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浙江宗羲(二)

利类思和刘锡命全都惊讶地抬头望去,刘锡命是没想到四川竟然还有人接触过耶稣会,而利类思则是完完全全的惊喜了。

“天主在上,敢问先生也是我主的信徒吗?”,利类思一脸的期待。

熟料那青年男子笑着摇了摇头,“我中国不与他同,自有祖宗神灵祭拜,在下更是专致孔孟之道,却无暇他顾。”

叶宪祖马上给众人介绍道:“这位乃是小婿,姓黄名宗羲,表字太冲,庚午年举人,刚从浙江过来没几天。”

“轰”

刘锡命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一般,当场呆立在现场。

这人是黄宗羲?

写下《明夷待访录》的那个黄宗羲?

刘锡命顿时激动起来,如果说萌末士人里有谁还值得他关注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黄宗羲了。

这个人可是被誉为萌末思想启蒙者,他所提出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是自孟子以后两千年来士人们对于君权民权的再次思考。

刘锡命面色激动地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可是有浙东三黄之称的黄太冲?”

杜良骥等人有些奇怪地看向刘锡命,就是刚才在学政衙门也没见他这般失态。

黄宗羲也有些摸不着头脑,随机受宠若惊地拱手回礼,“正是在下,至于所谓浙东三黄,不过是士林中人抬举而已,兄台谬赞了。”

谢文乐朝刘锡命挤了挤眼,“锡命,这位黄公子很有名吗?”

“哈哈哈,君等岂不闻堂上拔须者?”,刘锡命豪放一笑。

黄宗羲被说到了自豪处,有些矜持地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没想到我黄某人在川蜀之地也有知己,实在是难得。”

“哎呀,你倒是仔细说一说啊”,谢文乐见刘锡命和黄宗羲打起了哑迷,急得他不断拉扯刘锡命衣袖。

“哈哈哈,我也没想到今天能碰到黄太冲,实在是三生有幸。”

刘锡命转头看向同样略带迷茫的杜良骥等人,知道他们消息闭塞,出言解释道。

“黄兄之父乃是有东林七君子之称的尊素公,当年审判魏忠贤逆党时,许显纯辨称其乃孝定皇后外孙,不应受刑,还是太冲兄义正言辞怒斥其言,终于让阉党伏法。”

刘锡命瞟了一眼听故事的众人,看向黄宗羲的目光也带上了几分钦佩,“更让人敬佩的是,太冲兄为报父仇,竟然生拔锦衣卫指挥使崔应元之须以告慰其父,据说当时刑部大堂之上是人无不动容,这样的人物难道不值得敬重吗?”

谢文乐、杜良骥倒吸一口凉皮,浙东士子刚烈若斯。

叶宪祖和另外几个年轻人看向刘锡命的目光也变得无比和善。

黄宗羲泯着嘴再次躬身抱拳,“承蒙刘贤弟夸赞,实在当不得。”

“太冲过谦啦”,跟着黄宗羲一起来的另一个青年郑明睿夸张一笑,“这些事在浙江是人皆知,不过这位兄台身处川蜀之地,却对太冲兄知之甚详,确实难得。”

刘锡命嘴角上翘,“本省巡按御史柳建侯柳公也是东林中人,承蒙他老人家多番教诲,在下对士林之事略知一二。”

“哈哈哈,果然是同道中人,来来来,大家这边请。”

黄宗羲等人更是高兴了,连忙招呼着刘锡命等一行人就坐。

杜良骥等人有些惊异地看着刘锡命再次获得众人关注,这儿不是靠谢文乐才进来的吗,怎么变得好像是承了刘锡命的情一样。

黄宗羲看来在叶宪祖心中地位比较高,刘锡命看他毫无一般女婿在老丈人面前的拘谨。

他直接颇为欣喜地拉着刘锡命就坐,“刘贤弟,不知你们几位来成都是为何?又怎么和这位耶稣会士一起呢?”

“不敢有瞒兄长”,刘锡命见黄宗羲面色亲善趁机提升了一下关系,“我等俱是为今科院试而来,兄长既然是科场前辈,回头我等还要多多请益才行。”

“至于这位利先生……”,刘锡命将两者的关系再介绍了一遍

黄宗羲等人恍然大悟,耶稣会在浙江不少地方也都建有教堂,大家多少也接触过,但是能够接受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黄宗羲还曾听闻上次南京教案,这帮蛮夷竟然要求信教之人不得祭祀祖宗,不得参拜孔庙。

这等荒谬之事那还了得,南京的耶稣会士当即就被驱逐了出南京。

这位刘贤弟和耶稣会没有太深的关系还算一件好事。

“说道科举”,黄宗羲面带苦色拍了拍刘锡命肩膀,“愚兄一个落第之人,哪里有资格教授你们,实在惭愧。”

刘锡命默默翻了翻记忆,似乎黄宗羲是没有考中过进士。

“兄长不必失落,小弟一直以为,科场之事三分才学,七分运气,就算能中,也并不能代表此人就一定才高八斗、善于任事,况且如今之科举,发人深思之处少,禁锢人之思想多,已然落于陈腐无用之境矣。”

“凡有经世济民之才,必不以科举为重,而尚笃实有用之学。科举,不过是官场敲门砖而已,用之则弃,不能弃者,必然反被其所误。”

“当今之事,官不任事,官不知民,皆因不懂弃也。”

“说的好,哈哈哈。”

黄宗羲听到刘锡命这一番,激动得他双手狂拍,将同桌的几人全都吓了一跳。

“贤弟,你真可谓愚兄知音,我观察科场之事久矣,正如贤弟所说,科举之学锢人生平,实乃当今之世心腹大患。”

“愚兄常在浙东,江南人文毓秀,才子辈出,然则一旦成为官场中人,则多数沦为贪腐蠢钝之辈,为官一方于百姓无半点功德,只知求田问舍、刮地三尺,这正是科举之害。”

刘锡命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一身休闲长袍的叶宪祖,心头有些好笑,你这岳父大人貌似也有点儿像啊。

“太冲兄言之有理,不过小弟觉得此时还需仔细分析才行,小弟以为科举本身并无太大坏处,数百年前,中国之政治不过是门阀政治,正是有炀帝创科举先河,中国政治才逐渐转向士人政治。”

叶宪祖原本正在和谢文乐等人闲谈,听到刘锡命这话他停了下来看向刘锡命。

这话说的有点儿意思。

刘锡命端起茶盏轻润一口继续说道:“科举在维持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若无科举,则天下寒门士子毫无出头之日。”

“但是现如今之科举又确实对士人的思想造成了禁锢,在下以为,其根本原因不在科举,而在科举所考内容。”

黄宗羲有些疑惑,“这是什么说法?”

“今日之科举,只考四书五经,且必须按照程朱理学之道加以阐述,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小弟以为,学而单思也同样是罔。”

“中国今日之精神,岂是由孔孟一家所形成哉,更不用说程朱之学了,实在是集儒、法、道墨百家之精华而成,而如今之世,却指望士人以程朱一孔之见而窥中国之大道。”

刘锡命有些诧异地看了几眼叶宪祖和另外几人,他本来还想着这帮人会不会也是一通疾风骤雨般的狂喷的,毕竟程朱理学是正学,大家下意识地就会反驳维护。

如今看来确实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黄宗羲身边这帮人多少都有些与众不同。

第五十五章 张家阴谋第四百二十二章 弹劾天官(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无疆第六百零一章 督师中原(三)第三十三章 去除羽翼第五百五十三章 救疫河南(十六)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关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战建虏(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传檄京师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三百六十章 怒为红颜(三)第四十五章 军事理念第一百八十五章 县试消息第五百六十二章 救疫河南(二十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董家小宛(三)第五百一十五章 争夺海权(七)第十一章 府城见闻 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袭庄园(一)第三百零八章 名振府县(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封藩日本(一)第五百七十章 围攻武昌(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战建虏(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村庄激战第二百三十二章 镇内大战第一百四十二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八章 制作火药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头名(四)第三百三十章 寻路蓝田第三十七章 拜师入学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实力威吓第五百五十九章 救疫河南(二十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盘桓(二)第七十二章 装神弄鬼第四百五十七章 转道向东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时司徒(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过猛第三百七十三章 拯救皇陵(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盘桓(四)第三百零一章 献忠兵至(七)第五百六十九章 围攻武昌(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刘家生变(二)第四百一十章 刘家大婚(二)第五十八章 连夜遁逃第三百九十九章 建立船厂(二)第四百六十章 占领吕宋(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荣从军(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占领吕宋(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吕宋汉王(十四)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同道中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广(三)第五百章 赈济京城(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二百九十八章 献忠兵至(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一百零七章 纺织工坊 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吕宋汉王(十九)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连外界第一百二十四章 军队控制第五百九十九章 龙归大海(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覆灭(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南明离火(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四百五十六章 攻略安南(九)第八十三章 制作石浆第一百三十章 恢复生产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五百一十一章 争夺海权(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一百一十五章 夺命时刻第四百二十六章 钦点状元(二)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儿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难第一百四十章 其间缘由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离火(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灭(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断(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贿赂中官(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头名(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旧宅第六百七十一章 吕宋汉王(十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准备院试(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德荣从军(五)第四十五章 军事理念第六百七十三章 吕宋汉王(十四)第三章 恶客上门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鲜安南(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怒为红颜(四)第三百三十章 寻路蓝田第五百七十九章 救时司徒(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荣从军(一)第一百零五章 整顿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