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采访实录五

我们到了一个破旧的窝棚旁边,一个穿着苗装的女人坐在门口休息,身上一身汗水和一身尘土,看来是刚从地里回来,她的身边坐着几个小娃,都穿着苗家自己织的衣服,同样的脏,就像灰堆里扒出的小豆豆。

我弯着腰进了她家的屋子,询问她家生活的情况,她叫杨小记,三十七岁的女人在我们家乡正当是青春年华,而三十七岁的她就显得很苍老了,脸上满是风雨摧击过后的沧桑。

因为长期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营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又差,因此这里的人都显得非常苍老,单从外貌上来看,远远超过他们的真实年龄。

她家有两个老人,老公叫张迎财,比她还小五岁,下面还有四个小孩,三女一男,大的是个女孩,已经十二岁了,却从未上过学,只有老二张小东(男孩)在读二年级,家里只是种了一点玉米和一点点稻谷,全年勉强够吃。

我看到她家里挂着一个葡萄糖的输液瓶,便问她是不是有医生来过这里帮她家人治病,她告诉我,是她前不久病了,到文东街去配了一瓶液体回来输的,花了三十块钱,因为骑马岭没有医疗诊所,如果寨子里有人生病了,就去文东街配点药回来,或者干脆就硬熬着。

由于没有医生在场,我真担心他们这种自助式的医疗会不会出现药物过敏之类的事,那就相当危险了,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的限制,他们的生命就像野地里的草芥一样,听天由命。很多人不幸早逝,正如一首诗所说的那样:“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因此这里的寡妇和孤儿的比例相当高,而当地死一个人就像死了一只鸡或是一只鸭一样司空见惯,我在这里痛苦地感受到生命价值之轻。

辞过杨小记一家后,我们到了桃小贵的家,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家庭缺失主心骨,那就更不像一个家了,房子是小小的窝棚,几块竹片架在一起就算是床了,床上是几块破布,既作被子,又作床单,因为很多劳动他无法做,所以他的女人王小该出去干农活去了,他则在家带孩子和干点家务。

家里有四个孩子,二男二女,大的叫桃小鸭,是个男孩,十一岁了,因为没有钱,所以没法上学,只是在山后的江边种了一点玉米,收成只够吃五个月左右的粮食,缺粮的时候,就把家里养的猪和鸡等拿出去卖了,有时出外帮工赚点钱,以换来大米。

特区政府在去年给他们家发过一点粮食,面对这个贫穷的家庭,他也显得非常无奈,只能天天双眼望天,熬一天是一天。

从桃小贵家出来,有一户人家的草棚上晒着十多个冬瓜,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小娃站在房前,看到我们的到来,他放下小娃,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坐。

这个男人叫王顺,51岁,他的老婆熊小庵在外面干农活还没有回来,他的儿子王召林今年二十五岁了,娶了个媳妇王小大,生有一子一女。

王顺还有一个女儿叫王小双,今年十四岁,现在在读三年级,还有一个儿子王小良,七岁,没有入学,家里种了一点旱稻和玉米,没有水田,自家打的粮食只够吃八个月左右,其余就靠帮工和养点猪、鸡,以换点钱来买大米吃。

看看他家里,也是一样的贫穷,一样的破烂,我给了他一包烟和一些糖果,便告别了他,桃小贵告诉我,在王顺家旁边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孤身一人,还得上山去种地,我们到她家的时候,她上山干活去了,只有拴在家门口的那一条凶恶的狗在拒绝我们的接近。

到了王小崩的家,王小崩正在锯木头,看到我们来了,他放下手里正在做着的木工活,打开家门,邀请我们坐。

王小崩今年三十七岁,媳妇张小梭三十六岁,生有二男二女,最大的是个男孩,叫王小进,16岁了,没有进过学校门,大女儿王小香14岁,也没有读过书,只有二儿子王静云在读四年级,还有一个女儿王小怀,今年十岁了,也没有读书。

王小崩家里有一点水田,种了一点水稻,还有一点山地种了玉米,收成下来也只够吃上四个月,我到他家的时候,正是他们家的粮荒时期,他正在为糊那几张口而发愁。

据他说,没粮食吃的时候,便会把家里养的猪和鸡卖了,再加上帮工赚点钱,以便把日子混下去,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根本就不会去治,也没钱去治,那就只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了。

从王小崩家里出来之后,我便要去刚进寨时看到的那个标致的小姑娘家看看,因为在这贫困的山寨里,只有她的那身衣服还算鲜亮。

桃小贵便带着我爬上一个小山坡,就到了她的家,已经舂好米的她正在织苗服,看到我们来了之后,她显得很害羞,抱着手里的东西便要开溜,桃小贵叫住了她,她只好低着头含羞答答地过来了。

她的名字叫杨小该,今年17岁,没有读过书,是家里的老三,她的父亲便是果团小学的校长,叫杨小林,今年42岁,是个文盲,这里的校长跟我们平时接触的校长是两回事,他们只是挂上一个校长的职务,除了负责掌管学校经济和发放老师工资之外,并不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其目的仅仅是促成学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下去。

杨小林的老婆也是大苗族人,今年44岁,也是个文盲,大女儿杨小青今年24岁了,是个侏儒,二女儿已嫁人,大儿子杨进宝十九岁,是个文盲,二儿子杨光德14岁,读过五年书,现在在这一地区的自卫部队服役,三儿子杨光桥12岁,现在在果团小学读四年级,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十岁和七岁,尚未入学。

我问她家的生活怎么样,她告诉我,家里种了一点玉米和水稻,以前还能填饱肚子,但是因为收成不好,今年将无法维持温饱。

看到她身上的那套衣服,我便询问她,她告诉我,衣服是今年过年的时候买的,总共花了三十五块钱,而就是这套仅仅花了三十五块钱从山外买来的衣服,在这个叫骑马岭的山寨里竟然显得非常非常抢眼,我几乎可断定是这个寨子里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服装了。

正当我们在闲聊的时候,小林来叫我们吃饭了,于是我们便到小林的家里去吃中餐,由于来的时候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此时也确实有点饥肠辘辘了。

中餐的桌上,有一碗他家自己薰制的火腿,还有两小碗鸡蛋煮粉丝,看得出,这是招待贵宾时才会拿出来的菜肴,小林还端来了一瓶米酒,我因为不喝酒,便客气地谢绝了。

他便给桃小贵倒了一小碗,同桌的还有一个村子里的小伙子,也喝了一小碗。

吃完了饭,天上竟下起大雨来,看看雨中,一处处茅棚在雷声中颤栗着,此时又该有许多家的茅棚漏水了,在这个苗人的小寨里,所看到的生活跟原始社会几无两样,住在破窝棚中的他们跟穴居的原始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所能看到跟现代文明挂上勾的工具,就是杨小该家的那台缝纫机和村长家的那台柴油碾米机。

想想我们从山外爬进来的那条天梯式的路,我问他们是怎么把笨重的柴油机弄进来的,他们告诉我,是派了十多个壮汉,分成几个梯队,从山外一步一步地挪进来的。

在外界高速进入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他们却连厕所都没有,如果内急,就找一个关牲畜的圈子或者稍隐蔽的地方解决,在这很少有人问津的大山里,他们就如同生活在人间的孤岛上,而这些苦难的人们便是那漂流到此的鲁宾逊。

在小林家休憩到雨停了之后,太阳又钻了出来,雨后的骑马岭被洗得光鲜亮丽,青翠的山头上还挂上了一道七彩的虹桥,我们与这些善良的苗人告别之后,看看时间,便去果团小学采访,路上遇到了一群挎着自制的书包的学生,他们看到我都友善地带着含羞的笑意。

第384章 阶段第609章 战前的岁月第131章 最后清除一第352章 全球追杀五第302章 没看出来第323章 什么情况第613章 如期开战第291章 什么原因第22章 华裔力量一第201章 硅资源第508章 规定第75章 使人思考的书四第534章 降落航母一第326章 山洞的秘密二第505章 插入伊朗第250章 特殊人员第63章 立足点几内亚第28章 桑给巴尔一第389章 不容易第356章 全球追杀九第236章 军队整编三第546章 海战二第485章 议会演讲第245章 太阳能三第86章 马六甲独立一第390章 我们怎样做第507章 奋起直追第467章 海军生活第306章 蓄水池三第242章 军队整编四第267章 交通二第202章 国策贯彻一第520章 进攻计划第178章 兑现诺言第183章 武器交易第300章 还没弄清第340章 就职演讲二第299章 准备交货第504章 大思维第52章 必须介入第38章 阿根廷第304章 蓄水池一第10章 加里曼丹二第385章 以戈止武第528章 永远的迷第505章 插入伊朗第262章 部族和国家第140章 最后的清除五第178章 兑现诺言第475章 文化准备一第318章 采访实录三第272章 度假村第324章 13少爷第343章 背后的原因第512章 更激烈才好第452章 老挝战斗三第513章 法律依据第95章 东南亚记忆一第563章 不是单打独斗一第554章 克服弱点第616章 战斗的记忆三第63章 立足点几内亚第317章 不会结束第3章 最后一战二第331章 切入点第522章 基本成功第65章 选择的原因第445章 铲除第109章 复兴公司故事一第398章 专访第602章 预警机日机十一第239章 经济调整四第536章 降落航母三第248章 联情局特工第208章 国策贯彻五第24章 苏门答腊之战第50章 服罪 爱情第333章 没有夕阳产业第522章 基本成功第71章 安保公司第384章 阶段第532章 去加油第351章 全球追杀四第153章 新经济政策三第391章 控制亚齐第375章 千钧一发第23章 华裔力量二第224章 人物关系交待第546章 海战二第562章 制空权第466章 四处开花第479章 方法第330章 矿产政策第506章 要改进导弹第583章 进入南非北方第311章 起因第587章 士兵之歌第524章 直播公司第594章 预警机日机三第261章 索马里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