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的工业区有很多的成功经验
1.合理的制度安排
华盛工业区的制度安排有两个重要的特色。
首先,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单一层次体制,园区是一项地方性工作,速度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交易的成本,一站式服务与其说是一种实际的服务方式,不如说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支持商业的一种表示。
华盛工业区的真正优势在于,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很低,其中包括投资许可、营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工业领域的政府投资、集群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合作和劳动力合作等,机构之间的协作变得简易。
信息流动被极大地简化了,交易速度快于包括香港在内的几乎世界上所有地区。
纵观国际上的主要城市,公共管制结构都要比马六甲共和国更为复杂,东南亚联盟国家的全国、省级和市级政府的结构模式就不能享受这种优势,因此为工业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2.工业区管理机构自主权限较大
华盛工业区的管理机构是1968年6月1日成立的华盛管理局,该局成立后,接管了马六甲共和国所有工业地区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工作,当然也包括华盛工业区在内。
马六甲华盛镇管理局有很高的自主权,只要符合马六甲共和国政府的工业政策,就有权吸引各种类型的投资者。
尽管华盛镇管理局从本质上看只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园区管理委员会有批准项目,批准城市规划以及园区规划的权力,同时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
它不仅是园区的开发者,同时也是工业区招商引资的推广者,委员会同时还提供警察、税收、海关、社会保障、教育、计划生育、全民体育运动,以及社区发展、劳工等多项公共服务。
同时,华盛镇管理局还控制着工业用地、科技园区和商业园区设施的供给。
щшш✿ⓣⓣⓚⓐⓝ✿℃o
华盛工业区的制度安排保证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发展空间,带来了租金的下降,缩减了一些公用设施的成本,提供了免费的公共服务、有效率的推广战略和品牌、持续性和诸如创新的便利设施,更好的基础设施等良好的供给前景。
3.综合发展、合理规划
马六甲共和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将华盛这一地区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合理妥善地规划。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
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
沿工业区两侧则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
为充分发挥华盛工业区的综合功能,马六甲共和国政府于1969年9月在华盛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使华盛工业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的活动场所。
在整体发展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同时兼顾到,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用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
现已建成10多个公园,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马六甲华盛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欧洲古典式公园等,使华盛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4.完善基础设施,同步发展生产生活
国际上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一般有两种模式:
一是先招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问题。
此种模式的优点是针对实际需要建设,切合性强,投入成本和风险小。
缺点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阻碍生产的发展。
另一种模式是从整个工业区发展全面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一完整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并可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较大。
华盛工业区是采取后一种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大量资金,形成基础设施系统,对华盛工业区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使华盛工业区成为生产和生活综合体。
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对工业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5.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投资
马六甲共和国本来是马来西亚一个港口城市,原来长期依赖转口贸易,工业基础尚未建立,且国内市场狭小。
针对这些不利条件,马六甲共和国政府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并明显以跨国公司的投资为重点。
裕廊工业区的迅速发展,就是能够抓住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自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引进跨国公司设厂,
如壳牌、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荷兰菲利浦公司,以及德国汉堡重工业公司、美国列明士顿公司等世界著名大造船厂商。
迄今马六甲共和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东南亚最大修船中心及拥有世界第二大海上石油平台生产圈,由此可见引进策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