终败也。朔方、五原,控扼河套,为御虏之至重。昔主父得之,遂能威秦;始皇得之,乃使蒙恬却头曼;卫、霍取之,漠南更无单于庭也。今虽不能郡县,宜存其名,以励吏民;若即省之,年深日久,将无人以其为汉土也!”

虽然现在咱们还不能彻底恢复朔方、五原二郡,起码找不到敢于前去守牧的人才,但也应当在正式行政规划上,仍留其名。如此一来,军民人等仍会心存恢复之念;一旦将二郡简省、废置,就会逐渐被遗忘,无人再以为那是应当夺回的汉土。可是河套那地方太重要啦,据此即可控扼草原,威压北虏,可万万丢不得呀!

两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原王朝只要能够有效控制河套地区,便既可占据有利地形,又能获取大批良马,可对北方游牧行国采取全方面的攻势;而一旦失去河套地区,则恐维持完整的守势亦不可得矣——当然那些汗牛充栋的例子,不能都跟曹操分析,是勋只得举了赵武灵王、秦始皇和汉武帝三个威慑北虏的重要时期为例。

不仅仅是勋,当时荀彧还在尚书令任上,也同样劝谏曹操,最终曹操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不过就两个虚名嘛,那就先留着吧。

可是虽然仍存其名,却实无其官,所以姜叙才怀疑朝廷“欲弃二郡也”,建议吕布,不妨您把二郡给收了吧。

www⊕ttκan⊕¢ ○

可是姜叙此言才刚出口,旁边却有一人高声喝其字,道:“伯奕慎言!”说话之人乃是凉州从事杨阜,字义山,是姜叙的表兄。杨阜说了,有些东西并非旁人不用,便可自取的,一旦吕使君将势力伸出凉州之外,尤其是占据良马产地河套地区,朝廷必然忌惮,则先前的和议又将付诸东流——“此无端启衅之由也!”

姜叙有些不以为然,还待分辩,却被吕布摆摆手给拦住了:“凉州未定,岂可不知餍足?吾当先灭韩遂,底定羌胡,再可论及它事也。”

于是掉过头去,加紧攻打韩遂。韩遂匆忙派遣其婿阎行往赴许都,向曹操求救——朝廷不是已赦我等之罪了吗?赶紧下诏让吕布停手啊!曹操正欲南征孙氏,心说若有韩遂帮忙牵绊着吕布最好,于是请诏为两家解斗——当然只是表面文章,他不会采取任何有效的举措去救援韩遂,限制吕布,而吕布也压根儿不理,照打金城无误。

杨阜、姜叙等人都是凉州土著,相对来说,心向朝廷——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这二位领的头,将杀害凉州刺史韦康的马超生给赶了出去,还杀光了马超的全家——吕布若非朝廷钦命的凉州牧,他们未必肯甘心臣从。故此在这些人的围绕下,吕布并无趁着曹操南征,与刘备联手,再侵关中之意。

但是没有关系,吕布没这心思,陈宫却有……(未完待续……)

第8章 谋策定乱第15章 请为纪信第1章 内科圣手第9章 反逆蟊贼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4章 人治社会第12章 阿承丑女第8章 单家俗吏第26章 酒泉烈女第25章 画蛇添足第22章 医者仁心第24章 天险阁道第27章 恐其有诈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1章 齐大非偶第27章 漫天箭雨第20章 勾心斗角第27章 狐假虎威第9章 为国杀贼第10章 为小儿欺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章 水力磨坊第14章 敝帚自珍第9章 煮豆燃萁第29章 难为田横第5章 远之则怨第33章 谋取凉州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4章 风传虚证第4章 海东来去第6章 建安石经第26章 南郑病龙第18章 为国牺牲第35章 谣言之力第27章 白昼荒梦第32章 羌胡杂虏第1章 内科圣手第25章 后世之评第16章 举贤任能第26章 南郑病龙第4章 人言可畏第15章 英雄时势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5章 初攻邺城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4章 无奈窃国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章 官渡鏖兵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8章 说文切韵第2章 初晤诸葛第12章 覆巢之下第1章 东郡英豪第20章 厚固吾势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2章 出入此门第9章 文和诡谋第4章 无米之炊第24章 取质三韩第7章 圆周几何第20章 忙中得闲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章 出泥不染第26章 南郑病龙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2章 太白苍苍第19章 魏之必败第1章 继嗣之争第19章 枭雄入蜀第21章 藏富于山第7章 妇人之言第23章 堂上惊变第11章 官场狡诡第27章 思虑操劳第5章 汉家道微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2章 雷震行刺第8章 曹氏之强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4章 凤雏之谋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章 沛国曹氏第5章 鲜花牛粪第22章 请跪恭送第21章 神龟永寿第22章 禅何礼也第29章 国乱先兆第23章 两道并发第33章 长矛如林第19章 魏之必败第11章 财政危机第22章 甥其无恙第23章 百口莫辩第10章 不忠不义第15章 生而异象第6章 双亲罹难第10章 月黑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