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允许试错

徐世杨在登封耽误了太多时间,因此剩下的路只能尽可能加快行程。

6月15,徐世杨一行抵达大理。

按照预定计划,他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视察军队的集体农庄(闲暇时种菜养猪改善伙食用的,毫无疑问,又是剽窃PLA的政策),以及帝国征用来,准备交给移民的土地。

被征用的土地大多属于原大理国王族、贵族和寺庙,作为一个封建制度和原始社会并存又崇尚浮屠的国家,大理国在灭亡前,王族、贵族、寺庙占有全国大约7成的耕地,其余则是大量部落蛮族的领地。

大理国的自耕农很少,所有农人几乎全都是依附王族、贵族、寺庙的农奴。

滇省成立后,省布政使鉴于征服大理时并未发生太多血案,大理底层对华夏怨念较小的特点,决定镇压上层,用小恩小惠收买下层,以此绝大理根基。

大理王族被迫北上之后,滇省布政使立刻下令剥夺所有王族土地。之后布政使司又下令把大理国所有贵族逮捕归案,划为庶民并剥夺其全部财产。

等到徐世杨在登封收拾少森寺的消息传来,布政使司方面觉得内阁对浮屠的政策已经很清晰了,于是又下令剥夺寺庙土地。

三项下来,滇省布政使司获得了2200万亩耕地。

作为对原大理国民的安抚,凡是编户齐民的原大理国农奴,每户发放20亩土地。滇省地方60万户庶民,因此要陆续分配出去1200万亩。

剩余的1000万亩,将会分配给即将到来的汉人移民,以及国有农场——本来还应该有内府一份,不过徐世杨下令今后不得直接给内府献土,内府农杨要扩大,得皇家自己掏钱买土地或者组织开荒。

在帝国当庶民自耕农,虽然生活条件和Z治权利等方面远远低于平民,但却比给大理本地权贵当农奴时好得多。

帝国庶民的农业税很高,但却比大理贵族收的少,加上滇省的水土条件不错,20亩土地虽然不能小康,温饱却是不成问题,因此除了少数被寺庙煽动起来的狂热信众,其他大理人都觉得在帝国治下反而比大理国时强得多。

徐世杨专程来大理,就是来看看这里相对较为先进的治理经验,是否能够推广。

按照滇省布政使司的估计,滇省发放到民间的1200万亩耕地,今年可以获得大约500万石农业税,这个数字稳稳超过大理国全国的农税。

而这还是不计算属于汉人的1000万亩,以及尚未有完整统计数据的,属于地方土司的几百万亩。

“我们这样做,地方土人抵抗情绪少了很多,没有贵族在中间侵占,国家所得甚至还比大理国时候高了不少。”

布政使本人有些得意洋洋的对徐世杨说道:

“我认为,这比大肆屠戮,镇压当地土人有效的多。”

实际上,徐世杨一路行来,确实发现滇省受战争的影响很少。当地底层人民对汉人的态度远比其他边疆省份的土人好不少。

“但是民兵武装的建设必须抓紧,这也是你的工作。”

徐世杨吩咐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数百年持之以恒的教化,给再大的好处他们都不会跟我们一条心。记住,对待异族,给糖吃是可以的,但一定不能丢掉手中的大棒!”

“臣对此保留异议。”布政使回答:“不过臣一定会完成分内的工作,汉人移民来后,臣会按照标准组建民兵部队。”

民兵很吃地方财政,省级大员能做这种保证已经很不错了。

“好好干吧,把滇省当做一块试验田,别怕犯错,但一定要有总结,同样的错误千万别犯第二次。”徐世杨承诺道:“若是你的办法更适合消化类似的新领土,将来我会调你入阁。”

随着领土面积的扩大,帝国势力范围已经超出自然界限,在最边荒的地区,纯粹的武力征服虽然并不困难,但实施有效统治的成本却已经大于收益。

比如秦国,虽然是属国间接统治,但帝国每年仍要投入不菲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支持,以免秦军站不住脚。

这笔投入并不是小数目,只比直接统治稍微少一点而已。

但秦国方面的回馈却很少——秦国面积很大,河中、碎叶也都是水草丰茂的地方,粮食、棉花产量都不小,但没有铁路的情况下,把粮食和棉花运到内地来的运输成本实在太令人揪心了。

如果不是为了强行捆绑秦国的产业链,徐世杨都想在秦国就地开工厂了。

可惜不行,秦国汉人太少,那点人用来打仗、管理农场就一点都不剩了,若是开工厂,几乎可以肯定必须利用当地人力。

工厂利用当地人力,就是给当地民族培养工业化人才,这是徐世杨绝对不能允许的!

所以秦国人只能过类似红脖子的生活——家里有大块土地,骑着马,扛着枪,带着来自蒙兀和女真的冷兵器随从,平时监督奴隶耕种,摘棉花,战时当兵打仗,是虔诚的儒家信徒,对其他信仰都不感冒。

虽然儒家已经被徐世杨通过查抄奉圣公府和统一天下两次绝好的机会改的面目全非,但没关系,他们只需要有那么个东西来信仰就可以了。

这样的统治并不稳定,秦国面对的战争次数比当年华夏还在保育之中的时候也不逞多让,几乎是无日不战。

战争需要大量耗费,秦国本身的收入不足,那就只能跟华夏这个当娘的伸手要,虽然要的不多,可那就是亏本,帝国现在的经济条件还不错,若是哪一天帝国的经济出点问题,这负担到底还承不承担?

承担的话哪来的钱?不承担的话,难道要放弃秦国那几百万平方公里?

所以必须摸索出更好的统治办法,控制那些当地人占绝对优势的新领土。

也正是因为这些隐患,徐世杨允许现有的边疆各自做些实验,比如秦国就是高压统治,也说不定这政策就是比别的方法更持久呢?

而大理这边的怀柔手段也可以用,帝国现在有试错的本钱,都试试总没坏处。

第109章 坞堡血战2第751章 民心1第620章 兴庆府1第20章 站队第480章 左鹤林第305章 兵变2第195章 文相公的决定第214章 祝家庄1第551章 孩子与孩子们的相遇第97章 兄弟并肩第631章 西征1第578章 窥探南洋第28章 老规矩第286章 反击第662章 暴秦2第166章 死谏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456章 索伦部第540章 兵力第622章 闲暇第515章 仅剩一张皮第305章 兵变2第762章 更替第4章 夜战1第290章 劝进第196章 开始变了第612章 西域1第406章 徐世杨的野心第272章 猪突1第298章 改编2第320章 重视第373章 财政2第158章 李飞龙第702章 南征2第253章 大生产2第525章 抱怨第207章 和亲队伍出发第313章 非常事第53章 炮灰2第344章 辽南布局第398章 降服4第525章 抱怨第710章 升龙府1第762章 更替第476章 齐蒙互市第446章 萨廉第484章 国家第125章 铸炮第708章 南征8第472章 汉不可辱第723章 又是两场战争第80章 别矫情第603章 倭奴战争5第416章 扩张第485章 会见第251章 权利第273章 猪突2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501章 春天8第43章 坞堡民兵第284章 投降第307章 利益交换第341章 要变天了第100章 备战2第442章 贺使1第430章 两难第635章 信仰第124章 宣言第352章 返回第629章 去江南第494章 新春1第93章 李逵第257章 一级战备第290章 劝进第493章 期盼第683章 直白第473章 第一次扫北1第349章 屯垦村第411章 开城之战1第182章 诸位,起舞吧!第602章 倭奴战争4第691章 河中—碎叶3第508章 各方2第531章 少年兵2第598章 奴隶战争2第44章 菜鸟第281章 最后的尝试第24章 未来1第673章 惨案第151章 投资第130章 破莒州1第308章 重新接触第181章 笨拙的战争第201章 朝阳第162章 城门前第678章 邕州2第264章 情报1第56章 破寨3第655章 南北2第303章 铁山海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