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整顿流民

从地狱到天堂的距离有多远,苏言现在就有了清晰的体会,只是从府城到刘家村短短的三十里地,生活已经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一家是昨天跟随大队人马来到刘家村的,起初刘锡命让一干少年来安排事情时,他还有些不以为意,哪晓得人家才是真正做事的,领头那个叫于永凯的屯长三言两语便将事情交代清楚,留了一句话“按老规矩办”,剩下的人便各干各的去了。

几十个少年有的负责登记信息,有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还有的找了几个郎中过来给大家检查,整个场面井然有序。

负责登记的几个少年竟然还都识字,把每个人的姓名籍贯等情况问的清清楚楚,苏言瞧的仔细,他们字体虽然不怎么工整,但是却少有错字,登记完信息后还发给每人一块木牌子,苏言的这块上面就写着“户籍编号125,苏言”。

中间这串符号苏言不认识,但是给他登记的少年说他是一百二十五号,他猜测应该就是这个数字。

本来他还奇怪写这个数字干什么用,结果到了坐船时,船头那少年直接喊到:“125号到160号的人在这里坐船”,他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拉着自家媳妇和一对儿女上了船。

等到了刘家村时,立刻又有人上来接应众人,将他们带到一栋似乎是洗澡的地方,给了他们一瓶说是用来杀灭跳蚤的药水便让他们自己洗浴。

说来也是奇怪,那用来洗澡的管子竟然还能自己出水,后来苏言才知道,村子里用石浆钢筋修了几座几丈高的大水罐,每时每刻都有水车往里面送水,只要这个水管的位置比水罐低就能一直出水,真是让他赞叹不已,不想这里竟然有这样的能工巧匠。

这还没完,一群人洗完澡便有人送来一身干净的旧衣服供大家换洗,原本自己穿的和带的衣服都要用沸水煮过才能继续用,苏言和妻子苏何氏对视一眼,都没想到刘家规矩这么多。

没过一会儿,苏言又得了一个天大的惊喜,他见那押送人员的少年对那个叫刘锡禾的副管事指着自己耳语几句,刘管事便看着他笑了笑,待分房时,刘管事直接说道:“户籍编号一百二十五号苏言一家,因帮助刘氏家主有功,特赏单间一套入住。”

一开始苏言还不知道这个的好处,等到刘管事安排后面的人时,他才发现其他人都是两家住一间屋,甚至有些人只能去住通铺,他这才晓得自己又得到了优待,不由得庆幸昨天果断出手。

到了房间以后,一家人看着干净整洁的宿舍抱头痛哭,在外流浪了这么久,一直都是天为被地为席,好不容易搭了个窝棚也是经常漏雨,如今总算有个算家的地方了。

苏何氏擦了擦眼睛,整理了一下丈夫的衣衫咽声说道:“这都是刘家老爷的恩德,相公往后可得知恩图报才是。”

“那是自然”

等到了晚上吃饭时,刘锡命看见苏言一家,还专门将他请过来给刘陈氏等人介绍了一圈,末了嘘寒问暖道:“家业初创,还有很多不完备之处,苏兄有什么需求就直接找我这堂兄便可。”

苏言这会儿哪还敢提其他什么要求,赶忙推辞道:“多谢东家美意,刘管事已经多方照顾了,实在不敢奢求其他,大恩大德苏某结草衔环亦难报答。”

“哈哈哈,我不要你结草衔环,往后好好做事就行。”

刘锡命哈哈一笑,这个苏言算是对了他的脾气,只是不知道做起事来怎么样,如果真是能干肯干的,自己说不得要提拔他一把。

由于刘锡命有吩咐,刘锡禾早早地就将村子里的人全都通知到位,第二天一早大家便在食堂里面集合,等待刘锡命训话。

刘锡命蹭蹭蹭地走上搭好的台子,朝着众人说道:“大家都知道这两天家中又来了不少人,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准信,咱们这一下子就多了1694人。”

之前的这批村民立刻低声讨论起来,昨天就觉得人多,没想到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刘家二郎真是财大气粗啊。

刘锡禾在一旁拼命控制场面,刘锡命看大家安静了些继续说道:“如今天下灾祸不断,像大家这般朝不保夕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按说这本不该由我刘某人来管,但是如今贪官污吏横行,数万生民竟无一人理会,我看在眼里实在是于心不忍。大家放心,既然来到了我家里,只要你用心做事,哪怕我刘某人砸锅卖铁,也绝不会饿着你们。”

“还不赶快叩谢我家少爷大恩大德”,刘锡禾一听这话,立刻在一旁带起了节奏。

如苏言这些人立刻心悦诚服地跪地叩谢道:“谢公子爷活命之恩”。

“二少爷仁义啊”

……

其他人一看这架势,也纷纷跟着跪了下来,屋子里一片称颂之声。

刘锡命满意地看了一眼刘锡禾,这办公室主任不错,他马上作出虚扶的手势道:“大家免礼,快快快免礼,往后大家记在心里便可,不用这般行礼。”

老刘同志现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安定完人心,接下来就该威慑了,他继续说道:“当然了,丑话要说在前头,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若是有好逸恶劳、不服管教之人,一旦发现,立刻驱逐出村子去。之前你们已经互相指证过,往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人,大家尽管说给我听,我自有重赏。”

效果不错,刘锡命看着下面的人大气也不敢喘,心中有些得意,等大家把自己的话消化的差不多了才接着说道:“现在家里人多了,做事必须有管束才行,如今我家分为账房、丁房、值房、警房、工房、农房六房,今天就由他们六房挨个挑人,都没人挑的那就种地吧。”

说完刘锡命就让六房主管上前挑人,这活儿其实也简单,因为1694人里面认识字的也就13个人,还达不到大萌1%的平均识字率,这些人当然要被招进各房做事的。

剩下的人嘛,大部分少年要加入龙骧曲,还有些悟性好的青壮,刘锡命打算把他们作为后备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来培养,妇女都可以加入纺织工坊,其他男丁要么做工,要么务农,也没什么别的选择了。

就这么鼓捣了一上午,刘锡命总算把人员全都分配完了,最终分配结果是账房8人,丁房8人,值房76人,警房487人,工房802人,农房395人,剩下的还有311个童子以及125位干不动活的老人。

这一下可是把男男女女能用的全部派上用场了,至于女人能不能出来干活儿,穷人家哪里有这么多讲究的,况且刘锡命也承诺下来,女工和男工分开工作,村子里的人更没什么意见了。

不过还是人才太少了,刘锡命一咬牙宣布道:“往后所有童子全天都要上课,其他人晚上全部参加识字班,所有部门的升迁必须将是否识字作为重要考量。”

陈翊定立刻被吓得瞠目结舌,马上低声问道:“所有人都要读书,这是什么道理,况且识字的不过咱们十几个人,哪里教的过来?”

就这样,刘家的内部大整顿在一片喧闹中落幕了,每个人都有了归属,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一片懵懵懂懂,只能等以后再慢慢教育了。

刘锡命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刻地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现在他只能指望空间灵水能多少派上一些用场,让这帮榆木脑袋赶快开窍。

第四百七十九章 县令雷洪(一)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换衣冠(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第一百八十一章 纷至沓来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吓清军(四)第六百七十章 吕宋汉王(十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刘家生变(四)第四十一章 打击报复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六百七十三章 吕宋汉王(十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贩布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一百九十章 出馊主意第二章 乡村见闻第三百九十四章 刘家生变(五)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贼聚首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计划第六百六十四章 吕宋汉王(五)第五十三章 师出以律第三百零一章 献忠兵至(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六百一十一章 督师中原(十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五百四十五章 救疫河南(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 三第四十七章 修墙建房第五十三章 师出以律第九十一章 编练曲兵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第六百一十二章 督师中原(十三)第六百零一章 督师中原(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第二百四十八章 长腿美女(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献忠兵至(一)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难第六十二章 智退敌兵第二百四十章 商业联盟(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边攻防第六十九章 招揽人手 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苏州绣庄第五十一章 以直报怨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师中原(十九)第六百六十二章 吕宋汉王(三)第三百零二章 献忠兵至(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河西巡检第二百六十五章 准备院试(一)第五百一十一章 争夺海权(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郑家第四百六十八章 占领吕宋(十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难第五百八十章 救时司徒(三)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县(五)第二百零七章 崇祯八年第四百章 建立船厂(三)第八十八章 制作火器 一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赏 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五十章 明轩不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吓清军(二)第三百八十章 崇祯问策(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镇内大战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献忠兵至(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包藏祸心第六十二章 智退敌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赶到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门第四百二十八章 谋划布局(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四十五章 军事理念第五百二十九章 关于治理(二)第二百四十章 商业联盟(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设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祯问策(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关第十六章 小人泼妇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营点兵(一)第二百零五章 过年准备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四百零八章 筹建教堂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三百一十七章 动身北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赶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不如匪第二百七十章 仓皇而逃(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县(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购买军械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安之行第四百零八章 筹建教堂第五百一十七章 争夺海权(九)第二百二十五章 继续敲打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来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祯问策(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县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