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

对于洪承畴当着孙传庭猛夸一事,其实这也是刘锡命自作多情了。

他一个小小秀才,哪里值得洪承畴多看两眼。

只不过眼下洪承畴带着十几万精锐鏖战中原,却始终只能取得一些小打小闹的成绩,他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

就拿这次曹变蛟在内乡大败李自成来说,对于洪承畴而言,官军大败流寇那本就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没有击毙李自成那就只不过是诸多战役中的一场而已,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但是有了苏谨和刘锡命这两个士人参与其中就不一样了。

他大可以包装一下,将其吹嘘成“赖陛下神威,天下士人尽皆效死……”云云,这么一来也算是有个亮点嘛。

孙传庭听了洪承畴一顿胡吹,对刘锡命也生出了些兴趣。

他看向眼前身姿挺拔的少年道:“有报国之心是好事,能有报国之才更是难得,你眼下年少,学问一道不可荒废,自当时时砥砺。”

“你既然喜好军事,那往后有空也可多读读兵书,我朝士人多习圣贤之教,于兵事却少有通者,如今国家纷乱,正思名臣良将,你以后有的是机会。”

刘锡命长躬到底,“学生多谢中丞提点。”

孙传庭见刘锡命神色恭谨不似作伪,微微点了点头,响鼓不用重锤,此子可教也。

“哦对了,差点儿搞忘了正事”,孙传庭看向洪承畴,“亨九兄,前日与你所说之事,不知意下如何?”

洪承畴的表情一下子变成了苦笑,“你啊你,我这里十几万大军要供养,却哪里拿的出来多少银子与你。”

孙传庭显然也不是个会求人的,听见洪承畴这话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不断说起自己的难处来。

刘锡命听着这两人在堂上说来说去,总算听明白了原委。

见场面似乎陷入僵局,他心中微动,迈步上前。

“制台,抚台,学生斗胆,有一句话不止当讲不当讲。”

孙传庭见自己说的唾沫都干了,洪承畴依旧不同意,正打算见机告辞时却听到刘锡命这么一句话。

他转头看了看洪承畴,虚眼看向刘锡命,“你且说来听听。”

刘锡命赶忙挺身正了正衣领,“方才学生已经听得明白,抚台新到陕西,打算另组一军以镇压流贼,只不过如今朝廷岁无余粮,是以这军费还没有着落,不知是与不是?”

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再次对视一眼,一起点点头。

“所以抚台便想先从制台这里赊借一些钱粮以作军饷?”

这次不等孙传庭开口,刘锡命再次说道:“请恕学生无礼,抚台此想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中原诸军共计有十三万四千有奇,按照每人三十两军饷来算,一年便是四百万两,加上军备,所费近乎千万。”

“两位上官也知道,按我大明惯例,这笔钱发到军士们手上之时,能有一半就算好的了,若是制台再给抚台划拨一些,到时说不得会有哗变之事。”

洪承畴一脸赞赏地看了看刘锡命,随即偏头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满脸不满地盯着刘锡命,“那不然怎么办,难道本官这人马便就此算了吗,那陕北的流寇谁去剿灭。”

刘锡命见孙传庭生气,赶忙陪笑道,“抚台息怒,学生也以为有必要另建一军,但是眼下国库已然空虚,抚台何不考虑招募屯田以养兵呢?”

“如此一来,即可不费朝廷一钱一粮,不使百姓多受负担,亦可有敢战之士平定陕西。”

孙传庭大笑道:“哈哈哈,你以为本官想不到这些吗,只是屯田也需要粮草供给,本官现在一穷二白,哪里去做这些,说来说去,还不是要洪总督帮帮忙才行。”

“不然”,刘锡命摇摇头。

“以往屯田大多是就地招募百姓垦荒,然而眼下陕北连年大旱,已经是寸草不生,若是可以种地,百姓们何苦要起来造反。”

“因此此法必然不通,要想屯田,只能在水系发达的关中之地。”

“难,难,难”,孙传庭感慨道。

“本官虽然还未上任,却也知道关中饱受流贼荼毒,人民流离,土地荒废,等到把各种事务理顺,不知道要多少年去了,可这剿灭流寇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等。”

刘锡命脸上闪过一丝自信的笑容。

“学生也知道屯田仓促之间不可得,是以学生所献乃是效仿本朝太祖时开中法,令商人以粮输边,如此抚台之困立时可解。”

孙传庭原本觉得眼前这少年还算有勇有谋,此刻一听这话却觉得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立时连话都不想回了。

倒是洪承畴瞥了他一眼说道:“开中法的施行自有其原因,眼下盐引制度已然废弛,要想让商人们输粮,倘若无利可图,这帮人又如何肯干?”

刘锡命也瞧出了孙传庭不耐烦的神色,他赶忙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关中不止适合种粮,更适合种棉,如今棉花价格更甚粮食,倘若以棉换粮,想必商贾们还是愿意的。”

“关于屯田所需百姓一事,学生自四川来时,因见得关中生民大饥,不忍生灵涂炭,遂一路赈济至西安城下,眼下应该聚有流民十来万了。”

刘锡命故意装作没看到洪承畴和孙传庭张大嘴惊讶的样子,强忍住笑意说道。

“如今关中无主荒地也有不少,只要抚台一声令下,准允开荒屯田,学生立时便可让家人召集这些人去屯田种棉。”

“学生在川中还颇认得一些粮商,只要屯田成功,到时自然会有商人携粮到关中来换。”

刘锡命才一说完,孙传庭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承认,他对刘锡命的这个意见动心了。

他赶紧问道:“那这换得的粮食应该如何分配?”

刘锡命略略微躬的腰一下子站的笔直。

“不知抚台打算组建多少人的部队?”

孙传庭想了想比出食指,“至少一万人。”

刘锡命估算了一下道:“一万人的军饷至少要二十五到三十万石,加上其他器械军备,恐怕要五十到六十万石才行。”

刘锡命说完见孙传庭面露紧张之色,不由笑道:“这样吧,抚台只需授权学生屯田,组建大军所需粮草全由学生来提供,如何?剩余的恐怕也就只够屯田百姓吃食的了。”

“那你家岂不是无利可图?”

洪承畴惊道。

孙传庭却一巴掌拍在刘锡命肩上。

“哈哈哈,好,好,好,难得你有为国为民之心,倘若此事可成,本官定要替你向陛下请功。”

你个老倌儿还真是鸡贼。

刘锡命见孙传庭这幅迫不及待的表情心里好笑,这是生怕自己反悔啊。

不过任你奸似鬼,也得喝小爷我的洗脚水。

刘锡命的心算能力不弱,方才谈话的功夫,他便已经考虑清楚。

十万百姓至少可以开垦一百万亩田地出来,当然了,关中土地总共也不过360万公顷,实际上能开得50万亩土地已经是万幸了。

如果种植刘锡命空间里的新式棉种话,亩产至少能有四石。

如今因为战乱,一石棉花价值2两,远超粮食价格,这五十万亩田算下来产值竟然高达4百万两,供应孙传庭一万人马绰绰有余。

更为关键的是,刘家的商业系统是互通的,到时候四川产粮,陕西产棉,两个体系就算是完成了闭环运作。

但是真要让一般人来做的话,确实没人能做的下来。

这才是真正的士绅典范啊,果然还是要读过圣贤书的才靠谱。

第四章 赚钱想法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献忠兵至(三)第三十八章 张氏子弟第五百九十三章 图谋宗室(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贩布第二百三十五章 尾随而攻第三百零一章 献忠兵至(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苏氏兄弟第六百四十八章 联姻公主(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一百零九章 整备御敌第七百二十七章 封藩日本(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三十五章 杂事处理第六百九十三章 驱逐鞑虏(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斗智斗勇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四百四十章 英国商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弹劾天官(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县试开始第二百零五章 过年准备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师中原(十九)第三百零五章 再见总兵第二百四十四章 第二基地第五百六十二章 救疫河南(二十五)第六百章 督师中原(一)第四百七十章 占领吕宋(十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当山上(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厂(一)第三百零五章 再见总兵第三十七章 拜师入学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气象(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澜第三百九十一章 刘家生变(二)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气象(四)第三百章 献忠兵至(六)第三百四十一章 贿赂中官(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下大乱(五)第六十七章 购买田地第七百零四章 驱逐靼虏(十六)第二十八章 制作火药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战建虏(四)第六百八十二章 攻取江南(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汉中风云(六)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乱(一)第六百零七章 督师中原(八)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覆灭(三)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动(一)第六百零八章 督师中原(九)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县(四)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汉王(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布局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战山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图谋宗室(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吕宋(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为红颜(二)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卢家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诸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权第四百五十九章 占领吕宋(二)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 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驱逐鞑虏(一)第七十九章 顾盼生辉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吓清军(四)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下大乱(六)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二十一章 正月拜年第五百九十七章 龙归大海(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贼再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献忠兵至(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吕宋汉王(十七)第一百五十四章 玉泉入村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战而破第五百一十九章 争夺海权(十一)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门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贼渔利第四百四十一章 武装交易(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另立新君(二)第六百八十章 北伐建虏第二百六十四章 浙江宗羲(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连外界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县令雷洪(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图谋宗室(一)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灭(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刘家生变(四)第七百章 驱逐鞑虏(十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会试阴谋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吓清军(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长腿美女(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