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天命所归

“我好疼……”

“只要你告诉你是怎么释放的瘟疫,谁放的,你马上就不疼了。”

“好疼……”

“怕疼就快说。”

“疼……”

眼看着这个身体已经腐烂的女人就要死了,守在门外的狱卒却走了进去,将一碗汤药给银屏灌了下去。

然后就走出来,低声对阿娇道:“启禀贵人,半个时辰之后药效就会发作,她会再次清醒。”

阿娇指着一滩烂泥一样的银屏道:“给她喝了什么汤药?”

“回禀贵人,是参汤,最好的参汤,此女罪恶深重,只有耗干她最后一丝生机,她才能死去。”

阿娇冷哼一声道:“现在就杀了她!”

命令下的很不合理,却是阿娇亲自下的,在长门宫,她的话永远都比皇帝的话好用。

狱卒连犹豫一下的意思都没有,进去之后就一刀斩下了银屏的头颅。

血没有流出来多少……银屏连惨叫一声这样的行为都没有,那个没了眼睑的头颅滚落在地上,没有眼皮可以覆盖上眼珠子,因此,她的眼睛瞪得溜圆,却没有什么怨恨,显得非常平静。

“埋了吧,希望她下一生莫要再与我大汉为敌!”

阿娇转身走了,留下狱卒面对这具烂的不成人形的尸体暗自发愁,该如何处理呢?

“大汉国跟匈奴之间再无转圜的余地,再无并存的可能。”阿娇轻叹一声。

“陛下本身就没打算跟匈奴共享一个太阳。”

大长秋沉声道。

走出地牢,即便是站在烈日下,阿娇依旧觉得有些冷,抱着双臂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我以为汉人跟匈奴人之间有仇恨是应该的,没想到刘陵成了匈奴掌权者,对她的母族下手更狠了。”

“不是所有的女子都如同贵人一般对大汉江山满怀情义。”

阿娇摇头道:“你说错了,我阿娇抛弃权力之后才走到现在,刘陵是得到权力之后才疯狂若此。

本宫没了后位,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了,可以放开心胸来重新看这个世界。

刘陵得到权力之后,就害怕失去,所以才倒行逆施。

大长秋,清点长门宫库房,如有不足,继续为大军准备军资,明年出征之前,务必要全部到位。”

“老奴遵命……”

云琅,霍去病到了扶荔宫的时候,这里已经物是人非。

皇帝的旗子正在城楼上飘扬,城外的警戒游骑已经抵达三里之外。

云琅跟霍去病两个只能单人独马进入扶荔城。

霍去病挥挥手,清扫一下鼻端的白灰,对云琅道:“这该用了多少石灰啊。”

云琅放开用手帕捂着的嘴巴道:“关中早就该彻底的清扫一次了,任由各种动物的排泄物遍布关中,不用匈奴人使坏,自己就会衍生出疫病来的。

这样,其实也不错,你看看,来的路上,那一个人不是用布包着嘴巴匆匆赶路?

这是好事,说明大汉人终于有了安全意识,不管有没有用,至少有了行动。”

“你是医者,难道就没有克制这种病魔的方法吗?”霍去病觉得云琅在幸灾乐祸。

“我倒是知道方法,却没有办法造出药物。”

“缺少钱粮?没关系,我家有你尽管拿去。”

云琅冷笑一声道:“穷大汉倾国之力都办不到。”

霍去病默然,他看的出来云琅没有骗他。

扶荔宫的大殿,原本是云琅的点将厅,现在,则是刘彻办公的地方。

光亮的木头地板上,一个穿着红色衣衫的小小孩子在上面嘻嘻哈哈的奔跑,身后跟着一群宫人,生怕将这位小祖宗给摔到了。

刘彻盘膝坐在垫子上,面前的文书奏折堆积的足足有两尺高,几乎遮住了他的身形。

云琅跟霍去病身穿铠甲,行礼不方便,只好按照军礼拱手。

刘彻把脑袋从文书后面探出来,看了两人一眼道:“出灾祸了,想办法解决。”

云琅道:“军中已经有方略安置下去了,微臣以为患病之猪羊,不宜食用。”

刘彻眼睛微红,最终点头道:“销毁,人命为重。”

“臣领命!”

“云琅,疫病是怎么起来的?”刘彻放下手中的朱笔,从案子后面走出来,看着云琅问道。

听皇帝这样问,云琅面露笑容,觉得自己跟皇帝这些年努力斗法,到底还是出了一些效果。

至少没有被董仲舒那些人忽悠的去向上天认罪,觉得瘟疫是他施政不当带来的恶果。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

《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素问、本能病》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

西北理工认为,疫病不过是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来的。跟其它病症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具有传染性而已。”

“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好的?”

“比如说微臣的生活习惯就很好,如果人人都像微臣一般饭前便后洗手,勤沐浴,不喝生水,每日里漱口刷牙,勤换衣裳,衣物的加减随四时而动,就能有效的防范疫病发生。”

刘彻叹口气道:“如果天下臣民都像你云氏一般富庶,倒是不难。”

“饭前便后洗手,沐浴,不喝生水,每日里刷牙,勤换衣裳并不难啊?

衣裳不必是丝绸,不必新,只求干净就好,不难做到。”

刘彻闻言无声的笑了一下,用拇指指指自己的胸膛道:“不是因为朕的昏悖举动引起的天罚?”

云琅笑道:“此次疫病来临之前,大汉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微臣不觉得陛下有过什么昏悖的举动。”

刘彻指指南边提醒云琅道:“滇国,夜郎国的事情呢?你徒弟在那里杀的人头滚滚的,灾祸却要朕来背?”

云琅被刘彻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的很不自在,就把霍去病拉过来道:“陛下问你弟弟的事情呢。”

霍去病呵呵笑道:“换了微臣去,只会杀的更多。”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道:“朕也是这么认为,两只小猛兽出山练习狩猎而已,算什么大事。

拔高到天命的地步过份了。

云琅,你认为这场灾祸什么时候能过去?”

云琅拱手道:“疫病一般起自于春夏之交,白霜落地就会绝迹。”

刘彻默然,良久才敲着自己的脑瓜道:“如果真的是天命,朕认错就能让瘟疫过去,朕还不吝惜认错。

问题是,朕现在认错了,等到了白霜落地,瘟疫绝迹,也会有人说是因为朕焚表向上天认错之后才有的效果。

如此一来,以后只要有灾祸,朕就认错一次,时间长了,朕就会威信扫地,这也是不成的。”

霍去病皱眉道:“此次瘟疫是匈奴人的奸计,为何有人会赖在陛下身上?”

刘彻呵呵笑了,对霍去病如此直言,非常的欣慰,指着云琅道:“说是匈奴人的奸计,朕信啊,你们也信,问题是你去问问以董仲舒为首的一群人信不信。

他们才是办事的一群人,想要让他们按照你说的方略去执行,首先就要先说服他们。”

云琅在心中暗自感慨一下,从他进门,刘彻就没怀好心,前面说的所有话,都是为最后这句话做的铺垫。

这是刘彻的老把戏了,天知道大汉国有多少臣子,就是被他这样给活活的逼到绝境里去了。

云琅同样笑道:“微臣这就去一遭太学,见见这位非要把什么灾难都跟天意联系在一起的大家。”

刘彻哈哈大笑道:“有把握么?”

云琅笑道:“董公年高德劭,想来不会跟微臣这个后辈过于计较。”

刘彻非常高兴,指着大殿门道:“速去,速去!”

第二十三章大丈夫当如是第七十四章智慧古今同第一二九章进退两难的刘彻第一六二章吾梦好杀人第一五七章宦官不总是可恶的第一三二章羊盘查敌踪第十二章古人其实挺傻的第一七五章悲伤是一种感觉第六十一章人彘蚕室第七十八章资本的獠牙第五十七章变化不一定每个人都有第四十九章 幻灵殇第五章 一日看尽逍遥亭第一四零章防止死灰复燃的那泡尿第一五一章 东方朔第八十一章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第九十二章圣人出(1)第七十二章逐渐成型的长门宫第一一零章老骥伏枥第一四三章毕竟东流去(2)第三十七章姑臧城的传说第一二五章角斗士金日磾第一五三章不畏人言东方朔第一一四章有苗不愁长第七十五章瘟疫一般的云琅第一二三章冤大头的二次运用第一六三章匈奴人早就不是麻烦了第一七八章世上没有白占的便宜第八十五章论古代妇女的追求第八十三章郭解的独家学问第四十五章 上古龙玉第二章 被烧焦了第一一一章秦始皇的放射源(求首订求月票)第一三零章宠爱到死第八十一章云琅是最合适的人选第一章 预言第一一一章财富的本质第一三二章不给第一七二章分不清是谁的《短歌行》第一五五章改良的蒙学第三十六章回家(4)第一七九章《艳戏群芳图》第七十六章 世之主第四十四章换汤不换药第二十三章简单粗暴的苏稚第十一章不败之地第一二零章 丧心病狂的云琅第六十一章想发财的勋贵们是可怕的第一三五章婚事第二十二章 朝秦暮楚第一五五章人心不古第四十章新身份第八十章杀阵第一七二章救命药与遗言第一四三章问计于二三子第六十八章清除后患第九十二章于无声处听惊雷第八十六章理想家第八章情义?不存在的!第一二五章有志气的人哪里都有第一八六章抽丝剥茧第一六六章刘彻的奶妈情结第三十四章 骗人精第四十四章复盘第五十八章 暗黑化的狗子第一四三章公孙弘的奇妙之旅(4)第一四五章皇帝令!第十一章任性的少年人第一零九章饱受煎熬的霍光第五十三章咸鱼第一零七章强项令第五十五章 谁是狼王第一六四章不准在水中哭泣第一七九章温柔乡拦不住刘彻第一零七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三十二章饕餮的子孙还是饕餮第九十七章托孤第七十四章阴险的云琅第五十七章好日子谁都喜欢(第二章)第三十五章穿衣封侯第六章破茧第十九章难伺候的刘彻第四十七章 玄幻世第九十二章大将军刘婆第五十九章天变(第一章)第一二二章曹襄的兄弟们第四十一章 云琅杀师(第一章)第五十七章是麻烦就逃不掉 (为白银盟主巅峰之龑皇加更)第一七零章李代桃僵第九十六章暗箭第八十四章莫名其妙的上进心第一六三章别把自己当人第七十二章 地势坤第一一四章明珠暗投?这是必然第一四六章 驯养第九十四章未来跟过去第四十八章赵破奴带来的改变第六十五章呀,原来是有女怀春第九十三章不可缺少的云琅第一八一章希望需要等待才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