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魏亦有亡

相关近日洛阳城内纷传的谣言一事,话还得从头说起。

曹操自兖州起兵,先收豫州,再和徐方,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袁绍、刘表、孙权等强敌,终于水到渠成,受禅代汉。这时候中原绝大多数地区皆已稳固,就连新取的江东之地,有顾雍、陆议等带路党控扼吴、会腹心,基本上也没有出什么太大的乱子。要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刘氏喊冤,妄图复兴炎汉,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就连小小的冢岭山中,都三不知跳出来一个自称的“孝愍皇帝之子”呢——然皆螳臂当车,难逆大势也。

且在曹魏西境,地接吕凉,曹操称帝没多久,凉公吕布便即扫平了酒泉等郡的叛乱,亲统大军杀入西域,去做他“异域为王”的美梦去了。魏军、蜀军,皆来争夺陇上,最终还是曹家棋高一着,在吕布留守的国相杨阜、都尉阎行相助之下,顺利拿下了陇西、汉阳、安定、北地四郡。至于原本的凉州五国,魏军并未履足,仍然名义上从属于吕布,实际在杨阜掌管之下。

故此世人都谓,吕布已不足虑也,真正能够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的,只有二事:一是刘备割据益州和武都郡,并取交、广,酣睡卧榻之侧;二是……朝中还有一个太子曹昂呢,瞧着就不老靠谱的。

? 这年月很难保住什么军国机密,士大夫们口耳相传,曹昂曾经一度反对曹操称帝,甚至口称等自己继位之后。要把国家还给汉帝刘协等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啦。而等到曹操践极之后。便即册封曹昂为皇太子,偏偏曹昂倔脾气一上来,三辞三让,坚决不受。

皇太子为一国之储君,未来的天子,从来册命要慎之又慎,不会轻易反悔,所以辞让太子之事。有史以来,曹子修是独一份儿——这不是拜你为官啊,还要装模作样地假作谦逊。所以曹操也怒了,当即派兵围住曹昂府邸,要把他囚禁起来。

群臣皆来劝说,曹昂的正室夫人何氏领着嫡子曹髦,也跑去跪在曹昂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告。曹昂这人就是心软,见不得妻儿的泪水,才只得勉勉强强地上表谢罪。接受了太子之封。

可是这种硬逼着当上的太子,真的能够服众吗?曹氏诸子就此再度蠢蠢欲动起来。各结党羽,想要把这位大哥给轰下台去,而自代之也。

只是曹昂自从当上了太子以后,也不再胡闹了,也不干涉国事,只是老老实实地呆在东宫读书,曹操的气因而逐渐消去,别人也再挑不出他新的错来。要说曹子修除了在所谓的“君臣之义”上有些迂腐外,才能中上,品性高洁,又为魏国世子多年,影响力也不可小觑,他这一不闹腾了,诸弟就跟群狼围巨犀一般,对方皮粗甲厚,完全找不着地方下嘴啊。

曹操还特意把是勋的经注送给曹昂,要他好生研读。果然曹昂读完之后,似有所悟,特意把是勋召入宫中,问他:“如姑婿所言,汉失其德,吾曹氏乃能取而代之,然否?”

是勋说对啊,你不会才想明白这个问题吧?曹昂眉头一皱,又问:“然而古无此例也。如姑婿所言,尧舜之事,渺茫难知,各家所言,多有龃龉。其后夏失其德,殷商代之,商失其德,周武伐之,皆云以顺取逆,然而用之武也,未闻禅让之事。周亡秦兴,旋为楚灭,我高祖……汉高祖亦以戎事得之于楚。今我曹氏本为汉臣,而使禅让,譬若不横取不义之财,而鼠窃之,可谓德乎?”

是勋说你想太多啦——“不义之财,取之无伤,胡谓夺耶?窃耶?要在利于国家、生民,昔信陵窃符救赵,其谁责之?”

你要是说虚的,我真是无从劝起,你既然跟我谈史事,那就竖起耳朵来好好听讲吧:“昔商汤为夏臣,周文臣事于殷,秦为周之所封,汉高亦楚义帝臣子,其与曹氏臣刘,何其相似?为桀、纣、项羽等不识天时,强逆而动,以天下为私产而强守之,故汤、武、汉高等乃横取之也。今汉帝承天顺时,禅国于魏,当感其德,不可辞也。”

曹昂说如此说来,刘协还是有德啦,可是你又说汉失其德,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是勋说根本就不矛盾——“汉自桓灵以来,失德久矣,即建安帝亦无以绍继先世之业,乃让之于魏。其所禅让,可免刘姓族灭,可安国家社稷,如此而已,一让之德,岂可抵乱世之不德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圣人亦有其短,即盗跖亦有所长,岂唯一长,而可掩其诸短耶?”

曹昂皱着眉头想了好半天,最终却还是摇头,说我想不通:“昔汉高祖先入关中,以诛暴秦,复伐项羽,以为义帝复仇,世祖灭新莽而复国,德并大矣,即家父所为,亦无以过之也。则汉之德岂魏之德所可侔者耶?以小德而取大德,可乎?”

是勋闻言,不禁叹息,心说你这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怎么尽钻牛角尖儿呢?“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况于天子乎?岂先祖有德,子孙即无行亦可长保其业哉?天道是在,适者存而逆者亡,何必追溯远古?”想了一想,又再补充上一句:“若以先祖论之,曹氏之祖舜也,岂非有大德并大功于天下者耶?则曹氏为天子,孰云不可?”

哪有狂追祖先功业,以此来证明刘氏不当灭国的?谁还找不到一两个好祖宗出来吗?

曹昂微微苦笑,再问:“然而曹氏子孙若失其德,亦终归之于他姓哉?”

是勋闻言不禁一愣,心说这话可实在不好回答——谁都知道,世无不死之人,无不灭之国。可在公开场合说起来。全都得是“千秋万岁”。谁敢公开宣称咱们这个朝代也终究会灭亡啊。就好比既为曹家而立太子,那就证明曹操总有薨逝的一日,可是真当着曹操的面,你敢说“陛下死后如何如何”吗?

当然也不能完全不提,因为那是可以预见的不久将来的事情,所以古人就造出很多的隐语来,比方说“不讳”、“千秋”。可至于国家社稷,谁都琢磨着得在好多代人以后才会亡啦。估计我是赶不上了,没什么需要,干嘛去提,徒惹皇帝不痛快啊?

所以是勋听了曹昂的询问,只好绕着弯子回答——他朝曹昂深深一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太子能得虑此,真仁德之主也,魏必千秋万世……”

曹昂说您这么讲话就没意思了,我是真心请教。也请您直言相告——你是我家至亲,旁边又无他人。就算说了大实话,家父也不会责怪的啦,我更是绝不怪罪姑婿。

是勋叹了一口气,说那好吧,我就实话实说:“天下大势,分久乃合,合久乃分;人之有生,必有死也,国家有兴,必有亡也。从来开基定鼎之主,知民间疾苦,斯能振奋一时,后世子孙不晓祖宗筚路蓝缕之艰辛,恐将苛虐生民,则国亡矣。即以建安皇帝论,岂非聪明之主耶?然比之汉高、光武,所差难以道里计。魏有陛下定鼎,太子赓绍,斯可无忧,然亦不能保后世子孙,世世有德者也——九鼎必移!”我实话说吧,你曹魏也必然有灭亡的一天。

“然而,夏后之苗裔何在?周固封微子也,然微子亦非殷商之大宗耳。至于嬴秦、羋楚、项羽、王莽之裔,今皆不可得见矣。乃知汉以禅魏,虽无先例,却可为后世之宗,今不族刘姓,异日曹氏子孙亦不族矣。”咱们搞禅让是开了一个好头,以后的改朝换代可能不再那么血淋淋的,你今天放过了刘氏,将来自家子孙也容易得到保全。

曹昂冷笑道:“此为一族之私,非为天下之公也。”

是勋说你怎么能这么想呢?“庶民斯有私也,天子岂有私哉?如汤、武革命,流血漂杵,今魏受汉禅,不杀一人,岂非黎庶之福祉耶?汉德既衰,必有取而代之者也,若无陛下,得非董氏耶?袁氏耶?彼亦可效汤、武革命,则填于沟壑者,亦不识凡几。适云汉帝禅魏,德也,然若魏不受禅,欲强取之,其德何所由之?则魏之受禅,乃亦德也。”

最后他干脆压低声音警告曹昂:“太子若复云归政于汉,则陛下必废黜太子,即欲归政,其可得乎?且神器至大,既失者不可再有,人心若弃曹氏,何待太子之让耶?人心若在曹氏,让必祸于天下,岂仁者之所为哉?!”

曹昂有没有彻底被自己说服,是勋并不清楚,只是从此之后,曹昂倒是老实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到了这延康三年,突然间又出事儿了。

缘由就在于曹昂不知道受谁蛊惑,跑了两趟白马寺,听寺中僧人讲经,似有所得,于是也在宫内悬起了佛像,朝夕供奉。倘若仅仅如此也还则罢了,是勋是知道佞佛的皇帝将会惹出多大乱子来的——比方说梁武帝、武则天——曹操与群臣可想不了那么远,觉得这信佛嘛,就跟相信神仙方士似的,只要别一天到晚派人去到处搜集长生不死药,劳民伤财,那也无伤大雅嘛。

然而就在本年春季,突然有一名僧侣来到洛阳,暂时驻锡白马寺中,曹昂某次前往上香跟他撞见了,与之恳谈,大喜过望,就此把这个和尚请入宫内。从此以后,他不再攻读儒家经典,却整天痴迷于佛经释论,甚至斋戒、禁欲,把大群妻妾全都抛诸脑后。

本来吕布之女于归之后,颇得曹昂宠爱,可是如今他连吕氏女的寝室也一连好几个月不再履足。吕氏女委屈之下,跑去找曹操哭诉——老爹是期盼我给魏太子生下个儿子来,将来好想办法继位为君的,如今这儿子还没能生下来,老公就不再跟我房事了,那可如何是好啊?!

曹操大怒,当即下旨捣毁了曹昂私设的佛堂,并将那名僧侣逮捕下狱。曹子修倒是也真绝,他找曹操求情不得允准,一怒之下,干脆跑去白马寺,要求落发出家!

这事儿可彻底地闹大了……(未完待续……)

第21章 长驱直入第16章 废立之思第27章 东吴骁将第4章 赤面之疾第15章 野有遗贤第22章 吾亦虑及第21章 海上仙山第6章 平春豪强第11章 不闻恶声第24章 三辞三留第7章 为曹造势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9章 国乱先兆第7章 魏亦有亡第8章 奇峰突起第17章 愿为孙程第10章 临阵手谈第9章 惊雷投箸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公仁伪书第22章 飞将奄至第20章 通权达变第23章 幼平奋威第6章 自编自导第3章 辽东来书第16章 为人难哉第19章 朕惧是卿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5章 名医神针第37章 千年展布第34章 以兵做贼第15章 乱世能臣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0章 叔孙制礼第3章 鸿鹄之志第23章 屠尽匈奴第1章 洛阳僧人第21章 齐大非偶第11章 须臾顷刻第5章 王中国死第23章 军国重器第15章 今古之争第15章 初攻邺城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5章 野有遗贤第4章 人言可畏第17章 巫山云雨第31章 请教后进第9章 建藩封国第13章 舍卿其谁第13章 误交损友第10章 为小儿欺第7章 逆天出师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5章 烽烟四起第1章 官渡鏖兵第5章 再见枭雄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7章 得韩征倭第6章 尊者一诺第13章 口舌之间第17章 亡羊补牢第10章 不合逻辑第10章 为彼等耳第19章 覆盖攻击第10章 挥斥八极第7章 不忠不孝第25章 初步较量第5章 寿春城下第14章 婚宴惊魂第30章 攻心为上第27章 柱节立门第12章 兔死狗烹第15章 英雄时势第3章 姻不如族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6章 城头箭书第21章 诸葛连弩第13章 人之大欲第4章 浑人心思第23章 元龙之谋第6章 皆不可用第33章 城下遇难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6章 **好淫第24章 孱陵惊魂第4章 豆中有膏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7章 正是此贼第11章 借胡杀人第11章 须臾顷刻第16章 屯敌必取第36章 蜮蚓岂龙第18章 工人运动第22章 吾亦虑及第20章 入汉摘桃第12章 城外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