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促膝对谈

曹髦字彦士,为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也……当然啦,那个曹髦这会儿还压根儿没出生,不定在哪个犄角旮旯里掏大粪呢——开玩笑,曹丕连儿子尚在冲龄,哪儿冒出来的孙子?

是勋眼前这个曹髦,原本不应当存于世间,在这条时间线上侥幸而生,结果硬生生抢了他堂侄的名字,也算异数。此子乃曹昂嫡子也,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昂青年即殁于宛城,因此并无子嗣留下。而在此世,曹昂顺利脱难,娶了南阳何氏之女为妻,生下这个曹髦——是勋这回还是头一遭见到。

要说这何氏女,确乃大家闺秀,其祖父何颙,曾为袁绍之友,辅之共诛阉宦,名满天下,后遭董卓幽系,忧愤而终。何颙初遇曹操,即云:“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还向曹操推荐:“颍川荀彧,王佐之器。”所以曹操对这位何长官那是非常感激的。其后荀彧为尚书令,遣人西迎其叔父荀爽入许,并迁葬何颙尸骨,何氏遗族,稍稍归拢。曹操因知何颙有孙女与长子曹昂年岁相若,便亲自下聘,娶为儿妇。

要说曹昂终究是曹操的亲生儿子,虽然两人的性格大相径庭,政治理念也几乎背道而驰,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共同点,比方说——好色。曹昂亦纳妾多人,生下庶长子起名为曹虞,年已十四岁了,是勋是见到过的;这曹髦虽是嫡子,却为次生,此番还是初回见面。

想起来也真诡异,照理说他日常出入魏公府邸和世子府邸,没道理身为曹家嫡孙的曹髦长那么大,他才头一回得见。然而世间便有如此巧事,二人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擦肩而过,直至今日始得相遇。

就他脑袋里这么一转圈儿的功夫,那个狗仗人势、气势汹汹的侍女也早就跪下了,连连磕头,请求是勋的原谅。是勋微微而笑,也不理会——他才不会跟一介女流置气哪——赶紧伸双手搀扶曹髦起来,问他:“魏公特使公子来迎勋否?”

这曹髦执礼甚恭,有乃父之风,但又活泼灵动——要不然也不会差点儿撞自己一跟头了——似乎更象他叔叔曹丕、曹彰(当然啦,曹昂七八岁时候是啥德性,是勋也没能见到过),圆脸盘,眼睛很大,瞧着就那么招人喜欢。曹髦起身后仍然笼袖拱手,回答说:“家父常言,是令君为当世文章魁首、经学大家,嘱小子得见必要请教。故此听闻大人到来,特来谒见。”

是勋说好,好,不过我正有要事求见魏公,咱们改天再好好聊聊吧。却见曹髦突然一扬头,注目是勋,问他:“然家父此番离都前,每常叹息于大人也,云‘人心易变,德之不久’,小子未识何意,今乃求问。”

是勋闻言,不禁微皱眉头,心说曹昂这小子还真怨上我了啊。他轻抚着曹髦的小脑袋,柔声答道:“人心本易变,而卿父不察其变,异世德并不同,而卿父胶柱鼓瑟,斯有是叹也。”是你爹自己太迂腐啦,他还有脸责备我吗?

不过估计就这两句话,小小年纪的曹髦也是有听没有懂的。小家伙仍然扑闪着大眼睛,还想再问,却见是勋收回右手,转过头去,似待离开。终究少年老成,他赶紧跑到前面去带路:“小子引大人去见家祖父。”

行不多时,即来到曹操书房门外,守卫的侍从才待喝问姓名,曹髦先扯着嗓子高叫:“王父,是令君来谒。”就听“喀喇”一声,大门打开,曹操竟然身着睡衣,光着脚,亲自跑出门外,一伸手就把曹髦给抱了起来,笑问道:“乃若引若祖姑婿来耶?”

是勋赶紧躬身行礼:“臣自凉州归来,请谒魏公。”曹操摆摆手,说深院之中,并非朝堂之上,你我之间不必那么客套。随即松手放下曹髦,吩咐那小孩儿自去玩耍,转身便引是勋入内。

曹操这间书房,陈设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什么装饰物。西、北两面墙上都打了高架,满满地塞着各类书卷、简牍,临窗则摆了张高桌,桌前是两把椅子——此亦仿效是勋闲居处所为也,终究垂足而坐要比盘膝而坐舒服得多啦。

曹操不是苦行僧,也并非端方君子,对于那些跟儒家礼制并挨不大上的传统习俗,乃无丝毫的执著——虽说直到宋代,还有人坚持跪坐为礼,垂足而坐是胡俗,那简直脑壳坏掉了——所以是勋每每玩出来什么新花样,他只要瞧着方便,那是必要仿效的。相比之下,诸葛亮就始终不习惯坐椅子,尤其身在尊长之前——则二人秉性之不同,由此亦可得见一斑。

当下曹操扯过椅子来,拉着是勋对面坐下,二人此可谓是“促膝而谈”。曹操首先问,你怎么回来得那么快?是勋不便一开口便道明来意,说我快马加鞭,专为给华佗求情的,只得假惺惺地答道:“分别日久,思念魏公,故不敢迟也。”

曹操笑着伸手一指,说别来这套,你肯定是想老婆了,不会是因为想我这一大老爷儿们。随即就问啊:“宏辅于凉州,何所见闻?”

是勋耐着性子,把凉州之行的经过备悉道出。听说他与姜叙等人设谋,流放了陈宫,曹操脸上不但不露丝毫喜色,反而拍着桌子慨叹:“吾终不负公台也,公台负吾——虽然此人不去,凉州不安,然得使其全生,宏辅是知我也。”感谢你体谅我的心情,没真把陈宫给弄死。

是勋摇一摇头:“公台多智,彼虽远流敦煌,亦或有复归之日,主公不可轻忽。”曹操说那咱们就必须抓紧时间,赶紧把关东各州给稳固下来,到时候即便陈宫复归、吕布翻脸,那也不怕啦——“前孔明已收荆南四郡,不日返都,吾乃使子修按巡之也。”

既然提到了曹昂,曹操的思路瞬间跳跃,突然凑近一些,低声询问是勋,前日卢洪奏上你与子修的对话,上面有你的签名,果然我的蠢儿子确实说了那些浑话吗?是勋模棱两可地回复道:“子修乃不欲主公高升也,吾亦有过,不当面折,致其妄语。”他确实是那个意思,而所说过的话……可能我言辞也激烈了一些,所以话赶话的,说出来就不成体统了。至于是否一字不易,抱歉,我记不清啦。

曹操一扶额头:“则如何处……”

是勋才刚听了曹髦转述的曹昂所言,这会儿对自己这妻侄心里正憋着一把火呢,本能地就不想说他什么好话。可是终究离间他人父子是大忌讳,加上曹操又是个敏感的人,恐怕很容易就能听出自己话语中的立场倾向来。所以他微皱双眉,想了一想,故意绕个圈子:“子修幼时即侍主公侧,未能独当一面,故其所思有所偏颇。今放之于外,使知人情百态,是有益也。”

你别瞧曹昂年纪轻轻地就跟随着曹操上阵,后来又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为丞相佐贰,不算温室中的花朵,但有曹操这棵大树遮风蔽雨,他也确实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坎坷啊。从军,很少上第一线去,从政,曹操早就划下了条条框框,身旁又有众多臣子辅佐,搞得他太过循规蹈矩了,思路和眼界还怎么可能开阔呢?曹昂日常所见,全都是一派笑脸,他哪儿知道人世间的险恶啊,怎么能够明白情势所至,乃有不得不为之事呢?他的天真,其实也是你养出来的,你如今把他单独放到外地去,让他经历一下风雨,观察一下真实的社会,应该能够扭转他不切实际的想法吧。

其实是勋心里还有另外一层所思,但并不敢宣之于口。那便是:曹昂还在安邑,曹丕就敢背着父兄搞小花样了,如今曹昂一走,天知道那曹老二还能够耍出什么鬼计来——吾且抽身于外,拭目以待可也。

他不打算就这个问题再跟曹操纠缠下去,立嗣大事,虽为亲眷,能少掺和还是少掺和吧。于是赶紧把话题引开,重归于凉州之行,顺便就把自己对于打通丝绸之路重要性的想法,择其要点,进言于曹操。曹操边听边捻须沉吟,却并不当场作出定论。最后是勋说到吕布请求五郡立国,曹操才终于开了口:“吾封五郡,布亦五郡,不可也。”

是勋说估计吕布不肯放弃金城——“且金城近羌,亦可牵制之也。”曹操说那就把武威删掉,划一片土地使金城与张掖相连,最终给他敦煌、酒泉、张掖、金城四个郡就是了——“可与群僚再议。”我先提这么一个想法,改天咱们再多找几个人好好商量商量。

凉州之行的经过堪堪道完,是勋瞧着曹操的神情,似乎对自己此番出使的成果颇为满意,他这才终于大着胆子引入了正题:“臣匆匆而归,为闻华佗下狱——此人为臣所荐,特来向主公请罪。”

曹操嘴角一撇,摆一摆手:“彼自取死,与宏辅无涉,可无虑也。”是勋假装松了一口气,然后紧着问,华佗下狱以后,有没有写表请罪啊?我想去牢里瞧瞧他,使他知道悔改,可乎?

曹操闻言,微微冷笑:“宏辅不必为华某说情,吾昨日即已杀之矣!”R1152

第11章 观其决断第14章 未之闻也第15章 初攻邺城第29章 堂堂正正第32章 出入此门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5章 窈窕淑女第32章 曳尾泥涂第9章 家事难断第20章 大科学院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3章 天雷殛我第4章 彼采葛兮第16章 我主不见第7章 欲取先与第2章 雷霆手段第12章 尚书空台第10章 明修栈道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1章 须臾顷刻第5章 观卿者心第29章 铜雀台上第5章 寿春城下第10章 明修栈道第12章 尚书空台第2章 工商兴利第9章 为国杀贼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1章 成都惊变第11章 空手夺刃第28章 长坂坡前第3章 秘计有三第11章 空手夺刃第7章 欲取先与第9章 家事难断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7章 大战序幕第4章 赤面之疾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章 据蜀自立第15章 今古之争第17章 初试金手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3章 深入虎穴第13章 大人将归第25章 大盈若冲第14章 再作冯妇第12章 白地将军第1章 益州内患第2章 布防关中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6章 岂忍招赘第2章 或为智囊第13章 孟门之山第4章 低调才杰第11章 自由心证第22章 国中无将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1章 自由心证第20章 叔孙制礼第20章 鞭长莫及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5章 君不宜择第32章 曳尾泥涂第17章 千钧一发第23章 霸王铩羽第8章 政治革命第15章 黄须封侯第9章 察考诸子第25章 陆梁冀州第11章 须臾顷刻第3章 出泥不染第22章 争战渭北第18章 盖章生效第22章 都外胡骑第26章 熹平石经第16章 谁是萧何第3章 军中校事第11章 放下屠刀第8章 志不可夺第28章 诛心之论第7章 谋身谋国第5章 不识大体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2章 白地将军第8章 名马金槊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1章 一字长蛇第20章 欲效定远第4章 浑人心思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4章 衣带之诏第23章 百口莫辩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5章 一国将相第5章 天赋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