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长生丹药

谢徵本不过乡野道士,还曾为黄巾挟裹,后来被是勋发掘出来,借他的炼丹经验“发明”了黑火药,颇建奇勋。谢道士就此为曹操所重,成为曹魏的“军工”头子。其后诸葛亮入为兵部侍郎,把军工摊子大多揽到了自己手中,只有火药及相关兵器的研发、制造,孔明搞不大懂,照样由谢徵主持。

所以说火药的配方泄露,曹操第一个就要拿谢徵问罪。

是勋倒是想帮忙谢道士说好话,因为第一,谢道士是他最先起用的,若然获罪,恐怕会牵扯到自己身上来。至于第二,就这年月的保密意识和技术,这火药发明出来都那么多年啦,即便你并没有大规模使用,也难保不会外泄哪?未必能怪罪到谢道士头上去啊。可是他才意动,出班想奏,却被旁边一个人轻轻地扯了扯衣角,转头望去,那人以目示意,缓缓摇头。

是勋心中疑惑,心说想救谢徵也不在此一时一刻,先让他吃点儿苦头也没多大关系,便即后退、垂首。随即曹操冷哼一声,环视群臣:“朕欲亲征!”

群臣赶紧劝谏,说目前信鸽所传,消息还未必确切,还是再多等一等太傅曹德等人的上奏为好。好不容易把曹操给按住了,等到退朝以后,是勋出得殿外,低声询问刚才用目光阻止自己的那人:“子弃何以语吾?”

对方轻叹一声:“余意陛下必杀谢某也,太尉不当为求……”

阻止是勋为谢徵求情的不是旁人,乃门下监刘放刘子弃是也。门下监属于内廷机构。与秘书监同掌机要。曹操身边儿的事情。有很多是勋并不了解,刘放却一清二楚。

刘放说了,我估计天子这回不但要逮捕责问谢徵,而且很可能要判处他死刑。原因有二:其一,长安失陷,关中震动,罪魁祸首难逃这项上一刀。可是罪魁究竟是谁呢?即便根据信鸽所传回来的简短情报,任谁都分析得出来。夏侯楙实难辞其咎也。他不听梁习谏言,鲁莽出战于先,怯懦逃亡在后,而且夏侯惇去后,他实掌长安兵权,长安丢了,他能逃得过责罚吗?

但是夏侯楙终究是主婿啊,天子肯定想留他一条活路。只是若不斩杀一二人,恐怕难服天下,所以谢徵就可怜巴巴地成了这个替罪羊啦——天子九成九会杀谢徵。太尉你劝了也白劝,反倒易启天子之怒。

更重要的还在于第二点。谢道士本人也是作死,谁都救不了他。

首先这人已经没用啦。想当年火药的“发明”,纯出是勋启发,谢徵本人就是一个普通的试验员,按照是勋的授意,拿不同比例的硝石、硫磺、木炭去反复凑,这才能造出黑火药来。此后黑火药的各类应用,也全出是勋之谋,谢道士本人是没有丝毫创造力的。

早年间谢道士还能按照曹操的想法,改良投石车,可也是照猫画虎、依图施为而已,尤其他并不精通数算之道,等到曹操麾下有了诸葛亮,有了赵爽,有了马钧,这类军工重器自然就与其无缘了。曹操光把火药及相关应用交给了他,可是一连好多年,谢道士再没出过一丁点儿的成果。

要说仅仅尸位素餐也就罢了,偏偏谢徵无聊之下,又捡起了老本行,开始炼丹,并且就在前不久,号称炼出了可以延年益寿的丹药,特意进献给曹操。曹操虽然不怎么迷信,终究年岁大人了,去日无多,见此丹药也颇为动心,先挑了几名小宦官试药,貌似没啥副作用,也便放心服用——果然服后精神颇为旺健。

然而前不久张机奉诏返京,来给夏侯惇瞧病,觐见曹操的时候,曹操向他出示丹药。张仲景亲口尝了,又唤来那几名小宦官仔细查问,然后按搭曹操之脉,当即表态:“不可服也!”

张机说这是大燥之药,可以暂时性激发人体器官的活力,看似精神旺健,然而倘若长期服用,反倒会损害脏器——“如聚薪燃火,火愈旺,而燃愈速也。今乃以五脏为薪,燃之命火,非止不能长生,而反害生也!”

曹操闻言,赶紧停了药,就此对谢道士是恨得牙痒痒的,只为才刚奖赏过他,不好遽然加责,这才容谢徵多活了几天——即便没有火药配方外泄这事儿,估计过些天也会随便找个借口处罚他哪。

这人如此作死,太尉你救得了他吗?还是别做无用功啦。况且谢徵虽为你所荐,终究由天子直接领导那么多年了,他出什么事儿也应该不会牵累到你……

是勋闻言,不禁慨然长叹。其实他跟谢徵也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面啦——造火药是军事机密,即便是勋是朝廷重臣,没有必要也以不相来往为好——简直都快想不起那道士究竟长啥模样了……倘若放在几十年前,见有无辜被戮之事,是勋说不定还会硬起头皮劝劝曹操,如今在官场上混得久了,见曹操杀人也见得多了,就再没有这份儿冲动啦。

倘若刘放所言无虚,那这谢徵我还真是救不得,也救不了。

不过关键问题是……刘子弃为什么要特意提醒我?自己平素跟他并没有太多往来呀。他这是在故意示好吗?

且说两日后,更准确的情报终于传抵洛阳,不仅仅长安丢失,而且扶风郡内烽烟四起,武功貌似也丢掉了。乐文谦率军来救长安,可是已被庞统占据了渭桥,暂时不敢冒进。群臣商议,刘备必趁此而大举以入关中也——先别考虑伐蜀的问题了,先研究该怎么把他们给打出去吧。

曹操一拍桌案:“朕不亲征,祸终不解!”

群臣再度劝阻,可是这回谁都劝不动了,曹操执意西行。是勋偷眼观察。就见曹操目光中流露出来的似乎并非恼怒。而更多带着欣喜和狂热的色彩。想想也是。老曹自从起兵以来,南征北战,往往亲冒矢石,已经打了三十多年仗啦,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到临死前一年,还在汉中与刘备相争。如今因为受禅称帝,就再没机会上战场。难免髀肉复生之叹——好不容易又逮着个机会出兵放马,并且终于有个强敌可以跟他较量一番啦,又怎可能不热血澎湃,精神倍长?

这有得仗打,估计比吃了谢徵所献的丹药,更能使曹操亢奋呢。

最终曹操下诏,留太子曹丕监国,是勋、贾诩为辅,天子将亲率曹洪、曹休、韩浩等将,并禁军一万七千。西去新丰与曹德、曹真等会合,谋复长安。

既然劝不住。群臣只好详细商议御驾西征的细节问题,吏部尚书陈群乃奏,说陛下您得带几个参谋在身边儿才成啊——“刘子阳智谋士也,可随往征。”曹操摇摇头,说刘晔实掌工部,不便调动——“尚有可用者否?”

曹魏如今已经不是草台的军政府了,而建成了真真正正的国家机构,在此种形式的架构下,重臣各有统属,轻易不可遽离,以免打乱政府运作的计划,降低其效率。相比起来,倒是曹操这位天子,即便暂时离都而去,对日常工作的影响反而不会太大。

曹操之所以不带是勋出征,一则荀攸去世、曹德离开以后,是勋变成了国家第一重臣,在曹丕为太子时日尚且太短的前提下,只有是勋才能帮忙镇得住场子。而且是勋的才能不在临机应变、破敌杀将,而在运筹帷幄、统协百僚,所以必须得把他留在都中——就跟当初留荀彧守许都一般。

至于贾诩,实掌兵部,刘晔,实掌工部,这都是政府关键部门的一把手,须臾离开不得。况且出兵打仗是个大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具体兵马调动、粮秣统筹,都是兵部之事,道路整修、民伕调集,乃是工部之事,所以贾、刘二人坐镇后方的作用,要比亲自跑前线去来得更大。

基于同样的理由,是勋提出来让诸葛亮跟随曹操西征,也被曹操给否决了——孔明是兵部的二把手、台柱子,他也是离不开本部门的呀。

是勋心说可惜啊,见不着“卧龙”对战“凤雏”了。可是转念再一想,诸葛亮终究以内政见长,在原本历史上要到入蜀援救刘备才第一次领兵,要到第三次乃至第四次北伐曹魏的时候,才终于锻炼成军事大家,即便如此,尚难逃“奇谋为短”之讥也。庞统可是跟在刘备身边打了好几年仗啦,如今的“卧龙”若论军谋,还未必是“凤雏”的对手……

最终贾诩提议:“程仲德可也。”

程昱本年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早就致了仕。话说这位程仲德在保身方面,其实跟贾诩有得一拼,尤其他“性刚戾,与人多迕”,自从靠山荀彧去世后,就经常有人告状说他要造反,曹操虽然全都不信,程昱本人却难免心惊肉跳。于是魏国肇建,他回趟老家,族人奉上牛酒,摆下大宴,他就在宴会上说了:“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即刻上表归还兵权,然后闭门不出。

曹操三摧四请要他出来,他干脆耍个心眼儿,故意在某次典礼上与太常邢贞争排位,就此遭到弹劾,趁机直接告老还乡。

如今贾文和把程昱给提出来了,曹操就问:“仲德老矣,尚能饭否?”贾诩说:“廉颇既可,仲德当亦可也。”

是勋说程仲德固然合适,只可惜远在东郡,诏他过来还且得一阵子哪——“沮子辅见在洛中,盍用耶?”沮授在曹魏官至兖州刺史,正好任期将满,返都述职。是勋说这人昔日乃袁氏的谋主,河北英才,入我朝仅为刺史,未免大材小用——曹魏刺史只负民政之责,已非汉末军政、民政一把抓的如同割据诸侯一般的地方大员啦——袁氏覆灭已久,沮授始终兢兢业业,虽无大功亦无细过,陛下乃可信赖之。

曹操说好,那就叫沮授来,再加上蒋济,同时遣人往东郡去召程昱,即刻杀谢徵祭告天地,然后大军西行。(未完待续。)

第31章 以竹为炮第1章 苴鉏去之第9章 家事难断第26章 为政之权第13章 会温氏园第1章 啖肉豪客第23章 荆州星占第7章 事后诸葛第13章 孟门之山第35章 世豪之富第7章 包办婚姻第10章 月黑杀人第18章 东海傲来第16章 奋死报国第1章 洛阳僧人第14章 文人落魄第4章 真正小人第11章 空手夺刃第27章 遂乡认亲第7章 魏亦有亡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7章 一朝出门第22章 未尽善也第1章 先得一驴第5章 神雕大侠第7章 道出无终第5章 汉家道微第29章 太公封齐第8章 奇峰突起第32章 太阿倒持第3章 九品官人第19章 鲜卑大人第13章 大人将归第5章 不识大体第14章 再作冯妇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9章 东出卢龙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5章 定远之功第11章 观其决断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0章 前程无限第24章 要当磔也第10章 月黑杀人第15章 毋受其蛊第4章 原力之理第14章 再作冯妇第20章 入汉摘桃第13章 口舌之间第1章 祸起萧墙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8章 零陵先贤第31章 江陵城下第8章 欲捧杀也第8章 徐方名士第5章 不识大体第2章 载舟覆舟第21章 老马恋栈第31章 大战余波第21章 先见神亭第8章 单家俗吏第21章 暗夜惊魂第33章 先登者谁第24章 取质三韩第2章 隆中之对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8章 姻戚之重第4章 益德争功第24章 要当磔也第8章 愿为云敞第4章 原力之理第23章 两重要隘第25章 名王为质第11章 自由心证第23章 元龙之谋第15章 英雄时势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章 安贫守贱第12章 乡野土产第24章 偃师御胡第5章 刺奸密奏第三章 食蒉之思第14章 黑心煤窑第11章 蝼蚁草芥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2章 未尽善也第28章 无礼冒犯第23章 幼平奋威第30章 命中魔星第7章 取撞木来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4章 帐下壮士第3章 假途灭虢第8章 公达三策第29章 关中之战第12章 天命在魏第8章 公达三策第19章 难从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