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弹道导弹资料可跳过

洲际弹道导弹(资料可跳过)

弹道导弹是一种无人驾驶的无翼飞行器。它沿一定的空间轨迹(即弹道)飞行,攻击固定的目标。根据射程远近弹道导弹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四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根据发射位置的不同,它可分为地对地弹道导弹和潜对地弹道导弹两种。所谓潜对地,即从导弹核潜艇上对准目标发射。

导弹点火以后,先垂直向上飞行,几秒或十几秒后,导弹进入安全预定高度,开始调节弹道曲线,向指定目标飞行。当导弹的位置和速度符合预先设定的曲线后(能保证导弹命中预定目标),发动机熄火。这时,导弹的弹头与弹体分离,依靠惯性飞向目标。因为这一段飞行是在大气层外,弹道受地心引力的影响,呈椭圆形。这一段飞行的最大高度离地面100公里以上,约飞行30分钟,最大速度每秒7公里。

[编辑本段]洲际弹道导弹的内部结构

又叫弹头,洲际导弹的弹头一般采用核弹头。

又叫推进系统。现代弹道式导弹的推进剂占整个起飞重量的90%。推进剂,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最早的液体推进剂是液氧和酒精,后来采用肼类。早期的是在发射前加注燃料,制成可贮预装液体推进剂,装入导弹后可长期贮存,方便多了。近来固体推进剂发展很快,用它制成的发动机结构简单,能长期贮存,便于使用、维护,为导弹的机动发射创造了条件。而且大大缩短了发射过程的响应时间。

国产东风洲际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当推进剂在燃烧室里燃烧时,燃烧产物向后喷射,获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个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推力可达100吨,功率可达几百万千瓦。这功率与一座发电厂供给100万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当。

洲际导弹一般做成两级或多级。

制导系统是导弹地“大脑”。它地任务是保证垂直发射地导弹按一定程序准确地飞入预定地位置。

制导方式:广泛使用惯性制导。它地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3个互相垂直轴地坐标系上。测出导弹重心运动地加速度分量。通过解算装置。得出导弹在某一时刻地速度和距离。然后与预定地位置发生偏差时。制导系统会发出校正信号。操纵空气舵和燃气舵。使导弹回到预定弹道上来。

当洲际导弹地发动机熄火后。弹头将从弹体上分离出去。开始被动段地飞行。当它重新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很高。约等于音速地十几倍;它和气流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达到几千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它就将被烧成灰烬。因此。弹头表面要涂一层高分子耐烧蚀材料。在高温作用下。它将逐渐分解吸收热量。

人体是通过发汗来降温地。有一种“发汗冷却弹头”正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地。在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发汗剂”从多孔材料挤出。迅速分解汽化。从而大量吸热。当“汗”出完。弹头也已击中目标了。

一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

[编辑本段]现代洲际弹道导弹地发射方式

车载型

(如题图)

车载型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具有全球打击能力。但车载型由于受到车体自身大小和载重量的限制,一般限于机动作战用。最典型的莫过于俄罗斯的“白杨”系列导弹,目前是白杨M型(发射车为8轮)

潜射型洲际弹道导弹(Submarine-launchedintercontinentalballisticmissile)潜射型洲际弹道导弹所谓潜射型,就是指将导弹弹体安装在潜水艇中(一般是核潜艇),进行发射。潜射型弹道导弹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杀手锏。具有全球到达(核潜艇可以连续巡航上万海里、几个月不浮出水面)、全球打击(导弹一般具有上万公里的飞行弹道)、隐蔽性高(超过水下300米的深度)和二次打击能力。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的三叉戟核潜艇和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

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但潜射型导弹一般受到潜艇自身高度、宽度和载重量的影响,比较粗短,而且导弹的弹体周围必须要有一个保护壳,来承载巨大的水压。因此导弹弹体比较小。发射时一般由潜艇把发射浮筒发射出舱,壳体上浮至离水面数米处,启动点火程序,保护壳内的导弹点火、冲出水面,通过地磁和GPS天线自行调整弹道曲线。

陆基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

一定意义上说,陆基型导弹才是真正的“洲际”,因为陆基型导弹可以不考虑体积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因素。这种导弹发射距离最远,反应时间最快,自我保护能力也最强。

陆基型导弹发射井所有陆基型导弹都需要一个发射井。原子弹发明后,洲际弹道导弹都具备了发射核弹的功能。因此,为了自身具有反击能力,发陆基型洲际导弹发射井井壁很厚且深埋地下。一般都能够在自身遭受核弹攻击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行启动,实施核反击。因此,陆基型洲际弹道导弹具备二次打击能力。

所有的宇航用发射架都适合发射洲际弹道导弹,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井却未必适合用于航天项目。因为作为战争机器,洲际导弹需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射出舱,并通过大气层外的高速滑翔飞向敌战区。因此,发射震动很大,且自身体积越小越好。而且宇航用发射井主要用于民用和科学实验,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

发射井这就是为什么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车载、艇载和陆基环境下发射,甚至可以在自身遭受核打击后反击;而科研用的火箭、宇宙飞船却只能在指定的发射基地中发射的原因。

目前的科技手段很先进,从70年代开始,苏联就率先研制“反导”系统。当导弹由外太空进入大气层时,空气摩擦加剧,红外线特征明显。为了阻止敌对国拦截导弹,且为了扩大杀伤效果,目前的洲际导弹基本都具备“多弹头”的能力。在指定的区域、高度、温度和速度下,导弹将体内预装的数枚弹头抛出,能够同时打击多个区域,即便敌人进行拦截,只要有一枚导弹击中目标,都会给敌方造成巨大的伤害。

[编辑本段]著名的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DF-31)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DF-41)

俄制SS-18(西方代号为“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俄制SS-25M“白杨-M”型机动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俄制SS-N-30(西方代号“布拉瓦”)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III(E6)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I(C4)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大力神”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第13章 静水微澜(1)第128章 建国大业(9)第103章 兵临城下(2)第172章 梦幻兵器(3)第80章 乐极生悲(4)第20章 国家机密(1)第93章 前路难行(2)第84章 敲山震虎(2)第193章 嫦娥计划(4)楔子终末之章第134章 春季攻势(3)第66章 天灾人祸(4)第3章 莽荒岁月(3)核武器资料可跳过第6章 丧钟为谁而鸣(6)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资料可跳过第19章 作法自毙(1)第192章 嫦娥计划(3)第6章 丧钟为谁而鸣(6)第175章 偷鸡不成(2)第74章 狡兔三窟(2)第52章 思虑深远(3)第212章 深浅难测(1)第64章 痛定思痛(5)第136章 歧路亡羊(1)第3章 莽荒岁月(3)第28章 侵略如火(2)第1章 莽荒岁月(1)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资料可跳过第199章 十字路口(2)第66章 海外音讯(1)第214章 深浅难测(3)第18章 静水微澜(6)第5章 丧钟为谁而鸣(5)第54章 思虑深远(5)第66章 天灾人祸(4)第177章 君君臣臣(2)第167章 暗度陈仓(2)第28章 冷战遗产(4)第226章 血火交织(3)第89章 南征北战(3)第142章 歧路亡羊(7)第44章 其徐如林(8)第144章 光辉D日(2)第69章 探索之旅(2)第140章 歧路亡羊(5)第5章 丧钟为谁而鸣(5)第163章 焦头烂额(3)第10章 平淡生活(1)第29章 侵略如火(3)第116章 休养生息(1)第227章 临近尾声(1)第125章 建国大业(6)第43章 星星之火(2)第66章 海外音讯(1)第29章 漫漫严冬(1)冰河期资料可跳过第131章 先决条件(3)第56章 纵横捭阖(4)第160章 蓄势待发(5)第34章 漫漫严冬(6)第109章 惊喜交加(4)第131章 先决条件(3)第156章 蓄势待发(1)第56章 生死两难(2)第44章 其徐如林(8)第17章 静水微澜(5)第79章 雾里看花(1)第102章 兵临城下(1)战略核潜艇资料可跳过第27章 侵略如火(1)第225章 血火交织(2)第9章 人间地狱(1)第191章 嫦娥计划(2)第56章 生死两难(2)第213章 深浅难测(2)第48章 星星之火(7)第45章 星星之火(4)第179章 君君臣臣(4)第7章 探索之旅(2)第5章 莽荒岁月(5)第171章 梦幻兵器(2)第179章 君君臣臣(4)第37章 不速之客(3)第56章 生死两难(2)第152章 鼓角争鸣(2)第209章 南下试水(1)第51章 恐怖平衡(5)第227章 临近尾声(1)第83章 敲山震虎(1)第23章 作法自毙(5)第212章 深浅难测(1)第174章 偷鸡不成(1)第204章 十字路口(7)第142章 歧路亡羊(7)第35章 侵略如火(9)第78章 乐极生悲(2)核冬天资料可跳过核辐射资料可跳过第60章 目不交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