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

(特意申明:为提早布置部门员工返归后的各项防疫措施,作者君不得不提早结束休假,估摸要再忙上几天,抽时间码的章节,质量可能不太好,但绝非刻意灌水,本章与大情节无碍,可跳过不订阅,大家多见谅,愿大家都能健康安好!)

除夕,是乃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岁除之夜。

今岁太上皇与太后难得的返京除岁,故在长乐宫的长信殿摆了盛大家宴,非但亲王们和三位嫡公主皆是入宫赴宴,便连为太上皇孕有子嗣的四位夫人也破例得以列席。

太后王娡已年过五旬,与太上皇刘启真是老夫老妻了,儿子又早已坐稳帝位,故已没甚争宠的心思,亦无甚必要,心胸自是愈发的豁达了。

近年来,王娡对诸位亲王的生母颇为优待,非但吃穿用度从未短少,更多有关照和赏赐,亲王们是颇为领情的。

尤是年岁最小的四位亲王,皆为王夫人兒姁所出,深知已自家母妃的脾性,昔年若非有阿姊王娡多加看顾,怕是在残酷宫斗中撑不了几年,更遑论得父皇盛宠,接连诞下四个儿子。

对于嫡母皆姨母的王娡,他们无疑颇为敬重和感恩,自是愈发亲近的。

太上皇刘启见得天家众人其乐融融,端是老怀大慰,难得的多饮了几樽,虽是淡得出鸟的葡萄酿,后劲却也不小,酒过三巡时,便已微醺。

汉初的历代皇帝多痞气,皆容易酒后忘形,高祖皇帝就曾在宫宴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醉醺醺的揽着自家老爹刘太公,炫耀自己打下的诺大“家业”。

刘启亦不例外,唤了孙儿刘沐近前,教训道:“你那父皇文治武功皆无可挑剔,唯是专宠阿娇,只生了你这个小兔崽子,子嗣太过单薄,你将来可不能学他,要让朕早些抱上重孙儿,且是多多益善。”

此言一出,满殿俱静。

皇帝刘彻眼角疯狂抽搐,皇后阿娇更是满脸尴尬。

阿娇虽是善妒,却终归出身天家,晓得刘彻身为帝皇,专宠她多年实是不妥的,甚至多次主动劝说刘彻开宫纳妃。

不是她心胸豁达,而是刘沐行将束发,饶是皇帝日后再得子嗣,若非刘沐犯下难以宽恕的大错,否则皇帝是绝不会冒着社稷动荡的大风险,废掉早已坐稳储君之位的他。

除非……皇帝舍得如昔年的太上皇般,活活逼死废太子,彻底绝了后患。

依着阿娇对刘彻的了解,他的心再冷再硬,怕是也不舍得对刘沐下此毒手。

刘启膝下足有十四个儿子,若非要比较父子亲情的多寡,自是比不等膝下唯有独子的刘彻。

十数年的朝夕相处,十数年的悉心教导,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套用后世的话,人类之所以看着血脉传承,多因将最看重的子孙视为自身生命的延续,尤是在父系社会,父亲在培养儿子时就更是如此。

刘启昔年舍得逼死刘荣,那是觉得刘彻更“肖我”,更能传承社稷。

刘彻虽不觉刘沐“肖我”,也不想让他太“肖我”,却也在他身上投注了无数心血,若是将他废了,等若是对过往多年的彻底自我否定,约莫会类似淘宝一夕破产时,马云所处的心境。

阿娇深知刘彻脾性,故才不惧旁的嫔妃会对她们母子造成甚么威胁,也才勉强压下心里的万般不愿,主动劝说刘彻开宫纳妃。

不为甚么狗屁的开枝散叶,纯粹不想担上“妒后”的恶名,更不想为此影响到自家儿子的名声。

多年来,宗室长辈乃至朝堂重臣对皇嗣单薄甚是忧心,自然颇为微词,若非刘彻顶得住压力,且曾毫不迟疑的下过重手,怕是连诸御史都要上奏弹劾皇后善妒。

身为人臣者,妄议宫闱之事本是大忌,然皇嗣单薄悠关社稷,却是另当别论,要是刘彻身为帝皇,也无法因言治罪,给这群忠心为国的大臣扣上居心叵测的大帽子,只能尽力弹压。

皇后阿娇承受的压力也不小,若非太上皇和太后皆是听之任之,没受诸多宗室长辈和元老重臣撺掇,从未出面表态,她怕也撑不到现在。

此时在家宴上,太上皇说出这番话,无疑是表明了态度,对让儿子开枝散叶已是死了心,也不想过问讨嫌,却也是种变相敲打,不止是对儿子和儿媳,更是对孙儿刘沐。

今夜乃是除夕,过得子正时分,太子刘沐就已虚年十五,要择吉日行束发礼。

太上皇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太子妃的人选该定了,且婚期也不能拖太久,至少是不能拖到太子及冠。

刘启已是六十有二,乃花甲之年,又顽疾缠身,对生死愈发看得开,端是多活一日赚一日,然没见得储君大婚,没抱上嫡亲的重孙子,他就是死也不放心。

孝文皇帝得继帝位,正因孝惠皇帝的子嗣皆是“亡故”,刘启自不愿自己的嫡系子孙重蹈覆辙,使得帝位旁落刘氏旁支。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

刘启近年喜好微服出游,在各处乡里没少见得类似的标语,晓得皆是源自儿子刘彻,这等直白到俗气的口吻语气真真再无旁人了。

每每见到此道标语,或是闻得朝廷又颁布了甚么鼓励百姓生育的政令,刘启就不禁摇头叹息,自家儿子鼓励旁人多多生育,自己身为帝皇,却不以身作则,为之奈何?

管不了儿子,孙子却是得好好敲打。

“你年岁不小了,可有瞧得入眼的贵女?”

刘启仿似没察觉殿内的诡异氛围,颓自出言问道。

刘沐微是迟疑,斜了眼想去瞧自家父皇。

刘启虽是醉眼惺忪,却终归阅人无数,对自家孙儿的眼神和下意识的小动作皆能敏锐的察觉,佯怒道:“朕问的是你,瞧旁人作甚?”

“……”

皇帝刘彻愈发尴尬,忙看向太后王娡,想让自家母后出言劝阻已是“醉酒”的父皇。

奈何王娡恍若未见,分明就不想搭理自家儿子。

身为东宫太后,出于尊重皇后掌肃未央中宫的凤权,她本不欲插手太子选妃之事,然太子年将束发,太子妃人选仍悬而未决,她也有些坐不住了。

此番特意摆驾回京除岁,除却是为小外孙女桑无忧,更是为孙儿刘沐。

刚定下了外孙儿张笃的婚事,太后在老怀大慰之余,亦是对自家儿女愈发埋怨,没有长辈督促,他们皆是不肯上心,到底要将这些小家伙的婚事拖到甚么时候?

正是满殿沉寂时,突是半路杀出一人,打破了殿内的尴尬气氛。

“外祖父,我年岁也不小!”

众目睽睽下,熊孩子公孙愚豁然起身,屁颠屁颠的跑到首席之侧,插话道:“外祖父莫不是要指婚,这等好事怎的少得了我?”

“……”

饶是素来无法无天的南宫公主,此时都惊了,却又阻止不及,只得目瞪口呆的盯着自家那惫懒无赖的蠢儿子。

公孙愚就如自家阿母昔年般,自幼就惯爱向长辈抱大腿玩赖,颇讨太上皇和太后欢心,甚至得了随时可入长乐宫问安的符令,这特权便是张笃都没有,更遑论旁的天家后辈。

老人家对于嫡亲孙儿,尤是要传承家业的孙儿,往往严加管束,然对外孙儿,反是愈没脸没皮的愈容易得宠。

事实上,对儿子亦如此,譬如在刘启的诸多儿子中,最得宠的实是最没出息的常山王刘舜。

刘舜幼年时将宫里折腾得鸡飞狗跳,不知闯了多少祸,若是换了旁的皇子,尤是储君刘彻,怕是早就被送到宗正府鞭得皮开肉绽,刘舜却几乎就没被重重惩罚过。

皇祖母窦氏和父皇刘启,对他都是溺爱到堪称纵容的地步。

现今的公孙愚,亦是这般得太上皇和太后的宠,加之适才也饮了不少美酒,此时酒意上头,晕晕乎乎的听得外祖父的问话,也没多想,就“挺身而出”,想跟着太子表兄沾沾光。

“滚一边去!”

太上皇刘启虽是出言呵斥,脸上却没甚么怒意。

闻得外祖父呵斥,公孙愚不禁哭丧着脸:“外祖父真真偏心,为张笃表兄指了那么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儿,却怎的不想着为我寻摸寻摸。”

“你才多大年纪,就想着娶媳妇?”

刘启真真哭笑不得,瞧着面前醉得摇摇晃晃的外孙儿,晓得这惫懒小子真的醉了。

公孙氏本是出身匈奴,族人多嗜酒,且愈烈愈好,公孙愚自幼也就学着喝了,别看年岁不大,酒量却是出奇的好。

葡萄酿之类的果酒,喝起来自然不如烈酒醉人,然若平常喝得少,喝多了却容易上头,尤是刘启今日吩咐宫人拿出来的,乃是医官特意酿造的滋补果酒,加了些应季补药,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酒,却也有三分药性,端是后劲十足。

公孙愚不知底细,权当做寻常果酒,一樽一樽的豪饮,焉有不醉之理?

公孙愚用袍袖掩着嘴,接连打着酒嗝,还不忘低声嘟囔道:“有志不在年高,娶妻生子与年岁小有甚关系?”

刘启真真气乐了:“既是如此,你且自去寻摸,挑十个八个瞧得入眼的贵女,待得沐儿择了太子妃,朕非但也为你下旨赐婚,更让你娶妻纳妾一并都办了!”

“……”

殿内众人皆是抚额,好在没甚么外人,否则太上皇这话传扬出去,谁家贵女还愿嫁给公孙愚这货?

第一百五十七章 风雨飘摇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三十二章 王婶还乡 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五百章 夷灭东鳀第四百三十五章 鲜卑南迁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四百二十七章 刘乘心醉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击盐商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二十三章 保住弃子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八十五章 疯狂认购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战破敌第三百二十章 兵发西域第三百八十八章 两军接战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来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彻领军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战争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二百七十六章 阳春徐来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爱如斯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压轮机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敌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二百五十章 铁骑封城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零二章 广设书院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为匪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发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四百七十六章 惊见罂粟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八百二十六章 贵女愁绪第八百零三章 东方先生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二百六十六章 乌桓备战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门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税新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二百四十章 朝鲜作妖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第一百三十五章 陇西豪强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四百九十八章 张骞出使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三百一十六章 长安周报第六十章 纺织工艺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七百三十二章 张笃遇袭第二百七十四章 凛冬战事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虚置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设兵团第二百五十六章 对朝方略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拥基金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胶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七百二十八章 归化名额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二百二十章 秭归项氏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三百零九章 麦棉复种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