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水力磨坊

马氏家学的老师,单名一个“文”字,因为家传渊源,据说通经达典,学问精深,于郡内无人可比也。其实真要论起来,他并非村人同族,而出茂陵马氏——茂陵在旧治槐里的东北方向,距离武功大概还有一百多里地。

马文的先祖,乃马援兄子马严,在汉肃宗孝章皇帝的时代做到过将作大匠、御史中丞、五官中郎将的高位,其子马融马季长,乃东汉朝排名前三的大儒,就连目前如日中天的郑门始祖康成先生郑玄都曾受教于他。因此武功县的伏波将军正支,虽然宗族繁盛,但论其势力却在冲、质以后逐渐衰退,倒是这分支的茂陵马氏后来居上,隐然已有压过大宗之势。

只是福祸相依,谁都料想不到,汉末关中动荡,却又把茂陵马氏给打萎了,瞬间分崩离析,族人多死,余皆离散,马文因此才会被迫跑过来投奔远亲武功马氏。据说他乃是马季长之从孙也,才二十出头便被举为孝廉,但因世乱,并未得官,仅仅做过几年县中廷掾而已。

简单说起来,这位马老师有两大特色,一是相貌。他身材不高,但头颅硕大,并且浑圆,传说曾经有人嘲笑他:“君何肩一轮,以遮面耶?”二是他天性厌世,抑郁颓丧,尝言:“乱世生不如死,即太平世,死亦何异于生耶?”家族( 破败的时候,他就曾经打算上吊自杀,好在被族人救活过来了,投奔武功马氏以后。又有过多次轻生自戕的记录——什么自缢、割腕、绝食、吞药、投水、自焚等等。但凡取死之道。全都有所尝试。

比方说,去岁汉帝禅魏,消息传来,马文就连声慨叹,然后写下封遗书,打算去跳渭水殉国。好在村人知道他的脾气,看得甚紧——难得请到这么一位饱学先生,或许可以重振马氏宗家的声威。怎么舍得让他死啊——好多歹说,威胁利诱,好不容易才给劝了回来。至于他的遗书,中有恋汉之语、怨魏之言,当然赶紧的投火里烧成灰烬啦。

其实马老师这种性格,很可能是健康原因所造成的,若以后世的名词来说明,他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夜间不得安眠,白昼每每头痛。胃口从来不开,惯常四肢乏力。受不得丝毫辛苦。比方说今天,他就一晚未能得眠,故此情绪更加糟糕,干脆早早地就跑家学来了——教授一些有用的弟子出来,是如今他唯一的人生乐趣啦——远远地就瞧见马钧、马克两个孩子缩在墙角,小脑袋并在一起,在读一本纸书。不用问啊,这必然不是课内读物,否则干嘛不进教室里去读呢?

因此上前喝问:“马钧、马克,尔等在读何书?!”说着话一伸手,就把马钧手里的书给抢了过来——差点儿撕破,急得马钧直吸凉气。瞧瞧封皮儿,马文不禁冷哼一声:“不志于学,不熟于经,而读此杂书,真乃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马钧想要辩解,却结结巴巴地说不上话来——其实他的结巴也要看环境、情景,以及对话之人,在马克这类朋友面前,以及在未曾发火的母亲面前,话语还是基本通顺的,但在受窘、着急之际,在陌生人面前,在老师马文面前,病情却能够瞬间严重个十来倍。

马克年纪虽小,却口舌便给,急忙分辩道:“此乃是公所作,亦大家经典也,先生岂可名之以杂书?”

马文朝他一瞪眼:“非言经,而述杂学者,是杂书也!是公自有经注,尔等不读,而乃读此书耶?公通习经典,明人伦之教,乃可及于天地之道、事物之理,尔等经尚不通,安有闲暇读此?!”

这要是无名者所撰,马文可能当场就给撕了,既然为是宏辅所著,倒不好轻易损毁,于是随手往袖子里一塞:“且待课后再还于尔等。”随即转过身,习惯性地缩着脖子,拖着脚步,缓缓踱入课堂。马钧和马克对望一眼,没得办法,只好拱着手追随于后。

马文到得堂上,登榻而坐,陈纻赶紧过来见礼,帮先生安放好几案,备好一漆杯热水。马文也不理他,自管笼着袖子,闭目养神。直到室外的简易日晷上,竹枝的影子指到辰初方向,陈纻瞧瞧师弟们都已聚齐,赶紧过来恭请先生,马文这才睁开双眼,痰咳一声,环视众人……

随即伸手端起案上的镇木来,“啪”的一声敲响——据说此习惯亦学自于是宏辅也,为警示弟子,以求肃静。

马文今天所教授的课程与平日并无太大区别,根据学生年龄段不同,分为三部分,不足十岁的孩子读《孝经》,马钧、马克他们读《论语》,陈纻等三名业已成年加冠的弟子,则读《公羊》。课本儿都统一是关中郡校所印制,那家印坊据说本为是宏辅的产业,后来通过前京兆尹、是勋故吏张德容经手,收归官有。武功马氏虽然多年未曾有人出仕,学问衰退,但财力尚且充足,为了新一代当中可以出几名显宦,重振家声,对于这点点投入是毫不吝啬的。

只是课本儿的所有权还是家学,除了几名族内看好的学生外,都不许带回家去——想要回家复习?那就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抄书吧。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马钧摇头晃脑地低声诵读《论语》——声音要是拔高点儿,估计他就忍不住又要结巴啦——其实心早就飞远了。他也在琢磨,为什么日月星辰在高天之上,不与天宇相连缀,却偏偏不落于地呢?“自然浮生虚空之中”,虚空又不是水,安能承载,安能悬浮?而且“宣夜说”似乎以“浑天说”为基础,“浑天说”言大地“如鸡子中黄”,也就是说为球体——跟先生的脑袋差不多形状——那为什么人在其上。能履平地。而不会滑下去呢?

其实别说《论语》。就连《春秋》三传他都熟极而流啦,只是这熟在心中,先生让背的时候却本能结巴,背不通顺而已。他一直就郁闷啊,为什么先生考校我等,都命背诵,你要是让默写,我的成绩断然不会那么差呀。

好不容易熬到午休。他特意避开陈纻,去找马文讨书。马文朝他一瞪眼:“汝安有闲暇读此?适才族长召唤,可速速往谒。”

马钧听了这话,不禁吓一大跳——族长找我做啥?难道说前几天申请去应科举之事有了回复么?那也用不着族长亲自出面跟我说吧……

于是心情忐忑地出了私学,沿着来路向东方而去。马氏家学紧挨着族祠,而在族祠另一侧,则为马氏族长所居,庭院广阔,外围石墙,内设高橹。那不仅仅是一族之长的居处,设有盗匪袭扰。其功能还可以瞬间转换成极具防御性的坞堡。

马钧叩门报名,然后拱着手等了好一阵子,才终于有人出来,引领他进入正堂。这一代的马氏族长名叫马丁,字子躬,论辈分是马钧的从祖父,并且就是他好朋友马克的叔祖父。马子躬时年五十有七,也算高寿了,一张风干橘皮一般的老脸,花白胡须飘洒在胸前,手柱竹杖,在榻上傲然而坐。

马钧进来,俯身施了大礼,然后站起身,就见马丁身后还站着一个中年人,朝他微微一笑,挤了挤眼睛。见到此人也在,马钧心中多少安稳了一些——那是马克之父、马丁之侄,姓马名弁。说起来马氏一族当中,绝大多数人都瞧不起马钧母子,能够不见天儿地欺负这对孤儿寡妇,那就算很不错啦,只有这马弁据说少年时曾与马钧父为至交,故此对亡友的遗孤关照有加——马钧与马克的交情,也泰半因此而来。

“马弁”在后世是一个专有名词,指代官员身边的护兵,地位颇为低下,但这年月尚未有此一说,否则他的这名字就实足可笑啦。“弁”者,乃周冠也,周礼士大夫服冕,而士服弁,后亦引申为成年人,另有方言指急切。总而言之,以弁为名,跟以克为名,以钧为名,就表面上看起来,亦皆士人之名也——倒是马丁这名字有点儿俗气。

且说马钧朝从祖父马丁、从伯父马弁施完大礼后便站起身,拱着手退至侧位,垂首等待族长的问询。马丁沉吟了好一会儿,直到马钧始终维持同一个姿势,腰背都开始发酸了的时候,才轻轻痰咳一声,缓缓说道:“渭水畔那家磨坊,汝大父(指马弁)所荐,命汝理之,汝可愿否?”

渭水北岸的那个磨坊,乃马氏的族产,据说最早就是马钧之父在世时候所设计的,掘渠引来渭水,利用水力驱动,效率比普通驴骡所拉的磨要高出四五倍去。不仅仅马氏,以及附居的别姓,就连周边三十里内的所有磨麦工作,泰半都由此坊完成——光收手续费,对于马氏来说,那就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啦。

大概受其父的遗传,马钧从小就喜欢鼓捣各类工匠的玩意儿,去年磨坊的配套水车失火被毁,族内出资重建,却远远达不到原本的转动速度,结果马钧向马弁提出建议,只改动了两三个小部件,竟然效率比原本又高出一大截去。马弁因此请求叔父,说不妨让马钧去负责管理那间磨坊吧,万一再出点儿什么问题,他也定然能够给修好啊。

而且马钧经学虽然貌似苦手,却精擅计算,摆动算筹如飞,对于才刚流行起来的算盘,也仅仅半天时间就学会了,一日后便即精通。到了收获季节,磨坊将会有大批量的物资流入、流出,管理者必须懂得算账,才不会受人蒙骗,也才能够给族内带来更大的利益啊。

马丁身为一族之长,别无所长,只是谨慎,自家用度虽然奢靡,对于族中利益却习惯精打细算。他派人到处去搜集马钧的情况,了解其口碑,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个不务正业的老实孩子,而且确实挺懂得算账。只是这孩子有口吃的毛病,不擅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再让他在私学中读经,完全是浪费资源嘛——就他怎么可能考得上科举,当得了官呢?倒不如把磨坊交给他,让他提前为本族贡献心力为好。

所以今天特意把马钧叫到面前,直截了当地问他:“命汝理之,汝可愿否?”本想就磨坊那巨大的利益,工作一天后马钧扫扫磨中残余,就够他娘儿俩吃饱啦,岂有不愿之理?谁想到马钧哆哆嗦嗦地朝自己一揖:“小、小子告罪,小、小子不敢应、应……”

马丁双眉一拧,眼珠瞪起,啥,这般美差你竟然敢拒绝我?!(未完待续……)

ps:昨日文中有误,我也不知道怎么脑筋抽了,竟然当古代一刻钟等于现在半个小时……古时一昼夜为一百刻,也就是说等于现在的14分钟多点儿。已修。

此外,昨日陈纻陈兹免登场,忘记说明一下了。本乃读者朋友“兼伝羽杯”是也,自称长沙人士,避居南海,不过我估计交州不大会有什么戏份儿,所以还是把你安这里吧。今天呢,也有一位读者朋友客串化名马弁,请大家鼓掌。

第5章 神雕大侠第30章 攻心为上第27章 澄清吏治第21章 异兽逞凶第24章 高陵之变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0章 是郎才尽第15章 英雄时势第14章 败得甚好第34章 丞相司直第4章 赤面之疾第12章 乃可掳去第29章 城下大战第18章 二将争功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7章 亡羊补牢第17章 僭越王章第9章 大山在前第7章 欲取先与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2章 拓拔归附第28章 内外兼修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7章 子桓发礮第9章 惊雷投箸第10章 穷途之谋第18章 东海傲来第13章 口舌之间第29章 何者为君第13章 人之大欲第5章 霹雳高车第1章 东郡英豪第11章 首鼠两端第2章 夏侯仲父第27章 一朝出门第8章 欲加之罪第1章 官渡鏖兵第12章 安汉之志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5章 大地为球第8章 我等自取第1章 分州荆襄第23章 阵前诡言第27章 鱼复三险第12章 天命在魏第3章 天不可言第20章 人臣当言第24章 中山之狼第18章 二将争功第28章 子以母贵第19章 编定魏律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0章 通权达变第7章 寄身豪门第7章 取撞木来第22章 雷震行刺第6章 尊者一诺第26章 心丧三年第9章 文和诡谋第27章 狐假虎威第6章 字典价贵第20章 良马为赎第5章 汉家道微第23章 步趋周公第1章 远方来客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3章 是兵是贼第25章 修仁之战第17章 强固是氏第17章 州郡罢兵第2章 重振幽州第10章 得无患乎第7章 寄身豪门第14章 金商门外第28章 便有如何第3章 秘计有三第10章 月黑杀人第30章 厚买人心第17章 火烧长安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4章 要当磔也第8章 徐方名士第6章 仿如濮阳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9章 关中之战第17章 州郡罢兵第3章 天命天姓第4章 海东来去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6章 天下为弈第30章 师恩如海第13章 大人将归第7章 圆周几何第24章 取质三韩第18章 皆不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