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县令雷洪(三)

随着夜幕降临,李家寨内渐渐亮起了点点火把,几十个庄丁开始在城墙上四处巡逻起来。

因为流寇肆虐的原因,残余的地主乡绅们纷纷修建邬堡自保,不过他们修不起刘家那样的石浆钢筋城墙,只能用木质城墙来替代。

这样的建筑在刘家军眼里简直就是不堪一击。

等到夜幕完全落下,还不到戌时的时候,魏敬国直接就下令发起了进攻。

十几个士兵抹黑潜伏到了城墙下方,直接用火药包将城墙炸出了几个大口子。

高呼着投降不杀的刘家军如同黑夜里的幽灵一般从缺口蜂拥而入,但凡有敢抵抗的庄丁便是直接击毙。

为了掩人耳目,魏敬国等人没有全部使用火枪,而是竹枪长刀等一起配合使用。

饶是如此,精良的训练依旧让他们在李家寨内所向披靡。

这些地主庄丁如何能够抵挡的住,没过两刻钟的功夫,李家寨便彻底被攻陷。

李家寨的主人,内乡县有名的官绅人家李明钰一家子全部被拉了出来。

当着全寨百姓的面,蒙着脸的魏敬国宣布了李家的诸多罪证,直接将其男性亲属47人全部当场处死,老幼则任其自生自灭。

至于李家的财货,那当然是一并搜刮干净,下手麻利的魏敬国等人走的时候直接一把火将李家等大宅全部付之一炬,连个毛都没有留下。

雷洪等人早已经商量过细节,为了保证革命成功,眼下也顾不得什么仁义道德了。

至于无家可归的这些内乡百姓,到时自会有刘家来收拾局面,也便于他们收拢人心。

一夜之间,南阳府和襄阳府境内仿佛出现了一大股流寇一般.

刘家三个营的人马分成三波,四处攻击地主豪绅的寨子,只用了大半个月的功夫,就已经将邓州、内乡、光化等三个县城和州城外的乡绅据点拔除的差不多了。

一时之间,三个地方人心惶惶。

内乡县衙里,前来哭喊伸冤请求出兵剿贼的乡绅已经挤满了县衙大堂,原本还抱着看雷洪笑话的士绅们现在却把雷洪当成了救世主一般。

身着绿色官服的雷洪做出一副焦头烂额的模样不断安抚众人:

“大家放心,本官现在就派人去南阳府里求援,一定要将大家的庄子救回来。”

“大老爷,咱们县城里不是有兵吗,赶快派他们去啊。”

一个急的跳脚的士绅当场大呼道,引得一众士绅跟着哭喊应和起来。

雷洪面色一板,“胡说什么,这些兵是本县求来保卫县城的,如果派出去了,流寇来攻打县城怎么办。”

“再说了,人家都是我借过来的,哪有道理为了咱们内乡就去拼命。”

“我等愿意出钱出粮,只求老爷赶快派兵。”,堂下士绅跟着哭喊道。

“雷知县,你再不派兵,小心我让我儿子参你一本,他可是在京里当差的。”

雷洪气得面色铁青,“不行,这些兵马必须留在城里,来人,快马加鞭马上去府里报信。”

姜保林抱拳走入正堂,“小的这就去安排。”

在内乡县一众乡绅的目光里,姜保林麾下的三名亲卫带着雷洪的亲笔手书直奔北门而去,让一部分担忧县城的乡绅稍稍放下了心。

可惜这些人不知道的是,这三名亲卫带着书信没有前往府城,而是绕了一大圈又找上魏敬国等人,直接将雷洪的命令传达给了他们。

当天夜里,魏敬国带着两千兵马悄悄潜伏到了内乡县城外。

如今的内乡县城,早就被雷洪带过来的这一千民团收拢了城防。

亥时刚到,守门的刘家民兵直接将县城东门打开,冲天的喊杀声顿时响彻县城。

“流寇进城啦!”

一时间内向县城内哭喊声、厮杀声响彻天空。

内乡县衙里,雷洪和姜保林等人早早地将剩余的民兵集中到了县衙内,等到魏敬国带的人杀到,双方立刻演起大战一场的样本戏来。

自然,在这场大战之中,存放内乡县全县资料的各房库房全部被火烧的精光。

进了城的刘家军专门挑城里乡绅的宅子攻打,一夜下来,整个城内的豪绅人家男丁被全数屠尽,真是让内乡县人觉得惨不忍睹。

好在新来的知县老爷英勇,带着召集起来的民团拼死抵抗,总算是将流寇全数逐出城去。

等到天亮之后一清点,原来不止城中乡绅们被杀,便是县衙内的许多胥吏人家也全都被杀的干干净净。

当然了,这些在内乡官府向南阳府呈报的公文里就变成了流寇趁夜攻城,知县雷洪带人拼死反击,终于击退流贼,但是内乡县城受损严重,良善人家被屠四百余户。

孙平一家也在这场流寇大乱中幸存下来,虽然有些奇怪为什么自己身边的平民百姓都没几家被劫掠的,但是眼下他和县里其他人一样,注意力全部被内乡县衙发布的告示给吸引了。

一片狼藉的县城内,姜保林带领着民兵团的人四处巡逻,一边维护城内治安,一边拿着铜锣四处叫喊。

“父老乡亲们,流寇已经被知县大老爷带兵打退了,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县衙库房被大火烧毁,从下午开始,大老爷要对全城情况进行重新登记,到了的人,每人都能领十文钱。”

这也是刘锡命和雷洪等人商量的结果,眼下县衙各种资料都已经成了虚假资料,索性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再对全县进行重新登记。

魏敬国带领的刘家军摇身一变,又成了官府下辖的民团,一众平头百姓只觉得城里怎么多了这么多民团,却不知道一下子翻了几倍。

两天之后,一群打着汉元商号和恒顺商号名头的人来到内乡县城,在刘家安排的各级书吏配合下,直接将全县土地尽数收入囊中,并且进行登记造册。

同时城中也开始临时搭建粥铺、医馆等场所,帮助城内百姓恢复生计。

一队队人马开始散到全县各处,四处收拢县中各地的流民,并且集结起来修建村庄。

内乡地处南阳盆地,大部分土地都是平原,刘家因此一下子暴增了一百多万亩上好的土地。

刘家的制度早已成熟,这些村子全部按照固定的规制修建城墙和城内建筑,简直就如同一个个小型县城一般。

雷洪等人的这套打法迅猛而隐蔽,加上有各地的地方官配合,这几处的上级衙门竟然一直都被蒙在眼里。

毕竟在大明朝廷眼中,只要县城还在控制之中,还有知县等正印官坐堂,那便不算失土。

到了崇祯十一年二月,邓州、内乡、光化、洋县、盩厔这五个州县基本上已经被刘家悄无声息地控制在手里。

五个州县加起来,共计有百姓70余万人,土地450余万亩。

如果加上刘家本来有的36万余人,刘家在中原大陆下辖的百姓首次突破了百万,更何况吕宋还有几万汉人和数十万土人呢。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刘家军对当地乡绅无差别的攻击,总共掠得军资300余万两,粮食200万石。

这又让雷洪等人瞠目结舌,可见这帮士绅家财积累到了如何地步。

当然了,大明朝廷对此到也不能算是一无所知,毕竟有那么多家乡绅灭门。

但是一来刘家是打着流寇的名头,行事又十分隐秘,官府查来查去也查不到什么详情。

毕竟谁都知道这些地方流寇肆虐,好在县城没有丢,而且连各自的掌印官都没有专门上报,那各地官府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最为关键的是,等到年底的时候,这几个受灾严重的州县,竟然还上缴了全年半数的粮税。

这下子可把南阳府、襄阳府以及户部衙门等上级部门乐坏了,对于上级衙门来说,能够完成自己头上的任务才是关键。

等到年底考绩时,刚刚才走马上任的雷洪、窦玉泉等五人还在黄宗会这个吏部主事的帮助下得了个上上的功劳。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村排查第三百二十四章 汉中风云(七)第四百七十六章 四处扩张(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吕宋汉王(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驱逐鞑虏(七)第四百零二章 安抚后院(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日本开关(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顺庆(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获丰富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开关(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布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处扩张(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四处扩张(二)第三十九章 打架斗殴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气象(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汉中风云(六)第四十八章 县丞巡县 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为红颜(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击逃贼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争斗(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救疫河南(二十九)第四百六十章 占领吕宋(三)第五百八十章 救时司徒(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处理俘虏(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惩大诫第六百零六章 督师中原(七)第十一章 府城见闻 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仓皇而逃(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夺命时刻第四百六十七章 占领吕宋(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理行动(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时司徒(一)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吕宋(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吕宋(三)第五百八十七章 图谋宗室(三)第五十一章 以直报怨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二百二十八章 细细查访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断(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实力威吓第一百三十章 恢复生产第二百五十一章 长腿美女(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袭庄园(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购买军械第二百二十四章 龙骧升格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仆第八十四章 理念冲突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献忠兵至(二)第一百零六章 纺织工坊 一第九十六章 学子聚会 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处扩张(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六十七章 购买田地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贩布第五百五十三章 救疫河南(十六)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稣会士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盘桓(二)第四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开关(四)第二百零二章 思想问题(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怒不兴师第一百三十四章 吃相难看第五百二十五章 占领台湾(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改换衣冠(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县(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爷第四百六十七章 占领吕宋(十)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头名(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战建虏(三)第四百零五章 大获全胜(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中头名(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夺命时刻第六百九十章 驱逐鞑虏(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凯当官(五)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盘桓(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二百零八章 工作计划第三百六十章 怒为红颜(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仆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贼渔利第四百六十七章 占领吕宋(十)第六百六十八章 吕宋汉王(九)第五百五十九章 救疫河南(二十二)第二百零二章 思想问题(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一百四十章 其间缘由第六百九十章 驱逐鞑虏(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封藩日本(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飞天乏术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欢喜第三百零三章 献忠兵至(九)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当山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