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人治社会

第二天一早,黄县尉果然亲自送上了一份厚礼,左右不过黄白之物,但是比起前一天晚上是勋所收到的那口竹箱,价值就还不到三成。是勋心说果然愈有钱便愈吝啬,事情本来就是因你而起的,你丫转眼就能霸占宁家万贯的家私,结果礼物竟然还没有县令和县丞送得重。他喵的老子若不办你,那真是天理不容啊!

他叫上黄县尉直入正堂,又派人去召耿县令和屠县丞过来,说关于宁可一案,自己还有话要说。等到三人齐集了,是勋命把宁可押将过来,跪在阶前,然后手捧着判卷,装模作样沉吟半晌,突然淡淡一笑,转过头去对屠县丞说:“此案恐怕判得不公。”

屠县丞大吃一惊,心说我们礼物都已经奉上了,你怎么还揪住这案子不放啊?他当然不能直接这般质问,只好拱拱手:“证据确凿,所谓借种生子一事,实乃乡民谣传,请长官万勿轻信。”

黄县尉也赶紧说:“是啊是啊,以子殴父,理当大辟。听闻前日已经滴血认亲,证明了那老王确实是宁可亲父,则宁可之罪弥天,绝不可宽恕啊。”

是勋瞥他一眼,心说废物!这话屠县丞能说,耿县令也能说,偏偏就你说不得。宁可好歹顶着个宁姓,就算不是你亲舅子,也是名分上的亲眷,你着急跳出来要弄死他,这不是大公无私,这分明心里有鬼。

还是耿县令比较镇定,他面无表情地问道:“难道前日滴血认亲,长官并未亲眼所见,故疑其中有弊么?不妨今日在长官面前,再试验一番,如何?”

是勋轻轻摆手:“不必了。”

耿县令又问:“那么,是长官得到了所谓借种生子的证据?便请出示,以免真的无辜受戮。”

是勋轻轻叹了一口气:“前一日派人搜检王、宁两家,并未见乡民所传借种生子的契书——某并不认为屠县丞搜证有何遗失,询问有何不实,某只是说,所判不公。”

他这么一说,倒勾起了耿县令的好奇心来了。其实这件案子本来没他什么事儿,只是屠县丞受了黄县尉的请托,判了宁可死刑以后,他觉得这活儿太粗糙,漏洞太多,考虑到行县之期将近,就暗示屠县丞把判卷快马报去郡府,还在修改官库账目的时候,顺便就把那份契约也给修了。原本是出于官官相隐的目的,况且那俩货的丑事真要给彻底兜出来,身为一县之长,他脸上也不好看。结果督邮来了,果然揪住这案子不放,耿县令就去找屠县丞,说长官分明想给咱们来个下马威,要不是我帮忙遮掩,你这关就很难过去,怎么样,本该我出的那份礼,就劳烦兄弟你行吗?

昨晚他对这个案子也揣摩了很久,听屠、黄二人所说,宁、王两家所藏的契约,都已经搜出来毁掉了,而他自己当时也留了个心眼儿,不但篡改了官藏的契约内容,干脆连中人名字都换了,如今一来,只要隔壁老王不改口,这案子就翻不过来。等今天督邮还说案子能翻,他也挺好奇的,先用话挤兑住了滴血认亲和契约全毁这两个关键点,只要这两点不被突破,你还有什么妙计可以运用呢?你要是仗着威权硬要翻案,那我就行文郡府弹劾你。

他知道这个督邮一定有背景,先不说一般郡国守、相都任命自己的心腹当督邮,对方年纪也摆在这儿呢,下巴上连毛都没有,就被赋予如此重任,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啊。可是督邮终究只有纠察权、弹劾权,没有绝对的处置权,对县丞、县尉还能作作威福,对他这个墨授长吏(县令、长),就连太守也不是说免就能免的,得先奏报朝廷。我就不信了,到时候你弹劾县丞断案不明,我弹劾你无理翻案,外加索贿受贿,看你们两个谁更丢脸——我的脸反正是丢不了的。

殊不知他心里正在这么想着,是勋的内心活动也与他殊途同归。

昨天晚上,当是勋说出“所谓道理,不在于天,亦不在于心,只在口舌之间尔”这句话以后,卢洪先是点头,接着又摇头,纠正他说:“长官所言,亦不全面,以末官看来,所谓道理,只在刀头之上,印匣之内。”

是勋心说我还以为自己说话太白,有点儿粗俗呢,想不到你说得更白——人艰不拆啊老兄。他若有所悟,想了一会儿,问卢洪:“倘若易位而处,你是督邮,会如何做?”

卢洪回答道:“倘若是末官,那便勒令宁可捐出全部家财来给官,以赎其死罪。再连夜修书,呈文郡府,弹劾成阳县令、丞、尉——县尉之礼未至,那又如何?便说那箱金帛也有他的一份。对付这些害民的蠹虫,又何必太多证据,罗织可也!正如昔阳球之杀王甫,是先有了证据呢,还是先逮起人来的呢?”

他所说的王甫,乃是汉灵帝时代的著名宦官,与曹节等人一起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掀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王甫最后是被著名的酷吏、司隶校尉阳球所杀,但是阳球可不是遵循正规司法程序,先搜集全了证据再去逮捕王甫的,而是趁着王甫离开宫廷,放假回家的机会,上奏说他有罪,然后把王甫父子、同党全都逮了起来,就借着审讯的机会,乱棍活活打死。王甫被杀,虽然大快人心,但要是一板一眼按照法理来算,阳球连屈打成招都算不上——他光打了,根本就不需要你招。

听到卢洪这么一说,是勋就不禁悚然而惊。他站起身来,绕着屋子徘徊好了几圈儿,才突然一拍手掌,把事情彻底给想明白了。终究他是来自于两千年后的灵魂,那时候虽然也说不上是彻彻底底的法制社会,但建设一个法制社会的理想已经深入人心了,程序违法的危害也广为人知了,这就在他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极大的盲点——这可是东汉末年唉,不要以为有份《汉律》摆在那儿就是法制社会啦,这年月还是彻底的人治啊!

如今自己肩负一郡的监察大权,更重要的是,深受太守曹德甚至是刺史曹操的信任,对于一桩小小的案子,说翻就翻了,对于一群小小的贪官,说办就办了,难道曹氏兄弟会打自己的回票吗?关键不在于证据充分不充分,而在于自己是否能让它显得充分,在于道理上是不是能够自圆其说。而且,这道理还不是摆给天下人瞧的,而只需要摆给曹氏兄弟瞧就行,他们说通过那就通过了——正是所谓的“长官意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这一层想通以后,是勋立刻坐下来弹劾成阳县三名官吏贪赃枉法,贿赂上官,把自己的种种分析全都详细地列给曹德看,至于证据不证据的,那重要吗?写完了叫一名家奴拿着,顺便带上那口箱子,连夜出城,前往济阴郡治所定陶。他要是光派个家奴出城,肯定会使耿县令他们疑心,可要是再带上贿赂,对方就会以为是督邮着急把钱送回家里去哪。

等家奴出了门,是勋想了一想,又问卢洪:“宁可之案,固然可以说动曹济阴发回重审,也可如卿所言,命他捐财以赎死罪,但却难以即刻翻案。倘若他们趁此间隙,在狱中谋害了宁可,又如何处?”

卢洪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宁可死不死,真的这么重要吗?还是说……长官看上了他的家财?”

是勋冷笑着摇头:“我倒是不贪他的家财(其实他心里说,我贪得要命,但是这个节骨眼儿上,还真不方便拿),只是想到万一他死以后,那些家财都要落到贪官污吏手中,却实实的不甘心哪。弹劾在我,决断在曹济阴,倘若不判县令等人死罪或抄家,他们以印绶换得万贯家财,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шωш▲ttκá n▲¢ 〇

卢洪沉吟少顷,回复道:“若以《汉律》而论,宁可确实难逃一死,除非……”

耿县令想这案子想到很晚,是勋和卢洪商量这个案子,也商量到很晚。第二天终于正式交锋,是勋就说案件的相关人证、物证,包括滴血认亲,那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最后结论不对,判案不公。耿县令他们就奇怪了,既然证据确凿,那宁可就该死罪啊,判得有什么不对了?

只见是勋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地问道:“那宁可虽为隔壁老王之子,但自小即从宁彤,为宁彤认为己子,老王亦未曾前往索要过,是吧?”

屠县丞说:“即便如此,亦无借种之事,亦非正式过继,故此老王实为宁可之父,宁可殴父是实……”

是勋微微点头,打断了他的话:“君之误判,正在于此。”说到这里,他缓缓地扫视在坐众人,一字一顿地说道:“有一段书,各位或者读过:‘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后长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

耿县令听到这儿,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心说要完!

第27章 谁执棋先第6章 并无雅骨第4章 人言可畏第1章 下车立威第38章 矜功失节第9章 反逆蟊贼第10章 变废为宝第2章 疏于职贡第21章 吾等何往第38章 须三万金第12章 观其决断第3章 鸿鹄之志第9章 为国杀贼第11章 观其决断第10章 隆中访贤第28章 皇族贵人第9章 察考诸子第16章 讨袁绍檄第10章 身陷囹圄第9章 凉州用间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6章 后史先见第14章 兰台藏书第25章 异度所遣第18章 皆不必问第13章 东海都尉第7章 圆周几何第24章 所以饵敌第7章 寄身豪门第34章 疏不间亲第11章 官场狡诡第4章 海东来去第21章 采采荣木第29章 裸身而来第20章 是郎才尽第36章 封侯之赏第30章 养疾自重第11章 天生猛将第5章 二得二失第28章 真书伪书第11章 捕风捉影第22章 吾亦虑及第23章 铸戈为犁第3章 深入西域第31章 大战余波第10章 枭雄之死第13章 族灭匈奴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1章 魔鬼之声第13章 族内之争第7章 圆周几何第19章 岭南烽烟第5章 再见枭雄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4章 续汉记事第14章 封藩凉州第2章 重振幽州第25章 谁堪伯仲第17章 以身为饵第32章 殿上失仪第7章 宛城宣诏第29章 难为田横第23章 此新声也第26章 文姬归汉第10章 并案讨夷第27章 白昼荒梦第6章 有如神鬼第12章 伪书离间第29章 驻马浿阳第13章 十命可受第5章 谷口设伏第25章 初步较量第25章 陆梁冀州第13章 初为人父第25章 为公宣扬第28章 假子拒敌第24章 天险阁道第2章 安贫守贱第20章 亥猪巳蛇第22章 拓拔归附第15章 野有遗贤第24章 取质三韩第10章 离间江陵第30章 凌云雕龙第2章 重振幽州第32章 使王蜀中第4章 无米之炊第7章 为曹造势第7章 欲取先与第9章 舜舞干戚第11章 蝼蚁草芥第35章 命尽园桑第36章 谁人祖道第1章 东郡英豪第34章 阵前车悬第6章 有如神鬼第32章 暗流涌动第3章 军中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