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银等,其中,钻石生产驰名世界。

采矿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90%的矿产品用于出口。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其中90%供出口。

但它是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基地,1960年代初期,南非的黑人反抗运动刚刚开始,就惨遭镇压,两个最重要的反抗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ANC)和泛非洲人大会(PAC)的主要领导人大都被捕入狱,参与部分流亡海外,反抗运动陷入低谷。

黑人的反抗虽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几声同情,但是并没有带来国际社会实质性的帮助,在黑人的反抗被完全压制之后,1960年开始,南非经济开始高速发展。

1960年代,南非的经济增长成绩斐然,增长率达到年均百分之三十,黄金产量多次创造纪录,牢牢保持世界第一大产金国的地位,带动其他矿业、工业、服务业,也进入黄金发展期。

这一段时间,南非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也快速增长,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资本纷纷进入南非,到1963年,进入南非的外国资本竟然比1960年增加了6倍。

经济腾飞也给南非带来了大量的白人移民,仅仅在1960年代,白人新移民就增加了25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人普遍对这个种族隔离政府充满信心,与同时期黑非洲政治、经济的混乱衰退相比,似乎白人统治才是非洲问题的唯一出路。

南非经济腾飞过程中,受益最多的就是亚菲利康群体,亚菲利康人,也就是布尔人,主要来自欧洲大陆,以荷兰人为主,也有不少德国人、法国人。

这些人大多定居南非超过两百年,以农牧业为主,由于亚菲利康人的社会相对封闭,受教育程度偏低,与讲英语的人口相比,亚菲利康人在经济上处于劣势。

在二战后亚菲利康政府上台之后,政府出台了全面提升亚菲利康人地位的政策。

很快,在金融、商业、工业领域,亚菲利康人的比例越来越高,政府控制的各个部门、行业,比如铁路、港口、钢铁、电力等,几乎完全是亚菲利康人的天下。

在政府的补贴下,亚菲利康人的主要产业农业也飞速发展,新的农牧业技术得以首先应用,产品的售出价格也有政府保证。

1946年,亚菲利康人的平均收入仅有英语人口平均收入的一半,到1960年,亚菲利康人的平均收入已经达到英语人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二,差距在不断缩小。

英语人群自然也没有吃多少亏,享受着南非经济发展的成果,在1960年代后期,南非可能是世界上白人日子最舒服的地方了。

南非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的北郊,豪宅比比皆是,家庭游泳池的密度,仅次于美国洛杉矶的富人区。

一个刚刚毕业的白人大学生,不过是有一份普通工作的中产,也可以买得起两三千平方米的豪宅,过着周末打高尔夫,玩游艇,时常度假的悠闲日子。

不过南非白人也距离世界越来越遥远,南非政府的宣传机器控制了整个南非,连社区的小报纸上面,也能见到政府的官样文章。

电视出现后,南非政府花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一直到确保能够对电视内容进行控制,才允许电视台的建立,竟然是非洲大陆最后几个拥有电视台的国家。

南非的各种文学、娱乐、新闻,都要接受非常严格的政府检查,独立媒体只能在政府控制不严格的领域发表自己的声音,不敢触动政府的底线。

在这样的洗脑下,1960年代席卷西方的黑人民权运动在南非得不到报道,在绝大多数白人眼里,种族隔离是天经地义的。

而对外,南非符合几乎所有的西方民主标准:有效的议会系统、独立的司法系统、时不时批评政府政策的媒体、市场经济、教会生意兴隆,使南非白人以自己是民主国家而骄傲。

只不过,占这个国家人口大多数的黑人,被完全忽视了。

1970年代,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也达到了顶峰,隔离从根源上开始,限制黑人人口在城镇的居住,几乎使得黑人人口在白人区居住成为完全不可能。

政府有计划地降低在白人城镇附近的黑人人口,按照南非政府的计算,居住在白人城镇周围的总数为600万的黑人,至少有400万人可以遣送回保护地。

在德兰士瓦和自由州两个省,超过170万的黑人被重新安置,一些地方,整个区的黑人被迁移到保护地。

有时候,政府把老人、孩子、妇女迁走,失业的也要迁走,仅留下有用的男性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把他们安置在集体宿舍里面,统一管理。

南非白人社会的繁荣,离不开廉价的黑人劳动力,南非政府的安排,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需要在白人区长期工作的黑人。

所缺乏的劳动力,由季节性移民来补充。既然是季节性移民,那么就不需要在白人区安排这些黑人的长期居住场所,有个集体宿舍也就够了。

这些季节性移民,家乡往往距离城市非常遥远,每年仅可以回家一到两次,所得到的合同,也必须一年一续。

那些居住在白人区附近的所谓长期居民,日子也非常辛苦。政府安排的新的黑人区往往距离工作的地方有三四十公里远,上班族每天需要花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往返。

在这些在所谓白人区内长期存在的黑人聚居区里,黑人受到的限制也非常多。

这里城镇的基础设施很差,基本仅能保持基本的卫生条件。黑人在这里做生意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每一个黑人只能从事一项生意,所能够从事的范围,也仅仅限制在维持基本的日常必需品的范畴,比如卖薪柴、煤炭、牛奶、蔬菜。

略微需要一点技术的行业,甚至超市、服装店、干洗、修车、加油站等,黑人都没有机会,更不要提同时需要技术和资金的行业。

黑人也不能够在城镇内成立公司,或者成为合伙人,不能在城镇内给自己盖房子。

黑人在这里只能租房子,这种由政府统一安排建造的火柴盒一样的房子,供水供电都不正常。

尽管如此,由于政府的开发计划落后于发展,这里也很快人满为患,到1970年,平均每个火柴盒里面,居住着13个人。

黑人再也不能从事任何技术行业,更不能成立工会,不能罢工。劳资双方出现纠纷的时候,警察会直接介入,协助资方镇压闹事的工人。

而黑人一旦失去工作,那么几乎立刻就会被遣送到保留地,这样的条件下,黑人的工资被压得越来越低。

第283章 我们的未来三第595章 预警机日机四第137章 海盗问题四第75章 使人思考的书四第613章 如期开战第193章 又见日盛堂第117章 复兴公司故事九第84章 解决麻烦第88章 马六甲独立三第66章 非洲西海岸第65章 选择的原因第552章 学习指挥第590章 狙击手日记三第461章 配套措施第292章 接上关系第82章 你的认识一第286章 讨债三第614章 战斗的记忆一第215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五第453章 金融资本第228章 商业模式二第36章 世界尽头的天堂第149章 刚果报告二第342章 我们的目的第94章 苏丹内战二第277章 我们的希望三第18章 亚齐六第205章 总统特赦第28章 桑给巴尔一第518章 按计划第173章 中美加勒比攻略二第307章 国家的力量第319章 采访实录四第102章 战略底气三第451章 老挝战斗二第598章 预警机日机七第202章 国策贯彻一第318章 谁更残暴第106章 条件二第528章 永远的迷第141章 最后清除六第238章 细节问题第200章 政变的影响第33章 马达加斯加二第30章 也门第532章 去加油第448章 老挝问题第322章 统治原理第614章 战斗的记忆一第519章 更加惨烈第21章 苏哈托第314章 不一样第104章 战略底气五第585章 华裔记者二第338章 历史四第396章 国内教育第383章 持续第385章 以戈止武第547章 航母生涯第216章 雇佣军第589章 狙击手日记二第212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二第263章 小意思第188章 组织结构二第233章 经济调整一第302章 没看出来第567章 要反击第148章 刚果报告一第79章 使人思考的书八第294章 特殊同伴第24章 苏门答腊之战第110章 复兴公司故事二第469章 早已埋下一第121章 不同的理解第312章 没有理由第576章 话题很长九第277章 我们的希望三第602章 预警机日机十一第111章 复兴公司故事三第188章 组织结构二第604章 预警机日记十三第190章 肌肉男二第458章 协议第445章 铲除第329章 博弈第211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一第512章 更激烈才好第575章 话题很长八第106章 条件二第155章 老挝一第44章 漂亮的女助手第238章 细节问题第112章 复兴公司故事四第68章 北非的思考一第522章 基本成功第563章 不是单打独斗一第28章 桑给巴尔一第1章 斯里兰卡第369章 大队长日记一第160章 南华联邦感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