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罢兵而去

一时的利益联盟,终究是不可能齐心协力。曹、孙两家在联手的同时,也在互相提防着对方。此前吕蒙引军至新城时,夏侯惇防备着吕蒙偷袭洛阳,而现在吕蒙被黄

盖这么一提醒,也不禁对夏侯惇一直留在伊阙关升起了疑心!

在夏侯惇眼里,吕蒙有觊觎他洛阳的可能,而在东吴这边,夏侯惇何尝没有断其归路的可能?

追杀汉王不利,两边的后路各自都出现了问题。马岱东进,拖住了夏侯惇的后路,而现在南阳告急,则无疑又对吕蒙形成了巨大的牵绊。

刘征本已经到了弹尽粮绝之地,军中余粮已经不足以支撑十日,但现在在南北两路不约而同发力之下,笼罩在刘征头顶的阴云,似乎也看到了将要散去的迹象。黄盖说完自己的对眼下局势的分析,吕蒙也不禁迟疑了起来。手下人心不齐,南郡已经丢失,南阳又将面临关羽的兵马,更可怕的是刘备很有可能会对江东六郡产生威胁。吕蒙身为东吴大都督,所需要考虑的事情绝不仅仅只在眼前,若不能及时撤军,或者说不能将手下的兵马完好的带回去,则势必将对东吴的实力造成重创!如此一

来,即便是攻破了宜阳,东吴也将无法成为天下霸主!

摆在吕蒙面前的是两难抉择,周瑜的遗书还在吕蒙的怀中,何去何从,吕蒙一时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都看着吕蒙,现在吕蒙必须尽快的作出决定。

徐盛、潘璋二人是绝不肯让程普身陷危难之中的。虽然帐中众将口口声声说“十万兵”,可其实现在吕蒙手下哪里还有十万兵?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只是为了让手下人觉得自己一方兵马雄壮,只是为了让刘征这边

感受到压力,让夏侯惇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实际上鲁阳之战、新城之战、陆浑之战,三场大战下来,吕蒙这边折损至少有两三万人!现在吕蒙手下满打满算恐怕也就七万兵力。

夏侯惇的兵力是实打实的,即便是调走了虎豹骑,夏侯惇加上曹洪两部至少也有五万之数。这既可能是吕蒙助力,也有可能是吕蒙的威胁。当然,三方势力中,刘征折损的最严重,二十万兵出来,现在已经折损大半,麒麟卫加上麒麟军已经只有两万出头,张辽所部几乎折损殆尽,马超、张郃、庞德三军

加起来也不过五万人,全部兵力加起来也只有七万余人,而且是身陷重围,粮草不足,军心大挫,疲惫不堪。

“好吧!传我将令!明日一早即刻后撤!徐盛、潘璋!”吕蒙终于开口道。

二人上前,吕蒙令道:“你二人各率所部先行,尽快赶到宛城,相助程普将军!”

二人一听吕蒙终于答应,当即领命而去。

随后吕蒙又下令黄盖、韩当二人各引其部,韩当先驻新城,黄盖退回广成关,吕蒙自将剩余兵马随后撤回颍川境内。

“诸位将军听着!既是决议撤军,务求其速!不使有变!”

吕蒙担心的不是汉王而是曹军,因为汉王已经没有余力,只有曹军可能趁机出手。

很快,东吴全军便行动了起来,曹洪安排了斥候密切注视东吴兵的行动,发现了东吴兵的异常,曹洪立即便将消息送回了伊阙关!

夏侯惇正等着吕蒙再次与刘征开战,却没有想到先接到的是吕蒙将要撤军的消息!

“此消息属实么?你等可探查清楚了?”夏侯惇怀疑军情有误,于是再三确认道。

来人回话道:“绝无虚假!吴军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吴军徐盛、潘璋所部已经开始后撤!其余人马也都有后撤迹象!”

夏侯惇一听,顿时唏嘘起来。

司马懿眼珠子直转了好几圈,脑子里面已经想到了多种可能!

“将军!此必东吴祸起身侧!”司马懿当即断定道。

“何谓祸起身侧?”夏侯惇不禁问道。司马懿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肯定的说道:“在下以为,或是刘备与孙权反目了!如期不然,吕蒙何以如此匆忙回军?汉王就在眼前,而吕蒙不顾,其忧必甚于汉王!

在下想不到还有什么比刘备反目更令东吴忧重!”

夏侯惇当然不能仅听司马懿一人的揣度,于是再看向蒋济和田畴二人。

蒋济亦是附声司马懿道:“在下以为仲达之言在理!”

田畴亦是说道:“照眼下情势看来,恐怕也只有这种可能了!”

夏侯惇见三人的意见如此同意,心里也认同了司马懿的说法,于是言道:“既然吕蒙撤军了,那就让曹子廉也回来吧!”

“吕蒙撤军,此乃大好机会,将军为何不趁势一举灭了吕蒙,进收颍川、兖州之地?”司马懿突然向夏侯惇建言道。

夏侯惇顿起疑虑道:“此事恐怕不妥!未得魏公下令,我等不可轻举妄动!”

夏侯惇这个“轻举妄动”是指打破与东吴的军事联盟,这件事情不在夏侯惇职权范围之内。司马懿却是劝说道:“事有权变,魏公与东吴之盟不过是为了共同对付汉王,如今吕蒙撤军,乃是东吴自毁盟约,将军名正而言顺!且将在外军命尚且有所不受,魏公

远在邺城,岂知此间情势之变化!若等请命于魏公,良机已悄然而失矣!望将军三思!”

司马懿这个人没有什么顾及,行事也很是另类,可是夏侯惇不是!夏侯惇向来唯曹操之命是从!除了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其余的夏侯惇绝不肯擅自行事!

夏侯惇目前的职权是执掌河南诸军事,但与东吴和还是战,这就不属于军事范畴了,外交大方向,必须是由曹操决定。

“仲达不必多言了!此事非先禀明魏公不可!我即派出加急快马赶赴邺城,若魏公令道之时,吕蒙尚未撤走,那便按你说的行事!”

随后夏侯惇便制止了司马懿的继续劝说,当即修书一封,发往了冀州邺城。其实夏侯惇也并非是完全不愿意变通,比如洛阳天子驾崩一事,夏侯惇就是先斩后奏。其实现在夏侯惇犹豫,是他因为他猜不到曹操的态度。天子驾崩一事,夏侯惇完全可以猜到曹操会怎么做。但现在不同,因为事关未来大局。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终于绝笔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戏弄曹军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第八百九十七章 谁是黑手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决定转移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奇袭成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杀勿论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六百九十章 庞统留书第三百零五章 白罴之论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冢虎之志第四百九十四章 为何而来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八百零九章 一气呵成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阳暗斗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遗言第七百二十二章 黄权离去第九百八十三章 程普按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败曹洪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贤被拒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让出江夏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吕蒙苦主第二百七十四章 宛城危急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矛盾激化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正中眉心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不肯罢手第一千零一章 曹操责将第九百八十九章 台下起哄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分军定基第七百四十五章 金堂夜袭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曹植回邺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董蒙之死第五百八十八章 泾水渔父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恶战伊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出鞘见血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静观局势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铜山混战第六百五十三章 攻取三县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虞劝和第三百六十二章 爱屋及乌第三十二章 王允说李刺董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袭彭城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陉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用人制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计召关羽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押注洛阳第六百一十二章 用兵洈山第八百四十八章 拖延战略第四百零三章 视死如归第二百四十二章 东莱义士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司马领兵第一百零二章 再论祸福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张辽没走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汤药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八十章 郭嘉设谋第六百九十章 庞统留书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子东归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全柔大败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斩将立威第二百二十七章 四败曹洪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盘桓不去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别过第七百零三章 荆州息兵第五百四十三章 李肃毒计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议杀司马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子之约第七十六章 大破于毒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城下交锋第三百三十八章 法正弃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惩治马超第二十一章 朱儁大义兴兵第五百二十四章 朴胡护印第八百七十七章 重回滇池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江对语第九百二十二章 重金赎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殿上逞凶第九百一十八章 二曹逃脱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来降第二百八十三章 西城突变第三百三十章 有惊无险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正中眉心第六百一十章 兔死狐悲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四百九十一章 娄圭不仁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必留情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险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计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俱为亡魂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马仲达第二百八十六章 汉王入府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五百六十章 滥杀无辜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无颜残喘第二百零一章 行踪泄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孙檄文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不用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