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进据武都

朴胡连续的声东击西,接着烟雾视界模糊迷惑守军,你道是朴胡想出来的?

当然不可能!这都是徐庶的交代。守军会如何应对,会有怎样的反应,徐庶心中早已有数,因此在河池守军看来,这城下的攻城兵马才行如鬼魅,摸不着踪迹。

当李俊以为对方是要烧破城门之时,却不想朴胡已经带兵杀上了城关!

但见城关上面的将士纷纷涌下城来,李俊大惊,于是立即提刀上前阻拦。

“为何慌乱!都给我回去顶住!”李俊声嘶力竭的喝止溃逃将士。

然而这种时候,李俊的这种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情势已经不可逆转,李俊再如何下严令,也是无济于事了!

见众人皆不理睬自己,李俊万分愤怒,挥刀便砍倒了身边几个逃兵,妄图以此阻止溃败。

逃兵们见主将提刀砍人,先是愣了一下,继而竟然都对李俊拔刀相向!

李俊再有气节,再厉害,有怎么能够挡得住一溃千里的军心?非但是没有阻止得了溃兵,反而李俊自己也被溃兵砍死当场!

如果后面有老虎追赶,而前面有野狼当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奋力杀了野狼!二者相较,任何人都是更怕老虎。

虽然据城抵抗刘征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是至少他的这种精神还是只得称赞的,可叹的是在大势面前,李俊自己找了一条死路!

徐庶指挥朴胡千余板楯,转眼之间便成功甚至近乎完美的攻下了河池城关。

当徐庶进入河池,点校兵马,板楯兵折损竟只有三四十人。而守将李俊、孔信皆死在了河池,河池部众被斩杀数百,其余四散不知所踪。

刘征接到前线战报,言河池已破,距徐庶领朴胡出兵,不过五个时辰。

“元直小计妙用,板楯效死神勇,此乃本王之幸也!”刘征不禁赞叹道。

于是便领着兵马一路进了河池。

下辨城中,武都太守王灵接报河池失守,顿时慌张。

功曹姚琼进言道:“想来韩遂并未及时出兵,如今河池陷落,武都屏障全无,汉王数万之众,下辨旦夕不保,太守不如撤走汉阳,再作计议!”

汉阳郡正在武都郡后面,武都的陷落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王灵叹道:“李俊殉身河池,我却奔走它郡,实在是惭愧啊!”

“太守不必如此,李俊死得其所,然太守出奔也是量力择机,虽难以言勇,却足言智,不为不可!汉王兵马旦夕将至,我等还是速速离去为好!”姚琼宽解王灵道。

王灵素来与管军校尉李俊相善,只得对着河池方向作揖一拜,算是辞别故友,当下便带着姚琼等众,往汉阳冀城而去。

正当王灵准备撤走之时,阎行已经取下上禄,上禄守将见不能敌,也竟逃走无踪。

而当阎行奔至下辨的时候,王灵、姚琼已经逃走,于是阎行便也轻松的拿下了下辨。

两军会合一处,武都算是全境为刘征所有。

见阎行先入得下辨,刘征满意的赞道:“彦材行军果然迅捷,想不到竟还比我早到一日!”

两条行军路线,时机上刘征的路程更短,按理说自然是刘征先入下辨。

对于汉王的称赞,阎行心中有数,当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快,而是汉王有其他的考虑,否则只怕自己连上禄还没有拿下,汉王便已经稳坐下辨城中了!

进据武都之后,刘征三万兵马算是有了个宽敞的据点。

徽成盆地宽广数万顷,一二百里之间,竟分为三县,可见此处乃养民之所。

刘征一路来将这里的地形地要看的真切,当即便看出此处之重要,于是便下令沮授,就在此处修建大仓,蓄积粮草,准备支应接下来的战事。

沮授立即作下安排,有将汉王命令传书至成都尚书台。

自从将国政分派调整之后,刘征对于这些事情便没有如以前管的那么细了,这些事情都一应交给了荀彧。

关于后勤供应这一块,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同于之前了。

刘征还没有据得益州之时,实际上粮草这一块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如今手下兵马突然多了这么多,而攻打陇右更是路途险远,光是行军都是很艰难的事情,更别说是粮草供应之事了。

刘征倒是做了“甩手掌柜”,但这难题却是交给了荀彧。

倒不是说粮草就一定支应不上,以荀彧的才智,足够将这些事情处理的仅仅有条。

但是却也有一个难处,要想支应上刘征数万兵马用度,荀彧就不得不下令征发民夫作为运粮队伍。

这本事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荀彧却总是觉得,若是能够有办法节省民力,那就更好了!

毕竟兴师动众,常年征发民夫,这对于安定民生并不是件好事。

为政以仁,这是荀彧一直以来的追求。

因此对于荀彧对于粮草供应一事,甚为关心。

原成都令,现汉王议郎董和,也是个爱惜民力之人,听闻尚书荀彧为此事忧心,于是便主动求见献策。

荀彧听闻董和有策相荐,立即召见董和道:“听闻幼宰有运粮妙策,还请细细说来!”

董和久闻荀彧善治国政,而且又是名门出身,于是恭敬的对荀彧行礼道:“荀令君可曾听过蜀地有一畜名曰牦牛?”

荀彧本是中原人,对这些当然不了解,自进入蜀中之后,虽然略有耳闻,但知道的却也并不是很详实,于是问道:“此畜何如?”

董和道:“此畜状如水牛,毛覆其身,居处高寒山间,蜀中亦有,而多为羌、氐所用。”

荀彧一时没有明白董和提及牦牛的意思,于是便又问道:“幼宰说起此畜用意何在?”

董和眼露精光道:“此畜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且最善驮物!一畜可载五百斤粮,行走山道间如履平地,特行数十里,群行三十里!”

“特”是指单独的意思。

荀彧听到这里,顿时惊喜万分,急忙问道:“如何可得此畜?”

董和早就对这做了调查,于是回答道:“邛崃山中不下数万,皆已为山民驯化!令君若需此畜,可着边郡采买!”

当然也可以强行征用,但是这势必会挑起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这既不是荀彧所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董和会建议的,因此只说是“采买”。

第三百三十七章 针锋相对第二百八十八章 汉中理政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全柔大败第二百四十八章 起兵白波第四百零一章 将破未破第九百九十二章 孙权大怒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井陉已破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阎韩相斗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优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帐论功第五百零四章 二马殒命第八百八十四章 来者不善第一百五十二章 刘豹中伏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八百三十七章 隗渠猖狂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发回柴桑第二百九十七章 洛阳故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兵临雒城第九百三十五章 消耗之大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雨倾盆第八百八十一章 张郃让功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守军分歧第一百五十九章 风铃渡口第三百零七章 西城之行第四百七十五章 关中易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宗正刘虞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将有南谋第九百七十五章 两道檄文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帐论功第七百四十一章 大破马秦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小小幼麟第八百二十二章 押走汉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成德陷落第九百五十一章 攀龙附凤第九百零二章 识破虚实第八百二十九章 夹石大战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中捉鳖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郑兴兵第九百七十三章 愚弄蒋干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马岱脱险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第六百三十九章 居中调停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贼殒命第二百七十七章 西城观阵第九百三十一章 平反汉王第五百九十三章 再治关中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九百七十二章 何日攻曹第九百二十九章 安抚郭照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远攻近战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骆统闯营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负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问对张嶷第三百六十章 试才从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城中纵火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愿难偿第四百零二章 兵行险招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立即处死第七百三十四章 答雍闿书第八百二十五章 祝融心术第二百八十四章 以一换多第五百一十一章 两全之法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其安乎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马超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留守鲁阳第五百四十五章 苏郭见王第四百一十一章 君子之约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刺客史阿第四百八十五章 韩遂心思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阎行退走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司马论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阳二习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兰之义第九百九十五章 孔融之死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斩杀李兴第三百四十五章 云禄见释第三百六十八章 四俊一堂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水镜余晖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片言收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三百零一章 设百工所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陆浑大火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许诺东征第八百八十三章 歹心寻死第一百八十章 王允之死第一百六十一章 华阴之变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襄阳会曹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计第五百四十四章 将计就计第九百零一章 策封四人第一百零一章 李儒劝胡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湖鏖战第九百六十八章 编练水军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马超厉兵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