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有铁、银、铬、铜、锰、金、铝、铅、铀、锌、钨、石棉、石膏、云母、滑石、钻石、石油、天然气和木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矿物资源储量:铁约3亿吨,铜900万吨,铬70万吨,银约9000吨,石油约5亿吨。
就目前形势来看,北苏丹虽不占据石油资源,但北方多年的经济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而南苏丹虽然有石油,但缺乏资金开采,没有自己的输油管道。从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考虑北苏丹的发展要比南苏丹强、而且强很多。
在苏丹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投资的经济条款较为优惠,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南苏丹石油上游项目总投资额100亿人民币左右。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获由我方支配的分成油200-240万吨,按每桶14美元的油价计算,投产后3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我方投资回收后的净收入可达12.9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达17%以上。
南苏丹原油性质与我国现有原油相似,我国有加工这类原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为满足整个苏丹国内消费需求,还可以与苏丹合资或独资合资建设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炼油厂。
炼油厂使用我国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全部装置在我国制造,并由我方总承包建设,投产后前8年以中方为主操作。
炼油厂项目计划总投资总额80亿南华元左右,并以其出口原油或成品油的外汇收入作担保。
经测算,我方可在4年内回收全部投资,投资回报率在18%以上。
南苏丹石油项目可以大大带动了国内石油物资装备、技术和工程承包出口。
由于在苏丹石油项目中我方是主要投资者,联合作业公司我方又占主导地位,因此在项目实施中优先使用了我国的石油技术和工程承包。
工程承包又带动了国产的机电产品出口,如长输管道的20万吨钢管用材由我国生产,由四家管厂在国内卷制。
另外,国内的石油技术服务如钻井、物探、测井及试油都参与了项目的技术服务承包。
工程承包还带动了大量工作机会。
南苏丹拥有原苏丹大部分原始森林资源,赤道大区是柚木、桃花心木和各种热带硬木的著名产区。
水源丰沛稳定的白尼罗河和众多支流从这里流过,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发展潜力巨大。
大部分人口仍从事农业,棉花、花生、小麦、小米、木薯和各种热带水果是主要作物,此外,这里是著名的阿拉伯树胶产地。
除了石油,南苏丹值得一提的只有热带硬木出口,其中柚木人工种植面积居非洲第一位,其他产业发展极度原始、落后。
虽然日照、水源条件得天独厚,但南苏丹农业生产技术极度落后,粮食严重不能自给,10个省中,北加扎勒河、瓦拉普和琼莱省不能解决温饱的家庭比率高达40%以上,湖省、联合省、东赤道和中赤道省则为30%-40%。
这样,又为我国的农业创造了众多的机会。
“我看先放放,内战还没有结束,先看看我们再制定行动方案。我先表示一个态度--一定要介入,关键是时间,毕竟南方在法律上还是叛军。”叶奋韬放下报告对尚进勇说道。
苏丹南方地广人稀,苏丹政府军兵力不足,分散部署更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加上当地草原、热带雨林、山区、沼泽各种地形盘根交错,地形十分复杂善于打游击。
南方叛军利用这个特点,在南方的广大地域打起了游击战。
1966年11月7日,叛军突袭了重镇马尔万,消灭城中的政府军,并趁胜包围纳赛尔城,将全城封锁了7天,占领了一部分城区。
苏丹政府军与埃及空军派出米格-21等战机空袭叛军。
当时叛军缺乏防空兵器,加朗为保存实力,撤围转移,这场战役中,叛军用少量的高炮击落政府军一架直升机。
苏丹政府军企图夺回马尔万,叛军击败苏丹政府军的进攻,政府军地面部队损失惨重外,阵亡400多人外,还损失了三架直升机。
马尔万战役的胜利让叛军声望大振,政府军中的南方黑人纷纷开小差前来投效。
到1967年初,通过收编政府军的逃兵,叛军达到了5个满编营共5000人。
部队多为前政府军正规军,而且武器精良,人手一枝AK-47自动步枪或RPG-7火箭筒,还从政府军手中缴获了不少萨姆型地对空导弹,拥有了基本防空力量。
1968年2月8日,叛军利用政府军兵少分散部署弱的缺点,仅2天围攻就拿下了马拉卡拉。
到了4月,又有多个孤立的政府军据点被人民解放军攻陷,政府军派出飞机搜索轰炸叛军,反被击落2架米格-21。
到了雨季,北方与南方的通路被大水切断,叛军趁机又夺下了政府军剩余的据点,政府军被孤立在几个大城市的飞地里。
为了给被围的政府军送补给,苏丹政府从外国引起了6架运输机,其中2架被送给苏丹海军作为苏丹海军巡逻机,其余用于向南方空运补给。
1969年2月,3500名叛军分兵两路包围朱巴城,当地政府军和民兵防卫坚固。
叛军屡攻不克,随即果断改变策略,趁苏丹政府军全力援救朱巴后方空虚之机,乘着卡车,机动突袭了政府军的据点约博马和伊罗勒,两地的政府军千余人被全歼,损失巨大。
叛军趁国家政治混乱之机加剧攻势,夺下了更多的政府军据点,所有躲在据点内的政府军都被分割歼灭。
1969年4月14日,一架政府军的水牛型运输机被叛军击落,机上4名飞行员丧生。
1969年7月起,叛军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仍能独自击败政府军的围剿,而且越打越强。
1970年7月,叛军放出警告,因为苏丹政府用民航客机运送兵员,如果政府军继续这一行径,叛军不得不将民航客机作为打击目标。
1970年8月16日,叛军将警告付诸实施,用从政府军手中缴获的萨姆型导弹击落一架苏丹民航客机,机上70人无一生还。
1970年底,苏丹政府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们向南方的认为是亲政府的部落放发包括AK-47等在内的大量武器,想实施南方人打南方人的政策。
结果这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南方部落拿到武器后就加入叛军,苏丹政府花巨资购买的武器反过来装备了自己的敌人。
1971年,政府军主力集中起来,准备在1971年开年向叛军发动大规模攻势。
不料,叛军先发制人发起攻势,消灭了阿多克地区的政府军,随后他们又重创了朱巴的政府军。
之后,人民解放军打下了瓦乌市。
1971年10月,叛军提出将战火扩大到北方,开始北伐。
11月,为了北伐后方安全,叛军向被围在南方最后一座飞地朱巴的政府军发起围攻,整个城市遭到猛烈炮击。
该城有2万政府军,并防守坚固,叛军尽管重创了当地政府军,但未能得手。
同时,对朱巴北面一个政府军营地的进攻也失败了。
政府军准确利用了叛军的失误和内部的分裂,准备开始反攻南方。
1972年初,政府军在战斗机的支援下击退了进攻达尔富尔州和科尔多凡州的两股人民解放军。
1972年2月,利用旱季,兵分3路,开始向南方上尼罗河州、加扎勒河州和赤道州的叛军发起强大攻势。
第1路负责在上尼罗河州沿尼罗河两岸向苏丹埃塞边境进军。
第2路负责消灭加扎勒河州的叛军。
第3路负责消灭赤道州西部塔姆布拉的叛军,然后回师直捣该州东部托里特城的叛军指挥部。
为保障作战需要,政府军开辟了从喀土穆到朱巴的空中桥梁和中部州库斯提至上尼罗河州马拉卡尔的水上通道。
一开始,政府军进攻较顺利。
3月9日,波查拉城被拿下,这是叛军的一个后勤供应中心。
4月4日,攻克位于白尼罗河州、加扎勒河州、赤道州交界处的博尔城,这是加朗的故乡,也是叛军的摇篮。
4月10日,11日和16日,先后又攻占艾库、伊鲁勒、马格里、沙姆比等7个战略要地。
到7月下旬,又连克数城,包括托里特城。
为巩固成果,苏丹政府吸取过去--旱季得手,雨季丢失的教训,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占领一城,由民防军负责城防、维持治安、加强宗教宣传。
政府军希望把战场上的优势转为政治上的优势。
1972年6月1日,政府军和叛军代表举行了第3次直接谈判,但苏丹政府拒绝在极端宗教政策上作出让步,会谈无果而终。
旱季攻势尽管政府军夺回了南方各主要城镇,可是叛军损失不大,主力尚存,许多城镇都是加朗主动放弃的。
雨季一到,政府军与北方的通道被切断,马上主动权就易手到了加朗的手中。
7月后,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几次小规模反攻,消灭几支政府军孤立之敌。
7月18日,政府军一架直升机在托里被击落。
两天后,是苏丹空军部队黑暗的日子。
2架战斗机被叛军防空火力在同一天击落。
同日,一架运输机被击落。
7月15日,还有一架大型运输机因天气恶劣坠毁在朱巴附近。
1972年间,叛军对朱巴发起一系列进攻,给政府军造成重大损失,但未能夺下该城。
1972年开始,先前分裂的叛军人员逐步返回叛军,叛军实力逐步恢复还不断壮大,这一年的政府军攻势根本没有发生,反而南方的马拉卡尔和朱巴城被叛军再次包围。