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天命何在

这年月的人们大多相信灵魂具备相当的独立性,即人的思想、记忆和本我意识并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甚至r体的腐朽而彻底消亡。www/xshuotxt/com儒家礼敬先祖,其实与上古的灵魂不灭、先灵永存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孔子本着相对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不明言而已。但是随着后汉谶纬之学的风行,再加佛教思想的传入,灵魂不灭甚至轮回的说法逐渐甚嚣尘上,所以到了南朝,范缜要特意去写一篇神灭论来加以反驳。

故而是勋说“寄魂”,是复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年月相关“离魂”、“招魂”乃至“寄魂”的传说本来就满坑满谷,九州风传。

但对于是勋所言“千年后人,寄魂此世”,是复便搞不明白了。这年月人们普遍的时间观念都是单向的、连续的、均匀的,当然仅就人世而论,若涉及传说中的神仙,则时间流逝并不均匀的传说也不在少。南朝任昉述异记中,即记有“烂柯”的故事: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就是说一个叫王质的人进山伐木,看见神仙下棋,并且吃了一枚仙丹,结果他感觉只是极短的时间,转过头去一瞧,自己所携带斧子的木柄全都烂光了。出山以后,发现认识的人也全都死绝——其实已经很多年过去啦!

魏晋玄学产生之后,这类传说绝不在少,而在这曹魏黄初年间,玄学才刚萌芽,学界有其,类似传说并不普遍,却也不至于使一位读过书的贵介公子瞠目结舌,彻底莫明所以。

但这只涉及到了时间的均匀性。或者也可能歪曲了连续性,但不涉及单向性。要是对是复说,有千年前人魂寄千年之后,他当即便能领悟。但要说千年后人魂寄千年之前……这时间也是可逆的吗?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向低处流,难道可以逆向吗?

然而后世人若评论起来,或许是宏辅才是“谈空说玄”的祖师爷吧,因为他时常在诗文中掺杂进一些后世的宇宙观、时空理念。时人多目为寓言、譬喻也,却也可能因此而推导出一条通向玄学甚至宗教的途径。对于老爹的物理初言,十句话里是复看不懂九句话,抑且毫无兴趣,但对于那些踏空说玄,日夕常有接触——说白了,是复很难破除时间的单向性思维,但并非完全不能接受,经过是勋的教育和潜移默化,他的思想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

况且是勋张嘴先说:“将有语汝。毋以为荒诞也。”然后是:“大道渺茫,人所莫测。”打过预防针了,这世界上什么诡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别当我是临终前的胡言乱语啊。所以是复愣了一下,便即回答说:“儿未尝信,然阿爷若云有,当有。”

是勋自嘲似地微微一笑,换了个角度去谈问题:“若汝在此世,魂寄于春秋之时,又如何?c董子、郑子之说。乃可与圣人谈儒矣;以孙、吴未著之学,乃可与曹刿论战矣;诵离s之章,则楚之文,亦尽在汝……”

是复闻言。若有所思,沉吟不语。

“吾生于乐浪偏狭之地,家非世代宦门,幼无宿儒之教,一旦履足中原,知大势、识人心。文则超迈当代,经可绍继绝学,乃至造火药、印书籍,遂辅先帝以成一统。吾岂天生圣人耶?吾实生而知之矣!”

是勋说到这里,是复终究是聪明孩子,立刻就明白了老爹所言究竟何意,不禁瞪大双眼,愣愣地盯着是勋。是勋趁机再给他最后一棒,以开窍要:“或有云吾非是氏子,实乐浪土著,李代桃僵者也。汝亦尝闻,颇恨小人造谣,坏吾清誉,然吾实告汝:此言真也,吾非士人,乃朝鲜郊外一贫夷耳!本无所学,而知天下事。”

临终之前,我把实话都跟你说了,因为你是我亲儿子——儿啊,你听得明白老爹说的话吗?

“阿爷……”是复不知道该作何等反应才好,要按后世的话来说:此刻他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汹涌奔过……

是勋点一点头,心说儿啊,你肯定还不相信,但你已经明白了——“此世若无我,汝以为将如何耶?先帝挟灭袁之胜,南取荆襄,而为刘备、孙权联兵阻于赤壁,自兹再不得过江矣。孙权在扬,刘备入蜀,与吾魏鼎足而三,割裂天下。先帝未尝践极,子修早夭,传位子桓,子桓乃得汉禅。遂传其子叡,叡传其子芳,芳后则髦——非时君也,亦子桓之孙——髦后则奂。逮四十年后,始得灭蜀,再三十年而灭吴,然复统者非魏也,其名为晋……”

是复是彻底说不出话来了,只好由得老爹预言未来之事,越听越是诡奇,越听越不敢相信。是勋也知道不可能一口气往儿子脑袋里塞太多东西,所以只说到了“五胡乱华”——“晋有诸王相争,匈奴、鲜卑等乃趁势而盛,及羌、羯、狄等皆入于中国,城邑毁弃、村落屠尽,实古来未有之大难也!故吾之所为,如一天下、建制度、收是魏,无他,专为避此祸耳。”

谁想到是勋的心思完全不在什么“五胡乱华”、“古来未有之大难”上,却突兀地问了一句:“晋者何姓?”

是勋不禁轻叹一声,心说当“五胡乱华”还没有发生之前,真是谁都想不到这所谓的“大难”究竟有多么可怕啊,估计在儿子心里,也就汉初匈奴侵扰沿边各郡,顶多周代犬戎入镐京而已,所以他并不怎么在意,却着急想知道究竟谁会代魏而兴。

好吧,你既然想知道,那我就给你讲讲——“汝以为,吾安得而重孔明、仲达,而必致之门下耶?孔明实执蜀政,自比管、乐,而后人几敬为萧、张;至于仲达……实受魏二世之重,父子监三世之政。前仲达生次子,汝为我备礼而贺,今六岁乎?七岁乎?此儿之子,实取禅于魏……”

于是跟是复详细地讲述了原时空中汉魏之际历史的走向,是复听得惊骇莫名,并且全神贯注,几乎连眼睛都不带眨的。是啊,历史的荒诞,入人耳中,往往比说书还精彩哪,谁能相信周公瑾能以寡弱之卒,于赤壁大破北军?谁能相信以蜀、吴偏僻之地,而能力抗曹魏数十年之久?

他这一通述说,一直讲到天黑,曹淼数次三番在门外请问啥时候吃晚饭,都被是勋给轰走了,派甘玉出马,同样铩羽而归。最终只得请来管巳,跟门外双手c腰,先骂儿子:“汝父才苏,即不与食,汝岂堪为人子耶?!是何语而必背人?”

是复没办法,只好朝老爹扑闪扑闪眼睛,倒吊一下眉毛,以示哀恳。是勋先告诫他:“汝为吾子,故将死时必以实情告汝,天知地知,汝知我知,即汝母亦不可与言。慎之,慎之!”是复说爹你放心,我明白的,您的话我将来只传儿子——如果有儿子的话——绝不会再告诉第三个人知道。

心里挺高兴,老爹没让我把这事儿将来告诉郯弟,那是明确要以我为继承人啦。理论上也当如此,郯弟虽为嫡母所养,其实还是庶子,不可能让我代管家业,将来再交到他手上——除非我没儿子,又死得早——如今他还年幼,老爹自然只能托付我啦。可是老爹真的快要死了吗?我还希望你能够多蹦跶几年,再为我开开路哪!

就听老爹又说:“若吾真不讳,书斋西墙下有铁箧,匙在东墙架后,其中文字,汝可自观。”近年来亲朋多故,是勋也不禁感伤,人到中年,过一天就少一天啦,不定哪天就会闭眼,所以把后世之事,拉拉杂杂地写了不少,全都藏在那铁筪之中。他也曾经吩咐过曹淼,说我要是突然死了,汝等不得开启那铁箧,使与我陪葬可也。曹淼当时只当玩笑,还大声啐道:“夫君尚健,何得云此!”

曹淼端了粥进来,亲手喂是勋吃了。是复也趁机填了点儿东西,然后重归榻前,再听老爹讲故事。曹淼说你爹才醒,让他好好休息一晚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谈不成吗?是勋心说就怕我一暝之下,便即不起……趁着精神头还足,该说的话……估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能讲多少就尽量多讲些吧。

于是再次把老婆们都轰出去,关上屋门,只留是复一人倾听。将近午夜时分,终于把三国鼎立、司马篡魏等事儿大面上都说完啦,随即重提“五胡乱华”事,也说了说世族腐朽——“乃知汝父之政,实有以也,非盲目而造。”

是复从一开始的惊骇、迷茫,几个时辰的课听下来,此际神情却变得极其亢奋,跪在榻边,连双腿麻木了都似乎毫无查觉,只是双手扶着榻沿,双目大睁,低声道:“儿知之矣!此殆天不欲中国乱,故降阿爷,以纾祸患。前以为天命在魏,今乃知天命在阿爷也!”

是勋不禁一皱眉头,心说小混蛋你究竟都听明白了些什么呀?!未完待续。

第13章 坚壁清野第10章 枭雄之死第22章 禅何礼也第4章 豆中有膏第35章 世豪之富第5章 天赋上限第13章 郊祀天地第9章 文和诡谋第6章 窃玉老贼第31章 烈风袭寨第9章 天子所赐第7章 请杀孔融第4章 赤面之疾第30章 标名青史第29章 关中之战第10章 挥斥八极第6章 欲征北虏第16章 历史惯性第16章 废立之思第32章 暗流涌动第29章 何者为君第2章 是仪北上第22章 国中无将第4章 无米之炊第27章 败絮其中第34章 疏不间亲第28章 长坂坡前第28章 阵前杀将第5章 白波谷前第15章 初攻邺城第32章 曳尾泥涂第11章 观其决断第12章 江上肃清第24章 三辞三留第23章 两道并发第4章 不肖之子第2章 九江处士第20章 厚固吾势第24章 禅让风波第6章 平春豪强第30章 厚买人心第18章 我能兴郑第26章 何必三策第2章 据蜀自立第12章 何必当初第13章 大势已去第1章 如有勋在第26章 城头箭书第10章 离间江陵第17章 兔死狗烹第4章 法不可废第5章 远之则怨第8章 一死人耳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6章 廊下故人第37章 心大志广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章 益州内患第5章 白波谷前第26章 公仁伪书第14章 非当世人第30章 厚买人心第26章 城头箭书第4章 渔阳豪强第28章 古代科技第4章 真正小人第7章 投刺自荐第6章 严其考法第6章 嫌隙已生第12章 壮当封侯第30章 乃见君臀第32章 天下第一第15章 重修长城第34章 疏不间亲第28章 长坂坡前第23章 此新声也第31章 请教后进第13章 会温氏园第6章 双亲罹难第23章 军国重器第20章 忙中得闲第26章 城头箭书第4章 闭门课徒第24章 唇枪舌剑第4章 海东来去第12章 观其决断第19章 岭南烽烟第27章 贤却未贤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5章 同林之鸟第21章 齐大非偶第5章 渭水鲤脍第18章 二将争功第13章 东海都尉第5章 今古不同第20章 前程无限第20章 人臣当言第1章 苴鉏去之第21章 吾等何往第20章 谋划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