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谁堪伯仲

是勋前一世受家庭影响,才刚小学就开始接触比较生涩的长篇古文,第一次被家长逼着背诵的大部头乃是《古文观止》。

此书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所选定编纂的古代散文选本,序言中称其目的为“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是拿来做读书人的启蒙教材的。直至今日,是勋依然能够记得书中绝大多数篇名,尚能全文背诵的,也有那么七八篇。

《古文观止》按时代排序,其中《周文》占了整整三卷,《战国文》占一卷,其内容无外乎《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几个大部头的节选。《汉文》两卷,其中《史记》的节选就占了整整一卷去,然后直接《六朝唐文卷之七》……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魏晋之际,就没有几篇华彩的好散文(骈文倒是不少)传世,你说让是勋抄啥玩意儿去?他总不能把几百年后的唐宋文章直接搬过来吧,况且唐宋文章中也以书信为多,就没有几篇奏疏。

你说我当初要是把《历代名臣奏议》也给背了……想想那大部头,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回想自己惯常抄诗了,还真没怎么抄过文章。唯二的一是江淹《别赋》,二是化用《讨武瞾檄》写《讨袁绍檄》,前者乃二百年后的骈文也,后者虽是唐文,却也骈四俪六,散韵夹杂,修改起来并不为难。可是如今要写一篇情辞恳切的辞表,这又上哪儿抄去?

是勋不禁慨叹:孔明啊,孔明,你前两篇辞表干嘛写得那么漂亮?这可让老师我怎么超越啊!

可是提起诸葛亮。他却突然间想到一事,不禁眼前大放光明——对啊,我可以抄诸葛亮啊!

提起汉魏之际的散文,《古文观止》中只收录了两篇,全都是诸葛亮的。一为《前出师表》,一为《后出师表》——当然啦,后者可能是西贝货,但年代应该相差不远,是勋本人是比较相信“诸葛恪伪造说”的。

《后出师表》一派颓唐之气,什么“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什么“臣鞠躬尽瘁(一作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而且所举实例太多,没啥可抄的。《前出师表》就不同啦。极言刘备之恩遇,并申满腔忠悃,这正好用来套自己跟曹操之间的关系啊!

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后人视之为宝,不仅仅因为文辞的华彩——说实话还是孔明惯常的质朴风格,骨多于肉,实过于文——而是因为真情流露。满篇忠臣风骨,乃不得不使人掩卷而泣下也。好,我就抄他了。不信曹操能不受感动。

这也算是徒弟你还报为师的深恩吧——反正你也没机会再写类似玩意儿啦。

略一构思,便即提笔。《前出师表》开篇先谈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当然要修啦。是勋直接给改成了:

“今汉室凌替,魏国肇建。然亦天下三分,凉之在西,益州在南,此非可以垂拱而安枕之时也。是故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受大王之殊遇,欲粉身以报之也。”

其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什么的,推荐郭攸之、董允、向宠什么的,“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什么的,当然都不能用啦,忍痛割爱。咱们直入正题,说说君臣际遇和感情吧——

“臣本布衣,浪迹江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没错,当年我去兖州,理论上只是去送你爹跟你兄弟的,至于早就想抱你大腿的事儿,咱们心照不宣即可,无须说破——“大王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自初平而至建安,尔来竟一十八年矣。”

写到这儿,突然间思路发散: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怎么出山的呢?因为史书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记载,一是妇孺皆知的“三顾茅庐”,二是诸葛亮自荐而仕刘备。一般认为,自荐一说不靠谱,因为有《前出师表》所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以之与陈寿原文对照,自荐说乃不攻自破了。

可问题是,诸葛亮本人没细写这事儿,“三顾”的“三”,很可能只是一个约数,以示其多也。古人习惯用约数,比方说三、九、百、千,等等,说不定陈寿的第一手资料就是从《前出师表》里得来的,然后把它当成确数了,乃有“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之语……

啊呀,这会儿可不能走神啊,况且对于自己来说,这个历史之谜将永远也解不开,那还胡思乱想些什么?是勋竭力拉回思绪来,继续抄“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这一段:

“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大王之明。故魏国草创,为制典章,分台析部,欲使贤人各安其所,则大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臣等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上下同心,国斯可治。”

表忠心的话到此就算说得差不多啦,其后便当以申辞官退隐之志,《前出师表》用不上了。是勋仰头向天,筹谋许久,干脆,我再抄两句《后出师表》,多捧一捧曹操,以表示:您真是太厉害啦,我都快跟不上您的脚步了,岂敢再尸位素餐,招引谤议呢——

“然臣折冲尊俎,或有一日之长,备位中书,实难胜任。大王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而不能芟夷群雄,早定天下者,皆为臣等之疏失也。是故日食于前,胡乱于后……”

顺势而为,文思乃如滔滔江水,汹涌不绝,转眼间又是几百字落下。最后转一大圈,再回到《前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是,等等,这不曹操还没答应放我走吗?不象原本历史上的诸葛亮,他说出兵就出兵,根本不必征求刘禅的意见……

倒是可以用上李密《陈情表》的结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好不容易一千多字的文章写完,是勋就觉得浑身透汗,感觉把半辈子的智慧全都用光了……这可比当年修改《讨武曌檄》要辛苦多啦。当下就觉得头晕目眩,干脆把笔一掷——我也不修了,爱咋地就咋地吧,明天起来再誊清!

结果翌晨才刚洗漱完毕,出得屋门,就见诸葛亮早就已经恭迎在门口啦,见到是勋先深深一揖:“亮特来请先生宏文。”是勋心说哪儿来的我的宏文,分明是你的宏文啊……他多少还要点儿脸,这抄袭碰上了原作者,不禁面上一红,底气狂泄,连忙摆手:“一夜几不能眠,尚未誊清。”

诸葛亮说没关系,我这就帮您磨墨,您来誊清。是勋没办法,只好红着脸把文章用公正的隶书抄写了一遍,诸葛亮在身后一边默诵,一边点头,看完以后是连声赞叹啊:“‘由是感激,遂许驱驰’,‘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语,料必能打动魏王矣。”

是勋心说惭愧,其实真正的精华,我都没敢抄……嗯,再过个一二十年,到时候可得记得抄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句话啊,如此漂亮的文字,若使湮灭,岂非太过可惜了?

誊抄完毕,即遣人上呈曹操。然后当天曹操并没有下诏慰留,而是于午后特意遣了秘书丞王象到中书台来,请是勋入王府谒见。是勋急忙整顿衣冠,乘车前往,入堂拜见曹操。偷眼一瞥,就见曹操正端坐于上,面色阴晴不定,手里捏着一张纸,瞧上去应该就是自己新写就的辞表。

是勋稽首拜见,然后偏向而坐。可是曹操一摆手:“宏辅,近前来。”是勋心说你最近是中气不足吗?总让我靠得那么近讲话,我会觉得自家五脏六腑都被你瞧了个通透,难免中心忐忑啊。虽然腹诽,却也不敢抗命,当即起身,疾趋至曹操书案前,对面落座。

曹操一抖手中的辞表:“宏辅好文章。”是勋赶紧假装谦虚:“臣惶恐,不知所言。”曹操盯着他的眼睛,一直盯得是勋被迫垂下头去,这才把嘴一撇:“此真宏辅之文也。前所奏者,皆何人所作?”

是勋心说老曹你白装一肚子墨水,这回可彻底地瞎了眼,三篇辞表,其实都可以算是诸葛亮所作,根本和我没有多大关系……嘴里却道:“大王明鉴,前二奏皆臣弟子诸葛孔明代笔也。”

“明师高足,”曹操随口夸奖了一句,然后面色微微一变,沉声问道:“宏辅果欲弃孤而去耶?”

是勋赶紧表态:“臣受大王厚恩,唯竭心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呦,我说了,我说了,我提前把这句话给用上了,旁边儿的秘书你可赶紧给记下来吧——“安忍去之?然天象示警,臣等若不避位,是归谤于上也,恐有伤大王圣明。”

曹操冷哼一声:“去位可也,何言返乡?”双目如电,似乎直射是勋的脏腑:“卿今求去,得无为避孔文举耶?!”(未完待续)

第5章 天赋上限第3章 益州可入第13章 坚壁清野第4章 诗歌免谈第20章 忙中得闲第38章 须三万金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5章 大地为球第10章 西行取经第18章 公台不怿第26章 心丧三年第19章 覆盖攻击第25章 陆梁冀州第19章 黄巾渠帅第20章 的卢妨主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8章 为国牺牲第16章 谁是萧何第23章 步趋周公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3章 贤良孝廉第28章 面折枭臣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4章 将相不和第13章 会温氏园第6章 尊者一诺第27章 得韩征倭第22章 爪牙股肱第36章 蜮蚓岂龙第18章 我能兴郑第5章 霹雳高车第28章 不征而征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0章 注经化俗第7章 妇人之言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章 继嗣之争第7章 道出无终第13章 违天不祥第6章 自编自导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5章 嘴炮无双第16章 岂忍招赘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0章 谋划江东第33章 先登者谁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4章 人治社会第26章 骂死荀彧第10章 挥斥八极第25章 汝国何在第31章 汉之忠臣第28章 人与禽兽第19章 难从死志第8章 愿为云敞第3章 出泥不染第5章 寿春城下第30章 乃见君臀第22章 禅何礼也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1章 儒者之心第9章 煮豆燃萁第20章 叔孙制礼第2章 飞龟舞蛇第37章 心大志广第12章 白地将军第11章 空手夺刃第10章 离间江陵第18章 巨型火炬第12章 阿承丑女第5章 朝鲜新冢第21章 奉耶挟耶第6章 双亲罹难第38章 须三万金第17章 披发叫天第12章 壮当封侯第19章 东出卢龙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暗夜惊魂第29章 城下大战第4章 诗歌免谈第31章 曹氏麟儿第24章 唇枪舌剑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9章 妇诵夫录第3章 夷寇临城第12章 悬危之势第15章 君不宜择第10章 不忠不义第2章 工商兴利第3章 岐东渭北第13章 河北棱堡第8章 我等自取第15章 烽烟四起第27章 遂乡认亲第25章 陆梁冀州第26章 老成谋国第20章 谋划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