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谷口设伏

法正为什么要张飞退兵呢?还真不是为了争功——法孝直还没那么小心眼儿,再加上他乃坐镇后方的谋士,那跟冲锋在前的武将又有何功可争?真要论功劳,樊哙争得过张良吗?就算你是刘邦初起家的老底,那又如何?

法正的用意,乃为了解除陈仓的危机,使得张郃随时都可以挥师北上,攻击正顿兵雍县城下的联军——当然啦,若无夏侯渊主力策应,估计张郃不敢来,最多也就做做北指的假象而已。但是如此一来,夏侯渊想要抄联军的后路,就必然经北道而行,而不会走雍县、陈仓之间——即便他是屯驻在渭水北原,也必然要去兜那么一个大圈子。

因为只有兜了圈子,才能形成最优的战略态势,也即在谷口与雍县、陈仓形成新的三角包夹——夏侯渊不傻,而且估计整套战略,面对各种形势的应对策略,都早已形成既定方案了。

如此一来,便可大致判断出夏侯渊的目的指向——必然是由雍县北过,直指汧水河谷出口,妄图恢复其故有的第三道防线。只要预先布设人马,并且想办法限制住幽、并骑兵的行动范围、延缓其行动速度,便有机会聚而歼之!

倘若在山地、丘陵之间,那么这预设战场就很好找,即便是平原,哪怕森林密布,也方便利用林木构建防御工事。然而关中平原自秦时即全面开发,难寻大片林地,到处阡陌纵横,北方全是旱田,又当冬季,麦茬都几乎被割尽,极便骑兵纵横——你又怎么限制他们的运动范围,拖慢他们的运动速度呢?

此正法孝直秘计之精要所在——那套花样,陈宫琢磨不出来,哪怕庞统在此,也必然难作设想,只有籍贯本地、在扶风郡内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法正,才能有此灵感。

夏侯渊对此自然毫无所知,他只当敌军已然中计,便欲亲率骑兵前往袭其后路。当即下令,留三千军守寨,他自将骑兵在前,郭淮率步卒后随,自岐山而北出杜阳县,循道向西,直取谷口。郭淮紧着劝他:“将军为一军之主,岂可涉险?今当步骑同行,谨慎为是——敌非无人也,陈宫在彼,安知无所防备耶?”

夏侯渊说正是因为有陈宫在敌军之中,我才一定要率先而行——“如伯济所言,彼岂无防?为不得已耳。彼恐魏公将至,乃欲急取雍县为立足之地,固虑我掩袭其后,乃必广布侦骑。军行若缓,敌必退走,则我无功矣!”

郭淮心说咱原计划不就是要逼他后退吗?如此即可拖延时间,一直等到魏公的大军到来。可是一方面他不好直言反驳夏侯渊,二来既失陇关、汧县、渝麋,他也不想光跟敌军绕圈子,毫无建树地就等着曹操来援——所以,将军你所言有理啊,然而——“淮愿将骑军先发,将军合后可也。”

夏侯渊心说那可不成,我一向将骑兵、行疾道,光带着步兵跟后面缓缓移动,非得把我急死不可。再说了,这四千精骑是我的命根子,哪儿放心全都交给你个小年轻啊。当然表面上不能这般直言相斥,而只是笑着说:“平原纵横,不敌即可走也,何险之有?敌便万般设谋,吾以疾对,进退如风,彼可奈何?司马毋虑。”

夏侯渊并没有沿着北山南麓,打平原上行军,因为那样距离雍县太近了,太容易被敌军的哨探发现。他是绕至岐山以北,自狭道经杜阳县转向西南方向,等到迈入平原以后,距离汧水河谷口不过二十里而已,可起突出不意之效。午前发兵,当晚在山间露宿,翌日辰时即突出山南——这时候郭淮率领的步兵还一半儿路程都没有走到哪。

夏侯渊唯一担心的,是陈宫料到他会如此行军,故而预先在山道口设置营寨,当面拦阻。倘若如此,那自己只好原路返回,再换条道儿过去——反正骑兵跑得快,雍县也不会那么容易便即陷落。这也是他让步兵合后的重要原因——倘若全军都慢慢悠悠的,两天才能走出山地,然后又被迫折返而回,别循他途,前前后后七八天,那还真难保证雍县会不会出事儿。

所以也预先通知了张郃,说既然张飞已退,你便出陈仓城,诡作北上救援雍县之势,一方面吸引敌军的目光,另方面也减缓一下雍县所受到的压力。

不过挺幸运的,哨探来报,前方并无敌军阻路。夏侯渊不敢轻忽,一方面快速冲下平原,同时遣哨探再往探查汧水河谷口的情状。不多时便即得到回报,说谷口己方原本的防线处,如今敌军亦已修补了寨栅,遣军固守,此外但见护运辎重的兵马,不见大股敌军。

夏侯渊心说好啊,那我便先去抄掠敌方的辎重,倘若敌军自雍县城下回援缓慢,便使随后跟进的步兵去夺谷口之寨;倘若敌军快速回援,那我便原路撤走,而使郭淮背山立阵,吸引敌军主力,我绕回岐山去,再自平原兜抄——如同高手弈棋一般,他连后面十几步该怎么走都已经想好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可能,敌方乃故示以弱,其实早有布置也,想趁我军攻寨之时,从后方展开夹击——可是你当我傻的呀,我拿骑兵去攻你坚寨?我不过抄你粮秣而已,你杀过来,我就跑了,就算撞见陈宫所部凉州骑兵,我地形比你熟,也未见得跑不过——除非吕布率其亲卫前来,才有可能将我咬住。

所以一松缰绳,便待前行。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一眼瞥见哨探的马蹄,不禁就是一愣——这马蹄子上怎么全都是泥啊?“汝等得无涉汧水而探乎?”你们这是跑水里去了吧?哨探急忙回禀道:“有数人乃涉汧水,吾未涉,先来归报。然不识何故,汧水泛滥,田壤被水,泥泞难行……”

夏侯渊闻言,悚然一惊,抬头看看天色,不禁皱眉:“吾恐中计矣——速速后退!”

开玩笑,骑兵以速度见长,这要是淌泥而行,那还跑得起来吗?太容易被敌军给绊住啦!

此正法正之计也。他当日跟刘备、陈宫说,今冬气候颇为温暖,咱们来得时候也瞧见了,即便浅浅的汧水也没有冻结,仅沿岸有些冰凌而已,而且我观其天候,估算三五日内也不会降温。不妨趁此机会,掘开汧水,淹没附近田地,则夏侯渊不来便罢,一旦来至谷口,必为泥泞所阻,乃可最大幅度地限制他的机动速度。那么要是突然降温呢?也不怕,到时候田地都变成了冰场,战马在碎冰面上照样跑不快!

除非气温降后好多天,夏侯渊都不肯来,田地才有可能真正给冻结实喽,反倒利于骑兵驰骋。不过真要那样,估计咱们雍县也已经打下来了吧。

果然这几天还真没有降温,谷口的田地依然泥泞,夏侯渊一时不查,便冲下平原,直到见了哨探回报,才知道不好,赶紧下令回撤,可是已经晚了。但见远方旌旗招展,敌军已从两面合围过来——前遣哨探,也等于暴露了自家的位置,联军知道夏侯渊已到,当即收拢起了包围网。

东方杀到的乃是陈宫所部骑兵,乃夏侯渊所不欲纠缠者也。南方杀来的是刘备所部步卒,兵马虽众,放在广袤平原上也止稀稀拉拉而已,倘若土地坚固易行,夏侯渊趁其未合之际,一个冲锋便能破开缺口,就此远飏而去。可是这回夏侯渊不敢冲了,真要陷入泥泞,速度一慢,敌自四面合围,不仅毫无胜算,且有覆没之险!

西方便是谷口,当道有寨,难以冲过;北方……就是自己的来路。

貌似这时候也只有循来路而还啦。然而山道狭窄,出易入难,想好几千人马一转身就全都塞回山里去,那简直天方夜谭嘛,估计顶多撤走一半,就必然遭遇敌军的前锋。倘若那时候还是屁股对着敌人,大家伙儿排长队等着进山呢,必遭肛裂之难……

倘若有步军接应,尚有可为,然而郭淮还远远地落在后面呢。起码得固守整整一个白天,才可能与后军相合——可是拿骑兵背山守御,与步兵正面对战,那不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自寻死路吗?

无奈之下,夏侯渊只得率领骑兵转向而东,去硬碰凉州骑兵——因为东方的敌人明显比南方要少。虽说后面是不是还跟自己似的,远远地缀着步兵,目前还瞧不清楚,但终究是汧水的反方向,土地不虞泥泞,还有快速穿插,从而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啊。

夏侯妙才手执长槊,身先士卒,直薄敌阵。凉州骑兵虽然早有防备,掩袭而来,但是真没想到魏军的应变如此之速,直接就奔自己过来了,结果本军的马速还没能提起来,便遭到到迎头痛击,阵列当即散乱。

因为他们匆匆地从雍县城下赶过来,走得也挺辛苦——为了最大限度地迷惑敌人,那真是计时论刻,直到最后时分才始撤围而西的,城下光留下了孟达的四千兵马以作监视。结果才刚布置到位,还打算先用了朝食,好好歇歇脚呢,便有探马来报,说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其实南方的刘备军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刘备当时就急了:“未料敌来如此之速,可保必胜乎?”倒是法正紧着安慰他:“来既速也,吾料夏侯渊必使骑军在前,彼不敢涉泥泞,或退入山中,或东向与凉兵争胜矣。若其退也,于后劫杀,必可全胜;若其东向,吾即据山口而夹击之,彼亦难走。若在此灭其幽并精骑大部,则夏侯虽生,亦如死也,于我何害耶?”

有一句话法正没说出口,那就是:让他们去跟凉州骑兵先对磕个你死我活的吧,当面对战,就算凉州骑兵全灭了,幽并骑兵也必然元气大伤,咱们不吃亏。再说了,要是凉州骑兵真完了,说不定吕布就该心疼得动了……(未完待续。)xh118

第8章 佛国之愿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9章 黄巾渠帅第30章 用武之地第10章 分而制之第4章 赤面之疾第10章 新式算法第36章 遣使赴倭第3章 世家短视第4章 渔阳豪强第27章 漫天箭雨第7章 取撞木来第5章 今古不同第13章 十命可受第30章 俊杰相对第7章 妇人之言第20章 大科学院第25章 汝国何在第18章 置之死地第3章 破此五贼第9章 见性成佛第4章 不利曹氏第15章 难兄难弟第28章 悬危之计第31章 日暮途穷第5章 驱散病患第9章 建藩封国第9章 乱军之计第15章 君不宜择第6章 奢而不侈第12章 尚书空台第13章 会温氏园第29章 城下大战第14章 倭使入觐第12章 防微杜渐第17章 亡羊补牢第8章 欲加之罪第21章 奉耶挟耶第11章 熟悉剧情第16章 孰轻孰重第5章 府中密议第10章 翻供之谜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5章 千里之间第19章 鲜卑大人第34章 疏不间亲第18章 说文切韵第29章 舌灿莲花第28章 古代科技第7章 寄身豪门第10章 为小儿欺第3章 鸿鹄之志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4章 海外异闻第32章 殿上失仪第32章 使王蜀中第21章 齐大非偶第22章 都外胡骑第18章 公台不怿第25章 迁胡入幽第13章 曹魏五京第5章 卖官鬻爵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章 内科圣手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0章 明修栈道第16章 岂忍招赘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5章 人生易过第19章 卿之无学第16章 会稽显姓第26章 骂死荀彧第26章 何必三策第6章 皆不可用第28章 不征而征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6章 往征不难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7章 都督军事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4章 城上易帜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0章 鞭长莫及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章 沛国曹氏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1章 首鼠两端第1章 洛阳僧人第14章 金商门外第27章 遂乡认亲第5章 霹雳高车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7章 祸福所依第1章 先得一驴第4章 不利曹氏第7章 投刺自荐第4章 法不可废第25章 大地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