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长安会谈

见得公孙愚威震校场,尚在耀武扬威,刘沐唤来随侍宦官,让他们生火燃柴,将五尊青铜大鼎中的火锅汤油煮沸。

此类鼎内里皆分五格,中间是圆格,外面再分出四格,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既可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亦方便有酸、辣、麻、咸等不同饮食习惯的食客。

大汉最早的火锅雏形便是如此的,乃贤王刘非首创,后传至汉军之中,深受将士喜爱,相较于尖顶炭锅,还是大鼎豪气,吃着爽快。

此时校场中的少年约两百之数,五尊火锅大鼎,足够他们涮肉了。

酒肉朋友,酒肉朋友,无有酒肉,不成朋友。

少年心性,实是没太深城府的,彼此间的冲突和隔阂,没甚么是打场架解决不了的,若是有,那就再加顿酒肉。

若是这样都不成,还记恨在心,那此人就是心胸狭隘,不宜深交了。

太子殿下年岁也不大,自也理解同龄人的想法,思维模式就是这般简单、粗暴和狂野。

况且,他贵为大汉储君,不可能真的屈尊纡贵,与那么些暗谍子嗣搞甚么单独性的促膝长谈,作出几分“孤王看重你等”的态度便是赏脸了。

孤意如此,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这就是大汉储君的霸气,在自家父皇面前尚是只没长牙的小奶虎,然在外头,超凶的!

不得不说,大汉太子对这群暗谍子嗣的震慑力确是极大的,毕竟他亲率大军,将漠北匈奴近乎诛绝,匈奴素来崇尚强者,追随强者绝不是耻辱,而是荣耀,这些自幼生长在匈奴的少年自也深受此等影响。

与他们说甚么民族大义的道理,他们多半听不懂也不乐意听,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揣摩他们的想法,也无怪季宿和他们的阿父花了近两月光景,硬是无甚成效。

皇帝刘彻却是隐有所觉,换了自家的莽儿子出面,或有奇效,故才将此事交办下来。

刘沐缓缓起身,欲要往高台下走,却望见得远处有宦者疾趋而来,却是宦者令滕驭。

“奴臣见过殿下!”

滕驭举步登台,行至近前,躬身见礼,遂道:“陛下口谕,着殿下速往大行府。”

刘沐微是愣怔:“可知所为何事?”

此间众人皆是太子心腹,且陛下吩咐之事亦非不可外传的隐秘,故滕驭也没刻意避讳,答道:“回殿下,仍是罗马与安息两国特使相持不下,依陛下圣意,当教两国在正朔前彻底议定,方才恩允两国特使于大朝会登殿朝拜。”

刘沐听得满头雾水,挠挠头道:“此乃大行令职责所在,于孤王有甚干系?”

罗马往大汉派遣了使团,刘沐是晓得的,对罗马特使的来意,也很清楚。

值得一提,罗马遣使来汉,非如后世史上般因丝绸之路的影响,而是借着安息巴勒弗家族的管道,找上了大汉驻阿帕麦亚使馆的副使东方朔。

两年多年,克奈乌斯·屋大维大肆清洗政敌,自封永久独裁官,遂发兵二十万北上,从匈奴与色雷斯的联军手中夺回波河平原。

此战结束,屋大维已形同罗马君主,罗马的共和体制形同终结。

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然罗马终归元气大伤,匈奴虽已转往高卢地区,去祸害凯尔特蛮族,然色雷斯人却是退守巴尔干半岛北部,与马其顿和斯巴达两族相互守望,使得罗马投鼠忌器。

尤是马其顿人的战船,不断从海上袭扰亚平宁半岛东南沿海的布林迪西等富饶大城,罗马端是顾此失彼,不胜其扰。

罗马使者之所以找到巴勒弗家族,乃是看上巴勒弗家族在安息堪比王族的影响力,欲与安息达成盟约,共同对付巴尔干半岛的“叛军”,却也晓得米特里达梯王野心勃勃,唯恐与虎谋皮。

巴勒弗家族不同,其祖地阿帕麦亚城的历史比安息王都泰西封更为悠久,相较帕提亚人占绝大多数的泰西封,阿帕麦亚的居民有大量希腊族裔,文化更为开放包容,巴勒弗族人也更为“希腊化”。

旁的不说,不少巴勒弗子弟会说希腊语和罗马语,拥有往罗马通商的船队和马队。

(PS:真实历史上,阿帕麦亚城确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屋大维遣来使者,意欲请动巴勒弗家主撒普尔,由他出面说服米特里达梯王出兵,协助罗马大军“平叛”,东西夹击巴尔干“叛军”。

屋大维固然想玩远交近攻的套路,却也怕玩火烧身,故须巴勒弗家族担保,安息大军不会趁势占据巴尔干半岛。

巴勒弗家族不白帮忙,罗马家底厚实,其国多金银奇宝。

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皆为罗马盛产之物,在安息颇受贵族追捧,近年更是经由阿帕麦亚的汉商,大量输入汉境。

只不过,罗马近年兵灾连连,汉廷也没主动遣使罗马,两国无甚往来,巴勒弗家族这“中间商”也乐得两头挣差价,赚个钵满盆满。

正因如此,罗马大贵族皆不知汉疆之广大,不知汉军之壮盛。

待到罗马使者求见巴勒弗家主,道出自家君主的打算,撒普尔觉着此事必得先知会汉使,商议出个章程,免得引发汉廷乃至大汉皇帝不满,导致家族过往对汉廷的诸多“表忠”行为前功尽弃。

撒普尔先是找了与巴勒弗家族极为亲近的东方朔,东方朔听罢,觉着很有搞头,即刻禀告正使徐隅。

徐隅得知此事,与撒普尔再三确认,又亲自接见了罗马使者,特意去了趟安息国都泰西封,与驻泰西封特使薛嵇密商。

徐隅与薛嵇,两人皆为大行少卿,皆是汉廷的执节特使,在安息境内,两人商议妥当之事,便有临机决断之权,能全权代表汉廷乃至大汉皇帝行事。

当然,若是两人做出卖国之举,汉廷也是可以不认的,然这几乎不可能,里通外国是要夷族的重罪,能派驻外邦的大汉使臣,饶是忠诚出了问题,脑子也不会出问题。

两人商议过后,请巴勒弗家主次子埃霍斯带着罗马使者去了趟大夏国都,让他真切了解到,大汉在东方的威慑力强大到何等程度,同时遣人急报大行府,奏禀天子。

罗马使者深切认识到,大汉能靠拳头,说服包括安息在内的所有东方国度,遂领着巴勒弗家族的使者埃霍斯,屁颠屁颠的跑回罗马城复命。

屋大维闻知,自是大为震惊,又听闻罗马现今面对的匈奴恶魔,仅是被汉军击溃的小股败军,远遁数万里,逃到阿尔卑斯以南,却是打得罗马伤筋动骨。

屋大维行事果决,又见巴勒弗家族愿意牵线作保,便应诺遣使大汉,请大汉从中斡旋罗马与安息的盟约。

毕竟,汉人提出的要求不多,奴隶、金银、通商、减免关税,在罗马全境开放大汉钱庄,区区五道条陈,相比富饶的巴尔干半岛和罗马君权的稳固,实在算不得甚么。

直至罗马使团不声不响的抵达阿帕麦亚城,汉使薛嵇才求见安息米特里达梯王,细说此事。

毫无意外,米特里达梯王出离的愤怒了,差点忍不住拔剑斩杀薛嵇。

近年来,汉廷借助巴勒弗家族,在安息搞风搞雨,他也就忍了,孰料现如今连安息军政都要指手划脚。

叔可忍,婶都不可忍!

“大王息怒,我大汉绝非藐视安息,唯望天下大同,世间和平,再无兵灾,昔年大王欲夺安纳托利亚半岛,却是力有未逮,不也是请我汉廷从中斡旋,向大月氏借兵么?”

薛嵇轻飘飘的一番话,却是教他不得不认清现实,“我汉人最重信诺,天子更是一言九鼎,天下无敢违逆者,既愿为罗马与安息见证此事,大王还有何顾虑?

若大王执意不允,我大汉也不会强求,免得坏了邦谊,自会为罗马与大月氏牵线。”

“……”

米特里达梯王气得面色铁青,却也晓得薛嵇此言虽带威胁,却也实非妄言。

昔年汉廷能指使大月氏出兵安纳托利亚半岛,现今要请其出兵巴尔干半岛,也绝非难事,也就从黑海北畔多饶个两千余里,对骑兵而言,花不了多少时日。

对汉廷乃至大汉皇帝的诚信,米特里达梯王却是相信的,大汉行事虽甚为霸道,然但凡定立的邦约,从未主动毁约,非但对安息如此,对巽加如此,饶是对诸多小国,皆如是。

搞邦交,也要靠口碑的。

权衡再三,米特里达梯王也只得接受现实,毕竟汉廷素来只求财,从未露出兴兵西扩之意,对安息没甚么领土威胁。

对罗马的请求,米特里达梯王也是愿意接受的,盖因他最不乐见罗马和色雷斯等族陷入长久僵持,最好再打起来,打得昏天暗地才好。

唯有两败俱伤,安息才好坐享渔翁之利。

至少,在安息彻底消化完安纳托利亚半岛的既有战果前,不能让罗马缓过气来。

战争的泥淖,罗马若是深陷,想挣脱出来,也得问问安息准不准!

于是乎,王储弗拉特斯为首的安息使团也迅速成行,从泰西封启程,出使汉都长安。

今岁九月,安息和罗马几乎在同时抵达汉都长安,外带大月氏和康居常驻长安的使臣,四国实则在巴勒弗代表以家族名誉的担保下,由汉廷大行令张骞见证,展开了漫长而艰难的扯皮过程,史称“长安会谈”。

长安会谈,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然此时身处局中的各国使者皆无有意识,莫名得了自家父皇口谕的大汉太子刘沐,更是满头雾水,挠头不已。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军事预算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训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发第六百九十六章 欧亚烽烟第六百零五章 权贵人脉第四百一十一章 刘乘飞天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气第六百六十章 贵女求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诱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来袭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一百五十三章 梁国风起第四百九十一章 残暴奴律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谋划第三十一章 特种作战 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三百四十六章 琐碎诸事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摄政第四百七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七百一十章 小遗席间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编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渐涌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门户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怂恿第六百七十章 来复火枪第六十八章 诸事妥当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战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随军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转型第八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五十章 诸越形势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八百一十章 天罗地网第七百九十章 诸般应对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一百九十六章 陈氏阿娇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众第二百六十八章 黄埔军学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条约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荡少年第十一章 父子摊牌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五百二十八章 册立储君第一百五十八章 刘荣投缳第二百九十章 渡过天灾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罴第四十二章 路在脚下第六章 未央风起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学第二章 吴楚之乱第三百四十九章 刘舜务工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钱庄第七百九十七章 归家省亲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军学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还汉第一百零七章 平虏沙盘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第七百八十八章 阳春三月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三百四十三章 舰队停靠第三百三十三章 两代医者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霉药膏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当第三百六十一章 脱岗培训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阵决战第四百零八章 半岛烽烟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两关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归乡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国科院第二百一十三章 诸将领命第六百零三章 三国密约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师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变第六百五十九章 国弱处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