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汉帝刘启坐在会客椅上,脸色有些阴沉。

耿老汉的这二层小楼装修华丽,光洁的地砖,墙上洁白的瓷砖,和墙上的各种壁灯,精巧的旋梯,看在刘启眼里很是扎眼。

作为一个崇尚节俭的帝皇,他对腐败的官员最为痛恨。特别是这遗孤院投入了大量的钱财,一向由少府专款专用,刘启即使是过大寿时,要修葺宫殿,宁愿暂时减少宫中用度,也没从这笔款项中挪用过一分钱。

如今却见遗孤院内一个管理官田的小吏就住在如此奢华的房子里,可想而知官位更高是如何的挥霍无度,这不由让他杀心顿起。

“你们遗孤院管事的都住这等房子?”

刘启压抑着心中的愤怒,强作镇静的问道。

耿老汉正忙着给几人端水,没有注意到刘启的表情,而是随口道:“管事的可没这福气,连总管事都只能住在一般的瓦房里,虽说各类家什也都一应齐备,但比起这个庄子里还差上不少。”

刘启闻言一愣,面色稍霁,略带疑惑的试探道:“那老丈岂不是比那总管事还厉害?某非家中有些权势?”

耿老汉将水杯端到刘启和刘彻面前的茶几上,憨厚的挠挠头,笑道:“俺就是一个种庄稼的平民,曾在陇西当了几年边军,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当年阅军典时,远远看了一眼陇西郡的都尉。家里哪来的甚么权势?”

刘启点点头,耿老汉身上穿的是本色麻衣,左腿还稍微有些瘸,说话也很糙,断断不是出自豪门世家。

他不由愈发疑惑起来:“那为何老丈能住在这个庄子,而管事们只能住在一般瓦房,他们好歹也算是少府的官吏吧?”

“呵呵,原来贵人是想问这个啊。这是太子殿下给遗孤院定下的规矩,只有院里的先生们才能住上住上这样的好房子,俺虽然是个管庄稼地的,但农学院的院长裘先生说俺的功劳不小,曾上报太子,也给俺弄了个先生的名头,还下了册聘用书,上面可是盖着太子的金印呢。”

耿老汉端起水杯,美美的灌了一口,这是从南山用竹管引流下来的清凉山泉水,味道神识甘甜。他眯起眼,满脸的得意之色,语带炫耀的说道,仿佛这个无官无职的先生之位,是个天大的荣耀一般。

刘启恍然,眼中颇为不满的看了看一旁的刘彻,显然是等着他的解释。

刘彻暗自苦笑,不过就是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问题嘛,他在这个方面从来不会吝啬。

裘离原本是御花园的花匠,嫁接和育种很有一手,又曾经跟着老内侍学了些字,刘彻就把他派到农学院做了个院长,同时批复了他推荐上来的几个先生,这耿老汉想来也是其中的一员吧。

“阿父,孩儿觉得遗孤院的这种规矩倒是不错。有才干之人,自然应该多给些奖赏,古之君王,千金买马骨,方寻得千里良驹。如今遗孤院此举,尽显当今天子求贤若渴之心。管事之人尚且住瓦房,而先生住华屋,方显出惜人才,重人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莫看老丈是个庄稼人,但却知四时,懂节气,熟农具。便是说那实验田中所育种苗,假以时日,必可惠及天下万民。以孩儿看来,此间功劳,并不比朝堂上的三公九卿逊色半分。”

刘彻思考片刻,起身躬身向刘启认真的解释道。

他觉得应该借此机会,劝说刘启重视各种行业的人才,能适当提高各种工匠的地位。

毕竟要进入工业化社会,少不得大量技术人才,刘彻实在不希望出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畸形社会观和价值观。

在后世的美帝,蓝领的收入并不比白领低,正是庞大的技工群体,保证了他们的科技能够持续不断的进步。

刘启摆手示意刘彻坐下,随即面露沉思之色。在汉朝施行的是世袭勋爵制和最初级的察举制,官员不是出身世家,就是各地官员举荐的孝廉和“贤士”,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

(解释一下,汉朝还没有士农工商的分等,只有贵族,平民,奴隶。而平民中,虽重农抑商,但还是比较平等的。所以工匠和农民的地位没差,平民要封爵也没后世王朝那么难。)

刘启早就苦于缺少良才,随着大汉开国的一代贤臣良相纷纷故去。大汉朝堂已经出现了辩论为主的务虚不务实的清流苗头,多是些只有名声,没有实干能力的政治投机者。

为了名声,甚至有个地方官员在没有任何计划的情况下,私募民工修筑蜀道,导致大塌方,不但自己身负重伤,更是生生害死了近千民工。即便如此,竟然还真让他搏了个一心报国的好名声,获得了诸多朝堂重臣的举荐,逼得刘启不得不升了他的官。

刘启每次想起此事,就有杀人的冲动。

特别当刘彻拿出各种神奇的事物,为少府赚入了大量的钱财,还提升了军备,改善了农务后,刘启在惊讶于各种新技术给社稷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已经逐渐意识到各种工匠的重要性,也逐渐理解刘彻一直挂在嘴边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个中意味。

只是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启却苦思不得其解,哪怕他再英明神武,毕竟思维有局限性,显然没有刘彻想得透彻。

毕竟刘彻脑海中有着数千年人类对各种制度的探索总结,虽然细节处理上比不过刘启这样的老练政治家,但大方向的把握上绝对是当世第一人。

刘启沉思良久,晃晃脑袋,驱散了脑海中的思绪,抬头一看,却发现耿老汉已经不在屋内,随即望向刘彻,眼中带着询问的意味。

“老丈到后院地窖去取化肥了,说是下面又黑又脏,不好请阿父下去。”

刘彻放下水杯,斜靠在椅子上,一副惫懒的模样,低声道:“阿父品品这南山泉水,侍卫们都已经喝过,儿臣也用银针试过,阿父但可放心饮用。此泉清冽味甘,孩儿稍后需得带些回去,若是拿来泡茶,实在妙不可言。”

刘启不由摇头苦笑,这个儿子固然极为出色,只是于吃喝一道颇为讲究,可谓精致奢华至极。所幸他没有玩物丧志的迹象,而且也未动用半分民脂民膏,便只能由得他去了。

刘启虽有心和刘彻谈谈关于朝堂选才的问题,听听他的想法。却也知道此处不宜深谈,只能按捺下心中的急切,端起水杯品了品,比起一般山泉,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片刻后,耿老汉从房子的后门走了进来,紧随着他的侍卫手中提着一个小小的袋子。两人身上都落了不少尘土,显然是侍卫们对耿老汉还有些不放心,分出一个侍卫一路跟着他下了地窖,取来化肥。

侍卫将手中的绢帛袋子放到地上,解开袋口,一些黑色的粉末呈现在众人眼前。

刘启走上前去,稀奇的弯腰抓取少许化肥,用指尖捻搓了片刻,感叹道:“没想到就是些许小小的粉末,就能让亩产增加至少五成啊,实在是神奇之物。”

言罢,刘启缓缓站直身子,扭头看向耿老爹,正欲继续问话,却见他脸上隐隐有些肉痛,不由莞尔:“老丈先前不是说这化肥并非贵重的事物,怎么此时却又心疼了?”

耿老汉摇摇头,皱着眉头道:“俺倒不是心疼这化肥,原本俺只想随手抓上一把化肥,拿来给贵人看看就是了。谁知这小伙竟拿出袋子装了一些,带了出来。如今到了光亮处,俺才看清袋子竟然是绢帛的,实在是糟蹋了这般好料子啊。”

刘启这才明白老丈原来是看不惯侍卫的败家行为,顿时觉得这个老丈很对他的胃口,打趣道:“某看老丈家中,不但吃穿不愁,甚至还要胜过不少长安城的富人,怎的还如此节俭?”

耿老汉憨憨一笑:“俺本是个穷苦人家出身,过不惯那富贵日子。如今有幸蒙陛下和太子的恩惠,住上这仙境般的房子,每月还有不少的俸禄,这辈子也就知足了。俺是个粗人,除了种地没啥本事,想报答陛下和太子,只能好好摆弄那些官田。用不完的月例钱,俺就买些吃食,不时给遗孤院里的娃娃们做顿好饭菜,让他们到家里来吃,热闹热闹。”

刘彻皱了皱眉头,问道:“听老丈的意思,遗孤院里的食堂饭菜很差?我听说少府每月可都拨下大量银钱用于娃娃们的伙食,难道还有人克扣了不成?”

耿老汉急忙连连摆手,满脸严肃道:“小贵人莫要乱讲,俺何曾说过这话?院里的伙食比富贵人家的饭菜只好不差,大块的肉,大碗的米饭,随意吃。早上还有各式面点和鸡蛋,晚上还有鲜汤。俺家乡的庄家老爷都不敢说天天吃肉,比院里的娃娃们差远了。

这院里的总管事原是太子府上的老人,为人豪爽正派,把娃娃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般,哪里会容许他人克扣娃娃们的伙食?!娃娃们之所以来俺家吃饭,却是院里的伙食太好,吃得有些油腻了,方才来俺这吃些家常小菜。小贵人莫要污了总管事的名声,否则俺可不答应。”

刘彻闻言,不怒反喜,微笑着拱手道:“小子适才过于心急了,还望老丈莫要见怪才是。”

咕噜!

旁边突然传来一声闷响,众人循声望去,却见刘启满脸尴尬,隐隐还有些羞怒。大清早出了未央宫,数个时辰滴米未入,一向饮食规律的皇帝老子,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了。

侍卫们赶紧转过脸去,当做什么都没看见,而刘彻则是脸色涨红,苦苦的憋着笑意,闪避开皇帝老爹充满威胁的眼神。

耿老汉则挠挠头,看看窗外的日头,眼见已经是正午时分,随即憨厚的道:“若是贵人不嫌弃,就留在俺家用午膳吧,俺叔原本是太守家的厨子,俺小时候跟他学过一些时日,手艺也算不错的。”

刘启张嘴想要拒绝,但想想要回去用膳,还要花费不少时辰,随即应道:“如此甚好,那就叨扰老丈了。”

耿老汉憨憨一笑,随即忙着去准备饭菜,一个侍卫接过刘彻递来的银针,也跟了上去。

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七百一十二章 少年志向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帐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须多言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车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酱血案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阵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间轶事刚结束工作回饭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二百四十六章 内鬼现身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货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师整军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三百七十二章 鲁图图鲁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六百零八章 商贸代表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归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监国第一百零二章 东市巧遇 第二百零二章 筹建边城漏写十章,今天请假改大纲,明天双更。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国伊予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刚战车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六十八章 欧亚大战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阳孔仅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银票律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将亡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六十七章 国之羽翼 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过第五百零四章 伴读入宫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乌桓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二百六十章 侵扰朝鲜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阴船厂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观赛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宫禀报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难为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第八十章 密林设伏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龙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内乱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设邑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导舆论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