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疆域降雨情况

大汉帝国疆域降雨情况

大汉帝国的降雨情况:各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汉帝国各州的降水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

大汉帝国降水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在西域州和图州(今西亚一带)出现最干旱的荒漠地区。

(1)安、泰、交、广四州及其附近,因处于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常年阳光直射或近于直射,温度高、湿度大,年雨量超过2,000毫米。由于太阳直射一年有两次越过赤道南北移动,因此雨量分配在一年中也有两次高峰,但总的来看,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大汉帝国东、南部,青、豫、荆、冀、幽、安、泰、扬、广、交、辽、瀛州和兴州、以及荒州(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因受太平洋季风和西伯利亚干陆风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降水量从南向北渐减,多在600~1,000毫米之间,是亚洲著名的季风夏雨区。这里个别迎风山坡,降水特别丰富,如著名的世界湿角乞拉朋齐即在此区。另外,个别地区,冬季风从海上吹来,又受地形抬升影响,也有很多降水,如安、泰、扬、广、交、瀛五个州都属冬雨较多的地区。

(3)荒州(西伯利亚,属于北亚),面向北冰洋,一般是少雨区域。北亚降水分布,随着距离大西洋的远近而从西向东递减,西部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区大部不超过350毫米,东北部则减到200毫米;但到太平洋沿岸一带,受海洋季风影响,则降水又较多。北亚气候寒冷,蒸发较弱,冻土广布,虽降水较少,但仍为冷湿环境。

(4)西域州、藏州、图州(图兰平原、包括部分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位于东北信风带,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甚至有些地区成为荒漠。小亚细亚沿海及地中海东岸,因受地中海影响,冬季多气旋过境,降水较多,小亚细亚内陆降水偏少。由于离海较远,多为闭塞高原与盆地,且东、南方面多高山环绕,海风难于深入,因此年降水量较少,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100毫米,内陆有大面积荒漠存在。

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也影响大汉帝国各州降水的季节分配。冬季大部地区盛行干冷陆风,不易致雨,故降水较少;当冬季陆风经过海面变为湿润气流再登陆后,受到地形抬升,亦可导致冬季降水;此外,冬季侵入兴、瀛、辽、荒四州的大西洋气旋,给四州带来降雪,在图州、藏州等地区,也能形成冬季降水。

大汉帝国夏季盛行海风,加以地形、气旋等影响,极易引起降雨。西亚系与北非和地中海连续地带,属冬雨区和全年干燥少雨区。

大汉帝国在降水方面另一个特点,即在某些地区雨量变率很大。淮河以北可以超过25%,西域、图州一带可以超过50%。降水变率大的原因,与每年4~5月中纬高气压强弱和夏季赤道气团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伦省第29章 邦联王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的影响探讨第36章 罗马之鹰第6章 解铃人第1章 襄阳治略第32章 德黑兰会议第17章 首帅之责第3章 江东安定第4章 最终决裂第1章 大汉疆域第6章 襄阳盛会第16章 西非之旅第11章 父子夜话第10章 长子风范第8章 晋阳密会第9章 急火攻心第6章 计缓刘备第3章 孔明现身第7章 四大神匠第34章 京都之争第3章 东瀛之葬第3章 卢公去郭嘉到大汉帝国安泰两州经济特性关于都城选择的一点说法第1章 楚王选妃第34章 诸王时代第13章 大漠风尘第3章 万农书第1章 大汉疆域第9章 廉政之刃第30章 大汉新语第17章 淳朴之民第7章 刘备军机第11章 戏志才养病第9章 贾诩孙坚第7章 刘备军机第9章 贾诩孙坚第2章 命运之旅第15章 南阳溃败亚洲河流特征第5章 曹操之择第28章 农畜工纺第29章 阴阳有别第17章 完美帝国第22章 巨灵之叹第4章 南北赋税第11章 封藩楚王第19章 南非之旅第15章 新楚内治(三)第3章 万农书第18章 曹操接旨第5章 卢植先行第21章 五子良才第11章 丝绸战争第3章 并州丁原第25章 皇子刘巍第11章 会见阎行第9章 永定西凉第22章 辽州统一第35章 炎黄广场第14章 圣湖血案第21章 五子良才第8章 崔浩之疾上架公告第6章 铁翼飞翼唯物史观与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悖论第11章 海洋通道第11章 封藩楚王第9章 贾诩孙坚第11章 父子夜话第4章 贾诩之志第14章 北非之旅第13章 铁血控铉第17章 长安围困第十二 卷华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9章 全线侵扰第5章 曹操之择第10章 灵帝密旨第8章 国策二十四章第17章 完美帝国第31章 双龙戏珠第21章 文化运动第14章 新楚内治(二)第1章 青州风波第2章 卢荀授课第10章 黄河水患第3章 并州丁原第4章 孔明赴会第15章 最终圣裁第6章 铁翼飞翼第十 卷四海征伐巴比伦省第15章 最终圣裁第8章 备战寒潮第6章 麻钢神兵第14章 新楚内治(二)第6章 颖川对峙第12章 平定北方第25章 乌孙突袭第34章 阿非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