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阳平之战

其实比起赵云来说,是勋本人更看重另外一员蜀将,那就是在原本历史上投了孙吴的“锦帆贼”甘宁甘兴霸。关于“甘宁百骑劫曹营”之事,虽然听起来有点儿荒诞,却并非演义虚构,史书即有记载。此外,甘兴霸守夷陵曾退曹仁,守益阳留下“关羽濑”的地名,此人能攻善守,刘备故使之镇定巴中也,实乃劲敌——就不知道甘宁现在站在哪一边儿?

根据郭绥的介绍,马超是从了刘禅,自武都率军南下,正与赵云在阳平相持,甘宁则貌似仍在巴中并没有动弹……

原来当日吴懿和张飞的使者几乎前后脚赶到了下辨,求见马超,马孟起便集麾下诸将商议——但是特意瞒过了监军简雍。大将庞德认为,咱们也不清楚皇帝是真薨了,还是如吴懿所说仅仅病重不能理事而已,更不清楚他是传位给刘禅还是刘封,大义不明,无从取舍,干脆,咱们两不相帮吧。再说了,武都郡孤悬在外,直面曹魏凉州方面的大军,倘若弃守南下,搅入两家纷争,就怕魏军趁势来夺下辨,此于国家不利也。

马超从弟马岱则反对庞德的意见,他说:“此天家之争也,若不相助其一,胜者必将罪我,是我兄弟无以立足于汉。且以情论,人焉有不传真子而传其假子者耶?再以势论,吴将军以元舅坐镇成都,又有李正平、孟子度为辅,岂张益德、赵子龙、黄公衡可比?故弟以为,当从新帝,奉命以向汉中为是。”

马超点一点头,但他的认识却又与马岱不尽相同:“吾乃伏波将军之后,关、张皆庶民老革也,为其先遇陛下,厚得恩宠,乃名位踞我之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吴子远元舅也。自命大将军,乃无可与争,既授我骠骑号,又岂可不从其命?况吾若从刘封。即破成都,扶封继位,亦必在张飞下也,甚或下于赵云!若从新帝,进可稳得骠骑号。退可入汉中自守,岂不宜欤?”

总而言之,马超是太垂涎这骠骑将军的名号啦,所以当即斩杀张飞派来的使者,厚待吴懿之使,囚禁简雍——根本没跟简宪和照面,那家伙本是元从一党,站队分明,我就不去撞南墙、踢铁板啦——然后整备兵马,离开下辨。就杀奔汉中而去。当然啦,他也不敢完全放弃武都郡的守备,即命庞德率七千新军镇守下辨。

甘宁镇守巴中,更准确点儿来说,旧日巴郡于今多划出巴西、巴东二郡来,刘备使甘兴霸主其事。巴西郡治在阆中,巴东郡治则在鱼复(原时空更名永安),正当长江出川的要冲。甘宁率军长期驻在鱼复,以御曹魏荆州方面的驻军,阆中防务则交给了偏将军赵融——与汉末的赵稚长同名同姓。

甘宁首先接到了来自成都的急报。吴懿声称刘封、张飞反叛,望其率军北进,以攻汉中。甘兴霸不禁犹豫,与副将王平商议。说:“刘封自以为陛下长子,合当继承大统,今不忿新主继位,挥师以向,情理中事也。然张益德为陛下肱股之臣,忠诚素著。安得同刘封而反?此事大有蹊跷。”

王平皱眉道:“得无陛下已崩欤?”

甘宁恍然大悟,说你这猜测有道理——刘备倘若不死,张飞是断然不会反叛的,除非刘备实际上已经挂了,那么同为刘备之子,一个养子,一个庶子,保谁不是保啊?如此说来,张飞不是反叛,而是欲助刘封夺位啦。随即沉吟道:“新主登基,以吴子远元舅,拜为大将军,则关云长何处?关、张情同手足,若关羽在,张飞安有南下成都之意?”

情况还没搞清楚,咱们暂且不能妄动。于是甘宁就下令给驻扎在阆中的赵融,要他发一支军北上,助守剑阁——不管你们谁有理,我先卡住交通要道,说不定你们就打不起来啦,然后找机会再试着做做和事佬看。要知道二刘相争,曹魏得利,不管刘备死了还是没死,无论地上、地下,那都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局面呀。

随即数日后,张飞的书信也到了,然而甘兴霸还是迷糊——“益德所云似有理也,然吴子远安敢谋杀关将军?”就我所知道的吴懿,就算有这心也未必有这胆啊。

王平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吴子远或不敢为,然李正平则不可论也。”东州派以外,就没几个人对李严有好印象,关键那家伙性格太过恶劣了,生人勿近。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还是甘宁镇守巴东、巴西的时候,与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相往来,才发现此人深沉有胆略,于是向刘备推荐,命其担任自己的属将。王平本人的出身不明,或者是巴夷,或者是賨民(板楯蛮),也可能是中原人,但他幼少时父母双亡,为同乡何某所收养,若从何某算,也是中国名门之后了。

总之那时候巴郡汉夷杂处,你还真不好确定某一个人的真实民族成分。

且说甘宁听了王平的话,决定继续按兵不动。赵融写信来劝他,说你若两不相帮,最后不管谁取胜,都不会饶过将军你呀。甘宁回信道:“吾主唯先帝也……”他这时候已经可以确定,刘备确实是驾崩了——“先帝嘱吾守巴,以敌曹氏,若即弃守而西,若魏人趁隙来攻,恐巴东非国家之土。今且未识曲直,当从旧命,至于日后功罪,非宁所可妄度者也。”

赵融回信,说目前情况,我在剑阁,南边儿有刘封、黄权,身后有赵云——顺便通报一下张飞的死讯——单把我夹在中间,兵微将寡,难以相抗。不管将军你做何打算,对不起,我只好暂且归从刘封了,否则怕是见不到将军您论及“日后功罪”的那一天。

甘宁得信,即遣部将沈弥前往阆中,代赵融以守巴西——你个人做何打算,归从哪一方,我管不着,也管不了,但你既有所属,就先别回巴西来了吧。

再说是勋在长安。在分析了目前的局势以后,即以大都督的名义快马行文给凉州和荆州,要求尽快出兵,夹击蜀中。凉州方面。由刺史张既张德容率陇西太守苏则、汉阳太守姜叙、安定太守毌丘兴等,联合羌骑,进取武都。荆州方面,是勋临行前已经奏请让司马懿出任南郡太守,即命其为主将。配合水军都督鲁肃,攻打巴东——荆州刺史贾逵就不必上阵了,专心摧督运粮事即可。

是勋认为,攻破汉中的关键在于曹真、张郃,而一旦拿下汉中,因为关中粮秣不足,运道也比较崎岖艰险,当从荆州沿沔水或者长江(倘若三巴真能拿下来的话)运送粮草物资,以支撑其后对成都平原的总攻。所以贾梁道肩膀上的担子一点儿都不轻啊。

同时是勋还催调周边郡县集兵来会长安——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大后方不动,当汉中战局有利于我。安全系数大长之后,就必须移驾前往汉中,如此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前线局势,进而协调三方面的军事行动。可是目前手里兵不足万,他是真没有豪胆翻越南山——怎么着也得给我凑足了一万人再说吧。

这时候赵云与马超也已经在阳平关下接过好几仗了。想当日赵云得闻张飞的死讯,匆匆驰入南郑,接管了汉中防务,好不容易才把混乱的人心暂时安定下来。随即听闻马孟起来攻,他赶紧率军西至阳平——阳平关距离南郑不过百余里地,一日即至——堪堪拦住马家军。

阳平关地势险要。为汉中盆地的西方门户,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巴蜀地区的一扇北大门。《隋书》中说此关:“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随即赵子龙即约马超阵前相见,说将军您不应该来打汉中,而应该继续南下,相助太子去攻成都,扫平篡僭。马超故意装糊涂,道:“大将军遣使来,道张益德与卿等背反也,吾故率军至此。今新君已在成都登基,其年尚幼,何得更有太子?”

赵云道:“将军乃受吴子远所欺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政变真相,再对马超言说一遍。马超继续装傻:“此事难取信也,实子龙亲见否?”赵云说我当时身在雒县,倒是没能见着吴、李政变——“关云长故主簿廖元俭亲历,时在我军中,可命来为证。”

马超一撇嘴:“廖淳微末下将,其言如何可听?”随即劝告赵云,说倘若张飞还在汉中,那估计跟我有得一打,如今传闻张飞已死,只有子龙你独自守备,自认能够对抗我的西凉铁骑吗?还是早早下马受缚,我将来会在新主面前说说好话,保你项上首级的。

赵云闻言,不禁大怒,拍马拧槊便直取马超,两军就此混战起来。马岱先来迎击赵云,但战不三合便即不支而退,赵云一直冲至马超身前,大槊直取马超前胸。马孟起横槊遮挡,随即反刺回去,二将马打盘旋,厮杀良久,不分胜负。

然而赵云尚可与马超一战,他麾下士卒却逐渐落在了下风。其实单论素质,汉中军本不在武都军之下,而且对于刘备来说,张飞那是亲生……亲信的大将,马超是后娘养……后来投效的,物资、装备,也从来先紧着汉中军提供。然而汉中精锐,多随刘封、黄权南下,剩下那些又因张飞之死而士气靡沮,赵云费了好大心思,也只能把军心士气调整到普通水准而已,不可能恢复成原本高度。马家军虽然远来,气焰却颇嚣张,再加上军中骑马比率较高,因而阵而后战,逐渐地便占据了上风。

赵云一见无法取胜,只得斜斜一槊隔开马超,率军后撤,退入阳平关。马超本不擅长攻城,远来又未携带足够的器械,所面对的又是如此险关,故此一连五六日都未得寸进。其间赵云数次亲率百骑杀出城去,冲敌薄弱处,给马家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可是随即双方各自得着消息:魏军从北方杀来,直取自家的后路……(未完待续。)

第9章 大山在前第4章 原力之理第23章 堂上惊变第2章 兄弟阋墙第9章 周平王事第26章 军国利器第9章 为国杀贼第28章 内外兼修第7章 宛城宣诏第33章 贤良孝廉第5章 远之则怨第22章 争战渭北第6章 建安石经第20章 勾心斗角第16章 飞来干醋第6章 纸上发明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6章 临阵三射第9章 隔壁老王第19章 覆盖攻击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2章 防微杜渐第6章 反攻序曲第23章 两道并发第17章 亡羊补牢第34章 踏破铁靴第29章 舌灿莲花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0章 亥猪巳蛇第28章 冯翊遗珠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6章 蜮蚓岂龙第33章 而魏其死第8章 我等自取第2章 初晤诸葛第5章 天赋上限第26章 军国利器第10章 择易避难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6章 文姬归汉第31章 曹氏麟儿第25章 鄠县落凤第29章 伏地气绝第11章 首鼠两端第12章 白地将军第4章 赤面之疾第16章 天下为弈第16章 廊下故人第32章 唯才是举第31章 请教后进第7章 名士该杀第3章 吴中之祸第16章 屯敌必取第10章 临阵手谈第23章 岂可无马第12章 乃可掳去第30章 乃见君臀第16章 讨袁绍檄第13章 违天不祥第31章 曹氏麟儿第4章 人言可畏第34章 阵前车悬第16章 **好淫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3章 郊祀天地第33章 孝即是忠第8章 木兰何人第4章 法不可废第28章 天命何在第8章 选士之策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6章 同灭吴寇第6章 王异国生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0章 入汉摘桃第12章 城外相见第22章 拓拔归附第15章 初攻邺城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7章 旧相新相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2章 殿上失仪第11章 观其决断第18章 无心插柳第31章 曹氏麟儿第25章 千里之间第8章 一死人耳第23章 铸戈为犁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7章 养寇自重第2章 据蜀自立第7章 妇人之言第15章 乱世能臣第3章 夷寇临城第13章 杀夫献妻第20章 冢子监国第22章 争战渭北第22章 飞将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