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

刘彻身为大汉天子,对倭奴之事确非信口胡诌,汉军在釜山设立军镇和军港后,早已引来倭人的注意,包括对马国在内的诸多倭岛小国皆欲遣使臣汉。

想想也正常,对马岛本就紧挨着朝鲜半岛,比到后世倭奴九州岛的距离更近,岛上的土著部落究竟是属三韩部族还是倭奴部族,谁也说不清楚。

依史籍记载,大汉与倭奴正式的“官方接触”也是始于武帝朝。

后汉书有云:“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书中所谓的“韩”,即为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汉武帝虽出兵覆灭朝鲜,设立了汉四郡,但未曾完全占领整个半岛。

刘彻提早近三十年对朝鲜半岛用兵,虽尚未将卫氏朝鲜彻底灭掉,却也逼其迁都南下,且不得不出兵替大汉征讨三韩。

朝鲜对三韩动兵已有年余,大汉始建釜山军镇距今更已近五载光阴,若从大汉各世家纠集捕奴队,雇佣水师战舰运送,对三韩土著的血腥掳掠算起,可就足有将近八年了。

八年是甚么概念?

后世的华夏抗日战争打了八年,军民伤亡超过三千五百万,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更是无可计数。

惨不惨?

朝鲜半岛南部就屁大点地方,压根谈不上甚么战略纵深,又为三韩和诸多部族分割占据,难不成还能组织起甚么全民皆兵的“抗汉战争”么?

早在釜山军镇建成前,东南沿海的弁韩就已被打废了,只留下半口气在苟延残喘。

待到朝鲜出兵南下,诸多大汉世家捕奴队聚集而成的“民兵”更是毫无顾忌,已然不满足劫掠散居部落,从釜山军镇获取大量兵械乃至攻城器械,押着战奴去攻打弁韩城寨,甚至与朝鲜军队夹击韩弁韩北面的辰韩。

汉军水师也没闲着,先是搭载大量捕奴队在马韩的西部沿海地带登岸,随后更奉旨演训水师步骑,由步骑校尉唐涛亲率步骑将士登岸作战。

随着大汉水师的军制愈发细化,各路水师皆以一将军领三校尉治军。

步骑校尉,掌登岸作战,统率步骑将士;楼船校尉,掌航行停泊,统率罗盘士及操船水手;火器校尉,掌弩炮火器,统率火器士。

近年来,大汉水师鲜少需登岸作战,故楼船上的步骑将士在茫茫沧海长时间航行,又不似操船士和火器士般明日有事可做,可不憋得发慌么?

高爆弩机和燃烧罐抛投机皆可从战舰卸下,运送上岸,使得步骑将士可轻易攻陷马韩沿海诸多城寨,只要不深入内陆,背靠大海,压根就无需忧心军需的后勤补给。

数年折腾下来,弁韩和辰韩已然覆灭,唯余马韩尚在苦苦支撑,却也已屡次遣使到辽东郡,欲觐见大汉皇帝,递交归顺乞降的国书。

辽东郡太守窦婴为官多年,连太尉都做过,深悉帝皇心思,除了给皇帝陛下呈了封密函,压根就没将此事呈报公府。

久久等不到皇帝旨意,窦婴就晓得自个猜得没错,陛下是存心将三韩之地的蛮夷彻底诛绝,只是碍于仁德贤名,不好明言罢了。

马韩若入朝乞降,陛下硬是不受,传扬出去貌似也不太好,毕竟马韩还真没做过甚么得罪大汉的事,大汉征讨三韩就只为掳掠奴隶罢了,朝臣们也正因如此才支持出兵的。

大汉虽是铁血尚武,然朝堂上也还是有较为温和的派系,倒也算不得甚么主和派,就是些坚持与民生息,不太想多动兵戈的治政文臣。

这也是文臣和武将的本质区别,武将若想更快的加官进爵,自要通过战争手段,文臣的升迁却是靠着积累政绩,慢慢往上爬,故而多是不太喜欢战争的,除非有极大的好处,譬如开疆拓土后设立新的郡县,释出大量新的官缺。

倒也谈不上谁对谁错,只是站在对己方有利的角度看待问题罢了。

皇帝刘彻觉着若为否接受马韩乞降开朝议,朝臣们又会争执不休,着实太过麻烦,索性就当不知此事了。

窦婴将皇帝的心思猜准了八九分,见皇帝无甚圣谕示下,就更懒得理会马韩使者了,命人将之遣送出境。

汉七十一年,冬月。

朝鲜王卫长从国都东暆城启程,欲前往大汉帝都长安,向大汉进贡朝贺,朝鲜国相则留在东暆城代为理政。

卫长临行时,数位忠心耿耿的老臣扶着车辕,涕泪横流的哀声道:“吾王不返矣……”

前来宣召朝鲜王入京的大汉行人令见状,挑眉斜觑亦来送行的朝鲜国相。

朝鲜国相会意,忙是命人将那数位老臣硬搀下去,心下更是恼怒这群不识趣的老家伙。

卫长离去的隔日,那数位老臣连同其府上男女老幼皆被屠戮殆尽,朝鲜国相更已追缉凶嫌为由,再度清洗异己,朝鲜王卫长留下的心腹亲信更是尽数斩杀,牢牢掌控住朝鲜政局。

数日后,代掌王印的朝鲜国相颁布征兵令,举全国之兵征讨马韩,凡年满十五的男子皆需入伍。

朝鲜半岛冬月苦寒,朝鲜百姓自是民怨四起,然朝鲜国相又是颁布公告,今冬先是征兵操练,明岁开春方会正式发兵,入伍者除却粮饷加倍,更会给予足量粮食和赀财,使其足以供养家中妻儿老小。

朝鲜的民意风向立马大转,东暆城周边虽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但焚林垦荒需要时间,结网捕鱼更是看天吃饭,虽说没再闹甚么大饥荒,但数十万属民离吃饱穿暖还差得远。

权贵们倒是锦衣玉食,自臣服大汉后,汉廷在辽东边城,也是朝鲜旧都王俭城开了边市,允许汉商向朝鲜出售除铁器外的各式货物,金玉珠宝但凡给得足,鲜少有买不到的,便连产地在数万里外的西域香料,只要下够定钱,最迟月余光景必会运来。

朝鲜国相征兵讨伐马韩,自是经过汉使授意的,大汉皇帝虽没颁下密旨,然朝鲜国相早是投靠大汉,与汉使熟的不能再熟了,深知他所传达的必是皇帝的意思。

朝鲜国相不蠢,也晓得马韩若是覆灭,且清洗完三韩之地的诸多部族,就该轮到朝鲜国了。

然他不忧反喜,他们这些早早投靠大汉的朝鲜贵族,数年来已不断把府中亲眷迁往汉境,散居在燕北各郡县。

大汉朝廷颇是厚道,非但没讹他们的钱财,反是赐下不少田宅,让他们的家眷得以尽速迁居,现今留在朝鲜的国相派系,用后世的说法,就是群“裸官”。

他们现下就盼着朝鲜早些亡国,得以“功成身退”,“复归”华夏,“重册”汉籍,做个安逸的富家翁,指不定还能得大汉皇帝赐下爵位啊。

朝鲜国本就家底不厚,又被大汉折腾了好些年,国库和粮仓几已搬空,剩下的赀财粮草都被朝鲜国相用来征兵了。

半年!

即便能从大汉边市购粮,朝鲜想要征发举国之兵,官仓存粮也顶多只能再撑半年,毕竟汉商向来讲究钱货两讫,若朝鲜拿不出赀财,是绝不会赊粮的,且明年开春动兵后,朝鲜再无精壮男子下地耕作,明岁秋收是指望不上的。

朝鲜国相不知大汉皇帝尚有何盘算,只晓得汉使许诺三韩平定之日,便是他们“功成”之时,亦晓得汉人最重信诺,汉使也着实没必要诓骗于他。

那些不识趣的朝鲜老臣也确是愚蠢,当着汉使的面说甚么“吾王不返”,就仿似大汉皇帝真会要了卫长那厮性命。

他们是有多蠢?

大汉皇帝若真想除掉卫长,何必要宣召他入朝进贡,直接遣人到东暆城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他杀了,既是干脆利落,又不会污了名声,岂不更好?

如此愚蠢之人,还不该死么?

大汉在东暆城埋下不少细作,迅速将朝鲜国相的所作所为密报回京,执掌暗卫的郎中令齐山接获后,便手转奏皇帝陛下。

刘彻自是颇为满意朝鲜国相的识时务,他本是想寻个由头将朝鲜举国诛绝的,然近来北海水师呈报,不少倭岛小国已遣使到釜山,意欲向汉廷递交国书,既是如此,朝鲜就还有些剩余价值了。

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朝鲜虽被大汉折腾惨了,但即便曾被乌桓大军进犯,然朝鲜的军中主力却从未遭遇重创,还是有些战斗力,且举国之兵仍能近愈八万。

八万……尽数坑杀岂不浪费?

后世华夏抗日战争时,倭奴军里的高丽棒子可不少,他们对华夏百姓烧杀掳掠时,甚至比倭人更狠,只因某些情势,不少历史资料被刻意淡化了。

刘彻却绝不会忘的,组建奴从军的构想,也正是从此刻,渐渐在他心里萌生发芽,且愈发难以抑制了。

以夷制夷,并非易事,要让朝鲜人甘为奴从军,为大汉清剿倭奴,那他们留在东暆城附近的妻儿老小,还得好好利用啊!

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六十二章 蹛林云中 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择第二百一十六章 贺兰在望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复国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二百四十九章 为人媒妁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诈勒索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势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二百九十七章 经略南越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十三章 骑兵利器 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请战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二百八十一章 实地考察第七百六十五章 为官为臣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二百四十七章 贵妇入伙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三百四十八章 乌孙灭国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诸事妥当出差结束,坐高铁回家,估计晚上才能更新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团入城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来婆家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随任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国石油第八章 宫廷宴会第七百五十二章 东风客运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号传输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灭佛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百三十七章 铁道竣工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六十七章 乌桓来使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四百八十七章 属国三等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三百九十一章 驱使乌桓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六百二十一章 鲜衣怒马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五百六十二章 筑路实践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一百一十章 汉军出塞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二十八章 烧制玻璃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二十二章 军法组织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般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