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心大志广

徐庶在给刘封、黄权的信中表态,说他愿为吴懿、李严作保,二人仅为全身家性命耳,别无阴谋。同时他也建议,让吴、李先把吴皇后和刘禅送至雒城为质,以换取刘封放心进入成都——五百兵太少,五千兵太多,咱们打个折中,你带三千人过来吧。

黄权为人耿直,虽然智计不输于人,但基本上都是玩儿的阳谋,而很少涉及阴谋诡计,所以看了徐庶的书信,当场就信了,还劝刘封:“徐元直所言是也,殿下当即行之,若拖延日久,魏人再来,恐难御也。”随即建议让赵云护卫刘封前往成都。

刘封摇头:“子龙当与卿共守雒城,此吾根基也,不可轻动。”黄权再建议让马超协从,刘封还是摇头:“马孟起最叵信,不可从孤!”他自恃武勇,只当既有吴皇后和刘禅为质,又身带三千兵马,即便多少有点儿冒险,以自己的弓马之术,保全性命应可无忧也。于是只领着关平、关兴兄弟,以及廖淳、赵融等将,率军来至成都门外。

这时候吴皇后和刘禅已经先期前往雒城为质了,黄权乃使赵云监护,自以为有此两名人质在手,可期万全。这就是老实人的想法啦,其实吴懿、李严根本就不为二人的性命担忧——先主故世,时日尚浅,赵云、马超等归从刘封也仅数月而已,即便我们宰了刘封,你们就真敢杀害太后和皇帝——好吧,你们不承认这是皇帝,那终究也是先帝骨血啊——吗?到了不还得奉刘禅为主么?

再说刘封进入成都,吴、李二人自然不敢露面,却使射援相迎,说一切都已经准备停当了,就请太子前往宗庙盟誓。其实吴、李早就在宗庙周边埋伏好了人马,等刘封一到,便有太常上前拦住,说:“宗庙前。即太子不得执兵也。”刘封打眼一瞧,吴、李就在阶上,也全都朝服无剑,空着两手。他性格本就粗疏,至此以为胜利在望,还心想:“待得并合成都兵马,便杀此二贼也!二贼罪恶昭彰,即丹书亦不可全其活矣!”

于是卸剑上阶。身旁仅十数人护卫而已。吴、李上前拜谢,请刘封先入殿堂,刘封大步迈入,可是才进门,就听“咔嚓”一声,殿门竟然闭合了起来!

到这时候再知道中计可也迟了,只听一棒锣响,殿后拥出张任等数百精锐蜀卒来,顷刻间即将刘封与其从人尽皆斩为肉酱。随即割下刘封首级,出殿高呼:“先帝遗命。传位亲子,而刘封以外姓入继,竟矫诏而叛,罪无可逭!今但枭其首,从者不论,降即免死!”

三千兵马,大半放下了武器——头子都挂了,还有什么抵抗的动力啊。只有关氏兄弟和廖淳不服,即欲执械来杀吴、李,但终因寡不敌众。为张任、泠苞等所杀。至于那位赵融,及时转蓬,跪地请降。

张任便即建议:“请大将军即出城向雒,以收其军。”吴懿还有点儿含糊:“雒城尚有二万军。即以刘封首级相向,可能听我否?”李严在旁笑道:“吾早有安排,大将军可放心前去也。”

原来李严早就要求被囚的马岱写下书信,去劝马超投降,助其传递书信的,正是原本他们派往武都的使者王甫王国山——王甫不敢暴露身份。怕被刘封所杀,一直假扮小兵,就躲藏在马超身边哪。李严表示,说马将军你只要协助取下雒城,则前事不论,当初骠骑将军的承诺仍然有效,你马家兄弟也可就此团聚。

因此一等刘封进了成都,消息传来,马超、王甫便即偷开雒城南门,放早就埋伏在附近的成都军杀入。成都军将乃年逾七旬之严颜也,一进城就对马超说:“今杀刘封,大将军将自来取雒,将军当亲往相迎,以赎前愆。”马超大喜,便即策马去迎吴懿。

随即严颜直奔衙署,把黄权给团团包围了起来。黄公衡惊而出看,问严颜道:“汝等得无害太子耶?则欲陷太后母子于死地耶?”严颜冷笑道:“公衡亦巴人也,巴蜀自有其主,何干吴氏?!”

黄权这下子可真是惊着了,厉声喝道:“汝等得无欲戴刘振威耶?昔先帝入蜀,汝等皆背振威而从之,今又叛汉而归振威,二三其德,一至若是。诗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想当初刘备入蜀,黄权适为广汉长,闭门坚守,坚不肯降,一直等到刘璋战败,亲笔书信前来,这才放声大哭,然后打开城门。刘备也正因此而特意召见他,想瞧瞧这位“忠臣”究竟长啥模样,结果相与恳谈,大感钦佩,遂破格重用。所以黄权才有资格责骂严颜,说你们当初抛弃刘璋投降刘备,如今又放弃刘备,要扛刘璋出来做旗号,你们也未免太过无耻了一点儿吧!

严颜一撇嘴:“先帝世之英雄,吾等从之,必无二心。然今先帝已殁,刘封凶暴、二子孱弱,魏人压境,蜀中终不可保也。故吾等戴旧主以迎魏师,为全巴蜀百姓耳——君以为吴懿、刘封辈,能御魏人而全蜀地否?大势所趋,顺之为智,不然,徒死耳,且祸乡梓!”

黄权本来就不以口舌见长,当即被严颜说得是哑口无言,不禁长叹一声:“汝等自做,与我无涉矣。”返回内室安坐,那意思:你要擒我就来擒,要来杀我就来杀,我如今心如槁木死灰,啥都不管了,一切只看天意吧。

不仅仅严颜在雒城图穷匕见,此刻成都城中,吴懿才出南门,张任、泠苞他们就率兵把李严给围住了,随即把软禁中的刘璋扶上马车,驰至李严府前。李严这才知道枉称聪明,却中了他人的算计,不禁苦笑道:“吾早与大将军言,蜀人不可信也,彼不听我,致有此败!”可还是忍不住爬梯子站上墙头,招呼张任来说话,问他:“战阵之上,将军多谋,朝堂之中,无能为也。今谋我者,未知究谁人耶?”

你们这圈套一层套一层的,发动起来又如雷霆万钧之势,我想想都觉得恐怖……究竟是谁有那么大本事,谋划得如此天衣无缝,竟然把我也给瞒在鼓里,反倒无形中做了你们的帮凶?你告诉我,那我死也无憾啦。

张任仰天大笑道:“正方自诩智计,今亦有此乎?实言相告,谋君者,徐元直、彭永年也!”

李严一听,罢了罢了,这俩货要是联起手来,我还真未必是他们的个儿啊……

后世的演义小说当中,徐庶是个大忠臣,其实未必。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南征,刘备放弃樊城南走,曹军“获庶母”,于是徐庶“辞先主(刘备)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因为老娘被逮,他一大孝子被迫去刘备而归曹操,此亦无可奈何之事也,问题其后并没有什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元直在曹魏一直做到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高位,他要是始终抱持着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有可能位列公卿吗?

在这条时间线上,徐庶倒是并没有因为老娘被逮而早早归曹,对刘备也还算忠心耿耿,但问题刘备已经挂啦,他又实在被吴懿、李严等人给恶心到了,于是秦宓跑去一逞口舌之利,徐元直当即就上了贼船。此前他写信给刘封,担保吴、李绝无二心,表面上是被秦宓说服,愿意襄助吴、李,其实就算是加入蜀人帮的“投名状”。

至于蜀人帮真正的领袖人物,那就是史书上著名的无节操之辈彭羕彭永年。蜀人当中,他曾经被刘璋收拾得最狠,乃至“髡钳”为隶,刘备入蜀后也最受信重;但此人向来嚣张自矜,比法正还要狂傲,搞不好同僚关系,结果遭到荆州士和东州士的联合打压。在原本历史上,是诸葛亮屡次密陈刘备,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导致刘备逐渐疏远了他,彭羕恼羞成怒,竟然跑去跟马超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当即出首告发,彭羕旋被处死。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彭羕也在刘备晚年遭到了疏远,恼恨之下,便即密合徒众,打算以拥戴刘璋为名,换一个主子来侍奉。这人虽然品格低下,但能力是极超群的——否则刘备一开始也不会信重他——他这一跟徐庶联起手来,暗中策谋,也难怪李严要中了圈套啦。

当下李正方面如死灰,返回内室便悬梁自尽了。张任、泠苞,还有蜀人帮的杨洪、费诗、王谋、何宗等人便即掌控住了整个成都城,将刘备的侧妃和次子刘永全都囚禁起来——这还是徐庶当初上贼船时候提的条件,要不然蜀人能把他们全都杀光了账。

再说吴懿中了彭羕等人的圈套,听信张任所言,只带着很少兵马就出成都前往雒城——大部队已经让严颜带出去取雒了,他身边也不需要太多护卫啊——那边马超亦数骑来迎,结果行至中途,两人才刚碰面,突然间四周伏兵并起,矢如雨下……(未完待续。

第28章 真书伪书第19章 枭雄入蜀第36章 谁人祖道第17章 立长立贤第20章 亥猪巳蛇第9章 积毁销骨第10章 择易避难第7章 卿何人也第27章 败絮其中第16章 临阵三射第18章 文章魁首第4章 使徐三事第35章 咄咄逼人第33章 先登者谁第13章 违天不祥第20章 冢子监国第20章 大科学院第25章 鄠县落凤第19章 鲜卑大人第24章 所以饵敌第22章 甥其无恙第28章 超愿弃父第17章 强固是氏第2章 被翻红浪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6章 谁人祖道第11章 官场狡诡第16章 矢在弦上第9章 乱军之计第5章 天赋上限第7章 吾青州人第2章 穷山逐鹿第3章 九品官人第26章 何必三策第3章 嫌疑之地第6章 一时俱反第11章 捕风捉影第35章 定远之功第24章 城上易帜第16章 岂忍招赘第24章 要当磔也第5章 谷口设伏第15章 毋受其蛊第10章 临阵手谈第13章 口舌之间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7章 忠良被难第25章 大地为球第1章 先帝遗诏第27章 东吴骁将第8章 志不可夺第7章 谋身谋国第20章 图穷匕见第25章 迁胡入幽第6章 双亲罹难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2章 乃可掳去第27章 鱼复三险第3章 苍天不仁第3章 秘计有三第13章 行海索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2章 兔死狗烹第10章 海隅神威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1章 暗夜惊魂第17章 养寇自重第18章 盖章生效第26章 同灭吴寇第25章 大盈若冲第6章 欲言南事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0章 厚固吾势第20章 冢子监国第29章 屯田小吏第8章 我等自取第9章 德不可见第8章 佛国之愿第10章 得无患乎第24章 城上易帜第21章 吾等何往第20章 忙中得闲第4章 法不可废第11章 社会进步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9章 城下大战第29章 裸身而来第3章 岐东渭北第30章 攻心为上第14章 未之闻也第9章 西域贡使第22章 未尽善也第11章 借胡杀人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5章 新野之宴第6章 嫌隙已生第8章 跨境追捕第16章 临阵三射第33章 贤良孝廉第4章 吾当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