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头名(四)

刘锡命等人来到二府街的时候,县衙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士子,昨日他和卢嘉鸿的一番大闹让不少人都认出了他,是以一见他过来,大家纷纷拱手示意。

县衙礼房的吏员黄涛也记得刘锡命这个今科县试第一名,朝他挥挥手示意他站在前排领头。

等到人数到的差不多了,黄涛拿出榜文一一核对一遍,让所有人按照长案的顺序排好,依次带着众人入堂拜见。

刘锡命身着一袭湖蓝色锦袍,头戴四方平定巾,走起路来衣裾飘飘、风姿飒爽,更兼他心中有底,昂首阔步之下也让许多原本暗自不服的人心生赞叹。

“乙亥科县试案首刘锡命携众士子拜谢老父母提名之恩!”

“拜谢老父母提携之恩!”

在刘锡命领头下,五十名中试学子齐刷刷地跪地下拜。

章高轩今天心情显然不错,他身着官服端坐在正堂文案之后,捋须笑道:“免礼,诸学子得中此科,一赖陛下恩威,二靠父母供养,三凭自身才学,本官不过恰逢其会而已,还望诸生常思陛下之德,念及双亲之恩,矢志报国。”

章高轩这番话说的冠冕堂皇,刘锡命赶紧再次领头拜谢。

“今日难得一见,诸生便先一一介绍吧。”

开始的环节是自我介绍,大家好不容易在知县面前露个脸,当然要自报家门好加深印象。

对于刘锡命这个柳建侯亲自要求定为案首的人选,章高轩要说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虽然之前已经在考场见过,但是今天他独立人群之首,看上去更是别有一番风姿。

章高轩笑了笑考较道:“刘案首器宇轩昂,更兼文采斐然,其文曾言欲至天下太平,必行大同之道,但不知这大同之道可有何说法?”

刘锡命心中一喜,这倒是个宣扬自己理念的好机会,如今自己已经算是半只脚迈入了士人行列,说话做事也不用像以往那样畏首畏尾了。

“老父母,诸位同年,请容在下详禀,大同者,圣人之所期也,然数千年来,未有人讲明如何至大同。在下愚钝,不敢与圣贤比肩,不过自书中得出一些浅见。”

“所谓大同,一曰德至,二曰物至。德至者,圣人之教遍及天下,变风化雨敦厚民风。物至者,衣食用取之物多不胜数,百姓无劳累之苦便可生活富足。欲至此二者,必先削平阶级,精研格物之道,以使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今时不同往日,有窦玉泉和周良才等人的多方参详,刘锡命关于大同之论已然有了全方位的考量和完善,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之上,参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唯物主义辩证方法和认知论,现在已然可以独立一门了。

当然,既然是托古言事,刘锡命也不敢跳出以德为先的窠臼,只好换了个说法,将其替换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类的理念。

而且鉴于还不知道章高轩的政治主张,未免起了冲突到时候双方下不来台,刘锡命这次宣讲已经尽量将阶级斗争、发展生产力等方面的内容隐去许多,专讲只有做到人人平等,才能真正消弭人祸。

但是就这些内容也已经属于惊世骇俗了,县衙里一干人等谁能想到一个还不是秀才的学子能讲出这些东西,更兼刘锡命将公羊派的三世论改变为治乱世、小康世、升平世、大同世这四世论,题目之新,内容之广,让一干人等听得瞠目结舌。

临到末尾,刘锡命长换一口气结尾道:“想我中国历五千年之盛景,也不过在治乱世与小康世之间来回往复,其所因者,便是源自这人人不同,人人不等之根,欲至太平,必先斩断此根,而后乃可臻至大同。”

章高轩从刚才便已经听得面色潮红、情绪激动,忍不住起身走下大堂,拊掌大赞:“妙哉,妙哉,我辈士人常思保民安民,然历数各朝,无有不变之国运者,倘若行君之道,或可使天下长安。”

说到激动处,章高轩竟然拱手朝刘锡命行礼道:“不想本县之中,竟然有龙凤之士,章某与有荣焉。”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阶级斗争,刘锡命心中浪笑,后世老马的思想刚刚开始传播时,也是如同真理一般被全世界共同追求,只是后来老毛子这些把经唱歪了,加上又碰到鹰酱这样的超级对手,才逐渐失了阵脚。

但是在这个时代显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因为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整个群体的共同愿望,加上大同主义对物质世界的分析有理有据,对于没有经过鹰酱洗脑的人来说是很难抵挡的。

不过这会儿显然不是傲娇的时候,刘锡命赶忙长躬回礼:“不敢蒙县尊如此夸赞,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晚生不过是侥幸而已。”

杜良骥等人满脸羡慕地看着刘锡命在人前装逼,有章高轩这番话作保,刘锡命可谓是今天拜访最大的受益者,等到他们两人这番话传出去,刘锡命必定名声大振,也就算是在士林里站住脚了。

卢嘉鸿、李奇范和黄睿言等人却是满脸复杂地看向堂前的那道身影,眼中映射出来的全都是深深的不甘和愤怒,那模样像极了自己碗里的吃食被别人抢走了一样,但是有章高轩在场,他们也不敢胡乱放肆。

确实如他们所想的,有刘锡命这样的珠玉在前,其他还有何人能够让章高轩高看一眼呢,虽然章高轩已经尽力掩饰,但是不少人还是看出了他对其他士子的敷衍之色,除了如杜良骥、赵向阳这等熟识之人,不少人也有些心生怨恨,只是不敢当场发泄罢了。

待众人拜别章高轩走出县衙,杜良骥长舒一口气冲刘锡命道:“刘兄才识高卓,杜某人心服口服,往后还望不吝赐教。”

“还望刘年兄不吝赐教!”

剩下的四十多人中也有二十几人跟着齐声行礼,弄得卢嘉鸿等人尴尬的很,真是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哈哈哈”,刘锡命放声一笑躬身回礼,“我等既是同年,又是同乡,往后自当互相扶持,诸位年兄,还记得太白楼之约否,大家请吧。”

刘锡命现在正是装大的时候,话里话外只字不提卢嘉鸿的事,不然岂不是显得他胸无大量。

既然立志要做带头大哥,些许银钱算得了什么,大不了今天自己掏钱请大家吃喝一顿。

说着说着,杜良骥面色转而为笑,“不过这位刘贤弟所说大同之论,我倒是十分有兴趣,想我辈士人,所求者不过是天下太平、百姓安生,若他之主张确如其人所说,有治世救民之效,便是蝇附骥尾又有何妨?”

“哈哈哈,你倒真是看得开,今天一定要多同你喝上几盅。”

第七十章 招揽人手 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盘桓(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准备第六百一十七章 督师中原(十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处理俘虏(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乱(四)第三章 恶客上门第三百二十一章 汉中风云(四)第五百一十五章 争夺海权(七)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五百三十八章 日本开关(八)第四百六十六章 占领吕宋(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事情始末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一百三十章 恢复生产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县(六)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鲜安南(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一百六十章 永凯当官(一)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处扩张(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边攻防第二百四十四章 第二基地第二百二十九章 临机应对第四百二十五章 钦点状元(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县(九)第四百六十六章 占领吕宋(九)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头卖艺第五百一十六章 争夺海权(八)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四百零四章 乡试期近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疫河南(十)第五百二十四章 占领台湾(一)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七百零一章 驱逐鞑虏(十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献忠兵至(五)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头卖艺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锦衣卫所第六百七十六章 吕宋汉王(十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救疫河南(二十九)第八十八章 制作火器 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刘家生变(六)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探唐府(一)第七百零八章 新朝气象(三)第六十七章 购买田地第三百九十四章 刘家生变(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开关(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一百三十六章 贵人相助第二十九章 稳定人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到达成都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袭庄园(四)第四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三)第二百零五章 过年准备第三十六章 求学乡里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气象(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略安南(三)第三百二十章 汉中风云(三)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六百七十九章 称王建国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盘桓(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击逃贼第一百三十章 恢复生产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准备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顺流而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汉中风云(五)第二百四十二章 实力威吓第五百一十八章 争夺海权(十)第六百零四章 督师中原(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顺流而下第六百一十一章 督师中原(十二)第五百零四章 赈济京城(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凯当官(五)第六百零五章 督师中原(六)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县(五)第四百零八章 筹建教堂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头名(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吃相难看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一百五十三章 击退贼寇第六百六十七章 吕宋汉王(八)第五百三十九章 救疫河南(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台第三百一十六章 临行安排第一百二十八章 苏氏兄弟第五百八十七章 图谋宗室(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献忠兵至(一)第四百九十三章 卢象升死(四)第九十五章 学子聚会 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鬼话连篇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学政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难第三百一十六章 临行安排第一章 魂入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