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驱逐鞑虏(十三)

汉军如此迅速的逼近京师给满清带来的震撼是全方位的。

实际上,从汉国初立的时候起,多尔衮就觉得不对。

在满清眼里,刘锡命的汉国自然是篡明国而建,无论汉国上下怎么美化。

但是怪就怪在这里。

一般来说,篡国者对于前朝的一些政策应该是能包容就包容。

例如满清入关之时,多尔衮便下令剃发,但是一旦明国百姓反应激烈,多尔衮也就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洪承畴的建议,暂缓剃发令。

这一举动对于满清接收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是以多尔衮才对刘锡命的政策生出这么大的疑惑。

汉国怎么就敢直接废除程朱理学而不顾天下士人的感受。

汉国怎么就敢直接废除官绅不纳粮之策。

汉国怎么就敢直接宣布文武分流。

……

种种,种种,尤其是汉王刘锡命宣布将在全国开启义务教育,让所有汉人强制读书,更是多尔衮心生警惕。

他私下咨询了洪承畴、田维嘉、刘汉儒等汉臣,结果发现他们也无法理解汉国的一举一动。

仿佛眼前的汉国是一个全新的政体一般。

所以当听到汉国说如果不同意,就要杀尽满人,多尔衮心中竟然没有一丝怀疑。

走,回辽东,能走多快走多快。

如果上天再给多尔衮一次机会的话,面对吴三桂这个反骨仔的请师,多尔衮一定不会同意。

现在他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带着全族到明国来溜达一圈,结果自家的根子,建州诸申却损失殆尽,多尔衮悔恨交加。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他失策。

实在是刘锡命这个老阴比太阴险,他故意放任清军收拢明国的汉奸以及绿营,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够一网打尽。

至于满清本身。

如果放在十年前,刘锡命可能想的是将满清上下斩尽杀绝。

但是十年过去了,刘锡命也已经从一个愤青转变为了黑心政治家,所思所想自然也就不同了。

现在在他眼里,如何让这批满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才是关键。

反正建虏的精锐已经在河南、江南等地杀的差不多了,北京城中满人扶老携幼也不过十来万人,想想后来满人彻底融入华夏的事情,刘锡命顿时也不想计较了。

实际上,真正在明末向汉人大开杀戒的还是要数汉人自己。

比如数次屠杀江南的,就是已经在池州被斩首的高杰属下李成栋。

就在北京城内的满人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城内的一众汉奸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恐惧。

汉王刘锡命对待他们这些所谓的汉奸是什么态度,中原报上早就说的清清楚楚。

在汉王看来,崇祯旧臣投降李自成还可以算作改朝换代,可以不予追究。

但是投降满清却刻不能忍,尤其是江南钱谦益的下场传出来,汉国大理寺判决钱谦益等人有期徒刑二十年,更是让洪承畴等人心中震怖。

坐牢二十年,那自己的人生岂不是白费了。

自己这么多年寒窗苦读,才鱼肉百姓没多久就要从此青菜白饭,试问有几个人愿意。

正是因为如此,洪承畴等人已经下定了决心,哪怕跟着满清走,也一定要离开关内。

只可惜,他们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

紫禁城内。

“启禀摄政王,户部侍郎程泰定求见,说是有极其重要的大事向摄政王禀报。”

多尔衮正在和他的大玉儿一起抱头痛哭却突然听到宫人来报。

“程泰定?”

多尔衮心下疑惑,虽说有些舍不得怀中美人,但是见程泰定说的急切,眼下又是紧要关头,生怕有什么问题的他赶紧将程泰定招到谨身殿问话。

“在下此来是替我汉王向摄政王捎带一句话的。”

没想到,程泰定开口的一句话就将多尔衮震的心中一颤。

“你,你竟然是汉国奸细?”

多尔衮一脸不可思议地指向程泰定。

程泰定嘿嘿一笑不予回答,反而直接说起刚才的话题道:

“汉王让我向摄政王传个话,北京城内的一众汉人叛臣他一个都不想再见到,但是他也不愿意这帮人逃脱制裁,如果摄政王能够帮把手,那我汉军还可以给诸申人再让三百里出来。”

多尔衮脸色巨变。

“你们想要借刀杀人?”

随即他果断地起身怒吼:“这是妄想,我大清怎么会将自家大臣杀了讨好汉人。”

“摄政王觉得是这几千汉奸重要,还是你那十几万族人重要呢?”

程泰定没有理会多尔衮的愤怒,反而悠悠开口道。

多尔衮顿时一滞,脸上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他有些能够体会当年崇祯的感受了。

良久之后,多尔衮舔了一下被自己咬出血的嘴唇,嘴里一股咸腥味传来,让他头脑清醒了一些。

“好,本王答应你,但是如何保证你汉军会言而有信?”

强忍着巨大的屈辱,多尔衮双目通红地看向程泰定。

程泰定傲然抱胸,“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保证,眼下满清不过是瓮中之鳖,你们除了赌我汉军的信誉之外别无他路。”

“啊~~”

多尔衮气得疯狂大叫。

程泰定一脸冷笑不发一语地看着多尔衮将谨身殿内的东西砸来砸去,末了还加了一句。

“紫禁城里的东西现在都是我大汉的产业,汉王说了,将来这些都是要进博物馆的,摄政王可要小心了。”

“啊~~”

多尔衮再次被气得发疯。

“你信不信本王现在就宰了你?”

程泰定耸了耸肩,“我信,不过汉王也说了,程泰定一人能抵的了两万满人,城外我109师师长陆德夏的大刀已经跃跃欲试了,摄政王可以试试。”

谨身殿内再次传来一阵犹如野兽一般的咆哮。

才半天的功夫,全京师内的满人都接到了消息,自家从哪里来的就要回哪里去。

除了细软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准带。

就连自家的包衣奴才,如果是汉人的也不能带。

否则清军将不提供保护。

这条消息一出,京师中的满人顿时炸了锅。

满人都是部落制,谁还没个认识的头人,不服气的满人立刻便去找各家的旗主、额真之类的求情。

哪晓得从正黄旗到镶蓝旗,所有的旗主全都一口拒绝。

这数万满人老幼只得哭哭啼啼地回家收拾行李去,这年头金银都是大件物品,靠自己拿能够拿得了多少。

不过这一件都发生在内城,满人早就把内城定为了满城,汉人百姓全部被赶到外城去居住,因此一众汉人百姓还活在懵逼当中。

倒是洪承畴、范文程等汉奸大臣,他们本来满心期待地想要跟着清军一同撤出,哪晓得最后等来的却是满目狰狞的建虏士兵。

这些清兵一进来扔下一句“你的事犯了”,直接将洪承畴绑了,拖着就往外走。

洪承畴如同晴天霹雳,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哭嚎大喊:

“不,我要见摄政王,我为大清留过血,我为朝廷立过功,你们不能这么对我,我到底犯了什么事?”

“老爷”

一众洪府的娇妻美妾泪眼婆娑地冲上来,却又只敢在身后拿着手绢抹泪,看得洪承畴心中大恨,我的银子,我的妾室。

前来负责抓人的这帮清兵直接将洪承畴等人就往菜市口拖。

才走出宣武门,洪承畴便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刘汉儒、田维嘉、孙之獬等等。

这些人竟然全都是在京城中的旧明降臣。

不对,还有范文程、祖大寿这些在辽东就投降了。

洪承畴看到这一幕顿时明白了,原本还在挣扎的身子一软,脸上老泪纵横起来。

“汉王终究还是不肯放过我们这些汉奸。”

第三百九十五章 刘家生变(六)第三百九十三章 刘家生变(四)第三百四十章 贿赂中官(一)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气象(四)第二十七章 转让交易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下大乱(五)第五百一十三章 争夺海权(五)第五百七十一章 围攻武昌(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攻略安南(九)第七十一章 建窑烧砖第四百七十九章 县令雷洪(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二百六十章 无心之祸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诱惑第六百七十五章 吕宋汉王(十六)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当山上(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刘家生变(五)第六十五章 立功受赏 二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吕宋(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转道向东第五百零五章 赈济京城(七)第三百六十六章 董家小宛(三)第二百章 守株待兔(六)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祯问策(二)第五百章 赈济京城(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吕宋汉王(十七)第六百六十七章 吕宋汉王(八)第八十八章 制作火器 一第八十二章 城镇规划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时司徒(六)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百六十九章 吕宋汉王(十)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断(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为红颜(一)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凯当官(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房落成第一百八十五章 县试消息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为红颜(一)第三十七章 拜师入学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战而破第五章 发现空间第二百五十二章 到达成都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贼聚首第九十章 整顿村庄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五百七十章 围攻武昌(二)第四百零二章 安抚后院(二)第三百六十章 怒为红颜(三)第三百零二章 献忠兵至(八)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处扩张(一)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战山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关于治理(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救时司徒(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厂(一)第五十章 明轩不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卢象升死(三)第六百九十章 驱逐鞑虏(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争夺海权(十四)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五百九十一章 图谋宗室(八)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 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场之人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七十二章 装神弄鬼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结流寇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关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业联盟(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占领吕宋(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图谋宗室(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战水匪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灭(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弹劾天官(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惩大诫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当山上(一)第七百二十九章 南明离火(一)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中乱起第五百零一章 赈济京城(三)第四百三十二章 联结楚党(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吓清军(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关于治理(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人收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问题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战而破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楼遇险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鲜安南(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占领吕宋(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下大乱(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观其变第二十章 崇祯七年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鲜安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