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而魏其死

曹髦尚未行过冠礼,理论上不可亲政,而必须由重臣辅佐,代行王权。当然啦,再小的皇帝那也是皇帝,真要跳出来说几句话,即便不考虑秋后算账的问题,群臣亦不可当耳旁风也。所以能够制住曹髦的,要么是是勋这种功勋元老而兼宰辅重臣,要么是曹德这种皇族元老——只可惜曹去疾天生小透明属性,没人真把他的话当一回事儿。

此外尚有一人可以约束曹髦,那就是太皇太后卞氏。虽无血缘关系,卞氏终究是曹操的正室,小皇帝名义上的奶奶,即便按传统来说妇人不当干政,但她若执意插手,小皇帝是不敢不恭聆教诲的。

当然曹髦心里肯定不爽:奶奶你要是直接如汉初吕后般摄政也就罢了,如今口口声声说不干涉政事,却又阻拦我遣夏侯充出征,又下诏赦免曹洪,如此则功臣、姻戚以你为靠山,自可肆行无忌,即便我将来亲政了,还能够约束得住吗?

心中委屈,必要向人倾吐,那当然只能找崔琰、杨修啦。然而二人亦无可如何——我们还能管得了太皇太后吗?只能跟随着小皇帝喟叹而已。崔琰下来,再与心腹商议——申宗、曲文皆已外出,眼前就光剩了一个何晏啦。何平叔原本就比较反感卞氏:先帝视我若子,卞后却不肯关照,他儿子曹丕当储君的时候,还数次阻挠先帝授我以官,其母子竟如此可恶!

所以何晏趁机就说:“赦辅国事,必山阳公主讽太皇太后为之也。公主为太皇太后亲女,下嫁是氏,则太皇太后与是氏几同一体,君等欲变是氏之政,必为所挠——今辅国得赦,坚不听命,诚恐新政难行。”

曹洪主动跳出来反对新政,却并未得到什么实质上的惩处,而且还不肯认罪。那么有他做榜样,小人必群起仿效,您的新政还可能推行得动吗?

崔琰皱眉问道:“如之奈何?平叔可有以教我否?”

何晏说从前的事情只能由他去,咱们力量尚且不足。还无法彻底扭转局面,但要警惕类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盍使内外隔绝,太皇太后不见公主,自不干政矣。”

崔琰双眉一轩,说你疯啦。你要真这么搞,跟政变有啥两样?别说皇帝不可能答应,就算真这么办了,公主想见亲娘,也是你拦得住的?太皇太后长久不见其女,难道就不会起疑心吗?一甩袖子:“平叔智昏矣,且退!”

何晏被崔琰轰将出来,心中颇为愤懑:是你向我问计的,我出主意你若不采纳还则罢了,开口就骂我“智昏”。我如同先帝假子,什么时候吃过这种瘪啊?!是你丫被曹洪一笏板给彻底打萎了吧!越想越是不爽,当晚即召朋友前来饮酒,以抒愁肠。

几杯酒落肚,嘴就没有把门儿的了,即将前后事逐一道出,还说:“崔季珪诚书生也,不堪与谋!”

朋友劝他慎言,便即告辞而出,急命御者:“往是领军府上去!”

这个朋友不是旁人。正乃陈泰陈机伯,夤夜求见是复,将何晏所言合盘托出,说这家伙疯了。竟想隔绝太皇太后与公主,不过崔琰倒是不傻,没听他的。

是复跺足道:“惜哉,若彼肯听,吾事协矣!”

是复这些天一直以照顾老爹为名,躲在府里不见人。其实党羽四下串联,早就给崔琰他们挖就了一个深深的陷阱。想当日他与桓范密议,说我有一计,或许可以一举斗垮老爹的政敌——

“家父曾语我一寓言,云某国主幼,辅政大臣二,其一老而多智,其一少而跋扈。少者欲夺老者之权,老者不与相争,归宅安养。少者乃以为老者不足虑,即用私人、乱旧政,至朝野侧目。老者知时至矣,势成矣,始一振臂而四方景从,即害少者……”

其实这正是是勋跟他说的,在原本历史上,司马懿是如何一举斗倒了曹爽。是复就问桓范,你觉得咱们趁着我爹病危,也照此而行,可不可能成功?

桓范沉吟道:“此非郑庄放纵叔段,而使其多行不义必自毙之谋耶?”你这主意貌似不错,可惜时机选择得不对——

“主公病重,或将不久于世也,则崔季珪必不肯妄动,以待主公不讳。而即其妄动,变政之举,牵涉繁多,安可一二日间即使天下汹汹者乎?若主公复起,其势自却,何得多行不义?若真不讳,彼乃无忌,公子尚不可制也。”

崔琰现在肯定梗着脖子等是勋去世的消息呢,是勋一日不死,我估计他一日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你怎么能让他很快就成为众矢之的?

是复摇头道:“天命……吾意天必不使大人即此而故也。至于使崔琰利令智昏,肆意妄行,吾亦有计……”

是复的计划主要分为两手:其一,到处散布谣言,说有人觉得是氏之政有悖儒经,重末业而轻国本,必然不能长久,期盼贤者出来拯危救难;其二,找人去煽动崔琰的党羽,促使他提前变更旧政。

所谓“崔琰的党羽”,是复瞄上了何晏。何平叔自视甚高,但骄横跋扈,并且其实肚子里只有墨水,文采斐然而智计欠缺,是勋很早以前就跟儿子说过:“勿与平叔来往,虚浮空谈之辈也。”

崇尚清谈的玄学,在原本历史上肇端在三国时期,第一轮代表人物就是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何晏曾经党同曹爽,甚至献计迁郭太后于永安宫,隔绝内外,使曹爽可以挟持小皇帝,肆无忌惮地操弄权柄。后来曹爽为司马懿所囚,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宣王(司马懿)使晏与治爽等狱。晏穷治党与,冀以获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谧)、邓(飏)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

也就是说,司马懿假惺惺地还让何晏参与审理曹爽及其党羽,说一共有八个家族必须穷究狠治。何晏还想转做污点证人,就把丁谧、邓飏等老朋友全都给出卖了,但只算出七家。司马懿说你这数不够啊,何晏彷徨无措,最终反问:“您说的难道是我吗?”司马懿点头,没错,就此下令逮捕何晏。

怀想“岂谓晏乎”的嘴脸,够多卑劣且猥琐啊!

崔琰本身不过一介书生而已,甚至可以说是腐儒,杨修比他略微好点儿,但也有限,基于领袖人物都是这副德性,他们的党羽自然水平高不到哪儿去。就好比原本历史上曹爽之党,除了一个桓范,包括何晏、丁谧、邓飏、毕轨等辈,就全都是奸诈小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而且智商还很有限。当然啦,崔琰论人品,与曹爽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他手下还是有几位君子的,但何晏绝对不在其列。若论智术,何平叔更是彻底拉低平均线的那位。

所以是复瞄准了何晏,但是找谁去煽动何晏才好呢?想来想去,他偷偷出门,去找到了陈泰。陈机伯年纪虽轻,智商和情商却都很高——在原本历史上,他出将入相,最后还敢抚着高贵乡公的尸体痛哭,要求惩办凶手,司马昭也没敢拿他怎么样,即此可见一斑——所以是复也不跟他兜圈子,直截了当地就说:

“崔季珪等明欲乱政也,或可得逞于一时,然触群怒,一袁盎进言,则戮晁错于东市,卿信之否?”

这会儿崔琰其实还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但仅仅他制定了新的等级制度,就够使人侧目的啦。崔琰光看到豪门显宦普遍瞧不起单家寒门,希望能够在吃穿用度等表面威仪上跟下等人拉开差距,但他瞧不见的是,是勋此前大力发展工商业,已经把很多大家族都拉上了贼船,商贾的地位无形中获得了极大提升。结果崔琰新制的等级制度区分君、臣、官、民还则罢了,竟然把商贾也单列出来,并且仅仅高于贱役,甚至低于庶民。是啊,商人们本身没啥政治能量,然而豪商背后都有功臣和世家为依靠,崔琰此般作为,无异于前揖其主,而后伤其犬,真能够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欢迎吗?

陈机伯冷眼旁观,对此看得分明,所以是复问他,说崔琰肯定会倒霉的,你信不信?陈泰当即颔首。是复随即又说了:“闻卿父亦崔季珪所荐,始得复列卿相之位,然否?则季珪若败,诚恐祸及令尊也。”

陈泰摇摇头,说崔琰怎么能跟我爹比啊,那就是一个倖进小人而已,我爹可是先帝时便为亲信,长久主持吏部工作,资格比崔琰老多啦。是复冷笑道:“灌夫触武安,而魏其死,其谁能料之?”

魏其侯窦婴曾为汉相,灌夫是他的门客,窦婴致仕后,武安侯田蚡继其相位,灌夫向来瞧不起田蚡,某次借酒撒疯,故意顶撞,结果被田蚡逮捕下狱。窦婴为了救灌夫,导致跟田蚡起了冲突,两人一直争到汉武帝面前——结果是窦婴、灌夫,先后弃市。

是复的意思,你以为小苍蝇揪不出大老虎吗?以为你爹资格老,就肯定不会受崔琰的连累?这种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了吧!

陈泰沉吟良久,乃问:“阿兄欲泰如何办耶?”(未完待续。)

PS:

非常抱歉,明天一整天都要外出办事儿,本打算今晚多写出一更来的,但刚才做菜被油溅了左眼,现在发酸、流泪,估计不能长时间盯着屏幕啦……我试着努力,但明晚能不能更,真不好保证,特此致歉。

第5章 远之则怨第10章 不忠不义第28章 毋失我望第8章 佛国之愿第15章 就食玄菟第7章 卿何人也第27章 鱼复三险第28章 悬危之计第14章 凤雏之谋第7章 吾青州人第2章 是仪北上第26章 熹平石经第10章 不合逻辑第37章 项庄舞剑第2章 隆中之对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5章 为公宣扬第3章 出泥不染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9章 关中之战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9章 擅出奇兵第34章 踏破铁靴第25章 名王为质第2章 言不及义第20章 亥猪巳蛇第4章 五经注我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9章 训诂之师第15章 重修长城第4章 梦中杀人第7章 逆天出师第4章 闭门课徒第31章 烈风袭寨第15章 今古之争第11章 魔鬼之声第22章 拓拔归附第21章 神龟永寿第16章 岂忍招赘第1章 天无形质第24章 妇人衣冠第32章 使王蜀中第9章 乱军之计第10章 分而制之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2章 江上肃清第12章 吕布来矣第22章 太白苍苍第21章 藏富于山第24章 续汉记事第28章 内外兼修第10章 新式算法第7章 吾无此癖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1章 捕风捉影第21章 长驱直入第4章 使徐三事第22章 祸其始此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1章 六气之毒第10章 隆中访贤第27章 东吴骁将第19章 血战赤阪第2章 布防关中第22章 天下太平第4章 豆中有膏第10章 不合逻辑第4章 西走而王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章 雷霆手段第20章 通权达变第27章 柱节立门第17章 愿为孙程第5章 幽州之战第4章 闭门课徒第9章 德不可见第27章 谁执棋先第6章 欲言南事第14章 黑心煤窑第2章 是仪北上第13章 舍卿其谁第7章 逆天出师第21章 舅传婿也第20章 冢子监国第22章 小枝槊头第1章 苴鉏去之第17章 养寇自重第16章 后史先见第31章 大战余波第36章 铁券丹书第22章 都外胡骑第30章 奉驾幸许第7章 圆周几何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2章 人心不足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5章 君不宜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