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

“纯碱!纯碱!纯碱!为毛其他穿越的男主角一天内就能烧出玻璃?!我不服!”

作为京城大学双料硕士的刘彻仰天长啸道,事实证明,光烧石头是烧不出玻璃的。

好吧,不得不说,新中国素质教育下的产物往往是高分低能,至少刘彻就是其中一个悲催的产物。

玻璃的辅助原料包括澄清剂、助熔剂、乳浊剂、着色剂、脱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现在一概没有,刘彻想不出也没心情去想该怎么弄出来,只好先试着烧制劣质玻璃。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纯碱、石灰石和长石,其中只有纯碱最难搞。纯碱,就是碳酸钠,俗名苏打。

为了搞到纯碱,刘彻又昏睡了整整一天,查找相关的资料。

天然的矿物碱主要来自碱湖和固体碱矿。它们是最主要的天然碱资源。通常所说的天然碱,是指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类矿物。

后世中国,以内蒙古的碱湖最多,西藏高原是现代盐碱湖的集中地。地处中原的南襄盆地是古代天然碱的重要产地。

刘彻郁闷了,此时此刻,后世的内蒙古还在匈奴手里呢。至于南襄盆地,是在梁王刘武手中。老天爷这不是玩人么?!

值得庆幸的是,许多植物体内含有碳酸钾和碳酸钠,当它们腐烂或被烧成灰烬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钠,其质量分数高达三成。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写到:“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

农村历来将柴草烧后的草木灰叫作小灰(石灰称为大灰),放在筐子中经水淋,可得灰水,其中含有钾碱,俗名草碱。洗涤衣物就是利用它的强碱性。有些植物,特别是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较多的钠离子。用它们烧成的灰含有较多的碱(碳酸钠)。

好吧,找来草木灰后,原料算是齐了。

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随后为了保证玻璃质量,刘彻还专门找来磁石,对原料进行了除铁处理。当然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除铁处理,只是刘彻为其接受的二十多素质教育找点面子。

到烧制阶段有遇上大问题了,温度需要达到一千五百度以上,少府的青铜作坊熔炼温度不过一千度,由于冶炼炉的温度大约是一千一百度。哪怕是经过刘彻增加的鼓风设备,也不过一千两百多度。

太悲哀了!

造个玻璃都需要全面提升社会技术等级,怪不得后世新中国勒紧裤腰带也要搞航母,这可是带动整个国防产业技术发展的东东。

好吧,不能用煤和木炭了。

刘彻作为全大汉科技水平的顶尖代表人物,决定亲自在少府内制作焦炭。

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千度左右,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干馏)。

煤,汉代的人认为是“天火劫烧之灰”,称为“石炭”,煤炭已成为冶铁业的燃料。在长安城外数十里处,便有数座石炭窑,所以刘彻倒是不担心材料来源问题。

至于技术方面,刘彻找到了唐朝就出现的土法炼焦技术。

刘彻蛮横的占用了少府烧制陶器用的一个炉窑(他不敢占有瓷器窑口,会被皇帝老爹打死),沿着窑室侧壁开挖了导火道,指挥着下人把一车车黑乎乎的石炭放进窑内

当少府的少监(二把手)陈央看到大变样的陶窖,差点没喷出一口血来,觉得脑袋已经不在自己的脖子上了。

要重新修葺这个炉窑,少不得要几天工夫。年首快到了,陈央负责宫中各种器物的制备,如今少了个炉窑,到时交不了差可怎么办?

急不可耐的刘彻可没心情搭理他,作为京城大学的双料硕士,刘彻是个小天才,天才往往是偏执的,特别是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天才就会变成疯子。他亲自操刀,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点上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

随着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大量黑滚滚的浓烟缓缓升上了长安城的天空。

整个长安城顿时乱成一团,城门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关闭,大批大批的官兵封闭了街道。

宫城中,卫尉带着手下的禁卫军把手住每个宫门,禁止任何人通行。郎中令(皇帝保镖头子)命手下侍卫将未央宫和长乐宫团团围住,保护皇帝和太后的绝对安全。

御书房内,刘启震怒异常,斥道:“胡闹!你这是烽火戏诸侯么?敢在朕的宫城内燃起狼烟!”

天子一怒,太子屁滚尿流。

刘彻此刻正跪在皇帝的书案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良久,见皇帝老爹气消了一些,刘彻低声道:“儿臣是想到个好主意,可以大大提高精铁产量,还可以炼出比铁硬数倍,韧数倍的精钢,操之过急,请父皇恕罪啊。”

“哦?”

刘启有些怀疑的看着刘彻,心里有几分相信,毕竟刘彻确实是搞出了不少好东西,且据孙全上报,新的冶铁作坊确实比旧作坊产量高了十倍不止。

刘彻偷偷瞟了老爹一眼,继续忽悠道:“这石炭经过此番炮制,可得焦炭若干。燃烧焦炭,比之木炭与石炭,火焰更旺,熔铁更快,冶铁更纯,生铁变熟铁,熟铁变精钢。用于冶炼,有事半功倍之举啊。”

刘启沉思片刻,幽幽道:“朕且信你一次,待这焦炭炮制好,且让少府诸冶监的冶铁作坊试上一试。若如你所言,此事便罢了;如若不然,你免不了到宗正府吃顿祖宗家法!”

刘彻见刘启松口,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

我的妈呀,连“皇儿”都不叫了,可见皇帝老爹真的生气啦。下次要注意些,此番确实有些孟浪啦。搞得整个长安城乱成一团,皇帝老爹也不好向群臣交代啊。

总之,刘启还是有办法的,特别是在太后也站出来灭火的情况下,找了个莫须有的理由,就让长安城的所有人闭上了嘴,并对宫城上空盘踞了整整十天的浓厚黑烟渐渐习以为常。

十日后,焦炭终于成熟。刘彻亲自指挥下人,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冷炉,扒焦。

很快刘启就收到了诸冶监提交上了的奏章,上面对焦炭赞不绝口,列出了十数条好处,并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焦炭,保证能让精铁产量短时间内大大增加。

刘启皱了皱眉头,对身边如释重负的刘彻道:“皇儿此次功过相抵,朕就不罚你了,只是这制焦之法?”

刘彻哪还不知道皇帝老爹的意思,忙递上一本小册子,说道:“儿臣已将制焦之法写好,父皇可尽快派人手到长安城外的石炭窑附近,建立焦炭作坊,一则宫城中不需再烧制焦炭,二则可以在石炭窑就近烧制。”

刘启满意的点点头,饶有趣味的笑道:“既然皇儿这么识趣,朕就不追究剩下那一大半的焦炭去处了,想来皇儿也是另有用处。”

刘彻闻言,小脸陡然涨红。扒焦时,他偷偷命人扣下了大部分的焦炭,只给诸冶监送去了很小的部分。显然皇帝老爹早已得到了奏报,只是不愿跟他计较罢了。

“父皇英明,儿臣还要造出一个事物,到时定给父皇一个大惊喜!”

“哦?那朕就等着皇儿的惊喜了。”

刘启看到胸有成竹的太子,点头笑道,毕竟这个儿子还从未让他失望过。

数日后,刘彻捧着手中一大块干净透亮的绿色玻璃,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不由得嘿嘿傻笑起来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三百二十六章 雇佣战舰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临朝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四百二十四章 丝丝春愁第九十四章 齐聚一堂 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七百二十二章 寝殿之中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设慈济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六百五十八章 饿狼出城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识人第一百零四章 验证炸药 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一百四十三章 长安献俘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三百九十四章 长辈震怒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亲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五百九十九章 经略外夷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爱无言第三百三十四章 铿锵玫瑰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寻仇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儿套狼第五百七十八章 赌赛开局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七百八十三章 与子逛街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娇妻第二十六章 营建之事 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内附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择第六百九十三章 阖家团圆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师母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群臣哗然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葱岭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六十三章 冲撞体制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惊现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新书征询,免费章节,请大家务必看看,拜托!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业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一百三十章 举国欢腾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四十八章 请款筑路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节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