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

随着刘锡命身份的不断提高,哪怕关系再熟,顾炎武也不敢再以名号相称了。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顾炎武自诩君子,怎么可能不懂保持礼节的道理。

宽大的马车内,刘锡命一边偏头透过琉璃窗看了看车外的景色,一边不经意地笑道:

“这邓州知州乃是窦行德在做,我也是初到此地,你问我,我还想问别人呢。”

顾炎武瘪了瘪嘴,一脸不信,“中丞不必瞒我,我虽然还没入大同社,但是从泽望兄的来信中也能窥之一二。”

他往前凑了凑身体低声道:“大同社一定是在谋划什么,不然窦行德、雷幼泽等人为何别的地方不去,却偏偏聚集在河南、湖光一带。”

顾炎武说的有些得意洋洋,“其他的我不知道,但是这几人却是大同社中人无疑吧。”

“嘿嘿”,刘锡命一副你在说什么我有些听不懂的亚子,正所谓顾左右而言他是也。

“不要急,等到了邓州再说。”

马车中,顾炎武顿时被憋得抓耳挠腮。

从南阳府一路南下到邓州全是平原,虽然邓州没有专门修建大路,但是官道保养却是不错,刘锡命一行中午时分便赶到了邓州城外。

这里,窦玉泉早已带着数十人在近千民团的护卫下等候多时了。

顾炎武、黄淳耀等人突然发现,前来迎接的人群中竟然还有一位至交好友。

“人中兄,你怎么也在这儿?”

一见到陈子龙的身影,顾炎武立刻又惊又喜地下车飞奔而来。

与此前在江南相比,在邓州盘桓了近两个月的陈子龙皮肤变得略黑了些,但是双目之中透露出的眼神却已然变得更加坚毅。

他眼色复杂地看了一眼正在接见邓州军民的刘锡命一眼,转头朝顾炎武说道:

“为兄两月前就来了,倒是你和蕴生等人,怎么也和无疆兄一道前来。”

顾炎武兴致勃勃地一把拉住陈子龙站到一边说起了自等人的经历。

刘锡命这边,看着已然完全褪去稚嫩之色的窦玉泉,以及他身后一帮伪装成邓州书吏的梁益智等人,刘锡命千万句话化作一句。

他上前拍了拍窦玉泉肩膀,朝梁益智、穆敬难和魏敬国等人点头笑道:“辛苦诸位了,邓州安稳富庶,足见诸位之功,本官替朝廷多谢诸位。”

“中丞谬赞,我等尽本分而已。”

身着蓝色官服的窦玉泉赶忙带着众人回身施礼。

刘锡命笑着走到陈子龙身边,同他打了个招呼,眼见陈子龙神色中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刘锡命笑了笑示意进城再说。

在邓州人一片崇拜的眼神中,刘锡命一行浩浩荡荡地进入城里。

“准备组建护盐队的民团筹备的如何了?”

才一进入知州衙门当中,还没坐稳的功夫,刘锡命便抓着窦玉泉问起来。

这个时候屋中只有窦玉泉、梁益智等六家中人,窦玉泉顿时心领神会,“社长放心,邓州已经准备了两万人,只等你来安排了。”

“哈哈哈,行德办事果然牢靠,如此我便也放心了。”

刘锡命转头朝梁益智笑着点了点头,“这一分别就是几年,文古却是清瘦了许多,我看家中所报材料,你在邓州和光化等地做的很不错,要再接再厉啊。”

梁益智一脸激动地点头应是,“少爷放心,属下必定全力以赴。”

刘锡命笑了笑没有多少,反而抬眼看向穆敬难和魏敬国两人。

与几年前相比,这两个年轻人都已经变得成熟稳重起来,尤其是穆敬难,他本就是聪明人,磨砺了几年后更显锋芒毕露。

当初为了敲打这小子,刘锡命专门把他扔到陕西去带领民团,也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对龙骧师的控制力。

崇祯十一年的时候,考虑到邓州和内乡都要建立民团,魏敬国等人有些力不从心,他这才将其调了过来。

这两人本就是跟随他最早的心腹,因此一见到他二人,刘锡命当即大笑起来:

“别他娘的杵着啦,给我好生说说现在家中武备如何?”

刘锡命如同往常的态度让穆敬难和魏敬国两人心头一松,穆敬难再次恢复了他嬉皮笑脸的样子咧嘴大笑。

“禀二哥,眼下家中共控制了邓州、内乡、光化、周至、洋县、蓬州等十余个州县,辖地有民271万人,共计有101、102、103、104、105五个师十万人的正规军,另有三十万民团。”

“正规师中,邵德荣和郑敬才麾下各有一师,101师在四川,103师在陕西,105师就在邓州和光化。民团方面,河南、陕西各10万,四川、湖广各有5万……”

在座众人虽然大多清楚刘家现在的势力情况,但是一听到这些详细内容依旧忍不住心中震撼。

拜托于刘家男女同工的工作体系,刘家能够发挥和动员的人力资源远远胜过其他势力,更何况这些军事力量中大多还都是民团。

不过随着刘家地盘的铺开,为了避免人多嘴杂泄露些消息,刘锡命已经下令不再使用龙骧、虎贲这样的军队名号,取而以数字代替。

“好好好”,穆敬难详细说完,刘锡命也忍不住鼓掌大声称赞,“这几年时间里大家都没闲着,我很欣慰。”

“如今天下形势已经越发崩坏,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天变的情况,因此咱们更要抓紧时间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备不测之时。”

“我等明白!”

刘锡命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让穆敬难和魏敬国等人心头一喜,两人马上一个挺身,捶胸大喊道。

刘锡命满意地再次坐下看向窦玉泉,“人中兄来了数月,你觉得他现在情况如何?”

窦玉泉摸了摸下巴思索道:“当发未发之时。”

这是还没有转变过思想?

刘锡命心下好奇,“怎么,咱们在邓州所做的一切还不能让他彻底倒向我们吗?”

“这个倒不至于”,窦玉泉端茶浅品,“眼下邓州等地生民安定,百姓乐业,在这乱世之中已然是难得的乐土。”

“便是陈人中自己也承认,现在的江南恐怕都比不得。张献忠等贼肆虐江淮,加上灾害连连,江南也不安稳了。”

刘锡命点点头,大明乱了,江南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不说明末的小冰川气候,江南商品经济发达,如今大明内部市场需求大降,海外市场又因为刘家的关系悄然萎缩,江南不好过的日子还在后头。

“那他是在顾虑什么?”,刘锡命奇道。

窦玉泉嘿然一笑,“还不是被你这儿的布置吓到了,他现在搞不清楚咱们到底想做什么,自然有些顾虑。”

刘锡命沉吟片刻,“唔,眼下局势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恐怕最好不要给他们直说才好。”

“不错,我也觉得不能直说”,窦玉泉点点头,“朱明虽然失德,但是毕竟是正统,士大夫们多少还是有心向之啊。”

屋中众人都有些烦躁,魏敬国大大咧咧开口道:

“管这些劳什子做什么,咱们现在有兵有粮,直接割据一方不就好了,我就不信了,真要是咱们把天下打下来,这帮文人还能不从?”

“你个浑人,有你说的这么简单,二少爷早就去做了,何必谋划这么久。”

梁益智当先笑骂道,窦玉泉等人也是跟着轻笑。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刘锡命正色道:“古语有云,打天下易,治天下难。要是按敬国这个法子,咱们就算把天下打下来最终也会因为缺少人手,继续走回朱明的老路,到时候还是人人相欺、百姓苦不堪言的局面,这种做法要不得。”

“那陈人中那里恐怕就只有你亲自去说了”,窦玉泉叹道。

刘锡命沉声不语,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结社!结社!第四百三十三章 联结楚党(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意呆利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军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台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复社第四十三章 教学相长第一百三十章 恢复生产第四章 赚钱想法第九十二章 城中来信第四十二章 老师良才第四百六十四章 占领吕宋(七)第六百零四章 督师中原(五)第三百三十九章 讨要屯田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三十八章 日本开关(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实力威吓第二百七十三章 清除隐患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人收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另寻他法第六百四十九章 联姻公主(二)第七百零一章 驱逐鞑虏(十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三百九十二章 刘家生变(三)第六百零六章 督师中原(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发冲冠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获丰富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钱票第六百七十三章 吕宋汉王(十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营点兵(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临行安排第五百六十九章 围攻武昌(一)第七章 卖菜准备第二十章 崇祯七年第四百一十章 刘家大婚(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计划第四百八十一章 县令雷洪(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百一十二章 督师中原(十三)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六百七十三章 吕宋汉王(十四)第七章 卖菜准备第六十一章 定计奔袭第五百二十三章 争夺海权(十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献忠兵至(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吕宋汉王(十四)第三百六十七章 应该如是(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鲜安南(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同道中人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卢家第六百七十七章 吕宋汉王(十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准备院试(二)第七百二十章 征服蒙古(四)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七十三章 定计未来第四十一章 打击报复第二百二十七章 河西巡检第五百八十章 救时司徒(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吕宋第六百八十五章 攻取江南(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凯当官(五)第六百章 督师中原(一)第七百零四章 驱逐靼虏(十六)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县(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卢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县(八)第三章 恶客上门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结流寇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六百四十七章 驱贼渔利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处理俘虏(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封藩日本(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龙归大海(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图谋宗室(五)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问题(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下大乱(六)第二百三十章 夜间突袭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刘家生变(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汉中风云(六)第九十一章 编练曲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守株待兔(一)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气象(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当来访(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头名(五)第一百零七章 纺织工坊 二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三百章 献忠兵至(六)第十四章 县学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