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创四赢

六月十六,初伏。

大汉君臣一如往岁三伏般,陆续离京避暑,深得皇后喜爱的赵府小贵女,再次得以伴驾出游。

然赵婉却不似往岁般欢喜,盖因就在十日前的小暑,太子刘沐已离京南巡。

此番南巡,端是声势浩大,排出的却非太子仪仗,而是骠骑将军马屿的旗号。

原因无他,太子名为南巡,实为随军历练。

多年来,黄埔军学已形成惯例,每岁入夏,将派出今岁即将完成学业的学子,进入精锐军伍实习,甚至作为预备将官随军出征,进行观摩乃至参与实战。

太子刘沐去岁方才入学,按说要到明岁才须所谓的“毕业实习”,然恰恰遇着大汉与哀劳局势紧张,朝廷欲派大军南下,刘沐闻得此事,自是苦苦哀求自家父皇,非得与军学内的诸多“前辈”们一道随军观摩。

皇帝刘彻觉得合宜,皇后阿娇却是颇为忧心,然待刘彻向她讲述了此番动兵的真实意图,她也就没出言反对了。

事实上,汉廷此番出兵,非是真要遣大军马踏哀劳,而是先摆出态势,为哀隆等人提供变相的协助,再伺机而动。

太子刘沐尚嫌稚嫩,又是暴躁脾性,皇帝刘彻自然不可能让他领军,免得自家熊孩子热血上脑,真率精锐汉骑攻入哀劳的深山密林中,非但会让汉军将士付出毫无意义的伤亡,更会将整盘布局打破,彻底搅了浑水。

骠骑将军马屿,自虎贲草创之初,就已执掌虎贲卫,现今更乃大汉骑军最高的实质领兵统帅,必将成为太尉郅都的继任之人,故堪称皇帝刘彻嫡系中的嫡系。

此番由他领军,一则足保太子刘沐周全无虞,二则也是让他再添军功,为继任太尉做准备,盖因太尉郅都已有心告老致仕,为自家的独孙郅涿让路了。

现今的郅涿早已在军中站稳脚跟,官居中垒校尉,然仍无法制衡李氏和公孙氏两大军系,皇帝刘彻有意让他掌虎贲骑营。

现任虎贲校尉乃战功彪炳的卫青,若要须他让位,是不可能让他从军中改迁太尉府的,盖因太尉府的职守非是实质治军,而是谋划战略和统掌三军的军务,就类似后世的国防部。

卫青正值青壮,军事才能卓越,且出身贫寒,是制衡军武世家的绝佳人选,皇帝刘彻自然不舍得让他早早入太尉府。

既是如此,就只能往上升迁军职。

有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场如此,军中亦如此。

太尉郅都告老致仕,诸多将帅才能排着队的往上攀,所谓的换血,所谓的传承,前任太尉李广亦是如此的。

况且郅都的年岁比太上皇刘启尚要大些,早已年过花甲,昔年又曾不断领军南征北战,至今已是精力不济,刘彻不见得这位老功臣为国事耗到油尽灯枯,崩与任上。

马屿、卫青和郅涿,三人皆要上位,建立新功乃是锦上添花,故此番皆领麾下所部出征。

马屿身为骠骑将军,麾下虽只有一支直属的亲卫部曲,却皆是昔年的老虎贲,一以敌百虽是夸张,然若面对寻常骑军,饶是以千敌万,亦可护主帅脱离险境。

太子刘沐与诸多预备将官随军观摩,太子少傅赵立更请得郎署临时调拨的百名内卫和千骑郎卫,一道南下随扈。

有赵立和马屿二人,加之两千余最精锐的将士,自能保太子刘沐的周全。

况且,无论是卫青所率的虎贲骑营,还是郅涿所率的中垒骑营,皆是军心稳固且无比忠君的精锐军伍,莫说居心叵测的贼子想煽动军心,就是卫青和郅涿两人,想让两营将士对储君不利,估摸是要被将士们就地诛杀的。

于是乎,战骑加诸曹辅兵,近愈六万骑军,在骠骑将军的统帅下,打着太子南巡的名头,浩浩荡荡的沿着官道东出函谷关,再转道南下。

帝后离京避暑时,南巡大军已疾驰数千里,穿越了南方五岭,抵达岭南郡的布山城,进行短暂休整。

行军速度之所以能如此迅速,除却是皆为骑兵,更因汉境内官道畅通,且沿途郡县早已得了太尉府军令,大军虽不入城,然各类粮草军需皆可就地补给,没甚么后勤压力。

可以说,此番亦是对大汉境内紧急军事调动能力的检验,所幸各郡县的表现都不错,否则今年岁末返京述职时,怕是要被问着的。

太尉府的职能,亦是体现在此处,非但大汉境内要如此,在西域乃至中亚亦得如此,轮驻敦煌的戍边骑营,每岁皆出塞,往诸多属国巡狩,亦皆是就地补给。

西域和中亚之地,凡大汉属国者,若无法保障汉骑军需,将遭汉廷斥责乃至重惩,饶是换个城主乃至国君,都不无可能。

亦因如此,汉廷虽未在西域和中亚囤驻重兵,诸多属国却不敢有半分悖逆之举,安息与巽加亦不敢越界半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廷对军事后勤保障,向来就无比重视,容不得半点轻忽。

皇帝刘彻深知,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之际,不宜大肆在境外驻军,更不能贪慕虚名,毫无节制的开疆拓土。

疆土再广袤,不能有效治理,有甚么意义?

只为划国界?

傻不傻?

实力若是足够,一句“华夏固有疆土”,全世界就都是汉人的。

实力若是不够,就算现今将亚欧非大陆都占了,后人守得住?

不瞧瞧现今的罗马共和国,多年来为国内平叛耗费了多大的人力物力,这就是盲目扩张的恶果,且手段不够狠,若换了刘彻是罗马主政者,攻占巴尔干半岛后,必是要将马其顿人和斯巴达人杀得血流成河,而不只是血腥镇压。

想要人口,鼓励本族百姓玩命生育就是了,想融合外族迅速扩张,尤其是融合祖辈上阔过的马其顿人和彪悍不屈的斯巴达人,这特么不是脑子有水?

炎黄子孙,最大的优势就是擅长种田生娃,好好发展民生,生他十四亿,资源不够,地不足,都可以轻轻松松解决的。

大汉现今不过八千余万人口,构筑完整的一次和二次工业链都尚嫌不足,就特么想着跑马圈地,到处移民,要搞多少基建,要投入多少兵力,要浪费多少教育资源,这些都不算的么?

盲目的开疆拓土,那是好大喜功,是后世历史网文的穿越主角最常犯的错误,实则完全没有必要,且会留下极大的隐患。

后世的蒙古帝国横贯欧亚,撑了几年?

若是蒙古帝国不大搞分封,不分散实力,就算欧洲和西亚丢了,蒙元也绝不会迅速败亡。

这是华夏汉人的大幸,亦是蒙元的大不幸。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刘彻身为穿越众,可不想重蹈蒙元覆辙,更不可能轻易往外移民占地。

秦朝往岭南迁徙六十万中原百姓,使得赵佗能趁秦末大乱,拥兵自立,建立南越。

现今的大汉若往西域乃至中亚移民,万一日后华夏内乱,国力凋敝,一群藩镇将领领着白皮蛮夷反攻倒算,这特么不是作茧自缚?

还是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拳头够硬,星辰大海都是你的,急个毛线。

将士也是爹生父母养的,又不是后世的网游,点点鼠标,就能刷人口暴兵,谁家死了孩子不心疼,帝皇可以冷血,可以泯灭人性,但那是对政敌,对外族,然对治下百姓,不说爱民如子的套话,好歹要有点仁心善念。

为彰显自身武功,驱使将士打些毫无意义的战争,这就是史上汉武帝在其晚年时,因“穷兵黩武”而为人诟病,且下诏罪己的主因。

若在封狼居胥后,汉武帝能好好与民生息,继续如文景二帝般专注发展民生,那他必定会被视为为古往今来最为伟大的帝皇,而非毁誉参半了。

就现今的局势,大汉只须清卧榻之侧,血洗中南半岛,再剿灭漠北匈奴,牢牢控制中亚和西域诸国,就可安然发展工业,要资源有资源,要奴隶有奴隶,没必要让汉军将士付出无谓的牺牲。

若非安息肆意西扩,刘彻本都不急着与安息撕破脸的,再让汉人发展近百年,到时不管甚么外族犯浑,一发核弹过去,也就彻底清静了。

饶是现如今,刘彻也只想“讹诈”安息,尽量抑制其崛起,若能削弱其国力自然更好,五十万头奴隶,是刘彻衡平过安息所能承受的底线,若逼得太紧,安息君臣怕是真要翻脸了。

不过汉廷倒也不算空手套白狼,确是遣使大月氏,再度为安息和大月氏牵线。

大月氏王欣然应允,游牧民族本就带着浓郁的强盗基因,前年从高加索北部诸国抢掠到无数财货,让他们回忆起了祖辈的“荣光”,再度意识到,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听闻安息有意西扩,且是觊觎更为富饶的罗马,大月氏人自然乐意分一杯羹。

至于安息会不会坑他们,大月氏人是不太担忧的,汉廷素来讲诚信,也不容外邦不讲诚信,既是汉廷从中牵线,安息必定不敢违约,否则就是往大汉皇帝脸上扇耳刮子,那不是作死么?

携手三赢,共创和谐社会,不好么?

嗯……不是三赢,是四赢。

汉廷还给巽加发了国书,明言安息近年愈发不安分,汉廷深为忧虑,觉着应与巽加更为巩固邦谊,遏制安息东扩和南扩的野心。

巽加君臣深以为然,要晓得,两百年前,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曾数度南侵,占据了整个印度河流域。

安息彻底击败塞琉古帝国,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对富饶的身毒之地也颇为觊觎,若非身毒半岛西北部乃是沙漠地带,且中亚诸国已归附大汉,彻底阻绝了安息入侵巽加之路,怕两国之间还有真可能爆发战争。

虽说大汉也不是甚么好玩意,但终归与巽加远隔万里,没有太过直接的利害冲突,远交近攻嘛,巽加君臣再蠢也是懂的,故也愿与大汉巩固邦谊。

况且汉廷所求也不多,求购五十万贱民,运回汉境开凿运河,且愿出二十万金。

不用诸位婆罗门圣僧开口,案达罗迦王就欣然应允了,且遣亲信尽速督办此事,那二十万金让汉人尽数以福寿膏折抵,皆入他的囊中,转手必定又是一笔惊天暴利。

确实是暴利,现今在身毒,福寿膏已成为婆罗门僧侣们修行必备的圣药,光靠安达曼群岛和斯里兰卡岛的产出,压根无法供应数以百万计的婆罗门僧众,更遑论为数更多的刹帝利贵族了。

奈何汉廷没有扩大罂粟种植的打算,且两处产地皆有汉军舰群昼夜巡弋,等同封岛,身毒人无法获得岛上的植株,更遑论福寿膏的庖制工艺。

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五百七十二章 岭南铝业第五十七章 医学见习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筛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为何而战第一百六十章 慑服中原第八十三章 庶民经济 第五百零二章 增设预学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准府司第十章 天上人间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第六百一十二章 闹出大事第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 第三百五十七章 刘舍辞官第八十二章 先锋叛逃第九十二章 帝国物流第七百六十七章 罗马兵变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电机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腊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见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谒公婆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八百三十章 长安协定第六百二十章 冲撞太子第一百七十章 齐王献国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惊雷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归化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业发展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国来朝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烧尸山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访第七十二章 艾格连锁 第六百九十四章 极大诱因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百九十二章 与汝还家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一百六十四章 筑路立法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二百八十章 出巡武威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二百九十八章 无心插柳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宫观礼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观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发大夏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团 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宫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军镇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扩张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电堆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第五百八十一章 赢家为谁第二十一章 高额月例 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五百二十三章 举步登楼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八百零五章 欲征漠北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七百七十五章 寻获玉米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