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徐世松

大约20年前,大周朝还没有沦落到徐世杨蔑称的“南周”地步的时候,他的大伯和父亲同一年考上了进士……。

一门两进士,在当时也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从那以后,徐家开始从自耕农向地方豪绅转变的过程。

徐家大老爷、二老爷为官时期“积攒”下的钱粮逐渐转化为土地,还有大量同姓或不同姓的平民带地投献,然后是跟同样的地方豪族联姻……。

当大周朝在江北的统治趋于瓦解的时候,两位老爷回到家乡,凭借为官时期积攒的人脉和庞大的财富,聚集大量佃农和附近走投无路的自耕农,开始结寨自保。

以上就是徐家的发家史,也是现今大多数江北豪族起家的标准套路——都是些所谓的“乡贤”家族,无非是有大有小罢了。

这些家族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坚持到某个人或者某一伙势力来收拾残局,然后继续当他们的乡贤,过他们耕读传家的美好生活。

至于这个人或者这伙势力到底是谁,这些所谓的乡贤们可不在乎。

反正,在他们眼里,无论谁当权,哪怕是鞑子,最终还得依靠他们来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转——其实,不如说鞑子当权更好一点,毕竟鞑子维持一个大帝国的经验更少,也就更得依仗他们这些地头蛇、读书人。

在徐世杨看来,如果不是如今关外各路鞑子仍在混战且不分胜负,这些混蛋恐怕早就带着降表和劝进书出关了。

‘必须建立起忠于我自己的势力,其他人,哪怕是血缘上的亲人也靠不住。’

徐世杨骑在战马上,一边溜达,一边漫无边际的想着:

‘现在我必须依靠他们,但也不能过份信任他们,必须用利益交换他们的帮助!’

“真麻烦啊!”徐世杨忍不住感慨一声。

“少爷,到了。”见他总是魂游天外,胡老头不得不提醒道:“大少爷来接您了。”

“大哥!”徐世杨抬起头,看到一个身高体壮的汉子正站在第一屯围墙门口。

这是徐家世字辈的老大,徐世松。

徐家以“聿愿同心,孝敬和睦,世代绵长,丕承祖泽”为辈分;以五行相生为名。

徐世杨自己是世字辈,他爹那一代人自然是睦字辈。

睦字辈以水为名,水生木,因此世字辈都是以木为名。

徐世杨这位大哥出自长房徐睦江一脉,年纪比他大出整整一纪,因为是长房嫡长子,且母族势力同样很强大,徐世松在徐家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因此养成一个飞扬跋扈的性格。

对徐世杨来说,这位大哥有两个值得拉拢的好处:

第一,在徐世松看来,徐世杨是二房嫡长子,在特别注重嫡庶之别的徐世松眼里,他比世字辈其他人地位更高(包括长房的另外两位同辈人),更值得交往。

第二,飞扬跋扈在平时是个容易惹麻烦的性格,但在这乱世,却让徐世松显得比较勇武。

以现在的情况来说,整个徐家两代9口男人,最不怕鞑子的自然是徐世杨,然后大概就要排到他这位长兄了。

因此,在徐世杨未来的计划中,徐世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必须给予其足够的尊重。

“三弟!”徐世松远远的看到徐世杨,故作豪爽的大笑着叫一声,迎面向他走来。

徐世杨赶紧下马——他的个头本来就高,骑在马上,离得近了会给人一种莫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对于自家大哥来说,实在没有必要。

“竟然劳烦兄长亲自出迎!”

徐世杨抱拳对自己的长兄行礼。

“好说好说!哈哈哈!”

徐世松赶紧回了一礼,不过,徐世杨发现,这位大哥的眼神始终偷瞄自己的背后,仿佛在偷窥什么绝色美女。

徐世杨淡淡一笑,说道:“大哥若是喜欢,尽管挑一匹,小弟双手奉上。”

与以科举起家的上一代有所不同,徐世松比较好武,喜欢打仗(虽说他也不敢去打鞑子),在齐省各地的盗匪、流民、屯堡民中也算有些勇名,最大的爱好是兵器,自然也包括战马。

然而,遗憾的是,徐家没有战马。

或者说,整个齐省,都未必能找得出一匹正儿八经的战马,驮马倒是有,徐世松也经常骑那些玩意。不过,与徐世杨今天带来的这些身高腿长的辽东战马相比,那些驽钝的驮马实在不值一提。

“那怎么好意思呐?那怎么好意思呐?”

徐世松嘴里不断重复着,人却已经飘到徐二和另外几个十五屯村民牵着的战马身边,看看这匹,摸摸那匹,感觉每一匹都让人爱不释手的样子。

“兄长也莫要太着急,咱兄弟们每人一匹,人人都有。”

徐世杨笑着说:

“不过,还得我爹、大伯还有三叔先挑——我打算给长辈每人送两匹。”

“长辈每人两匹?”徐世松诧异的看了徐世杨一眼:“兄弟们每人一匹?”

“是。”

闻言,徐世松又数了一遍他带来的战马,接着问:“你一共得了多少?”

“12匹上好的战马。”徐世杨微笑着回答:“当然,还有些驽马,不过那些就不拿来献丑了。”

“那你不是只剩一匹了?”徐世松问:“白拿这么多好马出来,老三你真舍得?”

11匹上好的辽东战马,最低也得值1000两,不过那是在草原或者辽东的价格,在汉地还能更高一点。

作为村级封建领主(非常标准,不是前世网上对欧日封建领主的蔑称),这么一大笔财富白白送人,这决心可不好下。

“哈哈哈,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徐世杨大笑着说:“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见外?”

听到这话,徐世松也笑了。

这个兄弟的脾气真的很对他的胃口。

不管这话是否是真心的,至少确实很让人舒服。

徐世松想了想,拿了这些马,大家自然也要给他一点回报——这世上可没有白吃白拿的道理。

另外,二房分家的时候,自己自然也得更向着这位嫡系弟弟。

想通了这一点,徐世松不再犹豫,语气轻快的说:“我还以为,三弟牵这么多马来,是想在集上卖掉呢。”

“我是有些东西要在集上卖掉。”徐世杨笑着回答:“只是不是这些马罢了。”

第247章 援助与否2第235章 马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661章 暴秦1第719章 粮食第698章 吉尔吉斯山3第122章 徐家重组2第471章 边境冲突第559章 三沙1第481章 推进战略第689章 碎叶-河中1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524章 话剧第694章 开明士绅第324章 布局第110章 伤亡第257章 一级战备第406章 徐世杨的野心第517章 世侯1第199章 局势第12章 徐家15屯圆桌会议1第15章 徐世松第718章 大帝国3第605章 突变2第424章 要赢了第487章 期待决战第96章 我敢!第446章 萨廉第142章 谈话第212章 清仗田亩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263章 战黄河6第629章 去江南第643章 父亲2第710章 升龙府1第132章 五莲山第350章 金矿第367章 宣传第517章 世侯1第578章 窥探南洋第324章 布局第345章 江南市场第388章 选择第669章 金陵之战,其实没打起来2第212章 清仗田亩第523章 一个老实农民引起的小插曲第648章 峻法第214章 祝家庄1第439章 会议季2第472章 汉不可辱第81章 暴打族叔第44章 菜鸟第690章 碎叶—河中2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560章 三沙2第417章 金军的麻烦第370章 弃守第220章 士兵徐世桢第417章 金军的麻烦第620章 兴庆府1第353章 疑虑第673章 惨案第531章 少年兵2第453章 铁钱第660章 大案第582章 为什么第259章 战黄河2第395章 降服1第28章 老规矩第85章 家主的决定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672章 南方第370章 弃守第299章 海盗第311章 水利第365章 教训第502章 新一年1第527章 晋省2第616章 兴灵3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121章 徐家重组1第333章 金州2第720章 大帝国4第42章 分享第128章 训狼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281章 最后的尝试第574章 北行记6第308章 重新接触第452章 陆文昭第565章 辽北攻略3第333章 金州2第4章 夜战1第726章 天子第552章 野店1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314章 教育第298章 改编2第574章 北行记6第55章 总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