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7 谯国桓温

谯国……桓温?

听到这少年作自我介绍,沈哲子嘴角下意识抖了抖,突然有种虚无幻灭的感觉。

如果说在这个年代,他对认识哪一个人而倍感期待,第一是王导,第二个便是桓温。王导自不必言,典午朝中第一人,兴废立鼎,有再造社稷之功。

至于桓温……沈哲子对这个人的印象则要复杂得多,简而言之一句话,这个人是东晋门阀政治中能够滋生出来最优秀的人才。不单单只指桓温这一生的功过,更是这个人的秉性和做事的手段方法。在一个所有人都看不清楚前路的混沌时下,这个人摸索前行,将这个时代的权臣模式推到了一个极限。

少年桓温难得庄重的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却没想到眼前这少年非但没有作出回应,反而两眼散漫没有焦点,似乎已是神游于外,心内便有些无法接受对方对自己的无视。

他神情变了一变,蓦地跃下石槽,以示不受非礼之恩,站在草地上凝声道:“南来门户,岂独王葛?阁下目高人顶,原是我不当与你并立!”

听到这话,沈哲子才回过神来,确是没想到桓温自尊心如此强烈,自己不过反应稍慢了半拍,对方已经忿色溢于言表。眼见桓温又气哼哼返回梨树底下费力往上攀爬,沈哲子便笑道:“我是讷于与人交际,桓兄何必如此察察不能相容?令尊桓宣城之名,我亦早有耳闻,高贤子弟,果然不同凡响。”

听到沈哲子的声音,少年桓温动作顿了一顿,继而转过头来,似是仍然有些难以释怀,以少年倔强眼神审视着沈哲子,站在那里问道:“那你又叫什么?”

“吴兴沈哲子。”

沈哲子站在石槽上,居高临下遥遥拱手,又对桓温作邀请状请其再上石槽。

“吴兴沈哲子?你就是那个前日被人刺杀,而后又轻信旁人纵走凶徒那一个……”

讲到这里,桓温才意识到这事似乎不怎么光彩,话语一顿,转而笑语道:“沈郎诗作,我亦有拜读,确是不错。没想到今次在此相见,真是幸会了。”

说着,他便又跃上了石槽,只不过显然对沈哲子兴趣不是很大,注意力很快就放在了竹台上,却因为耽误了颇久时间,并不能接上此前所听的内容,便有些尴尬的望向沈哲子,讪讪笑问道:“沈郎不曾落地,可闻王阿奴言何?”

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坐在羊忱左手边那个年纪稍小的年轻人。

阿奴本为时人惯用爱称,不乏人将之作为子侄小字称之,单听这个称呼,沈哲子倒猜不出那年轻人身份。听到桓温的问题,便随口回答道:“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强行将周政在鲁地推行,就好像推着船在陆地上行走,不只不会有功绩,反而还会遭受殃害。因为彼此谈锋越发激烈,这个年纪稍小的王阿奴已经渐有词穷难支之势,引用的这个语出《庄子》的经句虽然吻合自己的论点,但是过于着力露痕,在清谈当中并不算第一等的谈锋。

然而桓温听到这话,却忍不住拍手叫好:“正应此言以论,发我未及之意,王阿奴清谈之功确是不俗。”

听到桓温这么说,沈哲子笑着微微摇头,原来他见这家伙对竹台上的清谈那么上心,还以为功力应该不错,原来也就是马马虎虎。不过这倒也情有可原,桓彝虽然名列江左八达,乃是时下名气不小的名士,但其实并不以清谈而见长,没有这种家学渊源,桓温自然不可能对此道有多深的研究。

沈哲子本身清谈本领也是马马虎虎,只在训练族叔沈沛之的时候有所接触,试着论过几次,人前并不曾显露过。清谈尚不同于后世的辩论,除了要辩赢对方之外,谈锋更要清丽玄虚,一个观点要反反复复打磨论述,一语道死不留余地,哪怕是胜了,也并不能算是好的清谈。

桓温眼下对清谈的理解,显然尚停留在胜负这一表象上,听到自己心内支持的对手有力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便喜上眉梢,但却看不出那位王阿奴已经距离败阵不远了。

见沈哲子这神态似乎不怎么认可自己的看法,桓温便有些不悦,皱眉道:“倒要闻沈郎吴中清音,不知能否有幸?”

见这家伙观旁人清谈渐有技痒姿态,居然想要在场外与自己论上一场,沈哲子笑着摆摆手道:“大音希声,至仁尚矣,言必有缺,我还是不要献丑了吧。”

桓温听到这话,眸中微露思索之色,继而在口中喃喃念叨几句,眼色却是渐渐发亮,继而指着竹台上那些人笑语道:“大音希声,至仁尚矣,原来都是等而下之之语,哈。”

说着,他眸子转向沈哲子,便显出一丝热切亲近之意,对其低声道:“这种话,沈郎可不要在旁人面前随意说起。”

最高境界的道德是用来瞻仰体悟的,无论言语怎样描述都是有所欠缺。在这样的场合说这种话,确是有几分看不起清谈之士的意思。

听到桓温这么叮嘱自己,沈哲子心内便不禁有些好笑,他哪里又用得着桓温提醒。但听桓温这么说,对其内心真实想法,沈哲子倒也是有点了解。

看桓温此前那么热情要听台上的清谈,大概心内也谈不上有多钟爱,应该只是少年人觉得这种行为逼格颇高,因而有瞻仰敬佩的情愫。沈哲子这么一说,倒让其心内有所触动,找到了正当鄙视清谈的理论依据,可见他天性就不好此道,如沈哲子一样,附庸风雅而已。

有了鄙视清谈的理由,桓温再听台上那些人清谈辩论,便没有了早先那一股痴迷狂热,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台上人的衣着动作上去,偶或因某个人稍显夸张的动作而偶或发笑。

沈哲子见状,便笑问道:“台上那几人,桓兄可都识得?”

这话似是满足到桓温一点自尊心,当即便热心的对沈哲子介绍起来:“左边那一个,乃是太原王濛王阿奴,右边那一个则是陈郡殷浩,至于录言那一个,乃是沛国刘惔。沈郎你见这两人辩理激烈,其实往常家父曾言,王濛貌清,刘惔神清,论及清谈,这刘惔反而要胜于座内那两人。”

沈哲子虽然早知台上几人应是不凡,但听桓温介绍,心内还是不禁感慨一声,这场清谈还真是所谓的全明星赛,桓温所言这三人,便是日后江南最为清名卓著之人。

太原王濛世家出身,太原王氏时下虽然不如琅琊王氏远甚,但也将要崛起。淝水之战后东晋的时局,便围绕太原王氏王濛这一支,还有王述那一支,两支彼此攻伐,可谓一家独大。

沛国刘惔,号称永和风流之宗,乃是东晋中期首屈一指的名士。沈哲子依稀记得庾条那一群资友中便有一个沛国刘氏族人,应是这个刘惔的族兄。

至于殷浩则更不得了,原本历史上便是桓温的小冤家,隐居十年不出,名望日渐隆厚,随着桓温强势崛起而被引入朝中执政以制衡桓温。

得知竹台上众人身份后,沈哲子再望向桓温的眼神便有几分古怪。台上那几人与桓温可算是一代人,年纪轻轻已有令誉,众目睽睽下登台清谈受人瞻仰,可怜这位桓大司马非但没能上台崭露头角,甚至连前排的座席都没分到一个,还要爬到树上去瞻仰同辈人的风采,这么一想,还真是蛮可怜的。

沈哲子看看桓温,再看看台上那几人,便不免有些恶趣味想到,日后桓温与这几人产生交集,心内应该不少阴影。历史上论及殷浩,桓温言辞间便颇多不屑,言道与殷浩幼时玩伴,自己丢弃的竹马玩具,殷浩还捡起来喜孜孜的玩,大概应是别有意蕴的污蔑之词了。

殷浩足足比桓温大了将近十岁,幼年即有聪慧之名,怎么可能跟在小屁孩后面捡玩具玩?还要不要脸了?

不过一想到台上那几人虽然名气不小,但几个人绑起来再乘几倍,对时局的影响和所作出的功业也绝对比不上桓温,可见世事无常。只是不知自己如今进入到这个时代,桓温还有没有机会做出原本所做的功业?最起码,那位兴男公主是没机会再发“我见犹怜”之叹了。

见桓温望向台上,神色间颇有几分抑郁之色,可见心内也是略感吃味的。沈哲子笑了笑拍拍他肩膀,继而指向河对岸那广阔山林,说道:“生而为丈夫,岂恋青竹台。若欲即鹿,引弦跨马而逐!鹿亡林间,何忧无虞?袖手侃侃而谈,能饮者鹿尘而已!”

听到沈哲子这么说,桓温哈哈一笑,眉目间复有神采,对沈哲子拱拱手,却不多说什么。

突然,任球在下方喊道:“郎君且望向后,那不是庾君苦寻不见之人?”

沈哲子闻言,转过身来,便看到后方十数丈外一座松亭上正有一个人影拾阶而上,那衣衫鲜艳如花,正是此前庾条跟丢了的伊人。

0884 恃才自售0030 苟利家国生死以0065 知面不知心1392 勇作贪功0570 舍家投献0743 丹阳守国1267 长安市肆0784 奴军大败0366 荆州乱麻0855 三番四矢0838 不肖子孙0213 舟市波折0369 法难责众0834 志在清中原0182 贪得无厌0019 居江南,大不易1244 凉土难王0680 通苑逞凶1453 喋血御阶0584 封楼0947 左右为难0738 平阳郭诵0456 室内有决0945 征虏将军0688 难堪旧事1415 谋攻上白0962 百万民食0986 山氏可诱1212 刑令之威1028 鹤坞强弩0902 藏奸作祟1104 鹊巢将覆0150 竖子陷我1495 圣人万岁1322 自取死路1185 籍户激增0591 恭请师君0007 军旅0690 霸府雏形0651 载誉而归1302 狼子争功0528 气通神畅0661 襄国旧识0944 主少国疑0931 不足与谋0503 大业名臣1078 行商苦旅1182 老贼奸猾0097 寒冬抱木死0150 竖子陷我1336 万众成军0315 掷花盈野0513 无米难为炊0192 礼不拘人1227 奋武无敌0700 少帅可忧0263 玉树生于江东1351 救援之计0455 太康余音0628 戎行在即0789 真命水德0884 恃才自售1269 伏氏逆子1327 感天应命1182 老贼奸猾1214 捕系刑之0611 江州大败0284 失众独夫0357 纵横江表0532 郡府功曹0060 军法治家0697 取用于国1013 遂古之道0176 慧极而伤0512 贫富悬殊0310 议爵0708 汝南悬瓠0213 舟市波折0732 奴部相争0937 都下民潮1141 改元启泰0915 殊功难舍1483 典午归命0801 一声叹息0739 水灌颖口0935 铁血定乱1239 陇上风云1395 千秋大计1472 人间有情,勿失勿忘0254 把持东南0430 都中米贵0912 诸夏有幸1208 壮骨难掩0977 持刀以迫0792 分道扬镳1111 宿卫哗变0329 内讧0920 诈降专家1219 蒲氏入叩0787 英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